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虎杖苷调节酪氨酸激酶3/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退变的影响

    赵胜豪李子熙黄辉汤洁...
    548-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虎杖苷调节酪氨酸激酶3/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3/STAT3)信号通路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软骨退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虎杖苷低剂量组、虎杖苷高剂量组、虎杖苷高剂量+Colivelin(JAK3/STAT3激活剂)组,每组大鼠各10只.改良Mankin评分评价软骨退变程度;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Ⅰ)、Ⅱ型胶原CTX(CTX-Ⅱ)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改变;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观察大鼠软骨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关节软骨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13、JAK3、STAT3蛋白.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KOA模型组大鼠软骨严重退变,软骨表面膜样结构被显著破坏,与模型组比较,虎杖苷高剂量组大鼠软骨退变程度和软骨表面膜样结构破坏程度显著减轻;虎杖苷高剂量组大鼠Mankin评分、血清IL-1β、IL-6、TNF-α、CTX-Ⅰ、CTX-Ⅱ水平、细胞凋亡率、软骨组织MMP-3、MMP-13、磷酸化JAK3(p-JAK3)/JAK3、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5.30±1.13)分 比(12.90±2.36)分、(11.49±1.57)pg/ml 比(28.61±3.85)pg/ml、(3.18±0.52)pg/ml 比(7.59±1.16)pg/ml、(6.23±1.14)pg/ml 比(16.83±1.94)pg/ml、(15.78± 1.71)pg/ml 比(28.53±3.65)pg/ml、(10.86±1.39)pg/ml 比(19.61±2.37)pg/ml、(6.76± 0.78)%比(21.83±1.84)%、(0.41±0.03)比(0.74±0.06)、(0.81±0.07)比(1.24±0.11)、(0.46±0.04)比(0.87±0.08)、(0.57±0.05)比(1.05±0.09),t=9.185、13.021、10.970、14.897、10.003、10.071、23.846、15.556、14.749、14.496、14.743,P<0.05];激活剂 Colivelin 可部分逆转虎杖苷对KOA大鼠软骨的保护作用.结论 虎杖苷通过抑制JAK3/STAT3信号通路可降低炎性反应,进而改善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退变.

    虎杖苷酪氨酸激酶3/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膝骨关节炎软骨退变

    本刊对论文中化学元素与核素符号书写的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552页

    整合素α7表达下调维持骨肉瘤的失巢凋亡抵抗

    李明君杨宁宁罗明王文刚...
    553-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整合素α7(ITGA7)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在骨肉瘤肺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数据库(52例骨肉瘤组织和12例对照)和细胞系(HOS细胞和hFOB 1.19细胞)明确骨肉瘤中ITGA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对HOS细胞中ITGA7进行敲减和过表达后,细胞球漂浮培养条件下比较6组独立样本的HOS细胞球生长.采用RNA-seq技术检测3组独立样本的HOS细胞过表达ITGA7后下游基因变化.两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非配对的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GEO数据库结果显示骨肉瘤组织中ITGA7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织显著降低(7.45±0.10比7.61±0.04,t=9.64,P<0.01),骨肉瘤细胞系中 ITGA7 在 mRNA 水平(0.59±0.16 比 1.02±0.25,t=3.59,P<0.01)和蛋白水平(1.32±0.28比2.34±0.40,t=5.03,P<0.01)均表达下调.敲减ITGA7后骨肉瘤细胞球直径显著大于对照组[(310.21±32.62)μm 比(230.84±21.66)μm,t=4.96,P<0.01],而过表达ITGA7后细胞球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116.03±12.91)μm 比(230.84±21.66)μm,t=11.12,P<0.01].RNA-seq结果显示过表达ITGA7组391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293个基因显著下调,其中37个失巢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上调,12个失巢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下调.进一步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结果证实过表达ITGA7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1.74±0.30比0.92±0.15,t=5.98,P<0.01)和 Bak1(3.52±0.57 比 1.06±0.21,t=9.82,P<0.0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0.43±0.22比1.09±0.24,t=4.85,P<0.01)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ITGA7在骨肉瘤中表达下调,过表达ITGA7促进骨肉瘤失巢凋亡.骨肉瘤中低水平的ITGA7对于维持其失巢凋亡抵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在骨肉瘤肺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骨肉瘤肺转移整合素α7整合素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网上在线订阅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556页

    孕酮免疫调节结合因子1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

    王玥康晶晶邵彩英
    557-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酮免疫调节结合因子1(PIBF1)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方法 30只2月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PIBF1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PIBF1组大鼠建立胚胎种植窗期胚胎着床障碍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建立正常胚胎种植窗期胚胎着床模型.PIBF1组建模前30d经尾静脉注射过表达PIBF1的腺相关病毒,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体积腺相关病毒.观察3组大鼠种植窗期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3组大鼠激素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分析3组大鼠着床胚泡的数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3组大鼠子宫内膜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子宫内膜微血管的数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应激分析3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PIBF1和p-STAT3的表达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PIBF1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35.33±3.42)pg/ml]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19.55±2.8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30,P<0.05).PIBF1组大鼠血清孕酮水平[(0.58±0.06)pg/ml]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0.38±0.0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9,P<0.05).PIBF1组大鼠胚泡着床数目[(9.70±1.49)个]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5.30±1.4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4,P<0.05).模型组子宫内膜排列紊乱,子宫空腔扩张,炎性细胞浸润严重;PIBF1组大鼠子宫内膜血管相对丰富,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PIBF1组大鼠子宫内膜微血管数量[(11.20±1.69)条]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6.60±1.17)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7,P<0.05).PIBF1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PIBF1蛋白表达水平(1.46±0.16)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0.45±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00,P<0.05).PIBF1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p-STAT3蛋白表达水平(0.76±0.08)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0.3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80,P<0.05).结论 过表达上调PIBF1可显著改善大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主要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通路来实现.

    孕酮免疫调节结合因子1子宫内膜容受性雌激素微血管

    甲状腺内侧气管旁入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研究

    丁超孙文聪张恒王熠辰...
    561-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开放性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应用甲状腺内侧气管旁入路的手术方式.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18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90例患者应用传统甲状腺外侧入路(对照组),另90例患者应用甲状腺内侧气管旁入路(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声音嘶哑、低钙症状;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1、3、5、30 d分别检测两组血清Ca2+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轶和检验及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0±4)ml、(67±8)min比(18±5)ml、(95±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7、-3.121,P<0.05),低钙症状患者分别为观察组1例,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3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5、30 d血清Ca2+[(2.23±0.15)、(2.25±0.18)、(2.24±0.14)、(2.28±0.12)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12±0.13)、(2.15± 0.22)、(2.18±0.19)、(2.20±0.1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43、0.312、0.358、0.406,P<0.05);观察组血清 PTH[(22.3±6.8)、(25.2±5.8)、(24.8±6.3)、(33.7±5.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5.8±5.6)、(16.3±7.9)、(18.2±8.5)、(24.6±7.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2、0.284、0.233、0.282,P<0.05).结论 甲状腺癌根治术应用甲状腺内侧气管旁入路,操作快捷,术野清晰,能很好的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功能,手术入路安全可靠.

    甲状腺内侧气管旁入路甲状腺癌喉返神经甲状旁腺

    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淀粉样蛋白A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诊断的价值

    柳光霞李永坤
    564-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淀粉样蛋白A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选取4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对象(对照组).根据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胆管炎组,合并脓毒症组和合并脓毒症休克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发光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淀粉样蛋白A水平.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以及不用疾病严重程度患者之间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淀粉样蛋白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工作曲线下面积,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淀粉样蛋白A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诊断的价值.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对照组血清中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淀粉样蛋白A水平[(1.77±0.81)mg/L、(0.21±0.07)ng/ml、(5.01±0.78)mg/L]明显低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12.91±5.99)mg/L、(2.06±1.04)ng/ml、(192.08±82.6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30、12.330、15.380,P<0.05).胆管炎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淀粉样蛋白A水平[(7.07±1.36)mg/L、(0.99±0.11)ng/ml、(96.43±11.33)mg/L]明显低于合并脓毒症组患者[(11.57±1.36)mg/L、(1.91±0.24)ng/ml、(190.54±20.7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87、19.150、21.850,P<0.05).合并脓毒症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淀粉样蛋白A水平[(11.57±1.36)mg/L、(1.91±0.24)ng/ml、(190.54±20.79)mg/L]明显低于合并脓毒症休克组患者[(20.08±1.36)mg/L、(3.39±0.24)ng/ml、(292.58±28.2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40、11.300、16.120,P<0.05).血清C反应蛋白单独诊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的曲线下面积为0.88,敏感度为89.00%,特异性98.00%;降钙素原单独诊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的曲线下面积为0.72,敏感度为73.00%,特异性90.00%;淀粉样蛋白A单独诊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的曲线下面积为0.81,敏感度为80.00%,特异性96.00%;三者联合诊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的曲线下面积为0.95,敏感度为95.00%,特异性100.00%.结论 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淀粉样蛋白A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血清中显著增加,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淀粉样蛋白A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本刊有关文稿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567页

    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李宁王鹏李辰
    568-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4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血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对照组).依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单纯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组(单一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脓毒症组(合并脓毒症组)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休克组(合并休克组),分别检测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2 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并制作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胱抑素C水平对诊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价值.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58.84±25.84)、(0.93±0.1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者[(9.21±1.59)、(1.53±0.2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00、12.310,P<0.05).单一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33.97±9.77)、(1.24±0.11)pg/ml]明显低于合并脓毒症组患者[(58.56±14.98)、(1.54±0.1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28、7.574,P<0.05).合并休克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84.70±18.63)、(1.81±0.18)pg/ml]高于合并脓毒症组患者[(58.56±14.98)、(1.54±0.1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80、9.012,P<0.05).单一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10.06± 2.54)分]明显低于合并脓毒症组患者[(15.52±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40,P<0.05).合并休克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22.98±4.34)分]高于合并脓毒症组患者[(15.52±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50,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呈正相关(r=0.814、0.719,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阈值27.58 pg/ml,诊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灵敏度为80.25%,特异性为65.59%,曲线下面积为0.74.血清胱抑素C的阈值1.61 pg/ml,诊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灵敏度为75.65%,特异性为76.98%,曲线下面积为0.68.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2.36%,特异性为85.69%,曲线下面积为0.89.结论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胱抑素C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本刊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5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