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卫生部北京医院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卫生部北京医院

王建业

月刊

0254-9026

cjge@cma.org.cn

010-64012981-8001

100730

北京东城区美术馆后街大佛寺东街6号院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2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及其光盘版由《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卫生部北京医院出版、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老年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注重理论与实践、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反映我国老年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积极引导老年医学工作者及时将工作的重点转向新的、先进的研究领域。设置的栏目有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调查研究、述评、专家论坛、老年医学专家介绍、讲座、专题笔谈、论著摘要、经验交流、简报、会议纪要、综述、临床病理讨论、病例报告、国外学术动态、读者-作者-编者、消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研究者发起的老年医学临床研究管理专家共识

    于玲玲张鹏俊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临床研究国家级质量评价和促进中心(老年医学领域)
    657-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者发起的老年医学临床研究具有临床需求迫切、研究参与者情况复杂、研究风险大等特点,需要通过加强管理来提高研究质量.本共识对研究者发起的老年医学临床研究的定义、组织管理、立项管理、过程管理、结题管理等方面给出推荐意见,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研究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生物医学研究研究者-受试对象关系研究管理

    抗阻运动防治老年人衰弱的研究进展

    高超潘麒羽周子一段春波...
    662-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衰弱是与年龄相关的临床疾病,包括与身体表现、营养状况、心理健康和认知有关的缺陷.体育锻炼是保持老年人功能能力和改善衰弱症状的有效策略,运动可以保持或改善骨密度、肌肉质量、力量和功能.近年来,抗阻运动对老年人衰弱预后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抗阻运动防治衰弱的机制、不同类型抗阻运动对老年人衰弱的作用以及老年人抗阻运动防治衰弱相关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抗阻运动防治老年人衰弱的研究进展,为衰弱老年患者制定包括多种运动方式的"精确运动处方"提供研究策略.

    衰老身体锻炼抗阻运动衰弱

    衰老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张红梅魏君高振宇吴俊杰...
    668-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龄化问题逐渐成为老年医学领域的重要话题,探索衰老相关标志物为采取干预措施延缓和逆转衰老提供依据.近年来已有大量细胞水平(衰老机制、组学)与个体水平(复合型指标、功能指标)的衰老标志物,本文系统论述了细胞和个体水平重要生物标志物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并概述了衰老标志物的比较研究.未来的研究可考虑综合各层次多维度的衰老标志物,以更准确、可靠地评估衰老.此外,组学数据对于进一步挖掘衰老标志物具有较大潜力.

    衰老分子生物学生物标志物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名单

    674页

    加拿大衰弱老年人营养与体育锻炼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李晓珺刘盼马丽娜
    675-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拿大学者2021年底制定了《衰弱老年人营养与体育锻炼临床实践指南》,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通过营养和体育锻炼干预对衰弱和衰弱前期老年人进行有效管理提供循证建议.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在临床实践中开展衰弱老年人营养与体育锻炼的管理提供借鉴和指导.

    衰老营养状况衰弱身体锻炼指南

    维生素D补充结合膳食调整对老年男性糖尿病合并肌少-骨质疏松症患者血糖水平和骨密度的影响

    董娟李悦芃张任飞赵籥陶...
    681-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维生素D联合膳食调整对老年男性糖尿病合并肌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北京医院收治的老年男性糖尿病合并肌少-骨质疏松症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和试验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膳食调整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补充普通维生素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5-羟维生素D3[25-(OH)-VitD3]、血糖水平、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25-(OH)-VitD3、握力、6 m步速、ASMI均有升高,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有降低(均P<0.05);试验组治疗后25-(OH)-VitD3水平、握力、6 m步速、ASMI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对照组骨密度腰椎:0.41±0.09、髋部:0.42±0.12;试验组骨密度腰椎:0.43±0.07、髋部:0.44±0.09)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髋部的骨密度值均升高(对照组骨密度腰椎:0.76±0.12、髋部:0.78±0.12;试验组骨密度腰椎:0.95±0.22、髋部:0.97±0.28)(均P<0.05);试验组治疗后腰椎、髋部的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浓度显著降低,血清骨钙素(OCN)显著升高(均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PTH和RANKL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OCN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膳食调整期间补充维生素D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合并肌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骨丢失,提高骨密度,增加肌肉质量.

    维生素D糖尿病肌少症骨质疏松骨密度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刘明辉李妮蔓李爽
    687-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84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清25(OH)D、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AIP=log[TG/HDL-C].以AIP=0.06为切分点分为致动脉硬化表型组(病例组AIP≥0.06,523例)和非致动脉硬化表型组(对照组AIP<0.06,32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致动脉粥样硬化表型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HDL-C及25(OH)D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AIP与25(OH)D(r=-0.271、P<0.001)呈负相关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了其他干扰因素后,维生素D缺乏是AIP的危险因素(OR=2.294、95%CI:1.419~3.708、P=0.001).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AIP相关,维生素D缺乏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AIP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2型维生素D动脉硬化

    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老年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

    赵籥陶董娟常杰宋刚...
    692-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老年患者机体中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我院治疗的射血分数保留老年患者835例,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Ⅰ级302例,Ⅱ级254例,Ⅲ级144例和Ⅳ级135例,选取同期射血分数未保留的老年患者211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心脏相关因子水平在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中的表达.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越低的患者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 CD4+[Ⅰ 级:(39.7±8.0)%,Ⅱ 级:(36.9±8.3)%,Ⅲ 级:(32.1±6.5)%,Ⅳ 级:(31.3±5.1)%]、CD4+/CD8+[Ⅰ 级:(1.8±0.5),Ⅱ 级:(1.5±0.5),Ⅲ 级:(1.4±0.5),Ⅳ级:(1.1±0.3)]水平越高,CD8+[Ⅰ 级:(23.9±5.1)%,Ⅱ 级:(25.5±8.4)%,Ⅲ 级:(26.3±10.0)%,Ⅳ 级:(30.7±9.0)%]水平降低(F=56.846、84.154、23.965,均P<0.05);心功能分级越低的患者机体血清中的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半乳糖凝集素-3(GAL-3)以及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越低(F=217.081、141.741、123.835,均 P<0.05);CD4+、CD4+/CD8+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482、-0.849,均 P<0.05),CD8+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948,P<0.05);使用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心功能分级进行诊断的效果较高,AUC为0.984.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老年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使用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

    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淋巴细胞

    老年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郝修宏王磊高辉白智峰...
    697-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心衰)(HFrEF)患者住院期间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收治的1 171例老年心衰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新发VA(包括持续性室速、室颤或室扑)分组,按照倾向性评分匹配法、以1∶4∶4比例分为VA组(8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对照组(340例)和LVEF正常对照组(340例),分析住院期间的基线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3组随访2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LVEF正常对照组的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低于LVEF降低对照组和VA组,LVEF显著高于LVEF降低对照组和VA组(均P<0.05).中位随访22(17~25)个月结果显示,发生MACE共219例(28.6%),包括30例心源性死亡、133例心衰加重再入院和5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VA组的总体MACE发生风险高于LVEF正常对照组和LVEF降低对照组(x2=6.213、P=0.012);3组患者中,VA组的心源性死亡和心衰加重再入院风险最高,均显著高于LVEF正常对照组和LVEF降低对照组(x2=4.143、16.861,均 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 VA 史(OR=1.317、95%CI:1.109~1.564、P=0.002)、NT-proBNP(OR=2.138、95%CI:1.235~3.701、P=0.007)和 LVEDD(OR=2.413、95%CI:1.134~5.135、P=0.022)与住院期间发生VA风险增加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8 岁(HR=1.723、95%CI:1.134~2.618、P=0.011)、新发 VA(HR=2.346、95%CI:1.268~4.341、P=0.007)、糖尿病(HR=2.008、95%CI:1.135~3.553、P=0.017)、NT-proBNP>1 957.3 ng/L(HR=2.734、95%CI:1.368~5.464、P=0.004)、LVEF<35.0%(HR=2.265、95%CI:1.206~4.254、P=0.011)、入院后接受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HR=0.887、95%CI:0.789~0.997、P=0.045)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SGLT2)抑制剂(HR=0.904、95%CI:0.833~0.981、P=0.016)与随访发生MACE的风险相关.结论 VA患者随访发生MACE的风险更高,且年龄、新发VA、糖尿病、NT-proBNP、LVEF、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和应用SGLT2抑制剂与随访发生MACE的风险相关.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性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因素

    电子衰弱指数在≥80岁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死亡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张帆张秋鹂都明辉梁耀丹...
    704-7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80岁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探讨电子衰弱指数(eFI)预测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医院住院的≥80岁消化道出血患者624例,根据出院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基于住院电子病历中的数据,使用累计缺陷模型构建eFI,分析发生院内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eFI对高龄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624例患者,年龄80~102(83.0±6.4)岁,男性339例,eFI≥0.15患者共581例(93.1%).与存活组(380 例)比较,死亡组(244 例)患者 eFI 更高(0.39±0.09 比 0.29±0.11,t=-11.452,P<0.001),合并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恶性肿瘤者的比例更高,体质指数、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更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D-二聚体水平更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FI(OR=2.322,95%CI:1.840~2.929,P<0.001)、恶性肿瘤(OR=1.833,95%CI:1.141~2.860,P<0.001)、白蛋白<35 g/L(OR=1.826,95%CI:1.200~2.777,P<0.001)均为≥80 岁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eFI每升高0.1,院内死亡风险增加1.322倍.eFI识别住院死亡的AUC为0.751(95%CI:0.713~0.789,P<0.001),eFI≥0.33预测高龄消化道出血患者住院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9%和60.3%.结论 eFI是≥80岁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可用于高龄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后评估.

    胃肠出血死亡危险性评估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