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农业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文数据库农业信息化文献计量学研究

    成丽君段松启张宇波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正在持续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为进一步明晰农业信息化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总结信息化技术在农业应用中的成果,为我国农业信息化进度作出阶段性总结与思考,该文选取农业信息化中具有代表性的3个研究方向,以"农业大数据""农业计算机视觉"和"农业无人机光谱"为主题词,从知网、万方和维普3个中文数据库中检索21世纪以来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热点前沿.结果表明,研究中的热点分别是农业大数据技术发展与数据应用、农业计算机视觉服务于农业实践的识别与检测环节和农业无人机光谱作物表型分析;研究前沿包括农业大数据泛化应用、农业计算机视觉实际场景落地及农业无人机光谱作物表型分析预测.研究表明,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整体态势良好,融合发展初见雏形,但在合作交流强度与团队规模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农业信息化文献计量学大数据计算机视觉无人机光谱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农业物联报警系统中门限阈值的智能配置

    杜长伟
    9-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农业物联报警中门限阈值报警配置任务的工作量,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样本抽采、分组计算,获得报警门限阈值参考值计算前期的样本,结合正态数值分布情况获得+3σ、+2σ、+1σ、-1σ、-2σ、-3σ,并作为初步报警门限阈值参考值;通过SPC(统计过程控制)过程统计中对均值控制上下限、极差控制上下限的计算获得UCLx、LCLx、UCLr、LCLr,并作为进一步报警门限参考阈值,最终生成10档报警门限阈值参考值,再对参考值采取直接投入使用、按平均分权投入使用和结合ISA 18.2报警标准分权投入使用3种方式进行实际报警门限阈值落实工作,对于过大量的历史数据通过预统计的方式来提升计算效率.以此方式智能化、自动化地生成农业物联报警门限阈值,辅助农业物联报警阈值录入配置等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所需时长.

    农业物联网报警系统农业信息化正态分布SPC过程统计报警门限阈值

    小麦产量预测模型综述

    李远斌卜祥峰丁云鸿刘靖宇...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原材料.早期可靠的大规模作物产量预测对于当季作物管理决策及确保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该文综述对作物产量进行预测的几种模型及其应用,包括作物模型、线性回归模型、机器学习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同时归纳机器学习模型常用的数据,为未来小麦产量预测及其研究提供参考.

    小麦产量预测作物模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线性回归模型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数字平台的规划研究

    张汗洁王强田沥任光伟...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是数字乡村,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贵州省农业农村建设,需抢抓政策机遇,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区域数字乡村顶层架构规划设计,加快农村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字乡村感知平台、数字乡村大脑和数字乡村智能应用体系,推动乡村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提升乡村综合治理水平和智能治理水平,发展农业农村特色产业和新型农村电商营销推广模式,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帮助农民就业增收,实现近期形成新时代的农业农村新貌、新风和新气象,中期实现农业现代化,远期实现农业兴、农村美和农民富等目标.该文就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的积极影响进行研究,数字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更是一种致富手段,对乡村振兴发展和国家繁荣富强意义深远.

    数字技术数字乡村大脑乡村数字治理数字素养乡村振兴

    沼液替代化肥对西瓜产量、品质与土壤肥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王俊伟韩晓飞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豫西丘陵褐土区露地西瓜沼液还田条件下最佳的替代化肥量,给沼液循环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西瓜品种"福星八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低量沼液(4 t/667 m2,T1)、中量沼液(6 t/667 m2,T2)、高量沼液(8 t/667 m2,T3)、常规施肥(80 kg/667 m2,T4)和不施肥(0,CK)5个处理,研究沼液替代化肥对露地西瓜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替代化肥未对西瓜生长发育产生负影响,并且保障西瓜产量,其中T3处理最高比T4最终产量提高2.3%,不同施肥处理间西瓜单果质量和总产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西瓜植株蔓长、叶片数和根长以T3处理表现最优;T1、T2和T3处理西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糖酸比都较T4和CK显著提高(P<0.05);沼液还田后,土壤养分含量相比还田前都有所变化,相比T4处理,沼液替代化肥处理组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显著提高(P<0.05),最高(T3处理)分别提升8%和12%,有效磷显著降低(P<0.05),pH和全氮、全磷、全钾变化不大.在该试验条件下,建议露地西瓜整个生育期内施用3次沼液,总施用量控制在120 t/hm2,施用时期分别为点播前期作为基肥(50%)、伸蔓期(30%)和膨果初期(20%).

    沼液替代西瓜产量品质土壤养分

    无土栽培中不同基质对盐地碱蓬种子发育与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梁国辉刘艺山伍清纯李姝蓉...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发和利用盐地碱蓬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然而,无土栽培中不同土壤基质对盐地碱蓬种子发育与幼苗生长的影响可能不同.该实验以2种碱蓬种子(黑色与褐色)为实验材料,研究5种不同的基质(灭菌草炭灰、未灭菌草炭灰、灭菌水、自制霍格兰氏营养液、标准霍格兰氏营养液)对盐地碱蓬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从中选出最合适盐地碱蓬种子萌发的基质.实验结果表明草炭灰基质对于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而对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加入营养液的基质对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而对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

    盐地碱蓬无土栽培种子发育幼苗生长营养液

    联合多指数的耕地影响评价研究

    赵琳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耕地的面积、分布和质量是农业生产、资源利用及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础信息.其中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更是近年来学者的研究重点.该文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大范围,长时序和周期性等优势,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收集2007—2021年的长时序MODIS影像和哨兵2号遥感影像,计算研究区植被指数、水体指数和联合干旱指数,并收集江西省2007—2021年的耕地面积数据和农业生产总值数据,分析耕地面积、农业生产总值与3个指数之间的关系,深入剖析其内在影响机制.

    耕地面积植被指数水体指数干旱指数遥感影像

    基于融合机制的山东省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实现策略研究

    刘培红李新卫唐伟杨振宇...
    37-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是新时代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总体格局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省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当以维持区域生态保护格局为核心,聚焦基于融合机制的系统化、综合性治理手段,构建国土空间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山东省为例,在问题识别与综合分析基础上,基于省域生态系统现状与保护格局,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格局,确定分区与重点区域,安排部署11项重点工程,分别从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制定出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模式与实施方向,提出以创新、监督、融合和法治四大机制用以保障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技术性、有效性、动态性和规范性,以期为省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支撑与参考.

    国土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融合机制实现策略山东省

    高职农业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调查研究

    薛芗张静王四龙王奎萍...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了解高职农业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现状与存在问题,该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就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了解及应用现状、满意度及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及改进建议等方面开展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农业类课程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认知和认可度较高,而教学平台和网络、学生自我约束力和专注度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影响混合式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条件,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促进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农业类课程应用现状教学改革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系统管理现代化路径研究

    李熙彤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生态系统管理现代化是国家管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近年来,生态系统管理现代化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但是在现实环境的制约下,农村生态系统管理的现代化仍然面临着理念落后、主体单一及技术支撑力不足的现实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查找等方法可知,树立地方政府和乡村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管理主体的多样化及技术的创新等措施可推动农村生态系统管理现代化的发展.

    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管理现代化农村困境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