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饰
装饰

张夫也

月刊

0412-3662

010-62798878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大学美术学院

装饰/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装饰》——创刊47年,真情回报读者 《装饰》——扩版增至132页,更加厚重 《装饰》——加大信息量,彰显时效性 《装饰》始创于1958年,是由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装饰》杂志以自己特有的学术性、权威性、指导性和欣赏性,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确认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并被认定为全国中文艺术类10种核心期刊之一。 1999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首届国家期刊奖”与“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称号。2002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并荣获“双奖期刊”称号。 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4年,《装饰》杂志再次被认定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 《装饰》内容涵盖面广泛,兼容并蓄,集思广益,宏观把握艺术设计的未来,及时反映和报道国内外艺术设计的新动向与大师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空间、岛台与收纳:中式厨房的新形态研究

    聂影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起步于一个基本判断:中国厨房形态的丰富度、完整性应能与中华美食的盛名相匹配.随着中国改善性住毛的不断增加,随着智能家居探索有了初步成果,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适合中国人的"中式厨房"到底应是什么样子?如何能让"中式厨房"与"德式""美式"或"日式"厨房相比肩?本文总结了"现代化"厨房的基本特征,提出中式厨房特有的空间布局、岛台形式和储物特征,力图为工业化和数字化中国厨房设计提供新思路.

    中国厨房中式厨房封闭式厨房开放式厨房岛台

    雅意闲朴绣天然:晚明上海露香园对顾绣的影响

    云嘉燕周向频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明上海露香园作为顾绣产生与发展的环境容器.园中燕集的文人画家的雅意趣味使顾绣题材趋于文人画式样,多体现云间画派推崇的淡雅风格:园内植物山石景观为顾绣将文人画绣制成映现景物真实纹理与结构的精细绣品提供了实物参照,推动女性自主地根据实景修正与改进既有绣法,又促使顾绣绣法更独特新颖;基于露香园空间营造的尚雅美学,顾绣以更新的多色绣线纯熟展现女性感知的自然景物的光影细节,将男性文人审美与女性闲雅质朴意趣糅于绣作.顾绣脱胎于晚明江南士大夫文化圈,却以展现女性自我创作意识的绣技与天然未受压抑的审美认知保有独特女性特质,成为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

    露香园顾绣文入画文人园园林文化

    日常设计史何以可能

    张磊贾鸿英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常设计史"是对日常生活视角下设计史研究的再概念化.本文采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式,尝试厘清日常设计史的学科定位、思想渊源、理论发展和范式分化.日常设计史既是日常设计的历史,也指设计的日常史学.对于日常设计史的认识应以设计史学为先,在此基础上深化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系.设计史学从一开始就蕴含丰富的日常设计思想,日常生活研究也是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接入"设计史的通道.近年来,设计史开始赋予日常物品以优先地位,史家的研究兴趣还进一步扩展到普通人的日常设计实践.

    日常生活设计史日常设计史日常设计

    以阿里乡村特派员为引擎的地方创生模式研究——以江西寻乌县为例

    陈星海葛舒悦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创生理念源于日本并逐步被中国台湾及大陆所接受与践行,然而现有自上而下的地方创生模式存在对地方文化与产业发展需求理解不够深入而导致其模式无法有效落地且持续发展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着重阐述阿里集团的乡村特派员制度如何诞生及其人员遴选与运行模式.并以江西省寻乌县为研究对象,从"就业、教育、文旅、物产"四个维度分析阿里乡村特派员如何通过双重身份长期驻扎地方.挖掘县域发展诉求,利用阿里平台优势活化在地特色资源,从而生成以阿里乡村特派员为引擎的地方创生模式,以期为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启发与借鉴.

    地方创生阿里乡村特派员制度江西寻乌县双重身份

    从"搭偏水"到"修转角":武陵土家"干栏一合院"的品类衍变与建构转译

    赵衡宇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陵山地区干栏民居谱系中,土家族民居"干栏一合院"是一种独特的融合形制.基于正、横屋穿斗架从"搭接"到 生长"的变迁脉络,从"转角"这一长期被忽略处入手,论文比较了土家族民居合院体系中不同品类衍变及微观调适过程,展现出干栏民居如何立足地方实在需求并兼容礼俗合法性的这一设计命题,工匠深度融汇了儒家伦理和民俗禁忌,形成高度成熟、严密的营造规范与理据.这一建构逻辑与文化符码不断转译、完善的过程,极大地丰富了中华传统合院的内涵.

    穿斗架正屋合院转角屋

    广东飘色与福建铁枝的表演形式与工艺风格比较研究

    许哲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比较艺术学的研究方法,对以番禺沙湾为代表的广东飘色及以泉州南安等为代表的福建铁枝进行类型比较.广东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域相连,文化同宗同源,共同吸收源自中原的"抬阁"这一形式的社会功能、艺术形态,经过长时间的类型学发生、演变,经历两个不同地域的本土化变迁,在表演形式、制作工艺等方面呈现明显的差异.前者以"妆扮故事"为形式,注重视觉效果,后者则吸收当地民间信仰和戏曲元素,成为集戏曲、南音、扮妆、杂技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工艺风格表演形式飘色铁枝抬阁

    基于乡土聚落"人地关系"考察的实践教学转型探索

    王平妤黄耘孟凡锦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建立跨学科的综合视野,基于地域条件与地方建设需求对专业教学的发展明确导向.综合性思维是实践教学重点目标,艺术类院校也不例外.艺术院校的风景园林实践教学中.尤其注重地域空间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擅长运用图解的手段进行中小尺度的聚落空间、景观形态解析.在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力求为学生搭建一个基于聚落"人地关系"符合下空间、生态和人文三位一体的知识框架和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文探索.

    风景园林实践教学聚落考察人地关系

    多触点穿戴产品中的自适应形态优化设计——以皮肤压力监测产品设计为例

    谈欣洋韩挺肖成君汪佳文...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贴肤穿戴产品多触点间的拉扯是降低性能和舒适度的重要原因.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参数化设计、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的优化设计方法,以皮肤压力监测产品为例设计多触点间的自适应连接形态,实现拉力的消解与舒适度的提高.

    形态设计穿戴产品优化设计参数化设计舒适度

    建筑光环境的用户视角:自然光调节的参数化设计案例研究

    薛娇范佚阁赖达祎岳佳彤...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调节建筑自然光能够满足用户体验与建筑功能需要,提升室内光环境,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本研究以人居光环境研究中的设计灵感为分类依据,对国外三种代表性建筑遮阳研究展开案例分析.阐明了现有设计方法与策略的优势和意义,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视角缺失和设计全生命流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从寻找设计灵感,用户话语权赋能,设计全环节思考三个方面给予启示.本研究旨在促进用户体验与建筑技术的跨学科设计研究,助力本土设计打破学科局限,发掘中国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的绿色建筑改造发展.

    人居环境参数化设计用户体验光环境优化

    TOD无障碍辅助服务系统设计研究——以上海市站点为例

    张湛曹博琛杨雄杰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TOD开发是城市重要的发展引擎,然而TOD无障碍辅助服务系统研究尚且不足,影响TOD的包容性.本研究以上海市徐家汇站点为例,引入服务设计理论和方法,提炼用户触点和设计要素,进行了实证调研,并据此进行了设计实践,从系统服务设计的角度通过服务及动线、软件、硬件三位一体的设计,为用户提供更流畅和更包容的TOD出行体验.

    TOD无障碍设计公共交通轨道站点服务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