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病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病案
中国病案

月刊

1672-2566

mrzazhi@chmra.org

010-65916817/85231071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路8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中国病案/Journal Chinese Medical Recor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医学病案学与病案信息管理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主要任务是贯彻我国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进行学术交流,传播病案信息管理经验,普及与提高病案信息科学知识,介绍国外卫生信息管理的新进展,交流促进国际疾病分类(ICD-10)在医院病案统计工作中应用的经验,促进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病案信息管理科学,为卫生改革与发展服务。当前在党的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为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医院管理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卫生改革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本刊以病案信息管理和医院管理工作者、临床医务人员为主要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西省长治市某三甲医院皮肤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

    王蓉耿泰山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皮肤病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及影响因素,为控制住院费用和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山西省长治市某三甲医院11 539例皮肤病患者的基本信息及费用情况,对基本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分别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结果 皮肤病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6970.35元,主要构成为药品费和诊断费,药品费与住院费用相关性(0.896)最强.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是影响费用的主要因素.分位数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住院年份和有无伴随疾病在住院费用的中高分位数费用组上影响最大.结论 住院天数和药品费是住院费用的重要影响和构成因素.因此优化皮肤病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减少无效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疾病负担.

    皮肤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

    2002年-2017年南通市0岁~14岁儿童恶性肿瘤住院特征分析

    吴俊陈海珍陈建国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0岁~14岁儿童恶性肿瘤发病住院特征,为儿童恶性肿瘤防治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从南通市某院肿瘤登记处数据库中选取2002年-2017年儿童恶性肿瘤资料进行核对整理、汇总,分析性别、年龄、部位、住院次数及住院特征.用Python中的Statsmodels作儿童住院趋势的线性回归分析,并在ChatGPT上运行实现.结果 2002年-2017年期间儿童恶性肿瘤127例,其中男童72例(56.69%);女童55例(43.31%).儿童主要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分别为恶性淋巴瘤、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骨恶性肿瘤、卵巢癌、白血病,这5种肿瘤占患童总数的59.06%.儿童恶性肿瘤患者首诊平均年龄为10.03(±3.46)岁,中位年龄为11岁,患童住院数以10岁~14岁年龄组为最高.每例儿童恶性肿瘤患者平均住院2.09次.16年间儿童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 住院恶性肿瘤患者以男童居多,主要分布在10岁~14岁;恶性淋巴瘤、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为最主要的儿童期肿瘤,儿童期肿瘤的诊治值得关注.

    肿瘤儿童住院特征趋势

    宁夏某三甲医院490 913例出院患者疾病谱分析

    刘威冯园园冯和源李娇娇...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宁夏某三甲医院490 913例出院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谱变化,为明确地区医疗工作重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以及重点学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宁夏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出院的490 913例出院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疾病谱等进行分析研究,利用Excel2021及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五年间出院患者中,男性患者231 123例(47.08%),女性患者259 790例(52.92%),男女比例1:1.13;不同年度,疾病谱前10位的疾病除顺位排序不同外,未出现其他种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44.41%)在0岁~14岁组中疾病谱顺位第1,15岁~44岁组中疾病谱顺位第1的是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类疾病(32.61%),而循环系统疾病在44岁~59组和60岁及以上组中,疾病谱顺位均位列第1.疾病谱性别分类中,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眼和附器疾病在男女性出院患者疾病顺位中均处于前五位,而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在女性出院患者疾病顺位中处于第1位.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眼和附器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类疾病仍是当前医院医疗救治的重点防治工作,应当结合疾病谱和人群特点等因素,合理配置资源,从而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出院患者回顾性分析疾病谱

    2019年-2021年某三甲医院两院区急诊死亡病例分析

    刘燕瑜崔树峰周春莲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某三甲综合医院两院区急诊死亡病例的分析与比较,了解其所在区域急诊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2 239例急诊死亡病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死因编码,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两院区急诊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中心院区男女性别比例为1.49:1,副中心院区为2.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在年龄分布上,占比随年龄段增长而增加,其中30岁以下、50岁~59岁、70岁~79岁及80岁及以上年龄段两院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本死因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猝死,中心院区因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患者占比高于副中心院区,副中心院区因循环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意外伤害等导致的死亡患者占比则高于中心院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议重视对男性和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以及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农村地区,还需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同时,改善中心城区居住环境,倡导居民健康生活,以降低急诊死亡的风险.

    急诊死亡病例根本死因城乡健康教育

    某三甲口腔专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常见疾病的分布特征

    沈小勇李智勇段磊任成...
    79-83,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常见病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医疗付费方式、住院费用的分布特征,为学科建设、疾病防治、医疗费用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正态性检验对中部地区某三甲口腔专科医院出院时间为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主要诊断国际疾病分类代码在《国家口腔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的16类主要常见病、多发病清单内、进行手术治疗的18 072份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类常见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例数历年以来占全部住院病例的80%以上,结构较稳定;性别方面,总体男性多发于女性(1.16∶1),性别比最高为口炎和有关损害2.06:1,最低为颞下颌关节疾患0.25∶1;年龄方面,总体跨度在1岁~98岁,集中在17岁~-35岁、46岁~66岁、1岁~11岁3个年龄段,中位数最高为三叉神经疾患65岁(Q1 58,Q3 71),最低为腭裂5岁(Q1 1,Q3 10);住院天数方面,总体四分位数为7(5,10)天,中位数最高为口腔恶性肿瘤11天(Q1 8,Q3 14),最低为腭裂5天(Q1 4,Q3 6);医疗付费方式方面,总体使用医保支付患者占比38.9%,口腔原位癌/良性肿瘤等5类疾病使用医保支付患者占比超过50%,牙面畸形(除外颞下颌关节疾患)等5类疾病使用医保支付患者占比低于20%;住院费用方面,总体四分位数为16 586.71(12 531.28,32 718.00)元,平均值为29 168.91元,住院费用中间50%病例的费用构成各有特点,13类疾病手术费和材料费构成比超过50%.结论 常见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病种结构稳定;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医疗付费方式、住院费用具有聚集性且病种间极具差异;应根据疾病谱变化、病种特点科学进行学科建设,加强超长住院天数、超高住院费用的病例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常见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疾病分布特征正态性检验四分位数

    3D打印结合PBL与CBL教学法在主动脉瓣狭窄教学中的效果

    王凤霞马明王霆许中兴...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3D打印结合PBL与CBL的教学在主动脉瓣狭窄教学中应用效果,以优化规培医师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在某医院心内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共计144名,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接受PBL和CBL结合教学)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3D打印模型教学).以在科内第1周、第2周、第3周阶段测试结果作为评价指标,测试结束后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两组教学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客观选择题得分(91.35±4.54 vs 74.99±9.17)、问答题得分(90.42±4.18 vs 77.57±5.57)、病例分析题得分(90.74±3.99 vs 77.94±5.17)3个测试项目得分及总分(272.50±11.91 vs 230.60±17.6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09,12.818,4.663,13.837,均P<0.05).教学后第1周、第2周、第3周,观察组客观选择题得分(93.58±5.54 vs 81.85±9.23,91.56 ±5.05 vs 75.65±10.41,88.90±5.25 vs 67.47±10.85,t=16.261,37.755,37.805)、病例分析题得分(91.32 ±5.87 vs 80.65±7.48,91.60±4.51 vs 76.22±5.97,89.31±4.92 vs 75.94±5.21,t=2.266,9.433,2.82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问答题得分(90.69±4.05 vs 76.08±7.00)仅在第二周时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39,P<0.05).观察组课堂效果(4.54±0.56 vs 2.81±0.96)、接受能力(4.42±0.60 vs 2.83±0.87)、学习兴趣(4.47±0.58 vs 2.82±0.92)、自学能力(4.50±0.56 vs 2.93 ±0.94)、解决问题的能力(4.57±0.58 vs 3.06±0.95)、临床思维能力(4.42±0.62 vs 2.85±0.94)和认同这种教学模式(4.47±0.53 vs 2.83±0.95)等7个项目教学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14,4.995,11.537,15.500,6.154,7.934,15.748,均 P<0.05).结论 主动脉瓣狭窄教学中使用3D打印结合PBL与CBL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方法,适宜于临床教学.

    PBLCBL主动脉瓣狭窄3D打印

    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眼科见习中的效果分析

    袁玮戴惟葭李臻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眼科本科医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以促进眼科医学教学的深入创新与发展.方法 对2022年3月20日-2022年4月30日期间在该院眼科见习的86名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研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4人,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对照组42人,采用授课为主的LBL教学模式.通过两组学生的调查问卷和考试成绩评价两组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此外,使用调查表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PBL联合CBL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两组间定量资料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数据均使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专业理论知识考试成绩(86.50±4.45 vs 83.88±5.94)分、临床病例分析考试成绩(88.16±4.45 vs 84.74±5.18)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21.64±1.67 vs 20.29±1.77)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见习活动结束后,实验组学生认为PBL联合CBL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习主动性(97.7%),显著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95.5%),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90.9%).结论 PBL联合C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能有效提升眼科本科医学生见习的教学效果,为提升眼科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本科医学教育眼科学见习PBL教学CBL教学

    基于风湿病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董馨夏思思路跃武张永锋...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湿病发病机制复杂,与多个学科有交叉,适合作为科学研究的目标疾病.以医学本科生参与风湿病专业科研项目的实施为案例,结合风湿病专业特点和优势,探讨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的方法.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应逐步进行:(1)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培养方法,利用疾病管理数据库,模拟临床实践学习;学生参与教师课题,进行实战训练.(2)利用教师课题为具体实例指导学生课题申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选题、文献检索和解读、项目申请书和科研论文的撰写等.(3)实施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本科生教育仍是以课堂讲授教科书内容的传统授课模式为主;学生缺乏科研意识、科研指导和科研资助.(4)发掘科研创新理念提升方法,传统授课内容为基础,融入最新研究进展;强调医师提升科研能力,有助于打开临床思路;充分利用智能医学培养;带领学生参与医学实践活动.通过上述培养方法,促使本科生建立科研理念、培养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

    科研项目科研能力医学本科生

    翻转模拟教学模式提高妇产科规范化培训效果分析

    申南李光辉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评价翻转模拟教学模式对妇产科规培医师的高阶认知持有力及临床能力的提高程度,研究其在提高妇产科规范化培训效果方面的作用.方法 2022年3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产科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翻转模拟教学培训)和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培训),对培训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高阶认知持有力的变化以及临床出科考核成绩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培训前后研究组医师自我主动学习比例(16.67%vs 63.33%P=0.001)、个人寻找资料比例(13.33%vs 53.33%P=0.003)、自我在学习不同主题之间寻找联系比例(16.67%vs46.67%P=0.043)、根据自己的知识主动做出判断比例(16.67%vs 60%P=0.003)、个人主动尝试新的想法比例(16.67 vs53.33%P=0.012)、自我主动向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比例(20%vs53.33%P=0.024)以及自己个人主动沟通比例(20%vs 60%P=0.005)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而对照组仅在根据个人的知识做出判断(16.67%vs56.67%P=0.006)以及自我主动沟通(20%vs56.67%P=0.014)方面得到了提高;研究组研究对象的出科成绩,包括体格检查(94.1±2.6 vs 88.7±3.8 P=0.000)、病例分析能力(92.2±2.9 vs 90.1±1.5 P=0.011)、手术操作(92.5±2.6 vs 89.3±2.1 P=0.002)以及胎心监护图识图能力(95.6±2.4 vs 93.0±1.6 P=0.003)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模拟教学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妇产科规范化培训医师的自主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并且在提高规范化培训医师的临床能力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

    翻转课堂模拟教学高阶认知力临床技能

    颈内静脉穿刺超声辅助定位法在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段云娇赵永祯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急诊住院医师在颈内静脉穿刺中使用传统解剖定位和超声辅助定位的教学效果,探讨颈内静脉穿刺超声辅助定位法在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某三甲医院2020年9月1日-2022年8月31日参加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第三年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2020年9月1日-2021年8月31的20名住院医师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解剖定位法培训,2021年9月1日-2022年8月31的21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组接受超声辅助定位法培训,分别记录并分析培训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操作前自信度、穿刺成功率、穿刺用时、穿刺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考核成绩(86.90±4.93 VS 90.62±4.73分)、教学满意度(85.90±5.92 VS 96.90±5.67 分)和操作前自信度(69.40±13.25 VS 86.90±10.31分),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研究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71.4%)及总穿刺成功率(95.2%)均更高,穿刺用时(24.52±10.38分钟)和穿刺并发症(0%)均更少(P<0.05).结论 颈内静脉穿刺超声辅助定位法穿刺安全、有效,更能提高操作者自信度,在急诊住院医师第一阶段规范化培训中值得推广.

    超声颈内静脉穿刺规范化培训急诊住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