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脓毒症患儿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秀丽韦婕张娴秦连进...
    140页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支架术后沉默性脑梗死患者1年内发生健康生存质量下降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陈若琨李文强孙剑瑞卢玉昭...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支架术后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中在术后1年内出现健康生存质量(HRQOL)下降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支架介入治疗术后沉默性脑梗死患者22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HRQOL下降分为HRQOL下降组及HRQOL无下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动脉瘤相关信息,实验室检查及梗死灶数量及体积,并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 51例(23.18%)患者在术后1年出现HRQOL评分下降.比较两组相关特征参数,HRQOL下降组梗塞灶数量高于未下降组(6.08±4.73比11.27±6.22,Z=-5.355,P<0.05),梗塞灶总体积也高于未下降组(62.74±64.44 比 119.84±79.89,Z=-5.194,P<0.05),而女性所占比例低于未下降组(75.7%比60.8%,x2=4.373,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梗塞灶数量[比值比(OR)=1.169,P<0.01]及女性(OR=2.488,P<0.05)是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支架术后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出现1年内HRQOL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支架术后沉默性脑梗塞患者,如果存在多个梗塞灶数量且为女性,应更加关注1年内的HRQOL结果并提前干预.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支架治疗沉默性脑梗死健康生存质量下降危险因素

    关于书写论文作者单位名称的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144页

    中药红花黄色素A对重型颅脑损伤后炎性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黄敏郭旭东俞小军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红花黄色素A对重型颅脑损伤后炎性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量表进行损伤程度分级,采取红花黄色素A干预治疗,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检测第0、3、6天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分析红花黄色素A对重型颅脑损伤炎症和预后的关系.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与轻度颅脑损伤比较,中度和重度颅脑损伤的IL-6、IL-8、TNF-α表达水平高于轻度颅脑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1,P<0.05).检测第0、3、6天3个时间点IL-6、IL-8、TNF-α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随着损伤时间延长,两组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21,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第3天及第6天时间点的IL-6、IL-8、TNF-α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0,P<0.05).在干预组中,与疗效差比较,疗效好的炎性因子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低于疗效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40,P<0.05).结论 红花黄色素A能抑制促炎因子IL-6、IL-8、TNF-α表达水平,改善重度颅脑损伤预后.

    红花黄色素A颅脑损伤炎症预后

    欢迎订阅《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147页

    DNA羟甲基化酶十-十一易位蛋白与5-羟甲基胞嘧啶在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薛文华陈铖鑫乔镇东刘东雷...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十-十一易位蛋白(TETs)和5-羟甲基胞嘧啶(5hmC)在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2~3 cm)各10例,采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LC-MS/MS)检测5hmC在食管鳞癌中的修饰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TETs mRN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ETs在食管鳞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5hmC修饰水平显著高于食管癌癌旁组织[(0.21±0.03)%比(0.05±0.01)%,t=3.095,P<0.01].TCGA 数据库分析,食管癌组织中TET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食管癌癌旁组织(1.48±0.08比0.22±0.05,t=5.032,P<0.01);TET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食管癌癌旁组织(6.12±0.32比2.86±0.45,t=11.035,P<0.05);TET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食管癌癌旁组织(3.69±0.46比2.46±0.55,t=15.339,P<0.05).RT-qPCR结果表明,食管癌组织中TE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食管癌癌旁组织(5.93±0.28比2.58± 0.15,t=15.854,P<0.05);TET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食管癌癌旁组织(5.08±0.12比2.82± 0.25,t=14.012,P<0.05);TET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食管癌癌旁组织(4.88±0.28比3.05± 0.17,t=12.715,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ET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食管癌癌旁组织(2.86±0.45比1.00±0.00,t=7.895,P<0.01);TET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食管癌癌旁组织(2.57±0.26比1.00±0.00,t=8.331,P<0.01).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5hmC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癌组织中TET2及TET3 mRNA及蛋白水平均呈高表达.

    十-十一易位蛋白5-羟甲基胞嘧啶5-甲基胞嘧啶食管鳞癌DNA羟甲基化

    本刊关于论文写作中志谢的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151页

    基于急诊重症监护室数据库重症患者院内心脏骤停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李建萍唐斌胡颖许传洁...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内患者发生心脏骤停(CA)的影响因素,旨在建立并验证一种辅助临床预测ICU内患者发生CA的可视化评价工具.方法 收集急诊重症监护室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所有入住ICU重症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随机数字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训练集(68 396例)和内部验证集(29 313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CA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Ⅳ(APACHE-Ⅳ)作对照.通过校正曲线、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检验.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7 709例患者,ICU内成人CA发生率为0.87%.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呼吸衰竭、24 h内PCI等11个变量是重症患者发生IHCA的独立影响因素.列线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指数分别为0.835和0.823.而APACHE-Ⅳ评分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指数分别为0.734和0.740,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80,对重症患者发生院内心脏骤停(IHCA)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校正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预测概率和IHCA实际概率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36和0.045,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优于APACHE-Ⅳ评分(P<0.05).结论 建立并验证一种较APACHE-Ⅳ评分预测效能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识别和筛选ICU内发生CA的高危患者.

    重症监护室院内心脏骤停列线图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Ⅳ

    本刊有关文稿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156页

    骨质疏松症合并中重度椎旁肌脂肪浸润快速评分系统预测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效果

    拾一方李龙域贾杰尚春风...
    157-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OP)合并中重度椎旁肌脂肪浸润快速评分系统对腰椎退变性疾病(LDD)手术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接受PLIF手术的14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OP和中重度椎旁肌脂肪浸润的诊断分为无合并症组49例、OP或中重度椎旁肌脂肪浸润组68例和OP合并中重度椎旁肌脂肪浸润组24例,统计性别、年龄、症状持续时间、BMI、骨密度、术后出院日、出血量、手术节段数、双侧L3、L4、L5椎体下终板层面肌肉面积和脂肪浸润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复查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作为统计数据,按照有无合并症分为A组(无合并症组),B组(OP或中重度椎旁肌脂肪浸润组),C组(OP和中重度椎旁肌脂肪浸润组),应用SPSS(V26.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比较3组患者手术预后指标.结果 本研究中3组患者中性别、年龄、症状持续时间、BMI、术后出院日、出血量、手术节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层面椎旁肌FCSA和FI%在大多数测量位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2 个月 C 组 VAS 评分高于 A、B 组[(2.54±1.18)分比(0.84±1.11)、(1.29± 1.19)分,F=17.63,P<0.05],ODI 评分也高于 A、B 组[(24.25±11.78)分比(13.02±8.84)、(15.37±7.95)分,F=12.93,P<0.05],术后 6 个月 C 组 VAS 评分高于 A、B 组[(2.63±1.10)分比(0.94±1.09)、(1.34±1.23)分,F=17.34,P<0.05],ODI 评分高于 A、B 组[(24.00±12.22)分比(13.61±8.91)、(16.31±8.72)分,F=10.19,P<0.05],术后 3 个月 C 组 VAS 评分高于 A、B 组[(4.04±1.23)分比(3.08±1.06)、(3.56±1.29)分,F=5.46,P<0.05],ODI 评分也高于 A、B 组[(24.21±12.20)分比(17.04±8.38)、(21.26±11.45)分,F=4.10,P<0.05].结论 快速评分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手术效果,为有相关合并症的LDD的治疗及围术期管理提供参考.

    骨质疏松症椎旁肌脂肪浸润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