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音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

赵塔里木

季刊

1002-9923

bianjibu7378@vip.163.com

010-64887378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德外丝竹园

中国音乐/Journal Chinese Music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音乐》(季刊)是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音乐理论刊物,创刊于1981年3月,首任主编是著名音乐理论家、中国音乐学院前院长李凌同志,历任主编有前院长李西安教授、前院长樊祖荫教授。历任副主编有薛良先生、何昌林、陈铭道、管建华教授、赵志扬副教授。《中国音乐》现由院党委戴嘉枋书记分管,现任主编为樊祖荫,副主编赵志扬。《中国音乐》的办刊宗旨是: "在音乐领域中,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和政策,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社会音乐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开展学术理论活动,联系音乐工作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促进社会主义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中国音乐》从81年3月创刊以来,至今已出刊85期,发表文章两千三百多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理论建设和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以及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21年来,《中国音乐》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中青年音乐理论工作者,现已在国内拥有一支功底扎实、充满朝气的作者队伍。《中国音乐》发表的科研成果以及对音乐领域诸方面的探索思考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长期以来,《中国音乐》在全国音乐理论刊物中,一直拥有最大的读者群,在国内外均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音乐》编辑部全体人员正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以寻求更多的机遇和迎接更大的挑战。《中国音乐》2001年大事纪要:一.2001年7月,编辑部收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编委会通知,《中国音乐》再次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二.2001年11月,编辑部收到"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通知,《中国音乐》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0)选用为来源期刊,并收到证书一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音乐表演——当传统遭遇现代

    宋瑾
    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遭遇现代是学界和社会都很熟悉的话题.对音乐表演而言,这个话题的核心是传统音乐在现代演绎中的遭遇.社会环境、社会成员及其生活方式都改变了,表演者接受了新文化新音乐教育,音乐观念和美感、表演行为和结果都相应发生了变化.其音律、节律判断和选择受到视唱练耳、基本乐理、作曲"四大件"中3种律制和固定节拍影响;音色判断和选择受到美声和现代器乐影响;做乐方式受到音乐厅制度、他娱美学影响.传统音乐的形神在现代表演中被重新装扮,并影响了听者的音乐耳朵,逐渐形成二者相互影响、传统音乐文化离心走向的音乐生活现实.直接相关的问题是"两创"如何守护底线,真正做到守正创新.从教育入手,培育优秀传统文化的局内观、局内感和局内情,是重中之重.

    传统音乐现代表演变异守正创新族性

    《中国音乐》编辑部启用"中国音乐期刊网"投稿机制

    《中国音乐》编辑部
    17页

    古典精神与个性风格融汇的颠覆性美学——由王羽佳国家大剧院音乐会论及音乐表演相关问题

    高拂晓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杰出钢琴家王羽佳以炫技性演奏和个性化着装成为古典音乐界炙手可热的明星.作者以2023年她的中国巡演最后一站国家大剧院音乐会为评论对象,对涉及表演的炫技性、表现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颠覆性美学对她的舞台呈现进行了解读,从作品内涵、表演诠释和听众接受度几个维度进行综合考察,提出了音乐表演评论领域可资借鉴的方法和原则.

    王羽佳音乐表演炫技性表现力个性风格颠覆性美学

    困境 破境 化境——音乐表演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路径探究

    李祖胜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围绕音乐表演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的现状,就写作路径分困境、破境、化境三个层次进行递进式分析,结合"新文科"建设和跨学科研究理念,基于音乐表演专业硕士的独特性身份和知识结构所造成的写作困境,构建跨学科和多元化的应用性写作途径,并就如何可持续性地保障音乐表演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质量提出了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

    音乐表演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路径新文科

    "歌剧本性"再思——统合声音与意义的"人声"问题

    王敦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歌剧本性为戏剧性"这个命题值得再思."戏剧性"是概念,歌剧本性是要落实在人的发声状态里才谈得上得到呈现.人的发声也不等于狭义的人声概念,而是比"音乐学""音乐""戏剧"等更原初的存在.人的发声是"发自肺腑"的,发声所承载的意义和情动并不呈现在语法和词汇里,而是随同语句从肺腑发出.歌剧是人声的集大成者和试验场,它集声音情动、语言表意与思维活动为一身.歌剧作曲家、剧作家和表演家将分化之后的声音、语言、意义活动,借助"内在嗓音"的"戏剧仪式化发声",重新整合为浑然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这一思路借鉴了法国梅洛-庞蒂对声音、语言、意义问题所做的原初性思考和美国唐·伊德对于发声的"声音现象学"思考.

    歌剧戏剧性梅洛-庞蒂声音现象学音乐学

    论音乐教育评价范式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离散和耦合

    朱玉江
    46,159,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评价范式的选择及其运用,关乎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路向和成效.当下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评价之中,科学主义范式居于主导地位,表现为评价价值的工具化、评价内容的知识化和情境无涉化、评价方法的实证化、评价标准的一元化.21世纪以来,课程改革呈现人文主义教育评价范式倾向,因此有必要厘清音乐教育评价范式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关系.具言之,坚持辩证地认识二者的各自优势、局限及适用范围,进而确保评价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互补共融、结果与过程的动静交融、量化与质性的协同并举、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的融合共生.如此,便可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离散对立,走向耦合互补的新态势,从而归正学校音乐教育评价发展路向.

    音乐教育评价范式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离散耦合

    《中国音乐》(双月刊)编辑部采用"双审"模式从"中国音乐期刊网·预印本平台"遴选优质论文

    《中国音乐》编辑部
    56页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跨学科评价研究

    蒯卫华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2022年,本人参与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艺术(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测试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对音乐核心素养的跨学科评价有很多思考.本文将从中小学美育评价改革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艺术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重要指导意义,结合测试工作的实践经历,探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核心素养的跨学科评价路径.通过国测使用的经典案例试题得出的相关数据解析,提炼出素养立意的音乐跨学科命题策略与素养导向的音乐跨学科评价方案.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核心素养跨学科课程标准评价改革

    基础教育中的音乐创造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苏杭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创意实践"为核心素养,对包括音乐学科在内的创造力培养和评价提出了目标和要求.本研究根据韦伯斯特、威廉斯和伯纳德三种测评理论,对如何评测音乐创造力做出了概念界定,并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音乐创造力测评指标.经过三轮专家意见咨询,最终确定音乐创造力测评指标体系,包括音乐创造性思维、音乐创造性人格和音乐创造性环境3个一级指标,以发散性思维为代表的9个二级指标和以变通性为代表的27个三级指标.权重分布反映出专家对各级指标的重视程度不同,其中思维是专家当前关注的重心.结合新课标对音乐创造力的目标与实践要求,本研究提出:音乐创造力思维的评价应当以三级指标配对的方式进行;人格的评价应采用反思和自评的方式进行;环境的评价可采用量化和质性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试图打通长期以来理论到实践的障碍,有助于解决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音乐创造力评测从概念模型到实践操作的难题,为有效落实新课标中的"创意实践"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设计过程范例和实践方面的参考.

    音乐创造力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国别音乐文化标志性符号及其形态、时空、语境要素——以中国南方与周边跨界族群音乐的比较为例

    杨民康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与周边跨界族群音乐在音乐艺术形态、社会文化形态及文化意义等方面的发展和变迁,始终伴随着不同层级音乐文化标志性符号的形成、塑造和发展.中国音乐文化标志性符号可分为地域性音乐符号、区域性音乐符号和国族性音乐符号等不同层级类型,这种区分以符号形态学和语义学分析为基础,并且在符号语义学的涵义层面,作为象征性和隐喻性音乐符号呈现出来.在研究思路上,区域国别学理论为这些讨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维度,文化圈和文化(特质)丛理论则给予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论依据.本文以云南与周边跨界族群音乐为例,聚焦音乐符号学涵义层,结合形态标准、时空条件和语境要素几方面标准,对不同层级、类型的音乐文化标志性符号展开讨论和分析.

    区域国别音乐文化音乐文化标志性符号南方与周边跨界族群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