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铁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铁路
中国铁路

王五昌

月刊

1001-683X

cr@rails.com.cn

010-51849582

100081

北京市西直门外大柳树路2号

中国铁路/Journal Chinese Railway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紧跟中国铁路前进步伐,以服务中国铁路为理念,以关注并推动中国铁路创新与发展为宗旨,以传播中国铁路发展信息与创新成果为己任,赢得了广泛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模数一体化平台赋能下的智能高铁2.0关键技术展望

    王同军王万齐李平卢文龙...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京张高铁重大工程,中国铁路融合应用多项数智化技术形成智能高铁1.0成套技术,并推广应用到多条新建线路.随着建造、装备、运营等领域智能化应用的不断深入,对模型、数据一体化共享和分析的需求日益迫切.分析模数一体化的内涵及关键,提出由模数汇聚层、模数存储层、模数管理层、模数计算层、模数聚合层等构成的模数一体化平台总体架构,并展望工程智能勘察及生成式设计、全专业智能施工、铁路工程数字孪生、CR450智能动车组、新一代铁路专用移动通信(5G-R)、多源信息感知、传输与融合分析的运营安全防护、基于位移的全行程智能服务(MaaS+)、区域路网的智能综合调度、动车组轮轨一体化智能维修等领跑型关键技术和多项创新型关键技术,可为数字铁路建设、智能高铁2.0科技攻关提供指导和借鉴.

    智能高铁2.0模数一体化平台数智化数字铁路

    铁路自然语言大模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展望

    史天运李新琴代明睿史维峰...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大模型的涌现为行业深度赋能带来了新的曙光,研究铁路自然语言大模型关键技术及应用,对促进和统筹铁路人工智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铁路人工智能应用需求,提出铁路自然语言大模型应用场景;依托铁路人工智能平台,设计铁路自然语言大模型的总体架构,研究自然语言大模型关键技术,构建面向智能问答的铁路行业大模型,并以实际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最后从铁路运输组织、铁路运营安全、旅客服务方面对铁路自然语言大模型的发展和应用进行展望.

    智能高铁人工智能铁路自然语言大模型应用场景大模型架构大模型微调检索增强生成铁路知识问答

    智能高铁2.0成渝中线示范应用方案设计

    李平谭立刚邵赛史天运...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成渝中线工程特点和建造、装备、运营等领域智能化需求,结合当前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遵循智能高铁2.0科技攻关任务的整体布局,提出智能高铁2.0成渝中线示范应用的整体目标,构建"3大板块、10大领域、20个方向、主要创新和1个平台"的智能高铁2.0成渝中线技术体系框架,规划智能高铁2.0成渝中线示范的28项关键任务,并结合业务需求、技术成熟度、实施效果等多方面因素,提出2阶段实施路径,可为智能高铁2.0成渝中线示范提供顶层设计指导.

    智能高铁2.0成渝中线智能化示范应用体系架构

    高速铁路智能建造标准体系研究

    王万齐郭芳贺晓玲卢文龙...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铁路工程建设领域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建立统一的高速铁路智能建造标准体系,成为进一步提升智能建造水平的关键因素.聚焦智能高速铁路下的智能建造板块,分析国内外工程建设标准制定情况和智能建造技术应用与标准制定现状,探讨高速铁路智能建造标准体系编制需求,对高速铁路智能建造标准体系开展结构分析,提出高速铁路智能建造标准体系架构并进一步明确标准体系框架及各部分的制定内容,可为铁路智能建造标准制修订提供指导.

    智能高铁工程建设智能建造标准体系

    "中国画火车第-人"王忠良老师火车钢笔画系列作品——一只鸟的图

    29页

    雄安地下高铁站一体化建设管理平台架构研究

    杨斌索宁杨威尹逊霄...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雄忻高铁雄安新区地下段土建工程及相关配套工程是雄安新区首个超大型系统性工程,雄安地下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是地下段的关键性节点工程,具有行业领域多、技术体系复杂、项目管理难度大等特点.为解决多行业管理标准融合、交叉施工组织协调、地下空间安全风险管控等一体化建设管理难题,以BIM、GIS、IoT等技术为核心,分析多行业协同作业和管理模式,开展一体化建设管理平台总体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功能架构研究,设计基础数据服务、工程项目管理、BIM模型发布、统筹调度指挥等核心功能,实现多行业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提升项目数字化管理水平,并为类似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智能高铁地下高铁站一体化建设管理综合交通枢纽BIM+GIS

    长三角地区长大高铁盾构隧道智能建造研究现状与工程实践

    钱桂枫杨雅琴伍思同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截至2023年底,我国投入运营铁路隧道共计18 573座,总长23 508 km.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隧道及地下工程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地质条件和结构形式最复杂、修建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随着长三角地区高铁建设迅猛发展,出现一批特大直径、超长距离、超大埋深、超强水压、超高风险的盾构隧道工程,对盾构隧道的勘察设计、装备制造、施工技术和安全管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字铁路规划》《智能铁路技术体系架构2.0》要求,长三角地区正积极探索推动铁路智能建造2.0在长大复杂铁路盾构隧道的落实与应用.针对我国长大复杂铁路盾构隧道的智能建造理论和技术体系尚不成熟的现状,介绍了长三角地区在建长大高铁盾构隧道,并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盾构隧道施工中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提出长大高铁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总体架构,总结深基坑、管片生产与运输、盾构隧道施工等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以期为后续铁路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提供参考.

    智能高铁长三角地区铁路隧道盾构施工智能建造数智化管控

    铁路施工组织设计智能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魏强解亚龙黄成峰刘红良...
    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作为铁路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其科学性和先进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成本和施工质量.对铁路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的特征及工作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构建铁路工期指标库、施工组织计划智能编制、施工组织信息化管理的铁路施工组织设计智能管理思路.详细阐述施工工期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包括施工工期指标的多层次、多渠道、多维度调研分析,以及铁路施工工期指标关联性分析.探讨铁路工期预测模型的建立,提出复合工期预测模型的概念;提出铁路施工组织计划智能化编排引擎的构建方法,明确施工组织设计审查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提出施工组织设计智能化管理系统架构以及融合信息新技术的铁路施工组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旨在为实现施工组织的智能化管理、确保项目目标的顺利完成提供支撑.

    智能高铁施工组织设计智能管理系统架构工期指标库计划编制施工组织评价风险管理

    数字孪生驱动的隧道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

    王坤黄元库梁策张银选...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隧道工程各阶段信息共享渠道不畅、业务应用相互脱节、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水平不足等问题,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开展隧道空天地一体化勘察设计、智能建造精细化管控、数字化验收与养护关键技术研究与流程设计,构建涵盖感知层、数据层、应用层、展示层的勘察-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架构,辅以标准统一、数据流通、数据质量安全管理,形成全生命周期信息无损流转与互通共享体系,全面提升隧道工程智能化建造与运维水平.

    智能高铁隧道工程数字孪生全生命周期BIM数据流通

    基于代价图的铁路线路走向通道智能规划方法

    郑志霖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铁路智能选线中,线路走向通道规划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是后续线路方案设计的基础.针对分析总结现有线路走向通道规划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基于代价图的铁路线路走向通道智能规划方法.基于线路技术标准进行地形快速探查,构建桥隧高代价面域;基于各类面域的边界特征线,通过三角剖分构建无向图,并形成代价图;基于差异演化算法,计算最优代价参数集;基于代价图,使用改进的Dijkstra算法生成多样化走向通道;基于走向通道,进行站位的智能推荐.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生成多个线路走向通道,为线路方案决策提供参考,有效提高设计效率.

    铁路智能选线走向通道规划站位推荐代价图差异演化算法Dijkstra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