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种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种子
种子

张太平

月刊

1001-4705

ZHZI@chinajournal.net.cn

0851-5289332、52844402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

种子/Journal See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种子》是全国首创的大型种子专业刊物。由中国种子协会、贵州省种子总站、贵州省种子学会主办,编委成员汇集了国内外众多著名种子领域的专家。本刊内容包含种子科技领域的研究、发展及应用,同时对我国的种子产业化、种子管理、《种子法》实践、种子检验、种子生产、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等方面也开辟专栏报道。本刊较多地报道种子科技界的高、精、尖研究动态与技术,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教学与生产、提高与普及于一体,内容丰富,信息储量大,可读性强。创刊30年来,倍受众多专家和读者的称赞。多年来,在所有国家级正式奖项评比中均获奖,成为我国期刊中的一个品牌刊物。被评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2004年变更为月刊后信息发布加快,每月您都可获得最新的科研和种业动态信息。一册在手,物超所值。《种子》是您工作中的好助手,广大农林(生物)科研工作者、农林(生物)院校师生、各级种子管理部门、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都可从中获益,帮助您事业成功。 主要栏目:研究报告、综述、新品种选育与推广、资源与利用、问题探讨、国外种业、应用技术、种子检验、种子生产、经验交流等。 《种子》统一刊号ISSN:1001-4705/CN52-1006/S,国外代号BM4109。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每月25日出版,大16开本,128页。订价每期10.00元,全年120.00元(含邮资),可破季订阅。欢迎直接向《种子》编辑部或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66-22。 《种子》编辑部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邮编:550001;电话:(0851)5284402(Fax),5289332;E-mail:ZHZI@chinajournal.net.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穿龙薯蓣茎段组培体系的建立

    党裳霓刘影高润梅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明不同处理对穿龙薯蓣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建立穿龙薯蓣茎段快速繁殖体系,为其规模化种植提供充足的材料.以穿龙薯蓣幼嫩带节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了消毒时间及不同培养基激素配比对穿龙薯蓣腋芽诱导、增殖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S+0.2 mg·L-1 NAA+2.0 mg·L-16-BA为腋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诱导率为86.67%;MS+0.2 mg·L-1 NAA+3.0 mg·L-16-BA较适宜穿龙薯蓣增殖分化,增殖倍数达4.58;1/2 MS+0.1 mg·L-1 NAA处理下穿龙薯蓣试管苗生根效果好,生根率达73.34%;以蛭石:腐质土:河沙=1:1:1为移栽基质,移栽成活率可达63.20%.研究表明,不同激素组合对穿龙薯蓣再生体系的建立有不同效果.

    穿龙薯蓣茎段组织培养增殖生根

    温热玉米T 32/齐319 F2:3家系光周期敏感性分析

    刘颖吴迅郭向阳何兵...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周期敏感性限制了温、热地区间的玉米种质交流.研究玉米光周期变异的遗传特性,提高玉米品种对不同光周期变化的适应性,有利于玉米种质的改良、创新和利用.本研究以对光周期敏感的热带自交系T 32(母本)和钝感的温带自交系齐319(父本)为亲本,通过杂交、自交获得150份F2:3家系.在不同光照环境(贵州贵阳和甘肃张掖)条件下,对该群体的抽雄期、散粉期、吐丝期、株高、穗位高、叶片数等6个光敏相关性状进行田间表型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性状间光周期敏感性程度表现为:穗位高>吐丝期>抽雄期>散粉期>株高>叶片数.6个性状在贵阳和张掖均表现出连续性的正态分布,符合数量遗传特征;两亲本间、不同家系间、不同光照时长条件下均呈现显著差异,株高与穗位高在贵阳和张掖都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44和0.769;随着光照长度的增加,家系间玉米的叶片数也存在显著差异,生育期与叶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59.F2:3家系间的不同性状对光周期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6个光敏相关性状均可作为鉴定光周期敏感性的指标,通过对群体内的光敏相关性状的选择和改良,在一定程度上为拓宽玉米种质遗传奠定基础.

    玉米光周期敏感性状相关性分析

    铜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研究

    张鹤山王志勇张志飞田宏...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铜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特性及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鄂牧1号白三叶为研究材料,进行不同Cu2+浓度胁迫下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Cu2+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和根系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随着Cu2+浓度的增大,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呈下降趋势,胚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也逐渐减小,而根平均直径较对照显著增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铜胁迫下白三叶相对发芽率半致死浓度为93.7 mg·L-1,绝对致死浓度为254.7 mg·L-1;Cu2+浓度达50 mg·L-1时白三叶根系即受到显著抑制(p<0.05),各项根系指标明显改变.

    铜胁迫白三叶种子萌发

    甘薯近缘野生种Ipomoea trifida(4 x)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李丽李云张璠潘牧...
    17-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法,对甘薯近缘野生种Ipomoeatrifida(4 x)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近缘野生种Ipomoeatrifida(4 x)的染色体数目为2 n=4 x=56,相对长度介于(23±6.93)~(26±5.96)之间,臂比范围介于(1.20±0.36)~(3.64±0.36)之间,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22%,核型分类属3 A型,其核型公式为:2 n=4 x=56=6m+4sm+1st+3t.染色体主要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

    甘薯近缘野生种染色体核型分析

    温湿度对棉花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反应影响的研究

    李瑞春李憬霖徐敏叶福民...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温度和湿度对棉花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在不同的温度(10℃、15℃、20℃、25℃、30℃、35℃、40℃)和湿度(20%、40%、60%、80%、100%)条件下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在发芽的第1天、第4天、第7天,分别测量发芽种子的发芽率、丙二醛(MDA)浓度、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生长素(IAA)浓度.结果表明,棉花种子发芽率随温度的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25℃;棉花种子发芽率随湿度的上升而下降.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MDA浓度和IAA浓度的变化与发芽率的变化趋势相同,POD活性的变化受到种子内部生理生化反应的综合影响.研究表明,棉花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0~25.5℃,最适湿度在40%左右,温湿度通过影响棉花种子的生理生化过程进而影响种子的萌发.

    棉花种子温度湿度丙二醛过氧化物酶生长素

    小麦种质GLM 1701蓝粒性状的遗传定位分析

    彭琴周军徐如宏何方...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蓝粒小麦GLM1701与4个白粒品种(贵农19、贵农麦30号、中燕96-3和绵麦301)分别组配正反交F1、F2和BC1 F1群体,利用660 K基因芯片和标记筛选对蓝粒性状进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以蓝粒小麦为父本时,F1籽粒均为浅蓝粒;蓝粒小麦为母本时,F1籽粒均为中蓝粒,说明蓝粒基因为显性,且存在剂量效应.F2分离群体中,糊粉层蓝色和白色的籽粒数目相当,符合5:4;BC1 F1群体中,正反交F1与白粒亲本进行正反回交,蓝粒白粒比为1:2,正反交F1与蓝粒亲本进行正反回交,则回交群体全为蓝粒.综合分析回交群体和对F2群体的验证,发现含蓝粒基因的雌或雄配子的传递率均只有67%.通过遗传分析得出,GLM 1701蓝粒性状为一对主效显性基因控制.660 K小麦基因芯片及标记筛选结果显示,控制蓝粒性状的基因位于4 D染色体上,特异性标记Xgwm 165-4 D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为5.8 cM,本研究将控制蓝粒性状的基因命名为LM1,且通过T载体克隆得到该标记在中国春的物理位置为412716481~412716679 Mb.

    小麦蓝粒定位基因芯片

    不同温度处理对7种丁香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朱莹孟昕盖枫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7种野外采集的丁香属植物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恒温(30℃,25℃,20℃和15℃)和不同变温(30℃/20℃,25℃/15℃,20℃/10℃,15℃/8℃)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特性,探讨温度对丁香属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红丁香、云南丁香和辽东丁香种子不休眠,北京丁香和巧玲花种子具有浅休眠特性;丁香属植物种子能够萌发的温度范围较宽,恒温和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过高的温度(30℃)不利于种子的萌发.7种丁香属植物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毛丁香和红丁香25℃/15℃和20℃,辽东丁香和云南丁香25℃和20℃,朝阳丁香25℃、20℃、30℃/20℃和25℃/15℃,巧玲花25℃/15℃,北京丁香25℃/15℃和15℃.

    丁香种子萌发时间萌发速率指数萌发率浅休眠

    低温胁迫及生理生化指标综合评价抗寒茶树

    李岩田维丽谢恩俊岑露...
    38-4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贵州地区规模化种植且具有代表性的茶树种质福鼎白茶、黔茶8号、黔茶1号和紫魁的抗寒性,以等叶龄叶片为材料,测定低温胁迫处理下叶片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综合评价4种茶树的抗寒性.结果表明,紫魁在4℃和-4℃均保持高的叶绿素含量,降解少;可溶性糖含量保持持续上升;CAT、SOD和POD的酶活性均最高;O·-2和H 2 O 2含量均为最低;在未处理与处理时,MDA含量均为最高,但增加幅度却最小.福鼎白茶在4℃和-4℃均保持较高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保持持续上升;CAT、SOD和POD的酶活性均较高;O·-2和H2 O2含量均为较低;MDA含量增加幅度较小.在4℃和-4℃时黔茶1号和黔茶8号的叶绿素含量均持续下降,黔茶8号下降幅度最大;-4℃时可溶性糖含量均下降,黔茶8号下降幅度最大;CAT、SOD和POD的酶活性均较低,且黔茶1号的最低;O·-2和H 2 O 2含量均较高;MDA含量增加幅度均较大.综合得出抗寒性强弱顺序为:紫魁>福鼎白茶>黔茶1号>黔茶8号.

    茶树低温胁迫生理生化指标抗寒性

    不同浓度FeSO 4浸种对小麦芽苗菜生长和生理活性物质的影响

    薛建福杜军利杨文彪杜天庆...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设置0、0.05 g·L-1、0.1 g·L-1、0.2 g·L-1、0.4 g·L-1和0.8 g·L-1等6个浓度FeSO4溶液,分析FeSO4浸种对小麦芽苗菜生长、生理活性物质及小麦Fe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0.05~0.1 g·L-1浓度浸种显著提高了小麦芽苗菜的干鲜重,0.05~0.2 g·L-1浓度浸种对氧化物酶活性有促进作用,0.05~0.4 g·L-1浓度显著提高了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0.4 g·L-1浓度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较小.≥0.1 g·L-1浓度浸种显著增加了Fe含量,且单株Fe积累量明显增加.研究表明,0.1 g·L-1 FeSO4浸种有利于增加小麦芽苗菜干鲜重及Fe积累量,提升了生理活性物质,可作为潜在的富铁营养强化的措施.

    隐性饥饿小麦芽苗菜富铁营养强化生理活性物质

    基于DUS测试性状对马铃薯测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寇淑君纪军建付国庆左振兴...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马铃薯DUS测试技术,同时为马铃薯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利用DUS测试中的44个性状对38份马铃薯测试品种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4个形态性状在38份马铃薯测试品种中检测到196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性状4.4773个,平均有效等位变异数目为2.4893(1.0000~4.9544)个;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0287,变幅为0~1.7271.38个马铃薯测试品种相似系数分布在0.70~0.93之间.当相似系数为0.75时,38个马铃薯品种可分为3类,块茎的表皮颜色和光发芽基部花青甙显色蓝色素比重可以有效区分品种.

    马铃薯DUS测试形态性状多样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