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农业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耕读文化的内涵及耕读教育实践逻辑

    周明元周国华赵娟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耕读教育是培养涉农高校大学生强农兴农使命和知农爱农情怀的有效途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和传承的重要手段.该文在深入剖析耕读教育精耕细作、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的经典内涵和承载的个体、家庭、社会价值体系的同时,明确提出实施耕读教育要坚持的知农、爱农情怀教育是灵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根本,传播和创新传统文化是使命,强化农业特色的劳动教育是新内涵等实践逻辑,为地方涉农高校建立扎根"三农"的耕读教育体系的实践指明方向和重点.

    耕读教育文化振兴文化内涵实践逻辑教育体系

    新农科视域下园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边少敏李绪彦王晶莹贾承国...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际化需求不断提升,培养既具备园艺专业知识又有较强国际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也更具竞争优势.在新农科的背景下,为培养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型园艺人才,以吉林大学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为例,分析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模式及课程思政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并初步获得改革成效,为培养知农爱农的园艺专业国际化创新人才提供参考与借鉴.

    新农科园艺专业英语国际交流知农爱农教学改革

    乡村振兴背景下无土栽培学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闫征南窦海杰陈丽平刘焕...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土栽培学是高等农业院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和园艺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该文针对该课程实验部分存在的问题,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设施农业发展需求,对无土栽培学的实验课程进行改革与探索,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实践能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

    新农科设施农业无土栽培乡村振兴课程思政

    新时期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与实践——以植物学课程教学为例

    郁培义孙凤儿张洁许强...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教育作为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是实现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的关键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课程思政教育、学科德育等理论与实践的交叉,很容易造成人们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误解,加上部分地方和高校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把握不到位,各门课程与思政课建设的协同作用联系不够紧密.研究将课程思政元素与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植物学"有机融合,深入挖掘"植物学"课程内容中内在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分析目前植物学课程教育教学设计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植物学理论及实践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

    课程思政教育植物学教学改革教学设计思政元素

    新农科背景下加强耕读教育涵养"三农"情怀的意义及路径探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辛桂瑜詹萍卢呈孙文静...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农科背景下,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既具备过硬技术,又厚植爱国精神和"三农"情怀新型农业人才.该文以地方涉农高校为例,提出将耕读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建设耕读教育特色课程及教材体系,强化耕读教育实践体系,加强师资培训、打造优质师资,营造耕读传家特色校园文化等加强耕读教育,以提升"三农"情怀教育的实效,为新农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农业人才.

    耕读教育"三农"情怀教育地方涉农高校教育改革路径

    植物检疫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

    田小曼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际合作交流和资源配置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内物流交通的飞速发展,对植物检疫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分析植物检疫技术课程授课现状,根据现阶段对植物检疫从业人员要求和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从授课内容、方式、实践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和考核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期提高植物检疫技术课程授课效果.

    植物检疫技术课程建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数字农业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高宏云张婷弓中伟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当代高职院校教学领域的一大突破.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出现,能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训环境,为教学提供全新的可能性.该文主要针对数字农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从技能提升、实训教学、三教改革方面探讨其建设的必要性,重点阐述教学应用成效和下一步工作目标,以期为职业院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有效建议.

    职业院校数字农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教学实践

    三螺旋理论视域下涉农高校"双创"教育生态圈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张洁玉李富宁谢耀龙
    158-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化涉农专业"双创"型人才培育是赋能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之一.该文从三螺旋理论及教育生态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涉农专业"双创"型人才培育特点及发展需求,对涉农高校"双创"教育生态圈构建实施探讨;围绕主体关系、培育载体、课程资源和运行机制四方面实施重构,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生态圈.并介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在"双创"教育生态圈建设及实践中,在平台建设、课程资源、实践载体的师资队伍等方面主要经验及运用成效.

    三螺旋理论涉农高校产业双创教育生态圈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策略研究——以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

    刘君娣巩文峰毕东梅陈金林...
    16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旨在探讨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河西走廊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富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该文研究发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两难选择,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平衡.为此,建议加强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西部民族地区天祝县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郭冉
    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乡村振兴战略下,面向教育现代化 2035,乡村需要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乡村教师队伍,从而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乡村教育振兴与乡村教育现代化.该文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支持政策着手,分析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仍然存在的如师资培训等问题,进而提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农村振兴农村教育农村教师教师队伍建设农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