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男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男科学杂志
中华男科学杂志

黄宇烽

月刊

1009-3591

editor@androl.cn

025-80860178,84815775

210002

南京市中山东路305号

中华男科学杂志/Journal National Journal of And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男科学、生殖医学最新研究诊治进展,有关男女不育症、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等诊治与研究动态、实验诊断方法、男科重要新闻、重大学术活动、出版消息、书刊评论等。杂志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核心引文医学类核心期刊,并被美国CA、Medline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机器人可视化数码成像系统辅助雄性大鼠生殖管道显微重建术的实验研究

    李征董建军刘铭吴洵柱...
    675-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机器人可视化数码成像系统辅助大鼠生殖管道显微重建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术者满意度。方法:将8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光学显微镜进行输精管吻合术(VV)和输精管附睾吻合术(VE);实验组使用机器人可视化数码成像系统辅助进行VV和VE;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吻合口术后即刻机械再通率和吻合口泄漏率,以及术者满意度评分。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吻合术后即刻机械通畅率均为100。0%;两组中VV术后均无吻合口泄漏,对照组VE术后吻合口泄漏率为14。3%,而实验组吻合口泄漏率为16。7%。手术显微镜友好度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视觉舒适度[(3。00+0。76)分vs(4。00±0。53)分,P=0。02]和颈背部舒适度术者感受[(2。75±1。16)分vs(4。38±1。06)分,P<0。01]更佳,人镜交互性[(3。88±1。55)分v(4。88±0。35)分,P=0。02]也更好;图像清晰度和手术显微镜手术室适配性方面,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机器人可视化数码成像系统可用于大鼠生殖管道显微重建手术,而且具备更佳的人体工程力学设计和图像清晰度,在男性生殖显微外科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手术显微镜机器人可视化系统输精管吻合术输精管附睾吻合术

    精囊镜术后双J管留置技术减少射精管瘢痕性梗阻复发

    庞昆陈波潘登许浩...
    681-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一种尿道精囊镜检查(TSV)术后精囊内留置双J(D-J)管的方法,以期减少瘢痕相关性射精管阻塞(EDO)复发。方法:采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TSV术后是否留置D-J管的手术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以及复发率和复发时间。对患者的基线资料和TSV相关手术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中,基线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抗生素使用情况、尿路相关病史、TSV相关手术参数包括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天数,并重点对EDO的复发率及复发时间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6例患者。其中,27例患者予留置D-J管(试验组)治疗,29例患者非留置D-J管(对照组)的常规TSV手术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40。5±10。6)、(32。5±14。8)个月。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和复发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试验组的复发率(18。5%)显著低于对照组(44。8%),两组中位复发时间接近(对照组21。0个月,试验组22。0个月)。结论:TSV术后留置D-J管的新方法,可以减少EDO术后复发。

    经尿道精囊镜检查梗阻性无精子症D-J管射精管梗阻瘢痕性增生

    电离辐射诱导的男性生殖系统损伤、修复机制探索:1例电离辐射损伤患者睾丸功能变化的报告

    段能亮王华沛冉元帅高志翔...
    687-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电离辐射对睾丸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辐射损伤防治提供策略。方法:本研究采用辐射剂量模拟、精液分析、激素检测、电镜、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等技术对1例辐射损伤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并利用小鼠模型验证单细胞测序结果,探索辐射损伤的具体生物学机制及潜在的干预手段。结果:1~2 Gy电离辐射会导致精子浓度和活力下降,12个月后逐渐恢复但精子正常形态率始终偏低。多种类固醇激素的水平失衡,睾酮和硫酸脱氢表雄酮呈下降趋势,孕酮、催乳素、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呈升高趋势。电镜显示睾丸结构破坏,生殖细胞丢失,生精小管萎缩,精母细胞核膜凹陷,线粒体萎缩变形,线粒体嵴减少。单细胞测序提示,睾丸间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在辐射损伤后出现明显功能改变,脂类相关代谢通路出现紊乱。对动物模型进行左旋肉碱给药可以改善脂质代谢障碍,部分缓解辐射造成的生殖细胞损伤。结论:电离辐射能够引起睾丸生精障碍和性激素紊乱;间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在睾丸辐射损伤后出现脂代谢通路的抑制,改善脂代谢可以缓解辐射引起的生殖细胞损伤。

    辐射睾丸单细胞测序间质细胞巨噬细胞脂代谢

    国产图迈机器人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应用研究

    位志峰陈宇豪朱泽鹏蒋齐...
    696-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使用国产图迈机器人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观察其安全性及使用效果。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5月前列腺癌患者40例,患者均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采取保留膀胱颈和最大长度功能性尿道的手术方法。按使用机器人系统不同,分为观察组(图迈机器人组)和对照组(达芬奇机器人组),观察机械臂安装时间、腔内手术时间、尿道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尿控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和对照组机械臂中位安装时间分别为6 min vs 5 min(P>0。05),腔内手术中位时间分别为146 min vs 130 min(P<0。05),尿道吻合中位时间分别为19 min vs 16 min(P<0。05),术中中位出血量分别为200 ml vs 150 ml(P>0。05)。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尿控恢复率分别为9/15(60。0%)vs 16/25(64。0%)、12/15(80。0%)vs 19/25(76。0%)、14/15(93。3%)vs 23/25(92。0%),15/15(100%)vs 24/25(9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图迈机器人系统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安全可靠,术后尿控效果满意。

    机器人手术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尿控

    血液学指标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葛鹏郑玉欣严子荣李亮...
    701-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血液学指标对PSA 4~10 µg/L初诊前列腺癌(PCa)患者的诊断价值并构建危险分组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1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次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4~10μg/L的患者资料,依据穿刺病理分为PCa组和非PCa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PCa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其效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415例,PCa组107例(25。8%),非PCa组308例(74。2%)。与非PCa组相比,PCa组的年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红细胞分布宽度、胱抑素C(CysC)水平较高(P均<0。05),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游离/总PSA(f/tPSA)水平较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tPSA、SII、CysC是预测PC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上述危险因素构建5个预测模型,纳入4个指标(f/tPSA+年龄+SII+CysC)的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CI:0。694~0。796)优于其他模型(P<0。05)。依据诺模图评分构建PCa危险分组模型,AUC为0。727(95%CI:0。650~0。804),与PI-RADS评分相比(AUC:0。734,95%CI:0。658~0。811),两者总体诊断预测效能相当,但与PI-RADS<3低分组相比(22。2%),新模型低危组患者比例更高(39。4%)。结论:血液学指标SII、CysC是预测"灰区"PCa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年龄、f/tPSA联合构建的危险分组模型可显著提高诊断PCa的效能。构建的危险分组模型与PI-RADS评分的诊断效能相当,但低危组患者比例更高,有利于医生更准确的进行PCa的筛查、减少"灰区"患者的过度活检。

    前列腺癌预测模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胱抑素C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

    708页

    术前MRI参数对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早期尿控的预测

    关迪向文静刘跃新刘丹...
    709-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收集术前核磁共振成像(MRI)所得图像测量的尿路结构相关参数,探究其与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RP)术后早期尿控的关联性,为术后发生尿失禁的高危人群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严格的筛选后共纳入自2015年1月至2021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前列腺癌并行LRP的49例患者,患者年龄50~78岁,随访时间1年。术前通过收集患者完整资料,提取可能与术后早期尿控情况相关的临床数据,同时测量MRI图像所示可能与尿控相关的解剖结构参数,并收集术后早期患者尿控恢复情况的相关数据—尿垫使用数量。采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基础统计学分析,经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可能相关因素(P<0。1),再采用R4。0。3或SPSS23。0对纳入的因素与尿控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MRI图像测量所得前列腺前后径长度为(4。0±1。11)cm;前列腺左右径长度为(4。6±0。83)cm;前列腺上下径长度为2。4~6。4 cm;膜部尿道长度(MUL)为(13。16±3。52)mm;尿道横纹括约肌厚度范围为1。08~4。37 mm。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术后1个月尿控是否恢复存在相关性(P=0。035,OR=0。16)。尿道横纹肌厚度与术后3个月(P=0。011,OR=0。02)、术后 9 个月(P=0。014,OR=0。039)、术后 12 个月(P=0。014,OR=0。039)尿控是否恢复存在相关性。对于术后12个月仍存在尿失禁的患者,尿道横纹括约肌小于或等于1。6 mm,尿失禁较为严重[P=0。010,OR(95%置信区间)=(0。858,6。240)]。MUL 与患者术后 9 个月(P=0。024,OR=0。508)及 12 个月(P=0。024,OR=0。508)尿控是否恢复呈正相关。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各径线、以及研究过程中纳入的可能与术后尿控情况存在相关性的因素在分析过程中显示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尿道横纹肌厚度与患者早期尿控是否恢复呈正相关,且尿道横纹括约肌越薄,患者尿失禁程度越严重。MUL与早期尿控是否恢复呈正相关。年龄是LRP术后1个月尿控是否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进行长期随访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上述初步结果。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尿失禁尿道横纹括约肌核磁共振成像

    关于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中华男科学杂志》编辑部
    716页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功能、氧化应激指标及性功能的影响比较

    魏小辉顾奕波
    717-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功能、氧化应激指标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接收的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按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TURP组(n=50)和HoLEP组(n=50)。TURP组经TURP治疗,HoLEP组经HoLEP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前列腺功能、氧化应激指标、性功能及并发症。结果:Ho-LEP组的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TURP组(P<0。05)。术后,HoLEP组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低于TURP组(P<0。05);HoLEP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TURP组,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低于TURP组(P<0。05);HoLEP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勃起硬度分级量表(EHGs)评分高于TURP组(P<0。05)。HoLE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URP组(P<0。05)。结论:HoLEP较TUR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功能、氧化应激指标及性功能的影响更为良好。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功能

    欢迎订阅《中华男科学杂志》

    《中华男科学杂志》编辑部
    7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