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饰
装饰

张夫也

月刊

0412-3662

010-62798878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大学美术学院

装饰/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装饰》——创刊47年,真情回报读者 《装饰》——扩版增至132页,更加厚重 《装饰》——加大信息量,彰显时效性 《装饰》始创于1958年,是由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装饰》杂志以自己特有的学术性、权威性、指导性和欣赏性,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确认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并被认定为全国中文艺术类10种核心期刊之一。 1999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首届国家期刊奖”与“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称号。2002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并荣获“双奖期刊”称号。 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4年,《装饰》杂志再次被认定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 《装饰》内容涵盖面广泛,兼容并蓄,集思广益,宏观把握艺术设计的未来,及时反映和报道国内外艺术设计的新动向与大师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写在前面

    方晓风
    1页

    关于大学校园公共性的笔记:新建大学校区的建筑及城市设计对意大利米兰的当代贡献

    单靖雯阿里安·海达里·阿夫沙里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十年来,米兰见证了大学校园扩建的一个新趋势——公共性理念的推进.本文从文献综述入手,引入"公共性"的概念来分析大学校园内部和外部的物质环境.文章概述了大学校园空间配置与城市的关系,以及公共性评估的范式.通过对博科尼大学校园设计与扩建项目的实证研究、新校区空间配置所采用的公共性设计策略分析,以及新校区建成项目对周边街区乃至米兰这座城市产生影响的讨论,探究大学校园空间配置的不同程度/形式的公共性对城市的贡献,并反思公共性设计理念及方法在当代城市建设与再发展中的积极应用.

    公共性大学校园公共/私有空间空间配置米兰

    教育理念发展中的校园更新与教育建筑演变:以东京工业大学为例

    钱晨屈张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教育建筑设计也在不断演变,以更好地适应教学科研与校园生活需求.本文研究了 1985年到201 5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不同时期建成的六栋教育建筑,这些建筑由东工大学派的三代建筑师设计,体现了在历史校园格局基础上的设计思想演变.通过对这些校园案例的比较分析,从功能计划、设计策略、空间组织三方面总结其演变特征,为历史校园更新和教育建筑设计提供经验参考.

    教育理念校园建筑校园更新东京工业大学

    大学跨学科建筑设计特征简析——以麻省理工、斯坦福、牛津的5个校园建筑为例

    陈瑾羲兰焕棋马晓文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是近年来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跨学科建筑成为大学校园的新兴建筑类型.本文以麻省理工、斯坦福、牛津的5个跨学科建筑为例,简析它们在场地选址、办公空间和共享空间设计方面的特征,并分析其差异及原因.

    跨学科建筑大学校园建筑建筑设计

    面向城市存量中小学校园的环境教育景观设计与分析

    何疏悦彭熠萌张鑫淇苏媛媛...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中小学校园环境具有承载丰富童年经历、学习游戏和促进社区互动的长期价值.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今天城市存量的中小学校园可以作为讨论其环境空间将如何助益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和学习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文章论述了环境学习对于认知、社会、情感和身体发展的裨益,提出了若要在校园中通过环境空间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设计需要重新评估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即打造作为学习资源的教育景观.文章结合实际案例,从基于教学课程、生命体验及地方认同的设计,探讨存量中小学校园环境教育景观构建的核心原则和设计过程.结合四年半时间的建成后营造,指出了连续性、自发性及参与性的场地使用和管理对于环境教育景观持续促进深度学习和广泛社交的重要价值.阐释以校园环境教育景观为一类在地教育框架的广义社会链接,能够有效地培育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培养社区环境公民行为,亦有助于贡献更高环境素养的城市福祉.

    环境教育教育景观校园更新参与式设计

    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育空间设计探索:以西安高新一中高中部改扩建项目为例

    高伟王琦王一乐屈培青...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各地教育重要的发展要求.从建筑层面看,教室和教学楼不再是完成授课的单一功能场所,其承担了自主学习、文体活动、科技展示等多样化功能;而从更大范围的城市层面来看,教育空间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形成一座属于城市更新体系下的综合空间.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教育空间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变,包括进行更加"集约化"的校园规划,创造更加"复合化""立体化"的校园空间,提供更加"共享化"的校社融合方案等.本文将以西安高新一中高中部改扩建项目为例,从实践角度探讨教育空间迭代特征以及设计策略.

    教育改革教育空间集约复合校社共享

    公共性与新校园——"深圳新校园行动计划"三季联展撷英

    周红玫
    50-61页

    为大众而设计——众建筑建筑产品和社会创新实践

    贾珊赵华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第一家被授予B Corp认证的亚洲建筑事务所,众建筑以其预制建造的解决方案,为北京胡同、深圳城中村等城市更新提供快速、高效、低成本且具有高适应性的解决方案.其以"为大众而设计"的理念活跃在城市更新、教育建筑、临时建筑等领域.众建筑的实践活动超越了建筑设计本身,以其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在学术界、设计产业和文化领域不断释放创新的力量.

    众建筑预制建筑城市更新教育建筑建筑产品化

    相互共生:艺术与历史场域

    亨丽埃塔·洛克哈特汪芸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特伯恩在早期阶段举办过艺术展.作为大学壁画系的校外场所,后来被称为继续研究学院.它为学生、导师和外部艺术家提供了画廊空间.在20世纪80年代,包括埃迪·钱伯斯、基思·派珀和唐纳德·罗德尼在内的英国黑人艺术家在这里举办过一场具有开创性的展览.自2010年向公众开放以来,温特伯恩已经举办了许多当地艺术家的作品展.2022年在这里举办的高云飞的"书—客体—艺术"展与上述展览的区别在于,此次展览将艺术品整合到房屋的陈设中,创造了一件整体的装置作品.温特伯恩展示了一个游客可以无障碍探索的家庭空间.这并不是一个无菌的博物馆空间.因此,这些物品有被游客触碰的风险,而且空间的多样性意味着不可能对光线、温度和湿度进行严格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高云飞将他的作品置于这种环境之中,使它们面临潜在的变化,并有机地融入它们所置身的环境中.

    装置艺术无障碍探索并置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图像证史"与贝叶挂毯

    薛冰焰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贝叶挂毯为例,对"图像证史"的具体运用进行了分析和反思.文章以图像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对贝叶挂毯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利用彼得·伯克提出的"图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将图像解释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观念中.结论认为,艺术作品往往并不是以记录社会现实为目的的,它是作者对社会的想象,甚至是特殊的表演.所以将其作为历史证据时,不仅仅是对图像资料客体的研究,更需对图像资料的本体,以及资料所涉及的一切历史情境的研究.通过图文互证的方法重新审视历史可能获得新的洞见,对图像的质疑与辨析也成为图像证史研究的一部分.

    贝叶挂毯图像证史图像叙事图像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