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农业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农科背景下新型园林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讨——以玉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为例

    朱宇林林谕彤朱俊华梁芳...
    132-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基于新农科背景和服务地方乡村振兴的宗旨,指出当前园林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服务园林行业发展,满足行业人才需求,从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出发,结合玉林师范学院2022年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从校企乡协同育人、课程思政、第二课堂、科教研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人才智库和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改革与创新措施,以实现培养面向乡村振兴、服务"三农"的新人才目标.

    新农科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园林专业"三农"人才

    高职院校引导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

    王鹏程孙红绪宋晓东黄巍...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兴则乡村兴,高职生是乡村人才的重要来源.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引导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首先论述高职生投身乡村振兴的意义,然后阐述高职院校开展引导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具体引导措施,包括大力宣传党的政策,营造浓郁乡村振兴校园文化,将乡村振兴内容融入课堂,以身边鲜活典型事例引导学生等,让学生熟知乡村振兴,切身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变化和前景.

    高职院校乡村振兴引导教育引导措施乡村人才

    粮油食品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导向性改革与实践

    孟鹏程李成伟刘昆仑卫敏...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正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并高度重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这给高校尤其是行业特色高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专业学位研究生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力量.该文从创新实践培养模式出发,分析行业特色学科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和发挥效能等方面介绍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科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路和机制.

    行业特色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粮油食品学科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的数据库教学探究

    王晶刘双印杨伟伟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库是IT信息领域的核心基础软件,是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战略实施和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国产数据库的飞速发展及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数据库高阶工程人才缺口愈发突显.研究站在应用型高校角度,在新农科指导思想下积极探索数据库教学改革的新方法、新模式,从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建设、考核与评价方案和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等方面,探索并实践对本科数据库教学改革的思考和举措.实现通过创新校企协同育人合作机制,着力培养符合当前乃至未来智慧农业与数字农业需求,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并进行工程创新应用的数据库工程人才的目标,为同类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国产数据库新农科农业工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高校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李俊香闫鹏涛张丽娟王一涵...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植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是适应当今时代发展需求的必要选择.该文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方式三方面探讨高校植物生理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提出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拓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的全面评价等策略,旨在为高校植物生理学课程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高校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评价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李童童高芳毛盼盼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办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民办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发挥着独特的优势.该文以河南省民办教育为切入点,主要分析河南省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和现实基础,其目的是为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也为民办职业教育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同时为寻求促进河南省乡村振兴优化路径提供建议.该文探寻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乡村振兴民办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乡村人才振兴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新农科背景下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刘倩宇樊晓泽张林方媛...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农科建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等方面的创新改革,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涉农高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政治信仰坚定、专业基础扎实、靠得住和信得过的综合型农业人才的重要平台.该研究以河北工程大学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为例,进行学情分析、思政设计和教学创新,为新农科背景下的农林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新农科园艺植物病理学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课程思政

    全面乡村振兴战略下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分析

    孙丁楠魏瑞花帖兰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问题日益凸显,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路径.乡村社会治理等多方面工作,乡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动力是人,是高素养的乡村农民,因此,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也就成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全面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民综合素质之间的关联关系,探索农民综合素质发展的具体路径,对于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而言,具有重要价值.

    乡村振兴"三农"乡村社会治理农民综合素质农村经济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沿边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困境与路径——基于东兴市的个案研究

    唐晓华温桂珍
    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存量和大量输入优质人才,对促进农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东兴市出台人才引进、培育的系列举措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在总结该市人力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振兴的做法与成效基础上,分析该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探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增进人力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乡村振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三农"民族地区促进农村发展

    红旗渠精神融入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赵新芳
    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旗渠精神,集中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是社会主义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形成的强大社会合力,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深挖红旗渠精神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其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生态建设、乡风文明培育、乡村基层治理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对于扎实推进乡村共同富裕,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意义.

    红旗渠精神乡村振兴乡村共同富裕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