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农业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劳动教育背景下高职园艺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园艺产品保鲜技术课程为例

    薛明珂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有关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有机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该文以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园艺产品保鲜技术为例,对原有课程体系中涉及劳动教育不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政策.通过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劳动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普遍得到有效提高.

    高职园艺产品保鲜劳动教育实践操作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人才培育的新思考

    王晓红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的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发生非常大的变化,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呼唤着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无疑是新农村建设人才资源的重要输出基地,是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大军.如何使人才供给侧与人才需求侧相适应,这是时代给涉农高职院校提出的新命题.现代学徒制或可为解决当前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该文即从现代学徒制的视角探究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制度保障;二是强化组织管理;三是牢固树立"双主体"意识;四是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五是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六是重设评价机制.

    乡村振兴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路径

    土壤-生态综合实验课程虚拟仿真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王吉秀李祖然湛方栋李博...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艺措施修复重金属污染耕地对于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农艺措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难以解决时间跨度大、田间重金属污染模拟不易开展、缺乏先进仪器操作等教学资源问题,该文结合农业院校中新农科建设要求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与时俱进地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的需求,科教衔接、产教导向、虚实融合对土壤-生态综合实验中高原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重金属污染农艺措施修复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从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及思政元素方面重构仿真教学体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完成从"实验室—田间—实验室田间的设计—种植—测试分析—职业选择"的过程,打破实验教学受时间、空间、地点和仪器限制无法触及复杂操作的困局,提高学生设计合作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爱农情怀意识的乡村振兴践行者.

    虚拟仿真综合实验科教融合思政教育实践教学

    翻转课堂优化实践与效果评价——以草坪营养与施肥课程为例

    钟天秀黄小玲张建国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针对翻转课堂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应用简化课后练习、组间竞争等策略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探讨优化后的翻转课堂能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以2020级学生为优化后的翻转课堂实验组、2019级学生为优化前的翻转课堂对照组、2017级学生为传统课堂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翻转课堂能够显著提高学生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和"提高学习兴趣""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4个方面差异不显著.这些研究结果将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翻转课堂优化有效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新农科背景下园林植物造景课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丁元春宗梅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新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符合新形势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应用型高校园林学科建设,安庆师范大学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思政资源,融入植物造景文化、生态文明和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采用故事讲授、案例分析和任务驱动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实现专业课程育人,切实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终达到预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课程思政目标.

    新农科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思政生态文明教学设计

    面向工程认证与新工科的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马丽杨之音韩永奇曹丽英...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阶段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融合工程认证理论与农业院校农科特色,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与实践,研究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问题,构建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农融合的专业课程群、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建立评价机制等,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为其他院校提供发展借鉴.

    工程教育认证新工科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数字化转型下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构建与培育研究

    朱建军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创新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转型,新型职业农民是数字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打造胜任数字化转型下的新型职业农民,有必要厘清其胜任素质.通过政策文本分析、文献资料研究及问卷调查统计等研究方法,构建包含知识、技能和素养3个一级维度,农业基础知识、农业融合知识、农业生产技术、数字农业技术、创新创业素养、农业经营素养和协调管理素养7个二级维度,以及21项三级指标的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根据所构建的胜任素质模型,建议在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时应该具有前瞻性定位,同时健全培育机制,重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数字化水平.

    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数字化转型胜任素质模型培育策略

    融媒体背景下非遗文创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策略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凤二村为例

    黄诗媛陈秋娜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全媒体深度融合时代的到来,数字乡村的发展迎来新机遇.该文以广州市从化区凤二村的客家非遗文化为例,通过党建与非遗文化引领,产业带动,凝聚政府、高校、企业、当地村民、媒体和非遗传承人等多方力量,通过创建融媒体传播矩阵将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化资产、经济资本,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促成新的文创产业输出,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创新扶贫方式.希望该研究能为促进乡村非遗传承、文化重塑和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策略借鉴.

    融媒体非遗文创设计品牌文化产教融合乡村振兴

    基于搬迁农民角度探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优化路径

    赵湄
    124-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已从"搬得出"阶段进入到"稳得住""融得入""能致富"阶段,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问题和搬迁农民的后续发展已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心.然而安置社区不同于一般的城镇或农村社区,有着其特殊性,其治理难度也更大.搬迁农民在生计、生活、心理和政治4个方面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这4个方面的治理进行完善,从而提升安置社区治理水平,增进安置社区居民幸福感,巩固拓展扶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乡村振兴搬迁农民

    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范式研究

    方樱帆宁碧波张宇黄彬...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策略,二十大继续全面推进该政策以来,全国各地乡村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文化活动,但各地实际开展中却普遍存在地域文化特色不明显的问题.因此,该文采用资料调研分析的方法,根据对全国多地乡村进行资料调研分析,对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模式框架及范式进行探索研究,提出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以便更好地利用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该文研究发现,文旅融合、文教融合、文创融合等直接将红船文化和乡村振兴相融合的范式,使得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落实之路上焕发时代新光彩.同时,借助媒介与红船文化间接融合,将乡村特色红色文化传播出去,能极大发挥红色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

    红船文化乡村振兴资料调研红色文化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