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饰
装饰

张夫也

月刊

0412-3662

010-62798878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大学美术学院

装饰/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装饰》——创刊47年,真情回报读者 《装饰》——扩版增至132页,更加厚重 《装饰》——加大信息量,彰显时效性 《装饰》始创于1958年,是由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装饰》杂志以自己特有的学术性、权威性、指导性和欣赏性,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确认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并被认定为全国中文艺术类10种核心期刊之一。 1999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首届国家期刊奖”与“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称号。2002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并荣获“双奖期刊”称号。 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4年,《装饰》杂志再次被认定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 《装饰》内容涵盖面广泛,兼容并蓄,集思广益,宏观把握艺术设计的未来,及时反映和报道国内外艺术设计的新动向与大师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性别与祭祀——徽州男女分祠营造现象及其空间伦理意义

    黄成孙子轩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的性别划分与尊卑定位,是封建社会维护伦理秩序的有效工具.在地域史视角下,徽州地区男女祠堂的营造与祭祀,是该区域考妣分祠而祀所产生的独特现象.男女两祠的营造外观与形制,均反映了徽州人忠孝的传家美德.其中,女祠"清懿堂"的营建,打破了徽州男祠尊祖敬德和报本返始祭祀的一元化格局,更是对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一大突破.同时,男女两祠的陈设规制与图像装饰,不仅彰显了男尊女卑的性别伦理格局与宗族思想,且显示出徽州宗祠在维护地方社会秩序、宗法和孝道体系上的独特伦理价值.

    宗祠清懿堂敦本堂空间营造伦理

    误读式融合:"中华圣母像"的跨媒介制作与跨文化传播

    董丽慧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圣母像"是首个由西方教廷认定的"中国圣母"标准像,在清末民初曾以工艺美术品和印刷品的形式大量制作生产.通过辨析和归纳诸媒介版本的图像符号、创作和展陈语境、同时代国内外相关展览和文化情境,本文认为"中华圣母像"是中西方视觉文化"误读式融合"的一组显例.

    中华圣母像土山湾跨媒介跨文化

    基于工艺视角的鄂伦春族狍皮袍功能解析

    王赫德赵晓彦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伦春族狍皮袍之设计精髓在于其以科学合理之功用特征契合了狩猎相关的多维需求.本文基于详明的实地勘察和周密的标本绘测,从狍皮鞣制、服料装配、筋线缝合、仿生模拟等四个关键的工艺视角切入探求其核心的功能价值,并对其鲜明的设计特质进行客观严谨的追溯与解读,旨在弘扬鄂伦春族狍皮袍优秀的设计意识并为日后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切实启迪.

    鄂伦春族狍皮袍功能工艺

    苗族服饰文化内涵及复合发展形态研究——以隆林各族自治县为例

    褚兴彪陈心丹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苗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服饰体系重要内容之一,其服饰符号表述族群生命观是特质文化表达的一种方式,隆林苗族服饰文化反映了原住地文化缩影这一特征.在城镇化背景下,苗族原生服饰文化与商品经济发生碰撞,在地域上呈现乡村、乡镇、县城三个层次.文章以隆林苗族六个支系服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原住地和迁徙地比较、支系厘清及内涵解读、文化保持与商品博弈三个层面的解读,探讨苗族服饰文化当代发展中的复合形态.

    苗族服饰文化内涵复合形态

    基于老幼代间互动的叙事性交互设计研究

    徐兴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因应"老龄数字化"与"代间互动"领域下的新问题、新需求、新交互,以老幼代间互动沟通为研究主题,通过对老幼代间故事讲述行为的交互研究,挖掘老幼故事讲述行为与经验,洞察代间互动的关键因素,以"叽叽喳喳"为概念,设计适合老幼代间叙事性的交互系统和产品,促进老幼两代间的沟通,并提升家庭生活品质.

    代间互动叙事性交互设计

    设计学与社会学的对话——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文化与交流"项目为例

    刘婷婷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是社会的设计,社会是设计的社会,设计脱离了社会语境就无法得到充分理解.本文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拓展学院社会学项目——"文化与交流"为例,通过对美国跨学科教学的大环境和小生态的观察,分析其教学设计、实施与外延的全过程,总结社会学项目与设计学交叉融合的优势与特色,反思设计教育的研究视野、方法,集体意识及社会关注,以期对我国设计院校开展跨学科教学改革提供启示.

    设计学社会学跨学科教学交叉融合

    数据驱动服务:从个人场景数据看定制化服务设计

    朱毅杨娟卜丹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用户的日常生活场景数据及其关系特征,为未来定制化服务设计提供数据驱动.研究采用生态瞬时评估与每日重建方法,通过自主研发的移动端应用,对被试为期一周的生活情境数据进行采集和建模分析,发现主观因子与生活场景具有显著相关性,并说明了环境客观因子与主观因子间的关联关系,以及其在场景识别以及数据驱动定制化服务设计中的作用和价值.

    个人场景数据定制化服务生态瞬时评估设计方法

    从寻证到循证:一种基于证据的建成环境设计方法探讨

    刘怿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循证设计通过提倡理性寻找和使用现有科学证据,同时结合设计师专业经验和用户感受来不断促进建成环境设计过程的严谨性和持续优化,是帮助作出最佳决策的有效方法.本文论证了循证设计的内涵以及以研究为导向的主要特点并进行案例研究.针对"如何寻找证据和判定证据的可靠度?",深入阐释了建构"类型证据库"的必要性并尝试提出开放式的证据层级结构框架,强调了循证设计方法是一种动态的,有助于设计创新的可持续策略.

    寻证循证设计建成环境类型证据库证据层级结构框架

    人工智能融入游戏设计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张晓晨王炜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广东工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体验设计方向探索将人工智能元素与专家决策系统融入轻量级数字产品设计.本文以分阶段"游戏设计挑战计划"项目为例,贯穿"编程基础""信息架构"两门课程,通过解析游戏理解编程思想,通过为游戏角色赋予"智能"理解人工智能的奖惩学习模式,通过重新设计具有"智能体"的创意游戏来理解人工智能元素对产品设计的影响.本研究重视延续性的学习过程,以轻量级的游戏设计为实践载体,利用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驱动其在设计过程中由浅入深逐层主动学习相对枯燥的程序思维、人工智能知识与智能决策方法.

    人工智能强化学习智能决策游戏设计

    交互设计的具身进路:问题产生的历史机缘与理论价值的评估

    施晗薇胡飞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梳理了技术与设计范式变革的关系.进一步认为,近年来的新兴交互技术,例如自然交互和无意识交互,已然塑造了一种新的技术现实,并因此提出问题:设计研究面对这样的现实,是否需要在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进行自我更新?作为回应,本文选择了近年来在交互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具身理论作为考察对象,从交互设计、哲学、认知科学领域等方面,探讨了具身理论推动设计范式变革的启发与问题.

    具身理论人机交互设计研究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