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男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男科学杂志
中华男科学杂志

黄宇烽

月刊

1009-3591

editor@androl.cn

025-80860178,84815775

210002

南京市中山东路305号

中华男科学杂志/Journal National Journal of And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男科学、生殖医学最新研究诊治进展,有关男女不育症、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等诊治与研究动态、实验诊断方法、男科重要新闻、重大学术活动、出版消息、书刊评论等。杂志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核心引文医学类核心期刊,并被美国CA、Medline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囊在男性性功能中的作用

    金保方孙大林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囊是男性生殖系统重要的附属性腺,过去有些学者多关注其在受精过程中的作用,而忽略了与男性性功能的关系。研究发现精囊参与性欲、勃起和射精等多个环节,针对精囊用药治疗性功能障碍,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就生理病理以及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论述精囊与性功能的关系,期望能为临床诊治性功能障碍提供新思路。

    精囊性功能障碍性欲低下勃起功能障碍不射精

    脂代谢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男性精液质量的关联研究

    刘璇李媛静李悦嘉毕佳杰...
    199-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脂质代谢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3年10月邢台不孕不育专科医院和河北省人类精子库284例精液样本,CASA进行精液检测,提取血液DNA并利用MassARRAY® Systems进行目标基因分型,对13个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比较不同组别及BMI分层下基因型的分布差异及不同基因型精液质量的差异。结果:FADS2 rs2727270突变纯合(TT)基因型可能是弱精子症的危险因素(OR=4。420,P=0。047)。APOA2 rs5082-A等位基因和MC4R rs17782313杂合(TC)基因型可能是少精子症的保护性因素(OR=0。422,0。389;P=0。045,0。043)。MC4R rs17782313杂合基因型(TC)的精子浓度显著高于纯合基因型,分层分析显示伴随BMI的增加会降低TC基因型的保护作用。APOA2 rs5082和MC4R rs17782313基因型交互对弱精子症的保护作用仍存在。结论:FADS2(rs2727270)、APOA2(rs5082)和MC4R(rs17782313)与精液参数异常发生的风险显著相关。

    少精子症弱精子症脂质代谢单核苷酸多态性

    显微镜下保留睾丸的睾丸良性肿瘤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附16例报道)

    于磊赵静王洪强周沛红...
    209-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应用于保留睾丸的睾丸良性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男科收治的16例睾丸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中位年龄23岁,睾丸肿瘤均为单侧,左侧7例,右侧9例,睾丸肿瘤最长径1。0~3。5 cm(中位数1。85 cm)。患者均在术前完善阴囊彩超(CDFI)、磁共振(MRI)、精液、血清睾酮、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乳酸脱氢酶(LDH)检查。16例患者均行显微镜下保留睾丸的睾丸肿瘤切除术(TSMS),术中运用显微外科技术,精准辨别睾丸内肿瘤与正常睾丸组织的边界,距离肿瘤边界约2 mm完整切除肿瘤及少部分邻近正常睾丸组织,使用显微双极电凝镊给予精确止血,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睾丸组织。将完整切除的睾丸内肿瘤及邻近正常睾丸组织进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术后定期复查CDFI、MRI、精液、血清睾酮等项目。结果:16例患者术前血清睾酮、AFP、hCG、LDH及精液检查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所有16例患者的术中快速冰冻病理依据2022年最新版WHO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均诊断为睾丸良性肿瘤,并顺利完成TSMS治疗。16例患者术后康复顺利,术后1个月复查CDFI提示睾丸剩余组织血供良好,所有患者随访14~40个月,随访期内定期复查CDFI和MRI均未见睾丸内肿瘤残留、复发或转移征象,血清睾酮、AFP、hCG、LDH及精液检查较术前无显著变化,2例育龄期患者的配偶分别于术后16、18个月实现自然受孕。结论:睾丸内良性肿瘤可以通过CDFI、MRI检查进行术前鉴别诊断,最终定性诊断仍需组织病理检查。TSMS运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可以在完整切除睾丸内肿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睾丸组织,从而有效保存男性生育力。TSMS疗效良好、安全性高,特别适用于有保留生育力需求的患者。

    显微外科保留睾丸手术睾丸良性肿瘤生育力保存

    关于计量单位

    《中华男科学杂志》编辑部
    216页

    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抑郁症与压力性尿失禁之间的因果关联

    姜程校殷玮琪许晶晶史颖姣...
    217-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探讨抑郁症与压力性尿失禁之间的因果关联。方法:抑郁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来自于芬兰数据库,共收集了 192 220例对照样本和23 424例病例样本。压力性尿失禁的GWAS数据由英国生物银行提供,包括4 340例病例样本和458 670例对照样本。为了进一步验证抑郁症与压力性尿失禁之间的相关性,还使用了来自精神病学基因组学联盟(PGC)的抑郁症数据。在MR研究中,以逆方差加权(IVW)为主要的分析方法。此外,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还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使用来自英国生物银行和芬兰数据库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与压力性尿失禁风险增加之间存在相关性(P=0。005)。相反,压力性尿失禁与抑郁症风险无相关性(P=0。927)。采用PGC数据库分析验证结果显示,抑郁症和压力性尿失禁风险增加之间存在相关性(P=0。043)。结论:抑郁症可导致压力性尿失禁患病风险增加,而压力性尿失禁并不影响抑郁症患病风险。

    压力性尿失禁抑郁症孟德尔随机化因果推断

    《中华男科学杂志》论著中、英文摘要书写要求

    《中华男科学杂志》编辑部
    223页

    功能性不射精症行为治疗模式探索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范宇平黄文强刘斌雅马萌萌...
    224-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门诊主诉为性行为不射精、但自慰可射精的功能性不射精患者,观察自慰方式改变结合性行为过程中增加视听刺激的改良行为治疗模式对功能性不射精症的疗效,并分析功能性不射精行为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男科门诊就诊的功能性不射精患者,按行为治疗改良前后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研究行为治疗模式改良疗效。研究年龄、禁欲时间变化病程、性行为前禁欲时间、有否采用视听刺激及体位改变、双侧睾丸大小均值以及生殖激素水平,与功能性不射精行为治疗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完成治疗患者共计59例,治疗后性行为中成功射精≥ 1次的患者有22例(37。29%)。其中改良前行为治疗39例,在治疗后性行为中成功射精≥1次的患者11例(28。21%),改良行为治疗20例,在治疗后性行为中成功射精≥1次的患者11例(55。00%)。改良行为治疗和改良前行为治疗患者的有效率呈现显著差异(P<0。05)。在行为治疗的多个模式中,通过站立位自慰和性行为完成射精的行为治疗模式及行为治疗过程中自慰频率降低与功能性不射精症治疗疗效相关(P<0。05)。结论:采用改良行为治疗模式对功能性不射精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针对不射精针的先前事件是功能性不射精症行为治疗的关键,因此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行为治疗模式将成为功能性不射精行为治疗的发展方向。

    不射精症自慰行为疗法视听刺激

    多维支持性心理干预在男科护理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李丽红孙雅婷孔德玉苏珊娜...
    229-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维支持性心理干预在男科护理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将多维支持性心理干预与传统技能训练相结合,为男科护理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的100名即将进入男科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采用HAMD量表对护理实习生的心理进行评估,对其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50名)接受多维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照组(50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培训,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心理支持干预。结果:试验组的HAMD得分从干预前的(12。4±2。1)分明显降低到干预后的(8。9±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的HAMD得分从干预前的(13。1±1。8)分增加到干预后的(14。7±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技能得分从干预前的(82。6±4。7)分提高到干预后的(91。2±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技能得分从(81。0±3。5)分略微降低到(80。4±2。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结论:该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小其心理压力,并且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此外,采用这种结合心理和教学的方法还能加强护理实习生的心理韧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职业挑战。

    多维度心理干预临床实践教学男科护理HAMD量表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滞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103例临床观察

    姚均超琚保军李霄李鲁豫...
    23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滞型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同期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瘀滞型ED患者108例。对照组采用他达拉非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疗程为8周,治疗8周后根据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勃起质量(EQS)评分、9条目病人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观察指标评价疗效,记录安全性指标和不良反应。研究的第16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记录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最终纳入103例,治疗组52例,对照组51例。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8周后IIEF-5评分、EQS评分均有升高(P<0。05),与对照组[(15。88±3。86)分,56。0(49,64)分]相比,治疗组 IIEF-5 评分、EQS评分[(18。36±2。82)分,67。5(54。5,76。75)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积分、PHQ-9评分、GAD-7评分均有下降(P<0。05),与对照组[5。0(3,6)分,4。0(2,5)分]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GAD-7评分[4。0(2。25,5)分,2。5(1,4。76)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HQ-9评分[3。0(2,5)分]与对照组[3。0(2,5)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时,两组IIEF-5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治疗组IIEF-5评分[(17。04±2。60)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14。16±3。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安全性指标异常和不良反应,本研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滞型ED与他达拉非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

    勃起功能障碍湿热瘀滞中医综合疗法临床观察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火土既济丹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

    陈雪琴周旋沈宏平宋佳怡...
    241-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火土既济丹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和TCMIP数据库筛选出火土既济丹中的主要有效化合物及其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ED的治疗靶点基因;利用Venny软件获得火土既济丹及ED的共同靶点,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火土既济丹治疗ED的蛋白互作网络(PPI),再利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出核心靶点,运用R软件对共有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利用Chem3D、AutoDock Tools及QuickVina-W软件对火土既济丹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获得有效化合物64个,药物靶点822个,疾病靶点1 783个,共同靶点320个。PPI网络分析得到火土既济丹治疗ED的核心靶点包括ESR1、HSP90AA1、SRC、STAT3等。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共同靶点参与对异种刺激的反应、激酶活性的正向调节、MAPK级联反应的正向调控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提示PI3K-Akt、凋亡、MAPK、HIF-1、VEGF、自噬等信号通路可能与火土既济丹治疗ED的机制有关。分子对接显示火土既济丹关键活性分子与核心靶点均有良好的对接活性。结论: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揭示火土既济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ED,为临床治疗及后续的研究提供依据与参考。

    火土既济丹勃起功能障碍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