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杨秉辉

月刊

1671-7368

cjgp@cma.org.cn

010-85158309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全科医学学科内高水平的实用性刊物。该刊以人为本,努力为医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的平台,致力于全面提高医生的综合素质。特色栏目有:述评,专家论坛,专家点评,指南与规范,全科医学教育,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健康教育与管理,临床精粹,从症状到诊断,问题讨论,论著,综述,短篇论著,临床集锦,全科医生手记,用药点拨,案例分析,专家答疑,病例故事,继续教育等。如果您是医院的全科医生,或是需要全面提高医学相关知识的某一专科的医师、住院医师和城乡基层医疗保健人员,医学院校的在读学生,一定会从刊物的阅读中有所收获,喜欢上这本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基层糖尿病前期筛查的机遇与挑战

    姚弥李宁符秋爱林恺...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前期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与糖尿病的高患病率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糖尿病前期防治形势严峻,国内外缺乏统一的基层筛查和管理流程标准,这导致绝大多数糖尿病前期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干预.文章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糖尿病前期对人群的危害、基层筛查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旨在为当前糖尿病前期的基层筛查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思路.

    糖尿病前期基层筛查管理机遇挑战

    家庭医生签约糖尿病患者就诊连续性与糖化血红蛋白管理情况的关联性研究

    王飞跃白瑞瑞李婷魏云...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家庭医生签约糖尿病患者就诊连续性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管理情况的关联性.方法 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022年5-10月,通过方便抽样在北京市城区选取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所选取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糖尿病患者中共抽取360例,通过机构电子信息系统收集数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2021年度家庭医生连续性比例(UPC)以及2021年度HbA1c监测与控制相关评价指标.比较不同就诊连续性患者HbA1c监测与控制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HbA1c管理情况(即HbA1c监测与控制情况)与就诊连续性的关联性.结果 360例患者中,男性167例(46.4%),年龄68.0(60.0,74.0)岁,糖尿病病程11.0(7.0,17.0)年.UPC评分<30%者 159例(44.1%),30%~50%者 101 例(28.1%),>50%者 100例(27.8%).HbA1c监测达标率为 66.4%(239/360),HbA1c控制达标率为45.8%(165/360).UPC 评分<30%、30%~50%、>50%三组的HbA1c 监测达标率分别为 53.5%(85/159)、73.3%(74/101)、80.0%(80/100),HbA1c 控制达标率分别为37.7%(60/159)、51.5%(52/101)、53.0%(53/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36、7.57,P<0.05).患者UPC 评分增加,其 HbA1c 监测(OR=1.020,95%CI:1.009~1.030,P<0.001)与控制(OR=1.012,95%CI:1.003~1.02 1,P=0.008)达标的可能性均增加.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糖尿病患者就诊连续性与HbAlc管理情况存在关联性.

    糖尿病慢性病管理基层医疗家庭医生卫生服务连续性

    社区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伤的关联因素分析

    陈梓旋张作良胡锐彬陈燕双...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隐蔽性高血压(MHT)患者肾功能损伤的关联因素.方法 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在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MHT患者.分别根据尿微量白蛋白(MAU)和24 h尿蛋白阳性与否分为MAU阳性组、MAU阴性组和24h尿蛋白阳性组、24 h尿蛋白阴性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抽取患者空腹血,检测血脂指标、空腹血糖、肌酐等;检测患者MAU和24 h尿蛋白.于门诊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患者诊室血压,并通过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患者24 h动态血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HT患者MAU阳性和24h尿蛋白阳性的关联因素.结果 入选MHT患者311例,年龄(48.8±9.2)岁,男性192例(61.7%).其中,MAU阳性73例(MAU阳性组)、MAU阴性238例(MAU阴性组),24h尿蛋白阳性28例(24 h尿蛋白阳性组)、24 h尿蛋白阴性283例(24 h尿蛋白阴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MHT患者MAU阳性存在负向关联(OR=0.965,95%CI:0.935~0.997,P=0.030),而空腹血糖和夜间平均收缩压与MHT患者MAU阳性存在正向关联(分别为 OR=1.577,95%CI:1.049~2.370,P=0.030;OR=1.024,95%CI:1.001~1.047,P=0.038);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均与MHT患者24 h尿蛋白阳性存在正向关联(分别为 OR=1.031,95%CI:1.000~1.064,P=0.049;OR=1.048,95%CI:1.008~1.091,P=0.020;OR=1.042,95%CI:1.003~1.083,P=0.035).结论 年龄、空腹血糖、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与MHT患者肾功能损伤存在关联.

    高血压社区肾功能损伤动态血压监测

    欢迎关注《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官方网站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部
    61页

    中老年人群CMM患病情况调查及CMM患者认知功能的关联因素分析

    冯文婷潘晔史威力刘志辉...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群代谢性心血管共病(CMM)患病情况及CMM患者认知功能的关联因素.方法 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Harmonized CHARLS D版本中2015年的被访者为研究对象,排除其中仅患有情感和精神方面疾病及与记忆相关疾病的患者,并排除慢性病患病数据缺失者.首先,按照是否患有CMM对纳入人群进行分组,分析中老年人群患CMM的关联因素.然后,进一步在CMM患者中分析其认知功能的关联因素.收集纳入人群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等与中老年人群CMM患病的关联,以及上述因素与CMM患者认知功能评分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15 007名被访者,年龄(61.07±9.70)岁,男性7 338名(48.9%),3 303人(22.01%)患有 CMM,其中女性占比54.9%(1 814/3033),男性占比45.1%(1 489/3 033).广义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抑郁症状与中老年CMM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存在关联(均P<0.05).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群CMM患病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抑郁症状与中老年CMM患者认知功能存在关联.

    认知障碍中年人老年人代谢性心血管共病

    本刊论文写作中可以直接使用的缩略语(二)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部
    69页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认知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其关联因素分析

    谷金玲潘玲玲温诗诗孙倩倩...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认知障碍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合并认知障碍的关联因素.方法 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22年10月至2024年4月于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认知障碍分为认知障碍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收集入选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通过简明精神状态(MMSE)量表评估入选者的认知功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障碍的关联因素,并进一步根据入选者年龄中位数进行分层,探究不同年龄患者合并认知障碍的关联因素.结果 入选患者612例,年龄(69.06±6.58)岁,男性345例(56.37%),其中认知障碍组186例,对照组426例.与对照组比较,认知障碍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比例较低、受高等教育者比例较低、空腹血糖水平较高、合并糖尿病者比例较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心血管相关疾病数量较多(均P<0.05).认知障碍组患者合并≥4种心血管相关疾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收缩压升高、心率加快、空腹血糖升高、LDL-C升高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认知障碍呈独立正向关联,而接受高等教育与认知功能障碍呈独立负向关联(均P<0.05);在60.00~<68.0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舒张压升高与认知障碍呈独立负向关联(OR=0.97,95%CI:0.94~0.99,P=0.022),LDL-C 升高与认知障碍呈独立正向关联(OR=1.43,95%CI:1.01~2.04,P=0.047),在≥68.0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空腹血糖升高与认知障碍呈独立正向关联(OR=1.34,95%CI:1.10~1.64,P=0.004).结论 吸烟、收缩压升高、心率加快、空腹血糖升高、LDL-C升高、受教育程度较低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独立关联.

    高血压老年人认知障碍

    移动-智能医疗管理系统在痛风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冯秀南张凤晓李铁王馨...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移动-智能医疗管理系统在痛风患者临床应用中的疗效.方法 该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102例首次诊断的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M-G健康(mobil-gout health)管理系统随访,定期(每周)检测指尖尿酸,针对尿酸情况,系统给予反馈治疗信息,以及医生每2周在APP上及时给予药物、饮食等指导的人工反馈信息.对照组仍保持传统的门诊就诊模式.所有痛风患者均在入组当天和第3、6个月给予血尿酸水平、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测和体格检查,评估痛风发作受累关节数和发作频次,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分,并进行两组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随访第3、6个月时两组比较,试验组尿酸水平[408.0(345.0,450.0)、371.0(338.5,409.0)μmol/L]和 VAS 评分[(6.66±1.46)、(4.68±1.8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58.0(409.0,482.0)、412.0(368.5,445.0)μmol/L,(7.45±1.06)、(5.88±1.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37、4.61,t=14.12、13.72,均P<0.01).随着随访期的延长,试验组痛风发作时的平均受累关节数较对照组有所下降,痛风发作频次也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的第6个月时,试验组的痛风发作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x2=9.30,P<0.05).结论 基于智能手机的管理痛风的M-G健康管理系统有助于痛风患者的尿酸控制及疾病复发.

    痛风移动医疗健康管理

    左心无基础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吴娜汤正好陈小华余永胜...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左心无基础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1年6月至202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出院诊断为左心IE的患者.根据左心是否有基础瓣膜病分为左心有基础瓣膜病组(瓣膜病+IE组)和左心无基础瓣膜病组(IE组).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左心有/无基础瓣膜病IE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存率,并进一步在左心无基础瓣膜病IE患者中分析不同赘生物大小、治疗方式的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 入选患者206例,年龄(50.4±16.1)岁,男性144例(69.9%),其中瓣膜病+IE组129例,IE组77例.IE组年龄≥65岁、心律失常、主动脉瓣受累患者的比例低于瓣膜病+IE组(均P<0.05),住院死亡率亦低于瓣膜病+IE组(P<0.05).IE组发热+言语含糊/肢体活动障碍/头痛、二尖瓣受累患者的比例高于瓣膜病+IE组(均P<0.05),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瓣膜病+IE组(P<0.05),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低于瓣膜病+IE组(P<0.05).两组患者细菌/真菌血培养阳性以及赘生物同时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E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存率有低于瓣膜病+IE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7%比93.6%,P=0.346);在左心无基础瓣膜病IE患者中,赘生物最大径≤10 mm的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存率高于赘生物最大径>10 mm的患者(96.3%比80.7%,P=0.043),抗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存率有高于单纯抗菌药物治疗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2%比78.6%,P=0.084).结论 左心无基础瓣膜病IE多累及二尖瓣,相较于左心有基础瓣膜病的患者较为年轻者占比高,住院死亡率较低.在左心无基础瓣膜病IE患者中,赘生物最大径≤10 mm的患者生存率较高,而抗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的生存率.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疾病临床特征

    江苏省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实践培训的效果研究

    陈文姬刘善龙谢波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江苏省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实践培训的应用效果,于2019年6月,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全科医学科师资、技能中心培训师资、社区全科带教师资构成课程构建组,围绕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教学培训方法和全科医学基本原则三大模块构建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培训实践课程,对2019-2023年江苏省满足条件的师资进行培训,每年调查学员对培训课程的总体评价、满意度评价和培训的收获,并比较2023年培训前后学员的带教能力.共190名学员参加了实践课程培训,2019-2023年的学员分别为 34 名(17.9%)、55 名(29.0%)、27 名(14.2%)、34 名(17.9%)和 40 名(21.0%);男性82名(43.2%),女性108名(56.8%);40岁以上者占52.1%(99/190);来自全科医学科的学员占56.3%(107/190).共164名培训学员对实践课程的总体评价、满意度评价和培训的收获进行了评价,81.71%(134/164)学员认为培训班所讲授主要内容是本学科最新发展、最新成果或亟待解决的问题,89.02%(146/164)、85.37%(140/164)和86.59%(21/164)的学员对授课内容、教学安排和对培训的体验和参与过程很满意.91.46%(150/164)、37.20%(61/164)、41.46%(68/164)、8.54%(14/164)和 3.66%(6/164)学员认为在开拓思路、提高理论水平、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提高操作能力、提高科研能力5方面收获很大.培训后,学员对全科医学理念、课程设计能力、对不同学员因材施教能力、教学培训理念、讲课能力和自我能力评价总分均高于培训前(均P<0.05).提示江苏全科骨干师资实践培训课程在2019-2023年学员培训中获得良好效果和满意度.

    全科医学骨干师资课程建设培训方法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