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卫生部北京医院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卫生部北京医院

王建业

月刊

0254-9026

cjge@cma.org.cn

010-64012981-8001

100730

北京东城区美术馆后街大佛寺东街6号院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2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及其光盘版由《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卫生部北京医院出版、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老年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注重理论与实践、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反映我国老年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积极引导老年医学工作者及时将工作的重点转向新的、先进的研究领域。设置的栏目有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调查研究、述评、专家论坛、老年医学专家介绍、讲座、专题笔谈、论著摘要、经验交流、简报、会议纪要、综述、临床病理讨论、病例报告、国外学术动态、读者-作者-编者、消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载脂蛋白Eε4基因型对糖脂代谢障碍与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关系的影响

    井子夜黄嘉轩焦丽媛刘倩...
    1432-1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APOE)ε4基因型对糖脂代谢障碍与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DCI)关系的影响.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择期手术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891例,年龄(62.1±13.8)岁,包括229例DCI患者(病例组)、662例认知正常的患者(对照组),采集常规临床信息,以及外周静脉血检验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对APO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29358和rs7412做基因分型以确定APOE ε4基因型.使用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DCI发生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亚组分析检验APOE ε4基因型对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与DCI发生风险间关联的影响.结果 在所有T2DM患者中,女性(OR=1.915,95%CI:1.393~2.631,P<0.001)、T2DM 病程延长(OR=1.169,95%CI:1.087~1.257,P<0.001)、高三酰甘油(OR=1.161,95%CI:1.041~1.294,P=0.007)和 APOEε4 携带者(OR=1.638,95%CI:1.115~2.405,P-0.012)是DCI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在APOE ε4携带者中与DCI的发生风险高独立相关(OR=1.408,95%CI:1.060~1.870,P=0.018),但在非APOE ε4携带者中与DCI之间未发现独立相关(P>0.05);相反,高糖化血红蛋白在非APOE ε4携带者中与高DCI风险独立相关(OR=1.220,95%CI:1.040~1.430,P=0.014),但在APOE ε4携带者中与DCI之间未发现独立相关(P>0.05).高三酰甘油在全样本和各APOE ε4等位基因型亚组中均与高DCI风险独立相关.结论 APOE基因型对糖脂代谢障碍与DCI发生风险间的关联有重要影响,强调了脂代谢障碍和APOE风险基因在DCI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对后续DCI相关临床和机制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糖尿病,2型认知障碍载脂蛋白E类脂代谢障碍

    欢迎订阅《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437页

    老年女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多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

    张晗张波张烁闫瑾博文...
    1438-1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行妇科开腹手术后发生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于北京医院行妇科开腹手术的255例老年患者(手术时年龄≥60岁)的围术期资料,根据患者腹部切口愈合情况分为愈合良好组204例和愈合不良组51例,将所有纳入样本按7:3的比例随机拆分为训练集179例和验证集7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模型预测价值,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计算净重新分类指数(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比较模型预测性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指数(BMI)、术前腹壁厚度、术中出血、术前白蛋白、术后最低白蛋白、腹水、疾病性质、围术期补充白蛋白与腹部切口愈合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围术期补充白蛋白(OR=0.07,95%CI:0.01~0.44,P=0.008)、年龄(OR=1.28,95%CI:1.12~1.52,P<0.001)、术前腹壁厚度(OR=5.75,95%CI:2.81~15.74,P<0.001)、术后最低白蛋白(OR=0.82,95%CI:0.69~0.97,P=0.017)是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2(95%CI:0.967~0.997)和0.961(95%CI:0.906~1.000).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校准曲线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好,NRI和IDI指数表明4项联合指标对切口愈合不良的预测价值高于单一指标.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包含年龄、术前腹壁厚度、围术期补充白蛋白、术后最低白蛋白4项指标)经过统计学检验和内部验证,可在围术期预测老年女性发生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风险,便于临床及时调整高风险患者的治疗.

    伤口愈合经腹手术风险因素预测模型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老年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

    季兴华魏金政段宇晨张蔚...
    1445-1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老年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山西省白求恩医院骨科行PKP手术治疗的OVCF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至少随访1年,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再骨折将所有老年患者分为再骨折组59例和非再骨折组200例.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VCF老年患者行PKP术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再骨折组和非再骨折组老年患者性别、糖尿病史、吸烟史、激素用药史、体质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再骨折组的年龄较非再骨折组的年龄大(t=9.085、P=0.003).术前指标的术前血钙、术前血磷、首次骨折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骨折组首次骨折至手术时间>14 d比非再骨折组的比率更高(x2=20.409、P=0.001),首次骨折椎体数量再骨折组较非再骨折组的数量更多(t=6.189、P=0.017).再骨折组和非再骨折组骨水泥注入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比例(x2=13.431、P=0.001)、骨密度(x2=13.431、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大(OR=1.061、95%CI:1.021~1.103、P=0.003)、首次骨折至手术时间>14 d(OR=5.026、95%CI:1.968~12.835、P=0.001)、未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OR=3.493、95%CI:1.239~9.846、P=0.018)以及骨密度降低(OR=10.682、95%CI:2.707~42.151、P=0.001)是术后发生继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影响因素.结论 OVCF老年患者行PKP术后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增大、首次骨折至手术时间>14 d、未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以及骨密度降低,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可根据以上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及有效治疗,以改善OVCF老年患者的预后.

    骨质疏松骨折,压缩性再骨折影响因素

    氯己定龈下冲洗辅助超声龈下刮治对老年人慢性牙周炎的疗效

    周程晨罗旭
    1451-1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氯己定龈下冲洗辅助超声龈下刮治对老年人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2例患有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老年患者,随机把口内两侧的牙齿分为试验侧和对照侧,试验侧在进行超声龈下刮治时,用0.02%氯己定替代蒸馏水从超声工作尖中喷出;对照侧常规进行超声龈下刮治.分别记录基线、刮治后6周和3个月的菌斑指数(PLI)、探针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牙龈出血指数(BI)和探诊后出血百分比(BOP).结果 治疗后6周和3个月,试验侧和对照侧的PD均较基线显著减少(均P<0.05),但两侧的改变幅度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1、0.106).试验侧和对照侧的CAL在6周和3个月时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侧的变化幅度要比对照侧略大,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758、0.909).BI在6周和3个月时,试验侧和对照侧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在6周和3个月时试验侧和对照侧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5),试验侧牙龈出血情况的改善程度要显著优于对照侧.类似的,BOP在6周和3个月时,两侧均有一定的改善,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试验侧的改善幅度要显著优于对照侧(P=0.005、0.019).PLI在6周和3个月时,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使用超声洁牙机联合氯己定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深度和牙龈出血情况,且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超声洁牙机联合氯己定的治疗效果更好,易被老年人接受.

    牙周炎氯己定牙龈下刮治术

    中国老年人群恶性间皮瘤临床病理学特征与疗效生存分析

    孙晨蕊杨雪仲佳康润婷...
    1456-1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人群恶性间皮瘤(M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疗效、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24年7月就诊于北京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115例65岁及以上老年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年龄(高龄组≥75岁、低龄组<75岁)、组织学分型及治疗方式分组,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中国老年人群MM患者钙视网膜结合蛋白(Calretinin)阳性表达率与国外报道一致,细胞角蛋白5/6(CK5/6)、肾母细胞瘤蛋白1(WT-1)、抗胎儿蛋白M2A抗体(D2-40)阳性率明显低于既往研究.一线治疗的总有效率(ORR)为17.3%(9/52),疾病控制率(DCR)为 92.3%(48/52).二线治疗的 ORR 为 7.7%(1/13),DCR 为76.9%(10/13).一线免疫治疗组ORR和DCR均高于化疗组,分别为50.0%比14.6%(P=0.134)和100.0%比91.7%(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线免疫治疗组ORR高于化疗组,分别为25.0%比0,DCR两组相同,均为75.0%.接受一线治疗的患者总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9.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9.0个月,接受二线治疗的患者总体mPFS为3.3个月,mOS为11.0个月.一线免疫治疗组mPFS短于化疗组(1.6个月比9.2个月,P=0.081),mOS延长(未达到比18.1个月,P=0.147).低龄组mPFS较高龄组延长(9.7个月比7.2个月,P=0.305),mOS较高龄组缩短(18.1个月比23.9个月,P=0.28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皮样亚型mPFS和mOS均较非上皮样亚型延长,分别为10.4个月比1.6个月(P<0.001)和20.3个月比4.6个月(P=0.803);二线化疗组mPFS和mOS均较免疫组延长分别为7.1个月比4.7个月(P=0.583)和18.3个月比6.3个月(P=0.13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ECOG PS)和CK5/6阳性是一线治疗PFS的独立预测因子,组织学分型是一线治疗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中国老年人群MM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患者一线使用免疫治疗能提高ORR、DCR并延长mOS,二线使用免疫治疗能提高ORR,但DCR、mPFS和mOS无获益.低龄组接受一线治疗较高龄组mPFS延长;多因素Cox回归提示性别、ECOG PS评分和CK5/6表达阳性是患者一线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组织学亚型是患者生存独立预后因素.

    间皮瘤病理学,临床疗效生存分析

    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中性粒细胞凝胶酶相关脂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水平变化及对急性肾损伤发生的预测效能

    郭利芹布海霞王焕
    1463-1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中性粒细胞凝胶酶相关脂蛋白(NGAL)和β2微球蛋白(β2M)水平变化及对急性肾损伤发生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慢性肾脏病的老年患者119例,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发生组(58例)和未发生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RIP3、NGAL及β2M的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估RIP3、NGAL及β2M对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未发生组患者比较,发生组患者的血清肌酐、RIP3、NGAL及β2M水平升高(t=2.008、7.729、7.680、7.447,均 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IP3(OR=1.760,95%CI:1.164~2.664)、NGAL(OR=1.856,95%CI:1.215~2.834)、β2M(OR=1.454,95%CI:1.118~1.891)均为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RIP3、NGAL、β2M及三者联合对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进行预测的灵敏度分别为65.52%、94.83%、65.52%、87.93%,特异度分别为 91.80%、70.49%、93.44%、95.08%,AUC 分别为 0.833(0.754~0.895)、0.901(0.832~0.948)、0.806(0.723~0.872)、0.975(0.928~0.995);对各指标及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高于RIP3、NGAL、β2M单独预测(Z=4.131、3.305、4.218,均P<0.001).结论 外周血RIP3、NGAL、β2M三者联合对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预测效能较高.

    肾病β2微球蛋白肾损伤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中性粒细胞凝胶酶相关脂蛋白

    社区老年人常速行走步态参数的增龄性特征研究

    沈姞亢玉婷李宏宇庞婧...
    1468-1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随增龄发生的步态特征改变.方法 横断面研究.2023年2月至2023年8月于北京市社区采用方便抽样方法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收集一般特征资料、人体测量数据,利用可穿戴步态分析仪采集研究对象常速行走状况下的步态参数.比较不同年龄分组人群的基本特征、体质状况及步态参数特征,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以60~69岁组为基线标准,评估体质状况及步态参数随年龄的变化规律.结果 共纳入670名老年人,60~69岁324人(48.4%),70~79岁285名(42.5%),80~90岁61名(9.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随着增龄,体质状况指标肌肉量指数(SMI)(β=-0.018,95%CI:-0.029~-0.007)、小腿围(β=-0.096,95%CI:-0.142~-0.051)、上肢柔韧度(β=-0.200,95%CI:-0.355~-0.046)、下肢柔韧度(β=-0.244,95%CI:-0.377~-0.111)、握力(β=-0.397,95%CI:-0.491~-0.303)、简易躯体能力测试(SPPB)(β=-0.080,95%CI:-0.100~-0.060)均下降(P<0.05);步态参数步速(β=-0.010,95%CI:-0.014~-0.007)、步频(β=-0.398,95%CI:-0.634~-0.162)、步长/身高(β=-0.002,95%CI:-0.003~-0.002)、步幅(β=-0.009,95%CI:-0.011~-0.007)、大腿摆动功(β=-0.009,95%CI:-0.012~-0.006)、地面冲击力(β=-0.020,95%CI:-0.026~-0.014)、足落地控制(β=-0.050,95%CI:-0.064~-0.036)、脚离地角度(β=-0.545,95%CI:-0.714~-0.377)均下降(P<0.05),而跨步时间(β=0.005,95%CI:0.001~0.009)、单脚支撑时间(β=1.566,95%CI:0.499~2.633)、双脚支撑末期时间(β=0.609,95%CI:0.084~1.134)、摆动时间(β=1.288,95%CI:0.024~2.552)、单步时间(β=2.417,95%CI:0.462~4.372)、支撑相时间(β=1.935,95%CI:0.421~3.449)均增加(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常速行走的步态特征随增龄发生改变,年龄越大,步态性能越差.

    老年人步态常速行走增龄性特征可穿戴设备

    高龄老年人血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及预测价值

    李岩赵亚力陈妙王妹妹...
    1475-1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研究高龄人群脂代谢等血清学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及预测价值.方法 数据来自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CHCCS),基线调查时间为2014至2019年.纳入737名80~100岁社区高龄老年人,分析调查问卷、体检资料、肝肾功能(白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肾小球滤过率)、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计数)、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脂代谢标志物(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探寻通过脂代谢物等血清学指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子及诊断效能.结果 高龄人群中,80.7%(595名)的老年人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调整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高龄老年人的收缩压、心率、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OR(95%CI)分别为1.012(1.004~1.021)、0.998(1.011~1.024)、15.796(4.914~50.772)(均 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载脂蛋白B、收缩压和心率的联合应用增加了高龄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20,95%CI:0.782~0.858;敏感性:78.8%;特异性:86.8%;阳性似然比:5.97;阴性似然比:0.24).结论 血清载脂蛋白B是高龄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定的血清标志物与传统危险因素的结合可能是评估高龄老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有前途的策略.

    高龄血脂代谢颈动脉粥样硬化载脂蛋白B

    老年人跌倒风险评分的影响因素研究

    方思航刘迪智贾春媛高丹妮...
    1481-1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人跌倒风险评分的相关因素.方法 在北京、广西南宁和宁夏银川3个地区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法收集4 419名老年人口学特征和跌倒相关信息,跌倒风险评分部分使用老年人跌倒风险评分表,分析其与跌倒风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跌倒风险评分显著相关的因素包括:1年内跌倒史(β=-3.607,95%CI:-3.881~-3.332)、照料方式(β=2.442,95%CI:2.226~2.658)、是否运动(β=0.714,95%CI:0.443~0.986)、是否离退休(β=-0.585,95%CI:-0.819~-0.351)、年龄(β=0.173,95%CI:0.159~0.187)、是否使用助行器(β=-3.737,95%CI:-4.054~-3.421).结论 老年人的跌倒风险评分与多种因素相关,无1年内跌倒史、生活自理、有运动习惯仍在工作可能是使老年人跌倒风险评分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跌倒危险因素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