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

那彦群

月刊

1000-6702

mnzz@263.net.cn

010-65223499

100005

北京市东单三条甲7号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泌尿外科高级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报道国内外泌尿外科专业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及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优先介绍泌尿外科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包括技术改进。本刊设有专家论坛、述评、论著、论著摘要、经验交流、病例报告、讲座、综述、专家笔谈、国外期刊文摘、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本刊是多个权威数据库收录的统计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影响因子及被引频次等重要统计指标均居外科类期刊前列。曾被科协评为精品期刊、被中华医学会评为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裂亡前列腺癌细胞外囊泡对PC3细胞活性的影响

    史剑邹一鸣孙阳洋吴晓彤...
    776-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裂亡PC3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MEV)对前列腺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1μmol/L顺铂连续诱导PC3细胞5 d,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核损伤,原子力显微镜检测细胞刚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衰老标志物(SA-β-Gal)、增殖、周期、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数量,qRT-PCR 检测衰老分泌表型相关因子 CDKN1A、CDKN2A、IL-6、IL-8、TNF-α、IFN-α/β/γ mRNA 表达量.提取MEV,用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检测MEV的形态和粒径,qRT-PCR检测MEV的DNA含量和成分(β-actin和mtDNA),原子力显微镜检测MEV刚度.检测MEV对PC3细胞的作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对MEV吞噬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PC3细胞增殖、凋亡情况,qRT-PCR检测PC3细胞IFNα/β/γ表达情况.将5、15、50µmol/L阿霉素与PC3细胞共孵育24h后检测PC3细胞凋亡情况,选取可使PC3细胞明显调亡浓度的阿霉素与50µg MEV混合后处理PC3细胞24h,流式细胞术检测PC3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成功诱导PC3细胞裂亡并提取MEV.与正常培养PC3细胞分泌的胞外囊泡(NEV)相比,MEV的数量明显增多[(4 530.9±353.6)×106粒子数/1×106个细胞与(33.7±5.4)×106 粒子数/1×106 个细胞,P<0.01],粒径显著变小[(122.0±2.6)nm 与(163.6±2.6)nm,P<0.01],核 DNA[(111.0±20.7)/1×106个细胞]与 mtDNA[(26.2±3.8)/1×106个细胞]相对含量均明显上升(P均<0.01),硬度变大[(0.18±0.01)MPa 与(0.11±0.01)MPa,P<0.01],且 MEV更易被吸收.与NEV相比,MEV能显著诱导PC3细胞凋亡[(641.0±42.5)平均荧光强度(MFI)与(351.7±37.0)MFI,P<0.01],抑制其增殖[(1 523.0±64.9)MFI 与(1 336.3±94.1)MFI,P<0.05],对PC3细胞的IFNβ mRNA水平无影响,显著降低IFNα/γ表达量[(0.6±0.1)与(0.8±0.1)](P均<0.01).与单独应用15µmol/L阿霉素相比,MEV和15μmol/L阿霉素联用后能显著促进 PC3 细胞凋亡[(14 290.3±1 315.9)MFI 与(2 669.3±241.5)MFI,P<0.01].结论 裂亡 PC3 细胞能高效分泌富含DNA的柔性细胞外囊泡,且MEV易被PC3细胞吸收并能显著抑制其细胞活性,提高阿霉素的杀伤效果.

    PC3细胞细胞裂亡细胞外囊泡联合阿霉素治疗

    等离子β刀用于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有效性

    刘宪军杨开强王恒恩陈光富...
    783-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性分析16例采用β刀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后随访12(10,15)个月,均未见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肿瘤复发,其中2例再次行β刀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采用β刀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高,可纠正初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不足.

    膀胱肿瘤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β刀

    本刊杂志优惠订阅启事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辑部
    785页

    经膀胱途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顽固性膀胱颈挛缩的疗效

    王帅张琦俞翀全晶...
    786-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经膀胱途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顽固性膀胱颈挛缩患者8例,年龄(73.3±3.7)岁.前列腺体积(34.2±11.4)ml,最大尿流率(4.1±0.6)ml/s,残余尿量(186.7±46.7)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31.2±2.2)分,生活质量(QOL)评分(5.3±0.4)分.手术切开膀胱后壁,暴露并环形切割病态膀胱颈口,分离输精管和精囊并暴露前列腺后壁和包膜,向两侧延伸.沿包膜向前列腺尖部分离,显露并切断尿道,使用双针倒刺线重建膀胱颈口.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7.5±18.3)min,出血量(55.0±15.0)ml.术后住院时间(7.5±1.0)d.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18.0±1.6)ml/s,残余尿量(24.2±15.8)ml,IPSS(10.7±1.7)分,QOL评分(1.0±0.3)分.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内恢复尿控.

    机器人手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顽固性膀胱颈挛缩良性前列腺增生

    早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史嵘杰王亚民黄天宝赵睿哲...
    789-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5 516例前列腺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50岁患者共52例为早发组,按1∶4.4的比例随机抽样>50岁的患者共228例作为对照组.早发组以PSA升高就诊为主,直肠指检阳性率更低,病理特征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低、中危的年轻前列腺癌患者生存预后与老年患者类似;高危年轻患者与高危老年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8.4%和55.6%,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0.1%和84.1%,高危年轻患者表现出更差的肿瘤学结果.

    前列腺肿瘤早发无进展生存期预后

    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对侧睾丸转移1例报告

    张虎田力张博
    791-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癌睾丸转移罕见,本文报道1例患者,根治性肾切除术后4年发生对侧睾丸转移.行睾丸附睾精索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睾丸)透明细胞癌.随访复查胸腹部CT未见复发转移.在肾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应重视阴囊查体,避免漏诊肾癌伴睾丸转移.

    癌,肾细胞睾丸转移根治性睾丸切除

    经尿道膀胱腔内缝合术联合经阴道阴道前壁缝合修补术治疗膀胱阴道瘘1例报告

    马曜辉郭亮李慎谟张楠...
    793-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膀胱阴道瘘是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瘘,本文报道1例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腔内缝合术联合经阴道阴道前壁缝合修补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症状消失,尿流正常,无再发窦道形成.此术式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可行性.但仍需大样本研究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膀胱阴道瘘经尿道膀胱腔内缝合术自然腔道临床观察

    本刊投稿方式

    795页

    肾癌影像组学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

    何犇卓晖唐伟
    796-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像组学是指采用多种技术从医学影像图像中提取高通量的定量特征,以提高影像诊断和预后预测的准确性,并用于指导临床决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索影像组学在肾癌诊疗中的应用,扩大了其在肾癌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在肾癌领域,影像组学主要应用于肾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预测肾癌的病理特征、预测肾癌的疗效预后,以及预测肾癌基因突变分子生物标志物等方面.本文简要介绍影像组学的基本流程,并重点对肾癌影像组学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癌,肾细胞影像组学人工智能计算机体层成像

    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杨恺惟陈宇珂郭璇骏何志嵩...
    800-8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是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MIUC)的主要类型.MIBC的预后较差且治疗手段有限.2021年以前核心策略为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021年之后以纳武利尤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探索取得突破性进展,显著改善了高风险MIUC人群的无疾病生存,成为MIUC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之一.与辅助化疗相比,免疫治疗兼具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优势.目前尚未确立辅助治疗的预测因子.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循环肿瘤DNA等是探索较多的预测免疫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未来的研究有必要评估上述生物标志物的价值.免疫治疗与化疗或抗体偶联药物联合用于围手术期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此外免疫治疗在MIUC保膀胱治疗中的应用目前仍为小规模研究,早期探索结果令人鼓舞.未来Ⅲ期研究将为辅助免疫治疗保膀胱策略增加成熟数据.

    尿路上皮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辅助治疗免疫治疗纳武利尤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