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黄跃生

双月刊

1009-2587

cmashz@mail.tmmu.com.cn

023-65460398

400038

重庆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西南医院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and Wound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

    王宝宏张艳冰张先平李玉婷...
    579-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将1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糖尿病+二甲双胍组,每组6只.将后2组大鼠制成糖尿病模型,然后在18只大鼠背部各制备4个直径5 m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仅在糖尿病+二甲双胍组大鼠创面涂抹二甲双胍F-127水凝胶.观察伤后7、13d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收集伤后7、13d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再上皮化表皮长度,计算表皮和真皮创面直径变化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检测角蛋白10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相对表达;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角蛋白10和PCNA的蛋白表达.最后1个实验样本数为3,其余实验样本数均为8.分析3组大鼠创面组织中角蛋白10、PCNA相对表达与创面愈合率间的相关性,创面组织中角蛋白10相对表达和PCNA相对表达间的相关性.结果 伤后7d,糖尿病组与糖尿病+二甲双胍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1.48%(77.89%,85.53%)、93.04%(92.51%,94.2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97.17%,100%),Z值分别为2.37、-3.36,P<0.05;糖尿病+二甲双胍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Z=3.45,P<0.05).伤后13 d,对照组与糖尿病+二甲双胍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为100%(100%,100%),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的94.47%(90.68%,99.82%),Z值分别为2.90、-2.90,P<0.05.伤后7 d,对照组和糖尿病+二甲双胍组大鼠表皮创面直径变化率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Z值分别为3.36、-2.74,P<0.05).3组大鼠伤后7、13d真皮创面直径变化率均相近(P>0.05).对照组、糖尿病+二甲双胍组大鼠伤后13 d创面再上皮化表皮长度均明显长于糖尿病组(Z值分别为3.34、-2.64,P<0.05).糖尿病组大鼠伤后7、13d创面组织中角蛋白10的相对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3.36、-3.26,P<0.05)和糖尿病+二甲双胍组(Z值分别为3.36、3.15,P<0.05),糖尿病+二甲双胍组大鼠伤后7 d创面组织中角蛋白10相对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Z=3.05,P<0.05);糖尿病组大鼠伤后7、13d创面组织中PCNA相对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Z值均为3.36,P<0.05)和糖尿病+二甲双胍组(Z值均为-3.36,P<0.05).对照组和糖尿病+二甲双胍组大鼠伤后7 d创面组织中角蛋白10蛋白表达及糖尿病+二甲双胍组大鼠伤后13 d创面组织中角蛋白10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糖尿病组(P<0.05),对照组和糖尿病+二甲双胍组大鼠伤后7 d创面组织中PCNA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5).对照组和糖尿病+二甲双胍组大鼠创面组织中角蛋白10相对表达和创面愈合率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8、0.71,P<0.05),糖尿病+二甲双胍组大鼠创面组织中PCNA相对表达和创面愈合率呈显著负相关(r=-0.60,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二甲双胍组大鼠创面组织中PCNA相对表达与角蛋白10相对表达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0.49,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延迟愈合并伴有创面组织KC中的角蛋白10上调及PCNA下调.二甲双胍通过下调创面组织KC中的角蛋白10表达和上调PCNA表达,促进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且创面愈合率与角蛋白10的表达呈正相关,与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

    二甲双胍糖尿病细胞增殖细胞分化角质形成细胞创面修复

    代谢重塑及蛋白酰化修饰在瘢痕疙瘩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穆泽兰滕泳翔张键白南...
    589-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瘢痕疙瘩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证据表明,多种因素如遗传、种族、年龄、性别、激素、感染、免疫、氧化应激等都可能与瘢痕疙瘩的发生相关.代谢重塑及蛋白酰化修饰作为2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在多种皮肤相关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该文综述代谢重塑及蛋白酰化修饰在瘢痕疙瘩中的作用及这2种生物学过程的相互关系,并探讨靶向这2种生物学过程在预防和治疗瘢痕疙瘩中的应用前景.

    瘢痕疙瘩代谢蛋白质类酰化作用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介绍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593页

    外泌体携带的非编码RNA作为竞争性内源性RNA参与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杨灵璟吕叶辉林涧
    594-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外泌体携带的非编码RNA(ncRNA)已被证明在创面修复的多个阶段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外泌体可以将ncRNA运输到不同的靶细胞或组织中,并调节靶基因以及下游分子的表达.而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假说的提出则提示RNA可通过竞争共同的应答元件搭建更为精细和复杂的基因调控网.因此,该综述聚焦外泌体携带的长链ncRNA和环状RNA,并讨论它们分别作为ceRNA在创面修复的炎症、细胞增殖与组织重塑等阶段中所起的调控作用,同时归纳了外泌体携带的ncRNA作为无细胞疗法的可行性,以期为创面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伤口愈合皮肤外泌体RNA,长链非编码环状RNA竞争性内源性RNA调控网络

    治疗渗出性创面的商业创面敷料的深入物理化学性质的比较研究

    Minsart MVan Vlierberghe SDubruel P田震...
    599页

    一代名师盛志勇院士追思活动纪要

    任颖炜吕国忠官浩华佳宁...
    6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