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荧光标签LS174T细胞及小鼠多部位肿瘤模型的构建

    李屿堃吉登波顾晋
    1329-1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及荧光素酶的LS174T细胞,并建立多部位肿瘤小鼠模型,实现肿瘤细胞体内标记与动态监测.方法 使用质粒转染LS174T,经抗生素筛选及流式分选后获得EGFP+Luciferase+LS174T稳转系,接种于NOG免疫缺陷小鼠.皮下肿瘤组(5只)、腋下肿瘤组(3只)、肝转移肿瘤组(3只),使用活体成像监测肿瘤生长.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EGFP+Luciferase+LS174T在体外检测到EGFP表达,接种后5~7 d稳定成瘤.第9天腋下肿瘤组平均荧光强度(avg radiance)高于皮下肿瘤组及肝转移肿瘤组[(5.505±1.510)×108 p/s/cm2sr 比(9.648±0.320)×107、0 p/s/cm2sr,t=5.030、6.249,P<0.01];第 14 天肝转移肿瘤平均荧光强度为1.244 ×107p/s/cm2sr.结论 使用EGFP+Luciferase+LS174T,建立多部位小鼠肿瘤模型均能实现体内肿瘤有效标记与示踪,肿瘤荧光强度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结肠癌荧光素酶活体成像肿瘤模型

    关于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处理的声明

    1332页

    新型血液净化兔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谷亚伟楚旭赵路静洪波...
    1333-1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3种穿刺置管方式建立可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新西兰兔模型的可行性及优劣性.方法 120只雌性新西兰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颌内静脉组、颈总动脉组、股动脉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采用22 Gauge密闭式防针刺伤型静脉留置针分组进行单侧颌内静脉穿刺置管、颈总动脉穿刺置管和股动脉穿刺置管.对照组不进行穿刺置管.记录单次穿刺置管时间、可置管次数,术后实验兔感染及死亡情况.比较4组实验兔的血常规、血糖、电解质及肝功能检测值.组间比较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及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均可成功构建动物模型.颌内静脉组的平均穿刺置管时间分别少于颈总动脉组和股动脉组[2.5(2.3,2.6)min 比 6.7(6.4,7.5)min、5.5(5.4,6.1)min,Z=67.110,P<0.01],可置管次数分别多于颈总动脉组和股动脉组(12.0次比7.0次、8.0次,Z=58.769,P<0.01).颌内静脉组、颈总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术后感染率[3.3%(1/30)比6.7%(2/30)、6.7%(2/30)]和死亡率[0.0%(0/30)比3.3%(1/30)、3.3%(1/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4、1.023,P>0.05).颌内静脉组的术后白细胞数值分别低于颈总动脉组和股动脉组[(6.2±1.3)×109/L比(7.8±1.4)×109/L、(7.2±1.1)×109/L,F=14.571,P<0.01].结论 3种穿刺置管方式均可成功建立可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新西兰兔模型,优选颌内静脉穿刺置管.

    血液净化新西兰兔穿刺置管模型

    不同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翟晓玲刘务琴胡露
    1336页

    中肾管附件肿瘤的临床研究分析

    何文静张亚茹李婉张伶俐...
    1337页

    阶段性健康教育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应用

    彭芳李赛姣江雅薇
    1338-1339页

    内质网氨肽酶1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姜俊男马健超李密阳
    1339-1340页

    铁死亡参与急性肾损伤的新机制

    孙佳怡王泽洁俞瑾瑶张燕妮...
    1341-1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临床肾脏综合征,由多种生理和病理因素引起,以急性短暂肾功能降低为主要病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且临床有效治疗策略有限.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铁死亡作为一种由脂质过氧化引起的铁依赖性、非凋亡形式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以铁过载、活性氧积累和脂质过氧化为典型特征,在横纹肌溶解、脓毒症、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使用肾脏毒性药物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急性肾损伤中扮演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铁死亡的诱发和防御机制及其参与AKI的作用途径等方面进行归纳和延伸,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急性肾损伤铁死亡脂质过氧化缺血再灌注

    本刊对作者署名的一般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1347页

    小泛素样修饰通路在常见恶性肿瘤靶向治疗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姜忠敏马晓芳张春艳刘晓智...
    1348-1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泛素样修饰(SUMO)是一种动态可逆的翻译后修饰,在体内多个水平上调节着蛋白质功能.研究结果显示一些关键肿瘤因子和肿瘤抑制因子是SUMO底物.在肿瘤的环境中,SUMO通路成员不仅生物活性由于条件的改变(如缺氧)而发生改变外,而且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也会出现异常.SUMO通路表达失调必将破坏SUMO化与去SUMO化之间的动态平衡,该平衡一旦被打破,将促进各种肿瘤的发生和耐药.现已研究表明许多与特定肿瘤发病机制相关的分子机制都涉及SUMO化修饰,这也突出了 SUMO通路作为恶性肿瘤治疗靶点的潜在可能性.本文总结SUMO化修饰通路在常见恶性肿瘤中的靶向治疗及其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小泛素样修饰翻译后修饰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抑制剂泛素相关修饰蛋白特异性蛋白酶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