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患者脑组织氧饱和度与预后的关系

    卢艳秋张飞王艮卫李亚辉...
    1303-1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支持患者脑氧饱和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监护室91例接受VA-ECMO支持患者.在患者接受VA-ECMO支持后,第一时间获取家属的纸质版知情同意书,对符合要求的患者进行脑氧饱和度监测.在患者前额放置NIRS监测探头对脑氧饱和度(rSO2)进行连续动态监测至少24 h.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ICU 24 h内的一般生命体征(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乳酸),ECMO支持期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和彩超检查结果(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最终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DeLong方法比较曲线下面积.结果 研究过程中未观察到与脑氧监测相关的不良事件.严重休克患者的病因以急性心血管病为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衰等.患者的平均年龄约54岁.入组患者的存活率约45%(41/91).死亡患者的rSO2低于存活患者(51.42%比58.24%,P<0.05).rSO2是VA-ECMO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22.当rSO2为56%的截断值时,预测VA-ECMO患者病死率的敏感性(58%)和特异性(75.65%)最高.结论 NIRS可用于监测VA-ECMO支持患者脑灌注情况,低脑氧饱和度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

    休克体外膜肺氧合脑灌注脑氧饱和度近红外光谱病死率

    卵圆孔封堵对卵圆孔未闭并发隐源性卒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张涛豆倩云余欣闫振富...
    1307-1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卵圆孔封堵对卵圆孔未闭(PFO)并发隐源性卒中(CS)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CS患者981例,根据发泡实验心脏右向左分流量分为0级(不合并PFO,464例)、Ⅰ级(194例)、Ⅱ级(105例)和Ⅲ级(218例)4组,比较4组间血Hcy水平差异.对于CS合并Ⅱ~Ⅲ级右向左分流者,根据其意愿分为手术组(114例)和非手术组(209例),手术组行卵圆孔封堵,比较术后半年血Hcy水平降低值.手术组封堵前分别于右心房、左心房,封堵后10 min分别于右心房、股动脉抽血测Hcy水平,比较血Hcy水平差异.手术组封堵后半年,复查发泡实验、血Hcy水平,根据发泡结果分为无残余分流98例、轻度残余分流8例和中重度残余分流8例,比较血Hcy水平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参数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随CS患者合并右向左分流分级增加,血Hcy水平呈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级:14.70(11.53,18.93)μmol/L,Ⅰ级:13.00(10.98,19.00)μmol/L,Ⅱ 级:17.00(13.95,24.00)μmol/L,Ⅲ级:21.00(18.70,25.08)μmol/L,H=153.628,P<0.01].CS合并Ⅱ~Ⅲ级右向左分流手术组患者术后半年血Hcy水平降低值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3.00,7.00)μmol/L 比 3.35(2.00,5.93)μmol/L,Z=-2.665,P<0.05].手术组封堵后10 min股动脉中Hcy水平均低于术前右心房、左心房和术后右心房中Hcy水平.手术组封堵后半年,无残余分流和轻度残余分流患者的血Hcy水平降低值均高于中重度残余分流患者[7.20(7.20,13.00)μmol/L 和 7.20(3.75,7.20)μmol/L 比 2.00(1.00,4.50)μmol/L,H=20.247,P<0.01].结论 PFO的存在可能升高血Hcy水平,卵圆孔封堵可降低PFO并发CS患者血Hcy水平.

    卵圆孔未闭隐源性卒中同型半胱氨酸

    本刊文稿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及不规范用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1311页

    基于倾向性匹配评分分析改良舌黏膜尿道重建术治疗尿道狭窄临床疗效

    李国军符庭波蒋欣杰朱昱宏...
    1312-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舌黏膜尿道重建术治疗尿道狭窄(US)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4年2月期间湘雅常德医院收治的112例男性US患者通过采用舌黏膜移植物或带蒂阴茎皮瓣两种不同术式治疗的临床相关资料,按照不同移植物尿道重建术分为观察组(52例,舌黏膜尿道重建术)和对照组(60例,阴茎皮瓣尿道重建术),用倾向性匹配评分(PSM)进行两组间1∶1匹配,最终41对数据成功匹配.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最大尿流率、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手术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最大尿流率分别为术后拔管时(22.3±3.6)、(21.8±3.7)ml/s(t=0.620,P>0.05),术后 1 个月(20.1±4.2)、(19.9±4.4)ml/s(t=0.210,P>0.05),术后 3 个月(19.3±3.6)、(18.9±3.8)ml/s(t=0.383,P>0.05),术后 6 个月(17.7±2.4)、(17.5±2.5)ml/s(t=0.487,P>0.05),术后 1年(16.4±1.9)、(15.8±1.9)ml/s(t=1.473,P>0.05);手术成功率分别为 97.6%(40/41)和 92.7%(38/41)(x2=1.051,P>0.05);复发率分别为2.4%(1/41)和9.8%(4/41)(x2=1.917,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3%(3/41)和 12.2%(5/41)(P>0.05);术后 IIEF-5 评分分别为(15.9±3.4)、(14.0±3.5)分(t=2.542,P<0.05).结论 舌黏膜应用于尿道重建术中治疗US患者的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排尿功能和主观排尿症状,对其性功能影响较小,复发率较低,且相较于阴茎皮瓣,舌黏膜取材简便,适用范围广.

    倾向性匹配评分舌黏膜尿道重建术尿道狭窄疗效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

    1315页

    骨巨细胞瘤患者血清指标、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邹康王克郝岩
    1316-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患者血清Ⅰ型胶原蛋白交联N端肽(NTx)、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学分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确诊的73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NTx、VEGF水平,病例组患者同时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按照肿瘤病理学分期特征分层对比骨巨细胞瘤患者的血清NTx、VEGF水平及影像学特征的差异.血清NTx、VEGF水平对比假设检验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描述,对比假设检验方法为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血清NTx、VEGF[(28.61±5.93)nmol BCE/L、(411.3±93.5)pg/m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8.44±3.70)nmol BCE/L、(163.9±34.0)pg/ml,t=12.844、22.123,P<0.05];73 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根据 Jaffe 分期标准,Ⅰ期11例、Ⅱ期32例、Ⅲ期30例;Ⅰ期+Ⅱ期的骨巨细胞瘤患者的血清NTx、VEGF[(24.01±5.11)nmol BCE/L、(377.8±88.4)pg/ml]水平显著低于Ⅲ期患者[(35.20±5.67)nmol BCE/L、(459.3±75.0)pg/ml,t=-8.799、-4.118,P<0.05].结论 骨巨细胞瘤患者的血清 NTx,VEGF水平较正常人群显著的增高并且与病理学分期、影像学特征有关,对于判断患者病情有重要价值.

    骨巨细胞瘤Ⅰ型胶原蛋白交联N端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病理学分期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论文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1319页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36例临床疗效观察

    李杰朱宇李毅李高磊...
    1320-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85例,其中UBE手术组36例,行UBE下腰椎减压、经皮固定、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开放手术组49例,行传统腰椎减压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其中男40例,女45例;年龄52~74岁,平均62.3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血清学指标(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临床疗效评价[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腰痛疗效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腰椎融合率].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结果 患者获随访区间4~12个月,随访(7.4±3.2)个月.UBE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方面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BE组:(127.14±25.25)min、(132.78±47.43)ml、(37.54±10.62)ml、(7.42±0.77)d;开放组:(164.17±26.12)min、(280.61±47.67)ml、(50.19±22.35)ml、(10.71±1.73)d,t=7.549、-14.169、7.904、-10.663,P<0.05].UBE手术组在术后1、3 d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BE 组:(178.02±67.34)U/L、(93.46±35.27)U/L、(20.25±15.34)mg/L、(17.64±13.32)mg/L;开放组:(296.22±94.76)U/L、(152.43±40.51)U/L、(31.82±27.53)mg/L、(24.67±17.24)mg/L,t=-10.287、-9.528、-7.861、-8.982,P<0.05].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腰痛JOA评分、术后7 d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水平、腰椎融合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出现1例神经根牵拉伤,治疗后恢复.结论 UBE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可有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单侧双通道内镜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椎间融合术

    膝关节镜微骨折术联合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在退行性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疗效

    魏峰陆爽马海燕马小芳...
    1324页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门轴侧椎板及侧块植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

    段笑宗皮国富王丹孙建广...
    1325-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门轴侧椎板及侧块植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行C3-7单开门手术治疗的多节段CSM患者103例,将术中门轴侧未植骨者纳入对照组(53例),门轴侧椎板及侧块植骨者纳入改良组(50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术前、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颈椎失稳发生率,术后3、6个月椎体融合率,术后颈椎关节活动度(ROM)丢失角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组内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对照组患者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62.17±6.62)岁、(12.74±5.60)月、(107.25±1.18)min、(217.28±41.73)ml]与改良组[(62.72±6.72)岁、(12.76±5.81)月、(108.70±8.11)min、(216.80±45.06)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9、0.022、0.007、0.115,P>0.05).对照组和改良组患者术后 1年JOA 评分[(12.79±1.12)、(12.86±1.16)分]均优于术前[(6.47±0.95)、(6.30±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22、-38.182,P<0.05).对照组与改良组患者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60.27±9.10)%比(61.21±9.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3,P>0.05).对照组和改良组患者术后1年VAS 评分[(1.96±0.80)、(1.34±0.59)分]均优于术前[(5.89±1.25)、(5.92±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9.207、460.792,P<0.05).对照组和改良组患者术前VAS评分[(5.89±1.25)分比(5.92±1.14)分]及术后 3 个月VAS 评分[(3.58±1.15)分比(3.68±1.1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3、0.003,P>0.05).术后1年VAS评分改良组(1.34±0.59)分优于对照组(1.96±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400,P<0.05).术后1年,对照组颈椎失稳发生率(20.75%)高于改良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9,P<0.05).改良组术后3、6个月门轴侧融合率(86.00%、93.60%)优于对照组(55.85%、7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97、6.732,P<0.05).术后1年,对照组与改良组ROM平均丢失角度[(9.81±1.44)°、(10.36±1.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6,P>0.05).对照组患者轴性症状发生率(28.30%)高于改良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09,P<0.05).术后对照组门轴断裂发生率(1.89%)与改良组(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6,P>0.05).结论 门轴侧椎板及侧块植骨的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CSM临床效果满意,能较好地维持颈椎稳定性,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颈椎失稳轴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