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饰
装饰

张夫也

月刊

0412-3662

010-62798878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大学美术学院

装饰/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装饰》——创刊47年,真情回报读者 《装饰》——扩版增至132页,更加厚重 《装饰》——加大信息量,彰显时效性 《装饰》始创于1958年,是由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装饰》杂志以自己特有的学术性、权威性、指导性和欣赏性,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确认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并被认定为全国中文艺术类10种核心期刊之一。 1999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首届国家期刊奖”与“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称号。2002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并荣获“双奖期刊”称号。 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4年,《装饰》杂志再次被认定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 《装饰》内容涵盖面广泛,兼容并蓄,集思广益,宏观把握艺术设计的未来,及时反映和报道国内外艺术设计的新动向与大师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浮动的乘坐空间:齐柏林商用飞艇客舱设计起源与形成考略

    张鹤田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工业革命以来的飞艇技术史、航空文化史和德国现代设计史,文章考察了齐柏林商用飞艇客舱空间在第二帝国末期的起源、魏玛德国时期的发展和纳粹德国初期的异化过程.与其流线型气囊的造型演进相比,齐柏林飞艇客舱作为有意识创造的入居空间和装饰文化,在机型更迭中经历了相对曲折的动态探索过程:从饱受争议的"酒店式"的折中主义风格客舱,转变为现代主义的标准化客舱,最终在纳粹党的篡改下被挪用为纳粹德国出行方式的象征符号.

    齐柏林商用飞艇客舱设计乘坐空间交通工具

    "朗州"何以可能:唐代桃花源原型地成因探析

    胡显斌刘格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虚构性、憧憬性、超越性的彼岸世界.直至唐代,"朗州"竟出现于"世外桃源"相对位的桃花源原型地,那么"朗州"何以在唐代成为桃花源原型地?一是唐时"朗州"是史上"武陵"地区自然与人文地理的沿革之地,其地在唐时大兴水利,区域经济得到发展,具备建构桃花源原型地的地理条件与地利优势.二是唐代历任统治者礼遇隐逸,为陶渊明思想的群体性接受提供了政治基础,作为陶氏人格化象征的桃花源获得唐代文人,特别是中晚唐文人较为广泛的认同.三是唐朝保护与开发"灵山仙迹"的诏令为刘禹锡等"朗州"官员建构桃花源原型地提供了政策与权力支撑.在多股力量推动下,"朗州"得以在唐时催生出融实体性、景观性、公共园林为一体的桃花源原型地.

    桃花源朗州武陵陶渊明刘禹锡

    MX系列便携超声诊断系统(带台车)

    赵近舟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该医疗器械设计案例的研究分析,介绍和总结基于场景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进而推动成熟企业中设计职能向前端延伸到产品构思开发,参与研究客户和业务,以产品成功和赋能用户为导向去思考设计的整体策略,以及主动将核心价值亮点推动到开发全流程落地的过程展示.

    设计流程设计理念医疗设计医学影像

    "地方"的营造:慈云寺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

    李向北李文霞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理论认为,人与地之间的情感连接使地方成为一个充满意义的空间场所,并带给人安全感、稳定感和归属感.重庆作为西部快速发展的城市,这种充满意义的城市空间正在逐步消失.慈云寺历史街区是重庆为数不多的保存相对完好的历史街区,它的更新设计实践,正是希望通过地方的营造,实现物理空间的塑造和社会组织的建构以及城市文脉的传承.本文以地方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和分析了慈云寺历史街区更新中的地方营造策略.

    地方理论地方地方感慈云寺历史街区营造策略

    论传统糕点艺术的振兴之路:基于对百年和果子铺"虎屋"的个案研究

    邵陆芸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糕点是各民族饮食文化体系中的奇葩,也是独特的民间艺术与文化遗产,相关传承路径探索正在成为当代乡村振兴及文旅融合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与我国传统糕点同根同源的日本和果子已探索出一条颇具实效的赓续之路.本文旨在通过对代表性和果子铺"虎屋"的个案研究,追踪与分析其历史沿革、艺术理念、海外拓展、文化保护以及凝聚合力等方面的具体实践,谋求其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原则的经验与启迪,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传统糕点的发展方向提出若干建议与思考.

    传统糕点振兴日本和果子虎屋

    岭南疍家女性的传统服饰比较研究

    黄玉玲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岭南各地的疍家女性传统服饰存在混杂不清等问题.文章以岭南各地疍家女性的传统服饰为研究对象,以文物、图像及文献资料作为依据,对岭南中的福建、广东、港澳、广西、海南等地疍家女性的传统服饰进行梳理,并详细对比岭南各地蛋家女性的传统服饰,解决岭南各地疍家女性传统服饰特征混淆的问题.

    岭南蛋家女性传统服饰比较研究

    本真认同:密歇根州兰辛芬纳自然公园的地方情结和群体记忆生成路径解析

    何疏悦游岚彬汪瑞霞王祝根...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引入人文地理学研究视角下的地方情结和群体记忆的概念框架,通过对美国密歇根州芬纳自然公园(Fenner Nature Center)60年发展中景观符号及群体实践的演变开展研究,探究在城市公园中地方文化结合景观空间建构意象图景乃至重绘公众意识的实现路径.本文基于交叉领域的研究视角,为探索设计学科与不同学科间广泛的关联性提供了新的选择.城市公园中引导的地方性重塑的设计研究,对于普遍陷入同质化困境的中国城市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真性地方性景观符号公众意识意象

    设计"幸福":从政策到行动的芬兰设计

    赵泉泉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幸福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对于设计学来说,幸福作为一种研究视角也具有值得重视的研究价值.近年来,芬兰已经将幸福纳入了推动设计发展的国家政策层面,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本文以201 2年为节点,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方案网络出版的《世界幸福报告》,芬兰就业与经济部协同教育与文化部编写的《设计芬兰计划》,以及芬兰阿尔托大学基于其参与"世界设计之都"项目的经历出版的《为幸福而设计》这三份文本为依据,解读芬兰设计如何通过幸福这一目标,在设计政策、设计机构与设计教育的多重助力下确立并提高自身的专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设计政策芬兰设计幸福感社会福祉跨学科设计

    从嗅觉感知到形态表达的联觉设计实践:产品形态设计课程研究

    孙辛欣周頔姜斌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产品形态设计课程实践为例,深入探讨如何将多感官联觉引入产品形态设计的教学模式.一方面,突破传统产品形态教学单纯基于形态构成法则的视觉训练;另一方面,以感官体验与转换为导向,引导学生探索感官认知到形态构建的规律.通过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形成联觉转化的设计流程、设计方法及相应的工具卡,构建从"嗅觉的语境化—具身体验表达—产品形态设计与评价"的教学方法和流程.

    嗅觉感知联觉设计产品形态设计教学

    以祖孙代际融合为导向的隔代亲子产品设计

    薛艳敏章铭铭闫雯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隔代抚养的国情,为了更好地探究家庭"养老"和"抚幼"功能的平衡途径,本文从社会学中代际融合的视角出发,将代际融合理论应用到隔代亲子产品的设计研究中,得出隔代亲子产品设计的结构、共识、联系、规范、功能和情感等六大属性,并依托各个属性展开设计流程,完成了一组"隔代亲子健身娱乐产品"的设计实践,最后提出以祖孙代际融合为目标的隔代亲子产品设计策略.

    代际融合隔代亲子产品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