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农业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腾立国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农业领域也逐渐引入物联网设施,其中包括农业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这种系统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和远程控制等技术,能够实现对农业温室大棚环境的自动监测和调控,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该文旨在研究基于物联网设施的农业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探讨其原理、功能和应用前景.

    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物联网温湿度传感器

    智慧农业人才培养中的"智慧"类课程设置探析

    陈静李广水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农业是新农科人才培养中倡导开设的专业,作为农学与信息技术中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协同培养的本科人才,需要具有将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有效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的能力.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的设置与课程内容的构建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对于新兴的交叉学科而言尤为重要.该文首先界定我国当前智慧农业专业人才培养的范畴,在分析信息技术知识体系的特点基础上,通过实证调查数据,归纳出人工智能专业培养中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结合智慧农业在我国高校开设现状,提出智慧农业专业信息类课程设置的相关建议.

    智慧农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人工智能交叉学科

    "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崔明蒋其友李娜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针对"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进行研究,分析"岗课赛证"融通的内涵,明晰"岗课赛证"融通对高职院校物联网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针对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结合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实践,提出"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实践路径,重点对"岗课赛证"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虚实耦合仿真实训资源开发、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课程多维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究,为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岗课赛证"课程建设课程体系虚实耦合多维评价

    蔬菜中农药残留智能检测技术比较研究

    王国栋褚刚刘俊伟刘凯...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旨在对蔬菜中农药残留智能检测技术进行比较,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不断增加,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不同智能检测技术在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方面的性能,比较它们的优缺点,以确定最佳的检测方法.对各种智能检测技术,如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光谱分析和化学传感器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技术在检测灵敏度、准确性和速度方面存在差异.机器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在大规模数据处理方面表现出色,但在样本准备和前期数据收集方面可能较为耗时.光谱分析技术则具有快速检测的潜力,但其性能受样本的复杂性和光照条件的影响较大.化学传感器则可以提供高度选择性的检测,但需要特定的传感器开发和校准.

    蔬菜农药残留智能检测技术综合评估技术比较

    基于CiteSpace的湘西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知识图谱分析

    陈祖展朱柏松金科
    19-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传统村落资源丰富,湖南湘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湘西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发展动态,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利用CiteSpace软件,通过挖掘 2013-2022 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数据,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研究文章数量、研究人员、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进行解析.研究结果呈现出以下内容,①2013-2022年,虽然围绕传统村落的论文数量较多,但聚焦于文化景观的研究却相对少,尽管如此,每年的研究数量都在年年递增;②研究领域的跨界合作普遍程度偏低,大部分研究仍以个人为主进行;③论文的发表以大学为主,同时,也在和科研机构、企业等展开多元、多级的交流,努力使得研究理念与实践能够两者结合;④研究的主要集中点在理解并保护湘西文化景观空间,基于此,研究还针对环境改善策略进行发掘,以推进湘西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⑤湘西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研究的未来趋势将包括数字化保护与技术利用、深度融合文化旅游产业以及新媒体的传播等.

    湘西传统村落文化景观CiteSpace软件知识图谱研究动态

    树干注药结合疫木除治防治松材线虫病效果的量化评价

    薛建军罗宇玲蔡建文梁伟富...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材线虫病治理措施的效果最终体现在枯死松树的减少.该研究通过枯死松树数量的变化来量化评价防治措施.通过连续几年的树干注药和疫木除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试验地枯死松树数量减少 66.84%,防治效果显著.同时观察到采用 2 种措施结合的区域比采用单一措施区域的枯死松树的密度更低,证明 2 种措施相结合的效果优于单一使用疫木除治的效果.

    树干注药疫木除治松材线虫病效果评价枯死松树

    共同富裕背景下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研究

    胡赛杨殿闯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的重要目标.该研究基于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连云港市地方发展的微观背景,通过探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同时借鉴先进城市有关措施经验,探索寻找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更好推进连云港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同富裕发展路径连云港

    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演进的三重逻辑

    姚兰兰司文选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资源环境也付出惨重代价.为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陆续颁布出台多项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的演进历程遵循历史、理论和现实三重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农业绿色发展政策随着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念的不断深化而发展变化.从理论逻辑来看,农业绿色发展演变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从现实逻辑来看,新时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核心任务是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现实关切.该文从三重逻辑入手分析,旨在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农业绿色发展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理论依据及实践路径

    代祖智
    36-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要美,乡村必须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创举.据此,通过深入分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理论依据指导建设,聚焦农业、农村、农民的最大现实,从加强党建引领、多元协同治理、强调政企合力、重塑乡土文化等实践路径出发,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生态、产业的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现实需要理论依据实践路径

    1987-2021年徐闻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简子怡罗亚飞黄子彤林梓彬...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对比 4 种常见监督分类方法的分类效果,其中最小距离法的分类效果最差,且精度仅有66.18%;最大似然法、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这 3 种方法分类效果的总体精度均超过 90%,由于其中神经网络拥有较高的精度和Kappa系数,因此选取神经网络作为该研究的分类方法.研究发现徐闻县的人工建筑用地、养殖池、低矮植被的面积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裸地、林业用地面积总体上处于面积衰减的趋势.

    Landsat徐闻县土地分类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