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成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陶建生

月刊

1001-1528

zcy.med@foxmail.com,med@stn.sh.cn

021-63213275

200002

上海市汉口路239号450室

中成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医药科研领域内的一份专业性期刊。面向中药成药生产企业人员和质探人员,同时也向医学工作者提供中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碧绿米仔兰茎枝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千一李如琪吴俊丽李欣...
    843-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碧绿米仔兰Aglaia perviridis Hiern茎枝的化学成分及其总抗氧化、神经保护活性.方法 碧绿米仔兰茎枝 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采用T-AOC试剂盒及MTT法评价抗氧化活性和神经保护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21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3-epicotillol(1)、丁香酸(2)、棕榈酸(3)、邻苯二甲酸二戊酯(4)、对羟基苯乙酸乙酯(5)、6-甲氧基-7 羟基香豆素(6)、1-辛醇(7)、对羟基苯乙酸(8)、(+)-表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9)、(+)-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1)、koaburaside(12)、byzantionoside B(13)、槲皮素 3-O-α-L-鼠李糖苷(14)、(2R,3R)-(+)-蚁母树苷(15)、(2S,3S)-(-)-蚁母树苷(16)、(+)-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17)、(+)-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18)、(-)-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19)、根皮苷(20)、β-谷甾醇(21).化合物 2、9~10、14~20 总抗氧化能力为 10.300~38.367 U/(mmol·L-1);化合物2、10、17 神经保护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化合物9、15 最佳浓度为50、100 μmol/L.结论 化合物1~20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2、9~10、14~20 具有较强的总抗氧化能力;化合物 2、9~10、15、17 具有神经保护活性.

    碧绿米仔兰茎枝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抗氧化神经保护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比较郁香忍冬花蕾与金银花化学成分

    金莹熊乐文蒲高斌张芳...
    850-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郁香忍冬花蕾与金银花的成分差异,评估郁香忍冬花蕾药用价值,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 70%甲醇为提取溶剂,以UPLC-TOF-MS分析成分种类,以HPLC-QQQ-MS测定成分含量,经多元统计分析确定成分差异.结果 在郁香忍冬花蕾与金银花中共鉴定出 52 种成分,20 种定量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金银花有 4 种差异成分,郁香忍冬花蕾的异绿原酸C、阿魏酸、木犀草苷、芦丁含量是金银花的 2 倍以上,马钱酸、马钱苷含量分别是金银花的11.96、37.23 倍.马钱苷、异绿原酸A、马钱酸、芦丁及断马钱酸是区分郁香忍冬花蕾及金银花的关键差异成分.结论 郁香忍冬花蕾与金银花成分种类相近,但含量差异明显,郁香忍冬花蕾具有重要药用价值,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郁香忍冬金银花液质联用多元统计分析

    丹参及其相关制剂有效成分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佟煜张萌王安琪李铮...
    860-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是我国常用中药之一,在心脑血管疾病、抗炎、抗肿瘤等方面具有很好的药理活性.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脂溶性丹参酮类和水溶性酚酸类等,此外还有一些多糖及含氮化合物等.在丹参类制剂的生产过程中,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尤其以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为代表的化合物在提取和制剂的生产、储存过程中由于工艺本身以及原料的储存条件等方面影响容易受光照、温度、pH值等条件的影响发生降解,最终影响制剂的质量和药效.本文依据丹参成分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讨论目前丹参中丹参酮类与酚酸类化合物,以及含丹参成分的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对近年来关于丹参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制剂的开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丹参类制剂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丹参制剂有效成分稳定性

    中药皂苷的提取及其在化妆品中的研究进展

    王德娴胡新月翁学煌宋丽雅...
    86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皂苷是一种天然活性成分,存在于多种中药中,其主要由皂苷元和糖构成,根据皂苷元结构不同可分为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中药皂苷是天然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还具有抑菌、抗炎、抗衰老、美白等活性,可作为功效成分被添加到化妆品中.但是,目前中药皂苷从功能到种类上在化妆品中的开发度有限,仍有许多中药皂苷并未在化妆品中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常用的中药皂苷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法、超声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酶法等,每种方法均有优缺点,应根据不同中药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通常采用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提取效果.本文对中药皂苷乳化清洁、抑菌、抗炎、抗衰老、美白等多种功效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扩大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中药皂苷提取方法化妆品

    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管咏梅蒋成臧振中吴文婷...
    873-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芎挥发油作为川芎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部位,包括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丁烯基苯酞、丁基苯酞、松油烯-4-醇等成分,在抗氧化、神经保护、调节血管稳态、抗炎、抑菌等药理作用上效果显著,同时,川芎挥发油还在促渗、保护软骨细胞、止痛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临床研究上主要集中在治疗偏头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节滑膜炎等.本文对近 10 年国内外有关川芎挥发油研究报道进行归纳总结,对不同产地、部位、提取方法的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并对其后续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川芎及其挥发油的开发利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白术挥发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静何牟李玲张彤...
    881-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术挥发油为临床常用中药白术的主要有效部位,在白术根茎中的含量约为 1.4%~2.5%,其化学成分复杂,共有约 78 种萜类、5 种脂肪族、3 种芳香族、1 种甾体类和 1 种生物碱类,主要由苍术酮、β-桉叶醇、γ-榄香烯、白术内酯Ⅰ~Ⅲ等组成,并具有调节胃肠运动、改善肠道微生物群、抗消化道炎症、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等药理活性.本文系统检索了国内外白术挥发油的相关文献,针对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整理,并对其燥性、稳定性等问题做出讨论,以期为白术挥发油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白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炮制药理作用

    马勃类药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臧二欢崔卉芸毕雅琼刘宇超...
    889-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勃Lasiosphaera Calvatia是一种常用的真菌类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广泛用于多种传统处方中,应用前景广阔.马勃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甾体类、酚类、挥发性、氨基酸类等,其活性成分主要有甾体类、多糖、多肽类等,其中麦角甾醇是真菌类的特征甾醇,本文的化学成分总结为《中国药典》后续马勃指标成分的规定提供理论依据.现代药理活性研究表明,马勃具有抗肿瘤、止血、抑菌、止咳、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本文对 2020 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 3 种基原植物以及脱皮马勃属、秃马勃属的马勃类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以期为马勃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马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锥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倪晓婷张云坤唐敏李娟...
    899-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锥属植物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多为经济植物及药食两用植物,槠子、锥栗、白猪栗根等皆来源于该属植物,入药部位有壳斗、种仁、皮叶、嫩芽,根等.其次生代谢成分主要有三萜类、鞣花单宁类、没食子酰基类、黄酮类、酚酸、苯酚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锥属植物具有抗氧化、降糖降脂、抗肿瘤、抗菌、抗炎等多种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锥属植物的药理药效研究、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壳斗科锥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多环芳烃控制策略及在中草药中污染情况分析

    刘文青赵小宁孙巍张磊...
    913-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环芳烃是一类在环境和食物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随着近年来对其毒性的深入研究,相关法规逐渐丰富完善,关注的多环芳烃检测领域从单一的环境领域不断拓宽至食品、药材、玩具等消费品领域,检测方法也随着严格的限制要求而更加精密.本文从中国、韩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相关法规限制变化及更新的角度出发,对食品、药材等领域多环芳烃污染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并对不同多环芳烃检测方法及修复技术进行总结比较,同时结合我国中草药的种植采收、加工炮制和运输贮藏现状,从多方面重点阐述中草药在不同阶段引入多环芳烃的可能性及危害性,预警中草药多环芳烃残留问题,以期提高公众对中草药多环芳烃污染的关注,为后续相关规范要求的制定提供参考.

    中草药污染多环芳烃检测方法修复技术

    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评价枸杞子质量

    余钟莲王瑞杨莉王峥涛...
    919-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熵权法结合灰色关联度法对不同产地、品系枸杞子质量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测定 58 批样品中甜菜碱、葫芦巴碱、枸杞酸、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以熵权法所得权重为分辨系数建立品质评价模型.结果 各批样品相对关联度为 0.247~0.770,表明不同来源药材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甜菜碱含量为主要因素.宁夏产枸杞子综合质量较好,以舟塔地区最优,育化品种宁杞 7 号质量优于宁杞 1 号.结论 该方法可较好地反映枸杞子质量,为该药材品质评价和质量标准提升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枸杞子质量评价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