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FNC联合药物治疗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影响

    梅玉华刘娇杨智晖赵宇博...
    1971页

    肥大细胞激活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作用

    孔德训王翔张继勤谭赢...
    1972-1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MCs)激活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脑屏障(BBB)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血管内穿孔法制备SAH模型.将8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每组10只.另外66只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sham组、SAH组和色苷酸钠(Cro)组,每组22只.Cro组术后立即经腹腔注射25 mg/kg Cro,SAH组注射等体积0.9%NaCl.术后8h进行SAH评分、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的测定、伊文思蓝染色和旷场实验.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Cs激活.利用蛋白免疫印记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类胰蛋白酶(Tryptase)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8hMCs激活达高峰.SAH组伊文思蓝染色比sham组和Cro组较深.SAH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sham组和Cro组(12.90±0.89比18.00±0、15.80±1.26,t=9.75、2.47,P<0.05);SAH 组脑含水量高于 sham 组和 Cro 组(79.69±0.13 比 78.47±0.17、79.22±0.12,t=11.16、5.38,P<0.05).旷场实验SAH组大鼠进出中心区域次数、中心区域运动距离低于 sham 组和 Cro组(6.80±3.11 比 19.00±6.04、14.40±5.94,t=4.04、2.53,P<0.05),(0.44±0.09 比 0.96±0.20、0.86±0.20,t=4.33、4.12,P<0.05);SAH 组在中心区域时间高于sham 组和 Cro 组(153.40±44.42 比 93.60±15.11、52.20±20.63,t=2.85、4.62,P<0.05).SAH组 ZO-1 低于 sham 组和 Cro 组(0.25±0.10 比 0.63±0.05、0.51±0.08,t=5.91、3.45,P<0.05);SAH 组 Occludin 低于 sham 组和 Cro 组(0.18±0.01 比 0.67±0.07、0.46±0.07,t=12.40、7.21,P<0.05)、SAH 组 Claudin-5 低于 sham 组和 Cro 组(0.45±0.03 比 1.25±0.04、0.67±0.07,t=27.52、4.85,P<0.05);SAH 组 Tryptase 高于 sham 组和 Cro 组(0.60±0.01 比 0.33±0.01、0.42±0.01,t=28.13、20.31,P<0.05).结论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8 h MCs激活达高峰;MCs的激活促进了血脑屏障的破坏介导了早期的脑损伤,肥大细胞稳定剂Cro抑制了 MCs的激活后减轻血脑屏障的破坏,并改善了大鼠的神经功能.

    肥大细胞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血脑屏障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血清能量代谢变化及临床意义

    栗艳茹赵永利韩冰莎张明...
    1976-1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体内能量代谢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颅内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并根据生化检查结果90例患者分为轻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组3组.同时选取50例开颅手术后未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乳酸(LAC)、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试剂盒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LAC、PCT、CRP水平.比较并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清LAC、CRP、PCT水平;比较并分析轻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组血清LAC、CRP、PCT水平.采用格拉斯昏迷评分(GCS)评分评估轻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组的精神状况和预后水平.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血清LAC与PCT、CRP以及GC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清 LAC[(4.18±1.31)mmol/L];CRP[(238.94±76.05)pg/ml];PCT[(330.74±100.40)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92±0.15)mmol/L、(83.75±12.97)pg/ml、(115.13±16.7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1、14.29、15.05,P<0.05).中度感染组患者血清 LAC[(4.22±0.48)mmol/L];CRP[(237.89±30.34)pg/ml];PCT[(324.38±51.54)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感染组患者[(2.70±0.44)mmol/L、(157.96±26.82)pg/ml、(226.49±39.3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6、10.81、8.23,P<0.05).重度感染组患者血清 LAC[(5.63±0.66)mmol/L]、CRP[(320.96±48.66)pg/ml]、PCT[(441.35±52.80)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7.94、8.68,P<0.05).中度感染组患者的GCS评分[(9.50±0.94)分]明显低于轻度感染组患者[(12.10±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2,P<0.05).重度感染组患者的GCS评分[(7.50±1.00)分]明显低于中度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LAC水平与CRP、PCT水平呈正相关(r=0.76、0.81,P<0.05),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79,P<0.05).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血清乳酸水平明显上调,并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患者的预后水平呈负相关,可为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价值.

    颅内感染乳酸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预后

    本刊关于论文写作中志谢的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1979页

    新型合成水凝胶神经支架材料机械性与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诸葛彩英张成业周岩
    1980-1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新型合成水凝胶支架材料并评估机械性能及其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 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备新型合成水凝胶,万能试验机检测其机械性能,X线能谱仪分析材料元素组成,电镜观察其微观形貌.培养PC12细胞(PC12,中国科学细胞库)并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和实验组(新型合成水凝胶),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免疫荧光、划痕实验、细胞凋亡实验明确新型合成水凝胶对PC12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作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Snail、波形蛋白(Vimentin)、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8、Caspase-3表达量,明确新型合成水凝胶对细胞的黏附作用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结果 新型合成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拉伸弹性,由初始长度2 cm最大可拉伸至16 cm;元素分析显示材料主要由碳、氧、硅组成;扫描电镜可见新型合成水凝胶具有致密均一网状结构.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PC12细胞对照组吸光度值为1.390±0.154,新型合成水凝胶组为1.093±0.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72,P>0.05).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PC12细胞对照组成熟度为(68.712±2.877)%,新型合成水凝胶组为(74.555±2.4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89,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PC12细胞对照组划痕愈合面积比为(66.576±3.958)%,新型合成水凝胶组为(64.091±2.6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9,P>0.05).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PC12细胞的凋亡率对照组为(10.360±1.807)%,新型合成水凝胶组为(11.580±1.3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7,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E-cadherin、Snail、Vimentin、Caspase-8、Caspase-3相对表达量与新型合成水凝胶组分别为0.698±0.040比0.785±0.036、0.646±0.050 比 0.752±0.053、0.759±0.051 比 0.844±0.051、0.772±0.059 比0.836±0.045、0.822±0.024 比 0.822±0.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44、2.539、2.039、1.499、1.525,P>0.05).结论 新型合成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拉伸性和体外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一种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选择方案.

    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再生神经支架水凝胶

    新闻报道中的部分禁用词

    1983页

    脂肪干细胞基质胶修复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

    万大鹏刘小舒胡再昌张华峰...
    1984-1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脂肪干细胞基质胶(SVF-gel)在治疗大鼠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分离提取SVF-gel,并建立大鼠增生性瘢痕模型.瘢痕模型大鼠共12只,根据体重及瘢痕大小采取完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SVF-gel 0.2 ml均匀注射至瘢痕内,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6周,观察大鼠瘢痕的面积变化情况.术后对大鼠瘢痕组织取材,进行蛋白水平检测.制备SVF-gel条件培养基(SVF-CM),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观察SVF-CM对成纤维细胞(Fb)增殖的影响并确定最适浓度及时间.利用基因敲低试剂盒,获得敲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成纤维细胞并分组,(1)Fb+NC siRNA,(2)SVF-CM+NC siRNA,(3)SVF-CM+NC siRNA+骨膜素(Periostin),(4)SVF-CM+TGF-β1 siRNA,(5)SVF-CM+TGF-β1 siRNA+Periostin.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 Periostin、TGF-β1、Ⅰ 型及Ⅲ型胶原的表达.通过Graphpad进行统计学结果分析t检验.结果 体内实验,对照组瘢痕面积高于实验组[瘢痕表面面积:(21.18±2.53)mm2 比(7.49±1.31)mm2,t=10.75,P<0.01;苏木精-伊红(HE)染色真皮层瘢痕面积:(17.69±3.22)mm2 比(2.43±1.37)mm2,t=9.75,P<0.01].Western blot显示,Periostin以及TGF-β1的表达,对照组高于实验组(Western blot蛋白条带灰度值,Periostin:0.91±0.06 比 0.52±0.02,t=14.16,P<0.01;TGF-β1:1.00±0.03 比 0.52±0.06,t=15.46,P<0.01).体外实验,CCK-8实验表明40%SVF-CM处理成纤维细胞48 h,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对照组高于实验组[细胞存活率:(100.00±6.95)%比(79.89±2.51)%,t=7.11,P<0.01].通过Western blot观察,在TGF-β1被敲减后,Periostin、TGF-β1蛋白以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B 组高于 D 组(Periostin:0.763±0.005 比 0.602±0.004,t=44.24,P<0.01;TGF-β1:0.694±0.026 比 0.588±0.033,t=4.381,P<0.05;Ⅰ 型胶原:0.749±0.002 比 0.472±0.007,t=63.51,P<0.01;Ⅲ型胶原:0.752±0.019 比 0.593±0.009,t=13.34,P<0.01);当加入外源性 Periostin 后(E组),Periostin以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E组高于D组(Periostin:0.826±0.010比0.602±0.004,t=44.24,P<0.01;Ⅰ 型胶原:0.947±0.002 比 0.472±0.007,t=109.40,P<0.01;Ⅲ型胶原:0.924±0.019 比 0.593±0.009,t=27.33,P<0.01).结论 脂肪细胞基质胶可抑制 TGF-β1/Smad信号通路,从而降低Periostin表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减少Ⅰ、Ⅲ型胶原蛋白产生从而防止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增生性瘢痕骨膜素转化生长因子-β1

    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羧甲基纤维素钠对角质形成细胞分泌波形蛋白及锌指蛋白的表达作用

    周兆文李恭驰李炳辉邹利军...
    1988-1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ADM)联合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对角质形成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体外建立大鼠毛囊角质形成细胞系,实验分组:A组(空白对照)、B 组(2%CMC)、C 组(5%pAD)、D 组(5%pADM+2%CMC).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凝胶对角质形成细胞的活力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角质形成细胞的迁移能力.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D组角质形成细胞活力最强(A:100.00±8.70、B:124.10±8.10、C:130.40±7.30、D:152.30±5.5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2,P<0.01).Transwell实验中,各组迁移的角质形成细胞数分别为,A组为(95.889±8.638)个、B 组为(149.556±7.091)个、C 组为(172.778±7.710)个、D 组为(236.667±9.695个;与A组比较,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9,P<0.01),其中D组角质形成细胞迁移数最多.PCR结果显示,D组角蛋白10(CK10)、波形蛋白(Vim)及锌指蛋白(Snail)表达量最多,分别为4.69、4.25、4.52(F=125.3、146.8、100.3,P<0.05),而 CK14 表达量最低(0.18,F=96.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estem blot结果显示,D组CK10、Vim及Snail蛋白表达量最多,分别为 0.43、0.54、0.69(F=187.5、168.9、151.3,P<0.05),而 CK14 蛋白表达量最低(0.10,F=16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ADM及CMC均可改善角质形成细胞生物学活性,pPADM联合CMC可促进CK10、Vim及Snail的表达,并抑制CK14的表达.

    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羧甲基纤维素钠角质形成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本刊对论文中化学元素与核素符号书写的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1991页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动脉钙化抑制作用的比较

    聂斌张宽心潘漩屈世芳...
    1992-1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动脉中膜钙化的抑制作用差异与其对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比值的影响.方法 分别建立动脉中膜钙化的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6~8周龄体重180~200g雄性SD大鼠.使用华法林对大鼠灌胃诱导大鼠主动脉钙化构建动脉中膜钙化的动物模型,使用维生素C和β-磷酸甘油诱导大鼠主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SMC)钙化构建钙化的细胞模型.将80只大鼠采用简单随机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钙化组、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20只.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在使用上述物质的同时分别再加入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钙离子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判断骨钙素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来检测此过程中OPG、RANKL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组间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动物模型中,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中的钙离子含量、ALP活性、骨钙素表达水平均低于钙化组[(0.94±0.09)mg/g比(1.44±0.10)mg/g、34.39±7.68 比 100.60±5.90、0.51±0.07 比 0.92±0.09,t=9.926、30.564、16.287,P<0.05;(1.30±0.29)mg/g 比(1.44±0.10)mg/g、61.47±4.04 比 100.60±5.90、0.74±0.06 比 0.92±0.09,t=2.092、24.463、7.528,P<0.05];瑞舒伐他汀组的钙离子含量、ALP活性、骨钙素表达水平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0.94±0.09)mg/g 比(1.30±0.2)mg/g、34.39±7.68 比 61.47±4.04、0.51±0.07 比 0.74±0.06,t=5.152、13.946、10.887,P<0.05];瑞舒伐他汀组中动脉的 OPG/RANKL比值高于阿托伐他汀组(1.08±0.15比0.77±0.03,t=8.742,P<0.05).细胞模型中,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中的钙离子含量、ALP活性、骨钙素表达水平均低于钙化组[(69.83±3.77)μg/mg protein 比(133.00±4.50)μg/mgprotein、29.42±1.81 比99.94±3.83、0.49±0.06 比0.92±0.06,t=48.156、74.403、22.931,P<0.05;(99.03±2.93)μg/mg protein 比(133.00±4.50)μg/mgprotein、61.14±2.13 比 99.94±3.83、0.79±0.07 比 0.92±0.06,t=28.326、39.633、6.610,P<0.05];瑞舒伐他汀组的钙离子含量、ALP活性、骨钙素表达水平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69.83±3.77)μg/mg protein 比(99.03±2.93)μg/mg protein、29.42±1.81 比 61.14±2.13、0.49±0.06 比 0.79±0.07,t=27.363、50.747、15.246,P<0.05];瑞舒伐他汀组中细胞的 OPG/RANKL 比值高于阿托伐他汀组(1.08±0.09比0.78±0.12,t=9.034,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具有更明显的抑制钙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OPG/RANKL比值的能力更强有关.

    动脉钙化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