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

那彦群

月刊

1000-6702

mnzz@263.net.cn

010-65223499

100005

北京市东单三条甲7号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泌尿外科高级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报道国内外泌尿外科专业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及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优先介绍泌尿外科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包括技术改进。本刊设有专家论坛、述评、论著、论著摘要、经验交流、病例报告、讲座、综述、专家笔谈、国外期刊文摘、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本刊是多个权威数据库收录的统计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影响因子及被引频次等重要统计指标均居外科类期刊前列。曾被科协评为精品期刊、被中华医学会评为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在顺铂不耐受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刘华英张顺蒋宁白玉浩...
    809-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GEMOX)方案在顺铂不耐受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10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根治手术后不耐受顺铂化疗的98例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行辅助化疗分为辅助化疗组和观察组,辅助化疗组术后接受GEMOX方案化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每3周为1个周期);观察组术后未进行辅助化疗,术后常规行影像学观察.辅助化疗组43例,男33例,女10例;年龄(67.8±7.3)岁;33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m2),10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术后病理T3期39例,T4期4例;淋巴结阳性(N+)10例.观察组55例,男42例,女13例;年龄(70.7±7.7)岁;其中 42 例 eGFR≤60 ml/(min·1.73m2),13 例 ECOG 评分>1 分;48 例患者术后病理T3期48例,T4期7例;N+13例.观察辅助化疗组肾功能及ECOG评分的变化和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生存率,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年龄、淋巴结、是否联合辅助化疗等与患者生存的相关情况.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随访3~7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14,34)个月,观察组和辅助化疗组复发率分别为83.6%(46/55)和65.1%(28/43),病死率分别为52.7%(29/55)和27.9%(12/43).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辅助化疗组1、2、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2.8%、48.6%和41.1%,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0%、79.0%和76.4%;观察组1、2、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8.2%、22.6%和9.6%,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2%、49.4%和42.8%,辅助化疗组较观察组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有优势(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ECOG评分及是否伴淋巴结阳性、糖尿病、联合辅助化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3例辅助化疗1~6个疗程,中位值为4(2,4)个疗程.安全性方面,胃肠道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食欲减退(53.4%,23/43);血液系统最常见的1~2级不良反应为血红蛋白下降(51.2%,22/43),最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9.3%,4/43).辅助化疗组33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各用药周期后的eGFR均高于用药前(P<0.05),且肾功能并未随着用药周期增加而恶化.10例ECOG评分为2分的患者化疗后评分仍为2分.结论 在顺铂不耐受的尿路上皮癌患者中,GEMOX方案可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同时其耐受性良好且未增加肾毒性,是顺铂不耐受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可选择的术后辅助治疗方式.

    泌尿系肿瘤尿路上皮癌顺铂不耐受奥沙利铂肾功能不全疗效安全性

    Hood技术对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控的影响

    刘华张国灵陶柏居孟乐...
    815-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Hood技术对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spRARP)后患者尿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单一术者行spRARP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采用Hood技术(为spRARP+Hood组),28例仅接受spRARP而未采用Hood技术(spRARP组).spRARP+Hood组与spRARP组患者年龄[(70.28±5.98)岁与(60.89±6.86)岁]、体质量指数[(24.64±2.85)kg/m2与(24.59±3.17)kg/m2]、前列腺质量[70.00(40.69,102.25)g 与 73.50(49.13,94.50)g]、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8.62(4.56,15.26)ng/ml 与 12.68(6.99,19.24)ng/ml]、Gleason 评分[8(7,8)分与 8(7,8)分]、年龄校正Charlson 合并症指数(aCCI)[4(3,5)分与 3(3,4)分]、临床分期(T2a/T2b/T2c:6/10/9 例与 5/7/16 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RARP+Hood组术中完整保留逼尿肌围裙、肌腱弓、耻骨前列腺韧带和背侧血管复合体;spRARP组术中完全切除逼尿肌围裙、肌腱弓、耻骨前列腺韧带和背侧血管复合体.比较两组术中相关指标、术后切缘阳性率、拔除尿管后即刻尿控恢复率,以及术后1、3、6个月的尿控恢复率.结果 5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spRARP+Hood组与spRARP组切口长度[4.0(3.5,4.0)cm 与 4.0(4.0,4.0)cm]、术中出血量[50(40,100)ml 与 100(50,100)ml]、术中输血率[4.0%(1/25)与 17.8%(5/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205.0(167.5,240.0)min 与 242.5(185.0,30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RARP+Hood 组与 spRARP 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0(1.0,1.5)d与1.0(1.0,2.0)d]、术后前3 d引流总量[150.00(72.50,261.00)ml 与 230.00(115.00,417.50)ml]、引流管留置时间[5.0(4.0,5.0)d 与 5.0(4.0,6.8)d]、术后住院时间[5.0(4.0,7.5)d 与 5.0(3.3,7.8)d]、切缘阳性率[4.0%(1/25)与 3.6%(1/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均为1级.spRARP+Hood组与spRARP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即刻尿控恢复率[56.0%(14/25)与7.1%(2/28)]及术后1个月尿控恢复率[76.0%(19/25)与28.5%(8/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尿控恢复率[80.0%(20/25)与 67.8%(19/28)]、术后6 个月尿控恢复率[88.0%(22/25)与 96.4%(27/28)]及术后6个月生化复发率[4.0%(1/25)与3.6%(1/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RARP+Hood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肿瘤控制效果与spRARP相当,但spRARP+Hood拔除尿管后即刻尿控和术后1个月尿控效果更好.

    前列腺肿瘤Hood技术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技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尿控

    改良RS-RARP+"三明治"法尿道重建技术对术后早期尿控的影响

    陈东杨飞亚王明帅韩苏军...
    82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保留Retzius间隙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S-RARP)+"三明治"法尿道重建技术对术后早期尿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同一术者采用改良RS-RARP+"三明治"法尿道重建技术治疗7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65.1±8.0)岁,体质量指数(25.6±3.1)kg/m2,前列腺体积(31.9±18.1)ml,初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6.3±16.1)ng/ml.其中4例术前行内分泌治疗.11例为前列腺免穿刺患者;59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Gleason评分6、7、8、9、10分患者分别为10、23、14、10、2例.临床分期cT2期48例,cT3期22例.手术方法:采用改良RS-RARP,尿道和膀胱颈吻合采用"三明治"法尿道重建技术,即在尿道吻合口的前方及后方重建尿道支持结构.记录手术时间(机械臂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及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病理分期及切缘情况、术后拔尿管后尿控情况.结果 7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前入路标准根治手术和开放手术病例,术中无大出血或输尿管/直肠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中位随访14(3,28)个月,无因手术并发症再次入院病例.手术时间(89.8±19.5)min,术中出血量(53.7±25.2)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6.7±1.8)d,术后住院时间(7.1±1.9)d,术后尿管留置时间(8.9±3.0)d.术后病理:4例术前行内分泌治疗患者未见癌;pT2期42例,pT3期22例,pT4期2例.切缘阳性11例,总体阳性率16.7%(11/66),其中pT2期切缘阳性4例[阳性率9.5%(4/42)],pT3期切缘阳性5例[阳性率22.7%(5/22)].50例患者拔除尿管实现即刻控尿,即刻控尿率为71.4%(50/70).术后1个月控尿率为81.4%(57/70),术后3个月控尿率为90.0%(63/70).术后1个月复查94.3%(66/70)的患者PSA<0.2 ng/ml,术后3个月复查98.5%(69/70)的患者PSA<0.2ng/ml.结论 改良RS-RARP+"三明治"法尿道重建技术治疗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安全有效,近期随访结果显示术后早期尿控和肿瘤控制效果满意,可在临床中应用.

    前列腺肿瘤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机器人早期尿控保留Retzius间隙

    膀胱黏膜光滑程度对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早期控尿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

    张帆颜野虞乐褚红玲...
    825-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膀胱黏膜光滑程度(BMS)与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RP)后早期(3个月)控尿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92例前列腺癌患者行LRP的临床资料.年龄(69.1±8.0)岁,穿刺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2.23(7.45,20.36)ng/ml;穿刺 Gleason 评分<7 分和≥7 分者分别为 69 例(35.9%)和 123 例(64.1%);临床分期T1~2期92例(47.9%),T3期100例(52.1%).所有患者于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完善MRI检查,术前MRI测量前列腺体积(PV)为35.4(26.3,51.1)ml;膜性尿道长度(MUL)为(13.9±3.5)mm;前列腺突入膀胱深度(IPPL)<5 mm 者 128 例(66.7%),IPPL≥5 mm 者 64 例(33.3%).根据 MRI 影像将 BMS分为4个分级:0级,膀胱黏膜完全光滑;1级,膀胱黏膜可见少量不平整凹凸;2级,膀胱黏膜可见深入肌层的裂隙,深度≤1/2膀胱壁厚度,或出现膀胱憩室;3级,膀胱裂隙深度>1/2膀胱壁厚度,或裂隙进展成为小块状的肌层缺失.本研究BMS为0级63例(32.8%),1级95例(49.5%),2~3级34例(17.7%).术后自第1个月起每月对患者的控尿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以全天不需要使用尿垫为控尿功能恢复,每日使用≥1个尿垫为尿失禁.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术后早期控尿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LRP术后患者控尿功能恢复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间术后控尿功能恢复曲线的差异.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3、6、12个月患者控尿率分别为40.1%(77/192)、57.8%(111/192)、71.9%(138/192)和 90.1%(173/192).术后早期(3 个月)尿失禁的单因素分析中,PV<40 ml患者的尿失禁比例低于≥40 ml者[33.0%(38/115)与55.8%(43/77)]、MUL<14 mm 患者尿失禁比例高于 MUL≥14 mm 者[75.7%(56/74)与 21.2%(25/118)],IPPL<5 mm患者的尿失禁比例低于≥5 mm患者[26.6%(34/128)与73.4%(47/64)]、BMS 0级患者尿失禁比例低于BMS 1级、2~3级患者[23.8%(15/63)与47.4%(45/95)与61.8%(21/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UL、IPPL和BMS是术后早期(3个月)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log-rank检验示不同PV、MUL、IPPL和BMS分组术后控尿功能恢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高分级是术后早期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MUL、IPPL和BMS与LRP术后控尿功能恢复存在相关性,此研究结果还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

    前列腺切除术膀胱黏膜光滑程度控尿功能腹腔镜手术预测价值

    三种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尿失禁的比较

    孙鹏徐旻吴海啸黄汀...
    831-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保留不同结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对术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行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的242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9例行保留前列腺前叶或者部分前叶的HoLEP(A组),81例行保留前列腺尖部尿道黏膜的HoLEP(B组),72例行传统HoLEP(C组).A、B、C 组患者年龄[(73.72±6.35)岁与(72.58±6.14)岁与(73.18±6.73)岁]、前列腺体积[(82.31±43.58)ml 与(81.54±42.83)ml 与(82.12±44.27)ml]、糖尿病比例[11 例(12.4%)与9 例(11.1%)与 7例(9.7%)]、膀胱结石比例[9例(10.1%)与6例(7.4%)与6例(8.3%)]、尿潴留比例[20例(22.5%)与 17 例(21.0%)与 14 例(19.4%)]、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2.47±3.56)分与(21.83±4.18)分与(21.54±3.37)分]、生活质量评分(QOL)[(4.87±0.92)分与(4.65±0.86)分与(4.74±0.73)分]、最大尿流率(Qmax)[(8.32±3.09)ml/s 与(8.41±2.75)ml/s 与(7.96±2.82)ml/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IPSS、QOL、Qmax、尿失禁发生率等.结果 三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改行其他术式.A、B、C三组手术剜除时间[(35.17±12.38)min 与(34.19±10.26)min 与(33.75±11.34)min]、前列腺剜除质量[(57.43±37.58)g 与(59.72±38.35)g 与(60.37±39.52)g]、留置尿管时间[(3.18±1.55)d 与(3.62±1.78)d与(3.49±1.69)d]、包膜穿孔比例[1例(1.1%)与1例(1.2%)与2例(2.8%)]、术后感染比例[1例(1.1%)与1例(1.2%)与2例(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IPSS[(9.41±2.21)、(8.34±1.67)分]、QOL[(2.17±0.58)、(1.89±0.41)分]、Qmax[(20.53±5.18)、(22.41±6.17)ml/s]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IPSS[(10.19±2.47)、(8.73±1.81)分]、QOL[(2.63±0.62)、(2.14±0.57)分]、Qmax[(19.64±4.59)、(21.43±5.39)ml/s]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IPSS[(10.35±1.98)、(9.21±1.78)分]、QOL[(2.79±0.76)、(2.28±0.68)分]、Qmax[(20.21±5.83)、(23.15±5.49)ml/s]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术后同一时间点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1周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2.2%(2/89)和12.3%(10/81),均明显低于C组[34.7%(25/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术后1个月尿失禁发生率[0(0/89)和6.2%(5/81)]均明显低于C组[22.2%(1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与保留前列腺尖部尿道黏膜的HoLEP和传统HoLEP相比,保留前列腺前叶或者部分前叶的HoLEP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尿失禁的发生,值得临床探索应用.

    前列腺增生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尿失禁疗效

    压力性耐痛阈协助评估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局麻效果的可行性

    吴振豪丁雪飞栾阳朱良勇...
    837-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压力性耐痛阈(PTO)评估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患者局麻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苏北人民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行前列腺周围神经阻滞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纳入标准:①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可疑结节,任何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②经直肠前列腺超声(TRUS)或MRI检查发现可疑病灶,任何PSA;③PSA>10 ng/ml;④PSA 4~10 ng/ml,游离/总PSA可疑或PSA密度可疑.满足上述标准之一即可纳入.排除标准:①既往有前列腺穿刺史或前列腺手术史;②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③严重泌尿系感染;④术前24 h内服用止痛药物;⑤不能完成疼痛评分或拒绝配合;⑥直肠指检发现直肠狭窄或直肠其他病变.所有患者均于穿刺术前由同一名医生应用压痛测量仪测量PTO.穿刺术后立即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中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根据VA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疼痛组(VAS评分为0~3分)和中重度疼痛组(VAS评分为4~10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进一步分析PTO与VAS评分的相关性.绘制PTO预测穿刺术中疼痛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利用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出PTO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04例患者,其中轻度疼痛组184例,中重度疼痛组120例.轻度疼痛组与中重度疼痛组患者的年龄[69(63,73)岁与69(61,74)岁]、体质量指数[24.0(22.9,25.0)kg/m2 与 23.9(22.8,24.7)kg/m2]、PSA[14.6(10.5,25.1)ng/ml 与14.0(10.5,20.7)ng/ml]、高血压病比例[59.8%(110/184)与 64.2%(77/12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PTO[(6.69±1.20)kgf/cm2 与(5.13±0.92)kgf/cm2]、穿刺针数[19(18,22)针与 22(20,24)针]、前列腺体积[36.5(26.6,52.5)ml 与 63.2(47.4,89.4)ml]、糖尿病比例[35.3%(65/184)与23.3%(28/120)]、有重大外伤史比例[37.5%(69/184)与15.8%(19/12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O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689,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TO的截断值为5.99 kgf/cm2时,预测前列腺穿刺术中患者出现轻度或中重度疼痛的准确率最高,此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约登指数为0.675,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分别为89.2%和78.3%.结论 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患者术前测量的PTO可以评估患者在局麻下对疼痛的耐受情况,当患者PTO≥5.99 kgf/cm2时患者的疼痛耐受较好,可在局麻下进行穿刺;当患者PTO<5.99 kgf/cm2时患者的疼痛耐受较差,可推荐患者行椎管内麻醉或全麻来减轻穿刺中的痛苦.

    前列腺活组织检查经会阴压力性耐痛阈局部麻醉疼痛

    362例阴茎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宿恒川王备合秦晓健肖文军...
    84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阴茎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362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57.0±0.7)岁.临床N分期N.期239例,N1期57例,N2期37例,N3期29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远处转移.根据肿瘤直径及位置,50例行扩大包皮切除术,283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29例行阴茎全切术.183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47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析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直径、HPV病毒亚型、术后病理分期、总体生存率(OS)及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阴茎癌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并计算患者5年OS.结果 术后病理分期:T1a期137例,T1b期24例,T2期51例,T3期136例,T4期14例;N0期235例,N1期54例,N2期31例,N3期42例.病理类型:鳞状上皮癌300例,疣状癌40例,肉瘤样癌7例,原位癌6例,基底样癌6例,腺鳞癌3例.最常见的细胞分化类型为高分化(160例,44%),其次为中分化(130例,36%);低分化46例(13%),未判定分化类型26例.135例肿瘤直径<3 cm,142例肿瘤直径≥3 cm,85例肿瘤直径未明确.173例(48%)HPV阳性,189例(52%)HPV阴性.362例术后随访(43.9±1.4)个月,79例随访过程中因肿瘤广泛转移而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PV阳性患者的5年OS高于HPV阴性患者(79%与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原发灶肿瘤直径≥3 cm(142例)患者的5年OS低于肿瘤直径<3 cm(135例)患者(69%与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高、中、低分化患者的5年OS分别为85%、70%、58%,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分期T1a、T1b、T2、T3、T4期患者的 5 年 OS 分别为 90%、67%、71%、68%、37%(P<0.01);其中,T1a、T1b、T2 期患者 5 年 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N0、N1、N2、N3期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1%、62%、57%、30%(P<0.01);患者N分期越高,预后越差.24例T1b期患者中7例未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17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T1b期清扫淋巴结、T1b期未清扫淋巴结及T2期患者的5年OS分别为73%、57%、71%(P=0.22).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 分期(HR=4.55,95%CI2.64~7.85,P<0.01)和肿瘤分化程度(HR=2.09,95%CI 1.09~4.02,P=0.03)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分期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细胞分化越差,患者预后越差.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能改善T1b期阴茎癌患者预后.

    阴茎肿瘤分化肿瘤分期淋巴结分期预后

    征稿启事

    847,后插1页

    包皮环形带蒂皮瓣在复杂性长段尿道狭窄中的应用

    段刘剑徐艳曹建伟张林...
    848-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包皮环形带蒂皮瓣治疗复杂性长段前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采用包皮环形带蒂皮瓣治疗11例复杂性长段前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0~66岁,平均46岁;尿道狭窄长度6~13 cm,平均7 cm;术前最大尿流率3~7 ml/s,平均5 ml/s.11例既往有反复尿路感染病史及尿路结石腔内治疗手术史.11例均行包皮环形带蒂皮瓣重建尿道,其中1例患者为阴囊坏死性筋膜炎,阴囊段尿道完全毁损缺失,急性期给予膀胱造瘘,手术清创及创面负压封闭引流,6个月后行包皮环形带蒂皮瓣卷管尿道重建;余10例行包皮环形带蒂皮瓣Onlay尿道重建.分析患者最大尿流率变化,是否出现再狭窄、尿瘘、尿道憩室.结果 1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6~246 min,平均121 min;术中出血量10~200 ml,平均46 ml;住院时间6~13 d,平均9 d;留置导尿时间18~28 d,平均20 d.术后随访9~32个月,平均24个月.11例拔除导尿管后均排尿通畅,拔除导尿管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16.1~24.2 ml/s,平均17.6 ml/s,较术前明显增加.2例术后4周排尿后出现尿道口滴尿,尿道造影检查显示重建段尿道憩室形成.结论 包皮环形带蒂皮瓣尿道重建术是复杂性长段尿道狭窄可选择的治疗方式,手术效果确切,可根据患者自身条件及术者技术水平,进行合理选择.

    尿道狭窄坏死性筋膜炎尿道毁损尿道重建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

    8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