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李立明

月刊

0254-6450

lxbonly@public3.bta.net.cn

010-58900730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传染病所B115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 是国内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4-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定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并被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读者对象为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流行病学科研与教学)和健康相关学科的科研、疾病控制、临床、管理和教学工作者。本刊设有述评、论著(原著)包括现场调查、监测、实验室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理论与方法,疾病控制、国家课题总结、国外杂志华人研究导读、文献综述、问题与探讨等重点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状态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研究

    胡如英何青芳周晓燕
    542-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肥胖状态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浙江农村社区T2DM队列,该队列2016年完成基线调查,本研究使用的随访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剔除随访期间失访或资料不全者,共纳入10310例研究对象.根据BMI和腰围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体重、正常体型、单纯中心性肥胖、单纯全身肥胖、复合超重和复合肥胖6种状态,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肥胖状态T2DM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比(HR)值及其95%CI.结果 研究对象累计随访57 049.47人年,随访(5.53±0.89)人年,随访期间共死亡971例,死亡密度为1 702.03/10万人年.以正常体型患者为对照,调整混杂因素后低体重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04%(HR=2.04,95%C/:1.42~2.92),单纯全身肥胖、复合超重、复合肥胖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下降34%(HR=0.66,95%CI:0.53~0.82)、22%(HR=0.78,95%CI:0.66~0.92)、38%(HR=0.62,95%CI:0.49~0.78),单纯中心性肥胖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低体重T2DM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女性复合肥胖患者全因死亡风险较正常体型患者下降50%,而男性该肥胖状态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岁老年患者中,单纯全身肥胖、复合超重、复合肥胖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均明显低于正常体型组(HR=0.61,95%CI:0.48~0.78;HR=0.76,95%CI:0.63~0.91;HR=0.56,95%C/:0.42~0.73),而<65岁的各种肥胖状态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结果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T2DM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存在"肥胖悖论"现象,低体重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体型者,全身型或复合型超重/肥胖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降低.

    体质指数腰围糖尿病,2型死亡风险

    山东省青少年电子烟和卷烟双重使用行为的研究

    周培静王连森刘维量杨兴光...
    548-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山东省青少年电子烟和卷烟的双重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产生双重使用的原因.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共抽取中学在校学生7 999人进行自填问卷调查.对样本进行加权后,使用SPSS 25.0软件复杂抽样模块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山东省青少年电子烟和卷烟双重尝试的比例为7.7%,双重使用的比例为1.3%.男生、好友吸烟、过去7 d二手烟暴露是双重使用的危险因素.双重使用者与仅吸卷烟者相比,在戒烟方面的认知和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重使用者吸电子烟的原因主要为好奇.结论 山东省青少年电子烟和卷烟双重使用行为普遍存在,其影响因素与传统卷烟类似.双重使用并非戒烟的过渡阶段,双重使用者未来持续吸烟的可能性较高,应引起关注和重视.

    烟草双重使用青少年

    黑龙江省中学生电子烟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莹姜琳琳邸新博
    553-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描述黑龙江省中学生电子烟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省级青少年电子烟防控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2021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概率抽样方法,涵盖黑龙江省10个监测区(县)56所初、高中学校180个班级在校学生8 340人,抽中班级内学生统一自填问卷.采用SAS9.4软件进行数据清洗加权和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学生电子烟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8 329份调查问卷纳入分析.黑龙江省中学生使用过电子烟和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分别为18.27%和5.46%.在使用过电子烟方面,男生(23.94%)高于女生(12.35%);职业高中生(39.18%)高于普通高中生(24.11%)高于初中生(11.27%).在现在使用电子烟方面,男生(7.08%)高于女生(3.76%);职业高中生(14.56%)高于普通高中生(7.70%)高于初中生(2.67%).在一周内可支配的零花钱>40元、身边父母、朋友、教师吸烟、现在吸卷烟、看到过电子烟广告组内,使用过电子烟及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均在同组内相对较高.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性别、现在是否吸卷烟、好友吸烟状况、是否看到过教师在学校吸烟、是否看到过电子烟广告、对电子烟易感的态度是中学生现在使用电子烟的影响因素.结论 黑龙江省中学生使用过电子烟和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较高.电子烟广告、好友吸烟状况、是否看到过教师在学校吸烟等是影响黑龙江省中学生电子烟使用的主要因素,需要在全省无烟校园建设中,重点关注无烟环境的建设以及增加电子烟危害知识相关健康教育内容.

    中学生电子烟流行现状影响因素

    我国男男性行为人群猴痘知识知晓率及相关因素现况调查

    陈怀瑾汤后林李培龙徐杰...
    559-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MSM猴痘知识知晓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调查对象为最近1年发生男男性行为的年龄≥18岁男性.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估计样本量为4 312人.在我国30个省份MSM社会组织协助下,2023年8月10-14日,自行设计匿名调查问卷,采用问卷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猴痘知识知晓、旅居史和性行为等信息.采用SAS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为7 725人,年龄(31.6±9.0)岁.猴痘知识知晓率为50.1%(3 872/7 725).猴痘知识的主要获取途径是微信、微博、抖音和Blued社交软件等新媒体(88.4%,6 827/7 725),猴痘知识的期望途径主要是官方媒体报道(79.3%,6 129/7 7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猴痘知识知晓率较高的因素包括现住址地区为西部和东部地区、≥26岁青壮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现居住地为城镇和城乡接合部、性取向为同性恋和双性恋、最近3个月发生男男性行为频次1~5次/月、知晓HIV感染状况为阴性和阳性、最近3个月对猴痘信息关注程度为经常、偶尔和极少关注、通过新媒体和社会组织获取猴痘知识.结论 我国MSM猴痘知识知晓率较低,应重点关注低年龄组、低文化程度和性行为活跃者,借助新媒体和社会组织力量,开展精准的健康教育.

    男男性行为人群猴痘知晓相关因素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第八届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565页

    群体感应调控子AphA对河弧菌Ⅵ型分泌系统VflT6SS2的调控研究

    程倩韩雨黄元铭冀赛森...
    56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河弧菌群体感应调控子AphA对Ⅵ型分泌系统VflT6SS2功能活性的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河弧菌野生株、aphA缺失株(ΔaphA)和aphA回补株中VflT6SS2标志性组件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的表达和分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启动子-lux融合冷光系统检测野生株和ΔaphA中VflT6SS2核心基因簇和附属基因簇代表基因tssB2、hcp(tssD2)和vgrG(tssl2)以及群体感应调控子HapR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启动子活性.采用定点突变实验结合启动子活性测定确定AphA在tssD2b启动子区的调控结合位点;采用电泳迁移率位移测定(EMSA)确定AphA与hapR启动子的结合.结果 ΔaphA中tssB2、hcp(tssD2)、vgrG(tssI2)和hapR的mRNA相对表达量及Hcp蛋白的表达分泌明显高于野生株.VflT6SS2核心基因簇、tssD2a、tssI2a和hapR的启动子活性在ΔaphA中均高于野生株,而tssD2b启动子活性则低于野生株.tssD2a和tssD2b的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335 bp~-229 bp区差异较大,在tssD2b中该区域存在2个潜在AphA结合位点,将其中的保守位点ATG替换为CGA,tssD2b启动子活性明显降低.EMSA结果显示,AphA与hapR启动子直接结合.结论 AphA在转录水平直接抑制hapR的表达,间接参与对VflT6SS2核心基因簇和附属基因簇的调控.AphA对tssD2a和tssD2b呈现相反的调控模式,AphA可直接与tssD2b启动子区(-335 bp~-229 bp)结合正向调控tssD2b的表达.

    河弧菌群体感应调控子Ⅵ型分泌系统转录调控

    基于纳米孔测序技术对新型重组H3N2禽流感病毒的测序鉴定及其基因特征分析

    曹蓝夏丹陈艺韵周腾飞...
    574-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纳米孔测序技术对新型重组H3N2禽流感病毒进行测序鉴定并分析病毒的基因特征.方法 对2021年广州市某农贸市场外环境H3N2禽流感阳性样本进行鸡胚培养,联合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靶向扩增和纳米孔测序技术进行病毒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病毒基因特点.结果 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该毒株各基因片段均属于欧亚进化分支,宿主来源均为禽源.其HA基因与我国H3N6禽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NA基因与2017-2020年我国H3N2禽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PB1基因与2016-2022年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H5N6禽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与广州市H5N6禽流感流行株PB1基因亲缘关系较远.其余内部基因片段来源复杂,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分子特征显示,该毒株具有典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倾向结合禽源受体.生物特性相关重要蛋白位点上,该毒株发生PB2-L89V、PB1-L473V、NP-A 184K、M1-N30D/T215A、NS1-P42S/N205S等致病性增强突变.结论 本研究通过纳米孔测序鉴定一株新型重组H3N2禽流感病毒,分析发现该病毒与H5N6禽流感病毒发生了基因重组.目前该病毒跨种传播能力较低,但有必要密切关注H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和变异.

    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纳米孔测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第八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组成人员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578页

    临床干预措施效力-效果差距弥合的方法学研究进展(二):增强临床试验结果的外推性

    刘佐相龙子临杨智荣石舒原...
    579-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随机对照试验(RCT)通常具有严格的实施标准,纳入的研究对象特征以及干预实施条件与真实临床环境具有较大差异,这会导致干预措施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风险-效益与RCT中表现出的风险-效益存在差异,结果的外推性受到很大限制.因此需要一些方法增强RCT结果的外推性,以评估药物在真实人群和真实临床实践环境中的真实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6个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的中英文文献.采用概括性综述的方法,对纳人文献进行归纳整合和定性描述.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纳人文献中增强效力外推性的方法可以归纳为3类:①改善传统RCT设计,增强人群代表性;②将RCT数据与真实世界数据(RWD)结合分析;③根据真实世界患者特征,校准RCT结果.结论 改进RCT设计,增强人群代表性,可提高RCT结果的外推性;将RCT数据与RWD结合分析,可发挥不同来源数据的优势;根据真实世界人群特征校准RCT结果,可预估干预措施在真实世界患者群体中的效果.

    随机对照试验真实世界数据效力-效果差距外推性

    全球肺癌流行数据解读

    蔡林朱称心张兴龙房怡...
    585-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癌仍然是全球癌症的主要死因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烟草暴露是肺癌主要的危险因素,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逐步对烟草暴露采取控制措施,人群中烟草暴露水平也随之降低,全球肺癌的流行特征可能也随之发生变化.本研究通过全球肿瘤登记数据和相关研究报道的数据资料,分年龄、性别、地区、诊断分期、生存情况5个方面,对全球肺癌流行数据进行描述,以阐明目前全球肺癌的流行特征,为肺癌防控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并通过癌症三级预防策略为肺癌防控提供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分析结果显示,肺癌在老年人群(≥65岁)中发病和死亡负担远高于劳动力人群(15~64岁);男性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高于女性,但总体上男性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女性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人类发展指数(HDI)高和非常高的地区肺癌发病和死亡负担远高于HDI低和非常低的地区;肺癌I期诊断率最高的国家为日本(38.6%),其相应的标化5年净生存率也最高(32.9%),中国、日本等国肺癌的生存状况有所改善,但整体肺癌的生存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鉴于目前肺癌的流行特征,进一步加强烟草控制措施,降低女性肺癌特异性危险因素的暴露是肺癌一级预防的主要目标.推动高危人群行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筛查,降低肺癌筛查的假阳性率及推动医疗制度改革和规范化诊疗分别为肺癌二级和三级预防的主要措施.

    肿瘤,肺流行病学癌症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