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对肾癌并下腔静脉瘤栓的疗效及机器人手术策略影响

    郅彬任选义于栓宝王声政...
    598-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的疗效,以及术前靶向治疗对手术策略选择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新型TKI药物靶向治疗+机器人手术的11例肾癌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资料.男8例,女3例,右侧肾癌9例,左侧2例.中位年龄55(35~69)岁,体质量指数(BMI)中位数22.6(18.6~29.2)kg/m2.靶向治疗前瘤栓Mayo Clinic分级:Ⅱ级3例,Ⅲ级7例,Ⅳ级1例.药物用法:培唑帕尼800 mg/d,或阿昔替尼10mg/d,口服,28d为1个周期.每隔2个周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T或磁共振(MRI)检查,评估瘤栓水平.记录并统计分析瘤栓切取的手术方式、操作过程和恢复情况.结果 10例接受培唑帕尼、1例接受阿昔替尼治疗,5例(45%)瘤栓降级.治疗周期中位数4(2~13)个,2例出现3级及以上药物不良反应.靶向治疗后7例(64%)瘤栓缩短,3例(27%)稳定,1例(9%)瘤栓增长,其长度变化平均值-14.3(-48.1~6.6)mm.11例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瘤栓切取手术成功,其中3例Ⅲ级、1例Ⅳ级瘤栓在降级后改变了手术策略.中位随访8(6~32)个月,2例因肾癌转移死亡.结论 新型TKI药物对肾癌并下腔静脉瘤栓的疗效较明显,术前靶向治疗可使过半病例的瘤栓缩短,降低手术难度.瘤栓降级后可能改变机器人手术策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肾癌下腔静脉瘤栓培唑帕尼阿昔替尼疗效

    金丝草总黄酮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保护效应

    林景黎咏嫦宋艳
    601页

    老年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手术联合放疗效果和基于机器学习的生存预测的研究

    孙微波孙明霞李海婷李子园...
    602-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手术联合放疗效果和基于机器学习的生存预测的研究.方法 通过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的数据库搜集数据.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两组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未放疗与放疗两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特异性生存和总生存.开发6种机器学习模型,建立预测放疗后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CSS)机器学习模型.结果 根据CSS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未接受放疗的肿瘤特异性生存降低[95%置信区间(CI):1.151~1.618],年龄 80 岁以上(95%CI:1.052~1.278)、单身(95%CI:1.134~2.321)、离异(95%CI:1.255~1.877)、T3~4(95%CI:1.572~2.382)、N2~3 分期(95%CI:1.162~1.987),未接受化疗(95%CI:1.108~1.608)、浸润性尿路上皮癌(95%CI:1.082~2.185)和 N1(95%CI:1.229~2.282)特异性生存降低.相对于其他5种机器学习模型,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最优,该模型的准确度为0.922,精度为0.923,灵敏度为0.931,F1得分为0.901,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结论 通过筛选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相关因素,进一步选出术后放疗生存的最佳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

    上尿路肿瘤机器学习预后分析

    关于书写论文作者单位名称的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605页

    联合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张娜房龙刘霞尹双双...
    606-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Ilizarov骨搬移配合髓内引导针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70例胫骨创伤性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采用Ilizarov骨搬移配合髓内引导针技术进行治疗.术后分别分析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骨延长区矿化时间、骨愈合时间、疼痛模拟评分以及带架时间等指标.并分析骨折部位VEGF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对照组患者骨延长区矿化时间、骨愈合时间和带架时间[(242.85±17.10)、(15.80±1.95)、(12.63±1.63)d]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患者[(202.94±16.21)、(12.09±1.70)、(9.26±2.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20、8.479、7.557,P<0.05).对照组患者疼痛模拟评分[(4.40± 1.12)分]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患者评分[(2.83±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7,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优良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14,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外周血VEGF水平[(151.67±21.60)ng/L]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患者[(371.65±29.4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40,P<0.05).对照组患者骨缺损部分组织VEGF mRNA表达水平(1.06±0.14)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2.45±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0,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外周血 TNF-α 和 IL-6 水平[(66.87±10.59)、(84.47± 7.62)pg/ml]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患者[(38.13±4.90)、(38.87±9.2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39、14.730,P<0.05).对照组患者骨缺损部分组织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1.04±0.15、0.93±0.16)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2.02±0.22、2.2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00、12.910,P<0.05).结论 Ilizarov骨搬移配合髓内引导针技术可显著改善胫骨创伤性骨缺损部位微环境,对胫骨创伤性骨缺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肢体功能.

    胫骨创伤性骨缺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炎性因子

    本刊对"通信作者"有关事宜的声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609页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髋关节骨折的预测研究

    包德明刘鸣潘军伟宋辉...
    610-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髋关节骨折的风险预测决策树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 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315例老年女性O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建模组(210例)和测试组(105例).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髋关节骨折分为发生组(41例)和未发生组(169例),比较两者的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构建决策树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模型的效能.结果 髋关节骨折发生率为19.68%,建模组19.52%、测试组20.00%;OP病程[比值比(OR)=2.123,95%可信区间(CI):1.143~3.945]、合并糖尿病(OR=2.018,95%CI:1.116~3.647)、子宫切除手术史(OR=1.584,95%CI:1.048~2.395)、平均每天运动时间(OR=0.541,95%CI:0.327~0.895)、平均每天光照时间(OR=0.547,95%CI:0.379~0.791)、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OR=2.261,95%CI:1.241~4.120)、未遵医嘱抗 OP 治疗(OR=1.817,95%CI:1.206~2.736)、外力打击(OR=4.607,95%CI:1.193~6.143)均是髋关节骨折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的决策树模型筛选出上述8个解释变量,且外力打击与髋关节骨折最具相关性(x2=10.488,P<0.05);决策树模型预测测试组髋关节骨折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88.10%,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973(0.949~0.998).结论 OP病程、合并糖尿病、子宫切除手术史、平均每天运动时间、平均每天光照时间、FRAX、未遵医嘱抗OP治疗、外力打击均是老年女性OP患者髋关节骨折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决策树模型效能高.

    老年人女性骨质疏松症髋关节骨折

    三种无创性方法早期诊断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对比研究

    王小龙赵建民赵晓娜甄志龙...
    614-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磁共振成像(MRI)、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显像、99mTc-半胱氨酸-膜联蛋白V(99mTc-Cys-Annexin V,TP5-3)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FHN)模型兔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36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20只、对照组16只.模型组通过注射马血清和激素建立早期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后的第2周、第4周分批进行MRI、99mTc-Cys-Annexin V显像及99mTc-MDP显像,影像学检查完毕行病理组织学观察验证.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为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为卡方检验.结果 造模第2周(超早期阶段),模型组MRI和99mTc-MDP显像均未见骨坏死的异常信号,99mTc-Cys-Annexin V SPECT显像可见双侧股骨头异常放射性浓聚,其诊断价值高于MRI和99mTc-MDP显像.造模第4周(早期阶段),MRI、99mTc-MDP显像和99mTc-Cys-Annexin V SPECT显像均可检出骨坏死的异常信号,MRI检出阳性率[55.56%(5/9)]高于99mTc-MDP 显像[44.44%(4/9)],而99mTc-Cys-Annexin V SPECT 显像最低[33.33%(3/9)],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0,P>0.05).结论 99mTc-Cys-Annexin V SPECT显像可在超早期检出SIFHN,但在早期仍推荐MRI检测.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诊断凋亡

    新闻报道中的部分禁用词

    《编辑学报》编辑部
    618页

    髋关节骨缺损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与炎性因子的关系

    谷传卫侯耀鹏刘默然刘彬...
    619-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髋关节骨缺损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与炎性因子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39例髋关节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方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术前术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和视觉模拟评分法分析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和主观疼痛情况.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的相关性.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治疗前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83.28±12.40)、(63.77± 11.82)、(101.23±17.35)ng/ml]明显高于治疗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33.59±9.20)、(23.43±5.51)、(30.89±8.2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00、19.310、22.850,P<0.05).治疗前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1.64±7.73)分]明显低于治疗后患者髋关节评分[(91.64± 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60,P<0.05).治疗前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5.97± 1.14)分]明显低于治疗后患者髋关节评分[(2.97±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20,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呈负相关(r=-0.547、-0.716、-0.563,P<0.05).视觉模拟评分与血清TNF-α、IL-1 β和IL-6水平呈正相关(r=0.287、0.346、0.415,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骨缺损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下降,患者髋关节功能和视觉模拟评分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与术后髋关节功能呈负相关,与视觉模拟评分呈反比.

    髋关节骨缺损髋关节置换术视觉模拟评分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