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州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州大学学报
中州大学学报

薛培军

双月刊

1008-3715

zzdxxbbjb@126.com

0371-68229892

450044

郑州市惠济区英才街6号

中州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ongzhou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反映我校及学界同仁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9世纪初俄国文学的新旧语体之争

    耿海英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初的俄国有一场关于新旧语体的论争,非常类似于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白之争.论争一方以希什科夫为代表,坚持俄语的旧斯拉夫语体系,反对引入西方特别是法国的新语言新词汇新概念,且认为这不仅是语言问题,更是保存民族性问题;另一方以卡拉姆辛和茹科夫斯基为代表,倡导并在创作中实践语言革新,减少旧斯拉夫语的使用,简化语法,引入外来语等.前者支持者集中于"俄语爱好者对话"社,后者形成"阿尔扎马斯"文学社.两派均希望以自己的主张为原则,实现统一的俄语文学语言;而普希金融合了"高级语体"与"低级语体","古典"与"现代"风格,逐步实现了现代俄语语言的统一,因而被冠以"现代俄语语言之父",从而使其后世作家将俄国文学带向了世界文学的高峰.

    新旧语体论争"俄语爱好者对话"社"阿尔扎马斯"文学社

    走出"启蒙与救亡":从一场关于鲁迅是否为民族主义者的争论说起

    贺玉高牛旭阳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世纪初学界发生了一场关于鲁迅是否为民族主义者的争论.虽然争论双方在这一问题上持有截然相反的观点,但他们却具有同样的思想基础,即民族主义/个性主义、中国/西方、传统/现代等二元对立框架.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鲁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这种框架导致双方貌似合理的论证中都频繁出现了对"西方""西方文化""现代性""民族主义"等概念绝对化、简单化的理解与使用.1980年代以来"启蒙与救亡"的二元对立思想所带来的盲点在这场争论中暴露无遗.国内外思想史研究界早已超越了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鲁迅研究界的最重要成果也都是建立在这种超越之上的,但这场争论及后来的回响说明它的影响依然强大,现代文学研究界需要继续对"启蒙与救亡"二元对立的基础思维框架进行深入总结与反思.

    鲁迅民族主义启蒙与救亡二元对立

    梦幻叙事之精神探秘——以张鲜明《信使的咒语》等为例

    方向真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鲜明《信使的咒语》以99个梦幻场景,打开了一个神秘的潜意识世界.梦中的"我"是作家主体分裂出的另一个不戴社会面具的人,"我"经历的惶然、被追赶的惊悚等一系列戏剧化场景——危险而美妙的游戏,拓展了人的意识边界与语言叙述的向度.张鲜明梦幻叙事背后的文化谱系及文本生成机制源自其独特的文化基因——豫西南豫鄂山区地缘文化的气脉、父母的遗传,以及他的语言的自觉.他的梦幻叙事具有独特的文学原创性.

    梦幻叙事潜意识《信使的咒语》《寐语》

    数字普惠金融减缓城乡差距的效应研究——基于中部六省的经验分析

    赵健卓奇昕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借助数字技术,在缩小城乡差距中发挥了不同于传统金融的重要作用.以2011—2021年中部六省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差距的现状及特征,通过构建两者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减缓城乡差距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减缓城乡差距存在显著的积极作用,呈倒"U"形规律,目前已过拐点;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减缓城乡差距的效应是显著的,但使用深度却不显著;产业结构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城镇化水平和政府财政支出能有效减缓城乡差距.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改善数字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创新财政工具、提升农民创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减缓城乡差距的对策和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减缓城乡差距

    数字化生存视域下公民的主体性困境及纾解路径

    张玉洁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体性问题一直是无数思想家所探讨的哲学命题,是人类同其他一切存在相区别的典型特征.随着数字技术在人类社会范围内的大规模使用,公民的生产生活更加倚重于数字技术这一载体,数字化生存业已成为近在咫尺的现实.数字化生存天然所具有的"赋能"本质不断驱动公民主体性的发展,但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公民生存的过程中,对公民主体性的应然发展却也实然落空,数字价值茧房弱化公民主体选择的能动性,数字全景监狱阻碍公民主体发展的自由性,数字异化劳动蚕食公民主体劳动的自主性.因此,亟须积极探索纾解数字化生存视域下公民主体性困境的路径,从技术、公民和社会层面协同发力,最终回归公民的主体性本位.

    数字化生存公民的主体性主体性困境纾解路径

    高质量推进审计工作研究

    阎建合
    40-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推进审计工作,应有高深、宽广、长远的审计观、科学辩证的审计方法论和行之有效的审计推进保障机制.离不开审计人不断梳理、总结、丰富、发展审计理论,更离不开站立时代潮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举旗定向、掌舵领航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高质量推进审计工作研究在新时代必将是一个重大而又深远的课题,值得审计人不断地去追求、探索、深化.

    审计审计观,审计研究

    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罪的辨析——以限缩解释方法展开

    张子晗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罪在行为方式上存在相似之处,但前者的社会危害性明显低于后者,不应轻易界定为犯罪.为平衡个人权利与社会利益,辨析二者时应采取限缩解释方法,将符合条件的维权行为进行出罪处理.在法益层面,由于正当权利基础的存在,维权行为并未造成被害人的实质财产损失,不具有财产方面的法益侵害性.判定权利基础时应采取尽可能宽松的标准,不论是法定权利还是自然权利抑或道德权利,都能够成为合理的权利来源.在主观目的层面,充分的维权依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排除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只有当行为人主观上完全出于故意侵犯他人财产的恶意时,才能认定其目的上的非法性.索赔数额与非法占有目的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高额索赔只是行为人进行谈判的手段,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在客观行为层面,过度维权也可能采取胁迫手段,虽然不一定构成敲诈勒索罪,但可能满足其他犯罪的成立条件,对其依照相关规定处理即可.

    过度维权敲诈勒索罪正当权利基础限缩解释非法占有目的

    《民法典》转介条款适用问题研究

    刘思艺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法典》第153条第1款是强制性规范干预私法自治的转介条款,也是公法转介进入私法的通道.转介条款是转介公法的概括性条款,在引致规范的基本功能之上具有使法官进行自由裁量的概括功能,与引致条款、任意条款具有根本上的区别.转介条款转介规范的具体类型为对法律行为内容进行规定的效力性强制性规范.转介条款是民法典的立法者通过立法技术以水平的方法解决公私法接轨争议问题的途径之一,其在民法典中的设立具有必要性.转介条款的具体适用方法包括三个步骤:首先,判断是否存在强制性规范;其次,判断法律行为是否违反强制性规范;最后,判断违反强制性规范是否必然无效.

    转介条款强制性规范法律适用

    预防为先:沂蒙革命根据地的医疗卫生宣传工作探究

    刘冉冉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沂蒙革命根据地的医疗卫生宣传是战时疾疫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卫生工作的前置和有益补充,对疾病预防、控制以及日常生活环境改善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这一作用在当时战斗频繁、缺医少药、医疗卫生环境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在艰苦的战时环境中,沂蒙革命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坚持预防为先的原则,积极开展医疗卫生宣传工作,维护了根据地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进而为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沂蒙革命根据地医疗卫生宣传预防

    刘邓大军医疗统计制度建设研究

    吴兴维李飞龙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战役相继、战斗频繁的革命年代,为保证战争胜利,军队需要在卫生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但艰苦的医疗条件、有待缓和的医患关系以及较为薄弱的制度传统常常导致军队医疗卫生出现困境.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人员、组织、制度等方面不断强化医疗统计工作,并将医卫人员、伤病员、医疗物资等作为医疗统计内容展开重点建设.此举不仅有助于军队医疗卫生实践的改进,还推动了军队医疗卫生工作的建章立制,进而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卫生工作奠定了基础.

    军队卫生刘邓大军统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