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成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陶建生

月刊

1001-1528

zcy.med@foxmail.com,med@stn.sh.cn

021-63213275

200002

上海市汉口路239号450室

中成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医药科研领域内的一份专业性期刊。面向中药成药生产企业人员和质探人员,同时也向医学工作者提供中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脂必泰胶囊联合他汀类药物降血脂的临床研究进展

    罗钢李芝蓓李小芳
    2288-2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脂必泰胶囊是来源于中医古方的复方制剂,能有效降低血浆中血脂水平,而他汀类药物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脂症,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比单用他汀类药物能更有效度控制患者血脂水平,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更好.本文就脂必泰胶囊联合他汀类药物降血脂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合理有效用药提供参考.

    脂必泰胶囊他汀类药物降血脂临床研究

    枳实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杨思雨史汶龙路平张红梅...
    2292-2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枳实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 sinensis(L.)Osbeck的干燥幼果,为中医临床常用理气药.本文从品种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对枳实进行综述.结果发现,宋代以前,枳实药用正品来源与现今不同.六朝始分枳实与枳壳,宋代以后明确区分枳实、枳壳之功用.通过查阅和梳理有关枳实的古今文献,理清了枳实的基原和品种变迁.枳实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等成分.现代研究表明,枳实的药理作用表现为调节胃肠道、抗炎、保肝、抗溃疡等.本文为规范合理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基础资料,对传统中药枳实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枳实品种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乌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杨文翠于金倩刘双王凯...
    2300-2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药是樟科山胡椒属植物,以干燥的块根入药,最早记载于《日华子本草》,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国内外学者从乌药中分离倍半萜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环戊烯二酮类、苯类、黄酮类等类型,其中倍半萜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为其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药具有抗炎镇痛、保肝、降血脂、抗肿瘤、抗氧化、治疗慢性肾病等生物活性.本文通过检索近十年来相关文献,对国内外有关乌药中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乌药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乌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何首乌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张涛张金莲张青谢亚婷...
    2308-2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何首乌始载于《开宝本草》,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补益良药.何首乌炮制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其中以"九蒸九晒"最为经典,现代将其炮制工艺简化为用黑豆汁炖或蒸 1 次,其化学成分主要有蒽醌类、二苯乙烯类、黄酮类、磷脂类等,具有神经保护、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抗肿瘤、抗炎等药理作用.近年来,临床上服用何首乌及其制剂的患者常出现以肝毒性为主的毒副作用,研究表明,二苯乙烯苷、蒽醌类、鞣质类是何首乌肝毒性主要的物质基础且成分之间不同配比会加重肝损伤.不同炮制方法会改变何首乌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肝毒性,但经炮制后其肝毒性会不同程度地减弱.本文从何首乌的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梳理,旨在为何首乌炮制机理、药效和毒性物质基础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何首乌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减毒

    基于多指标成分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不同产地浙贝母质量

    唐瑞杜伟锋孙贝贝赵明方...
    2317-2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不同产地浙贝母质量.方法 采用UV-Vis、HPLC-ELSD、HPLC-DAD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含量,水溶性成分(尿嘧啶、胞苷、尿苷、2-脱氧尿苷、肌苷、腺嘌呤、胸苷、腺苷、2-脱氧腺苷)总含量,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评价质量.结果 浙江产浙贝母中总生物碱含量,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含量,9 种水溶性成分总含量均高于湖南安化、湖北宜昌产,其中舟山产样品中 9 种水溶性成分总含量、总生物碱含量,象山产样品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浙江产地样品中.结论 浙江产浙贝母质量较好,以舟山、象山产更明显.本实验可为该药材采购产地选择及优良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浙贝母产地总生物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水溶性成分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地黄丸类方制剂质量控制标准提升

    刘明王慧森唐素勤梁瑞峰...
    2323-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升地黄丸类方制剂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前处理技术制备不同提取部位,作为供试品溶液,TLC法、HPLC法分别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在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时,鉴别用供试品色谱中在与毛蕊花糖苷对照品、熟地黄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荧光特征斑点,阴性无干扰.27 批市售样品中地黄苷D含量与各类方制剂具体品种、剂型、生产厂家相关,其中大蜜丸为 0.045~0.098 mg/g,水蜜丸为0.076~0.134 mg/g,浓缩丸为0.060~0.168 mg/g.结论 该方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为地黄丸类方制剂质量控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地黄丸类方制剂地黄苷DTLCHPLC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制剂质量控制项目分析

    田友清丁平
    2327-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水平较历版有较大提升,如对君臣药或贵细药的关注度更高,控制与制备工艺相关、紧密结合中医临床的指示性项目更多,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专属性质量控制更丰富等.为了进一步完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本文以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含量测定这 6 个主要项目为依据,结合 2020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制剂通则进行全面整理和分析,发现部分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项目及其指标和内容有待修订完善,以不断提升《中国药典》编制水平,彰显其应有的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进展性.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制剂质量控制项目

    舒血宁注射液与中硼硅玻璃安瓿相容性评价

    姜国志周永妍杨琴李振江...
    2332-2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舒血宁注射液与中硼硅玻璃安瓿瓶的相容性.方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元素迁移试验中Li、B、Al、Si、Ti、V、Cr、Mn、Fe、Co、Ni、Cu、Zn、As、Sr、Mo、Cd、Sn、Sb、Ba、Hg、Pb的含量变化趋势,进行安全性评价.通过扫描电子显微观察、亚甲蓝染色试验、pH值、可见异物和不溶性微粒,考察药品对玻璃容器内表面的影响.结果 在加速试验(温度 40℃,相对湿度 25%)、长期试验(温度 25℃,相对湿度25%)条件下,迁移试验中 22 种元素均无明显变化趋势,远低于分析评价阈值,在安全限度内.在包装材料内表面侵蚀性试验中,无亚甲蓝染色现象;中硼硅玻璃安瓿无明显凹痕、腐蚀脱片,pH值、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也无明显变化.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与中硼硅玻璃安瓿瓶的相容性较好,在说明书贮藏条件下保存时,有效期内产品质量稳定,安全可靠.

    舒血宁注射液中硼硅玻璃安瓿瓶相容性元素迁移试验包装材料内表面侵蚀性试验

    离子交换纤维对钩藤碱的吸附特性研究

    郭占京秦睿也黄宏妙聂钰湘...
    2338-2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钩藤碱在离子交换纤维上的吸附特性.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钩藤碱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纤维上的吸附特性,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吸附时间、吸附液pH值、吸附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过程进行等温吸附曲线拟合,研究其吸附热力学性质.结果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纤维能成功吸附钩藤碱,其吸附行为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热力学参数中 3.75 kJ/mol<△H<5.54 kJ/mol,-5.52 kJ/mol<△G<-4.63 kJ/mol,28.71 J/(mol·K)<△S<35.94 J/(mol·K),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自发、熵增的物理吸附过程.结论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纤维对钩藤碱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钩藤碱离子交换纤维吸附热力学

    化痰通络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肠-脑"轴损伤的保护作用

    唐三杨筱倩朱秋燕丁煌...
    2343-2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化痰通络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肠-脑"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 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化痰通络汤低、中、高剂量组(7.16、14.33、28.66 g/kg),阳性药物组(依达拉奉4 g/kg+丁酸梭菌 5.0×108 cfu/mL),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理形态学检测评价脑组织损伤,ELISA法检测肠道及脑组织中MTL、SS、VIP、5-HT、NA、DA、TLR4、IL-1β、IL-6 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化痰通络汤中、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物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1);化痰通络汤各剂量组、阳性药物组大鼠细胞损伤率降低(P<0.01),脑组织中TLR-4、IL-1β、IL-6、MTL、VIP、SS水平降低(P<0.05,P<0.01),5-HT、DA、NA水平升高(P<0.05,P<0.01),十二指肠中TLR-4、IL-1β、IL-6、VIP、SS、DA、NA水平降低(P<0.05,P<0.01),MTL、5-HT水平升高(P<0.01).结论 化痰通络汤能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与肠的功能状态,实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胃肠功能紊乱调节和脑保护作用.

    化痰通络汤脑缺血再灌注"肠-脑"轴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