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饰
装饰

张夫也

月刊

0412-3662

010-62798878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大学美术学院

装饰/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装饰》——创刊47年,真情回报读者 《装饰》——扩版增至132页,更加厚重 《装饰》——加大信息量,彰显时效性 《装饰》始创于1958年,是由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装饰》杂志以自己特有的学术性、权威性、指导性和欣赏性,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确认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并被认定为全国中文艺术类10种核心期刊之一。 1999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首届国家期刊奖”与“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称号。2002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并荣获“双奖期刊”称号。 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4年,《装饰》杂志再次被认定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 《装饰》内容涵盖面广泛,兼容并蓄,集思广益,宏观把握艺术设计的未来,及时反映和报道国内外艺术设计的新动向与大师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身份的结界:设计人类学视角下鄂温克桦皮船的造物观念研究

    王帅范蒙胡瑞邬友...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桦皮船是额尔古纳河流域使鹿鄂温克人渔猎活动必不可少的生产民具.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型,桦皮船被迫由"民具"演变为"展具",在这一演变过程中,鄂温克人对当代桦皮船存在普遍质疑.本文从鄂温克人对桦皮船的审视语境及造物观念入手,采用设计人类学方法,通过田野调查中的口述史及文献资料,分别以氏族制度产生的身份结界进行共时性比较,以社会转型产生的身份结界进行历时性比较,跨语境洞悉桦皮船的造物观念与变迁过程.研究发现,桦皮船具有灵活的适水性及多态配置结构,造物观念经历了由"顺水择策"向"以型言象"动态转变的过程,且近代桦皮船面临着社会性重构问题.对桦皮船的设计"过程"变迁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民具于当代的社会价值.

    鄂温克桦皮船设计人类学造物观念

    博物馆展览设计中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创新实践——以"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展览改陈设计为例

    王喆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热"从世纪之初延续至今,对于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赋能美好生活的呼吁与日俱增,而展览的提质改陈恰好体现了设计介入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从博物馆展览的生命周期视角出发,以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基本陈列"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提质改陈为例,围绕"为什么改?怎么改?改出什么?"三大问题,整合内容提升、文物发现、技术更新、叙事场域等核心需求,分析在艺术与科技融合下,如何通过空间重组与物料设计,将可视化推演、审美体验联觉、原生语境还原等互动体验方式运用于提质改陈,并取得成效的创新思路,以期对未来博物馆展览提质更新设计提供借鉴.

    展览叙事艺科融合提质改陈空间重组物料设计

    日常生活的感性重构:菲利普·肯恩的剧场艺术实践

    张岩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剧场创作方法不断丰富,许多创作者不再遵循传统戏剧分工,转而向视觉艺术寻求养料.菲利普·肯恩是这类新型剧场创作者的重要代表.他的生态箱工作室采用集体创作方式.其作品如《鼹鼠之夜》强调日常生活经验和即时感知,通过普通材料和非戏剧性表演,不再采用剧场再现机制,展现新型剧场美学.在南泰尔-阿芒第耶剧院任职期间,肯恩进一步发展其艺术理念,融合视觉艺术、生态思考和社会介入.他的创作打破传统戏剧叙事框架,重新定义了当代剧场的可能性,为思考艺术与生活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日常生活生态箱工作室在地剧场艺术

    艺科融合视野下设计学科基础课程发展的国际趋势特征与新框架探究

    张凌浩梁罗丹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性的科技加速推动下,社会进入数字化与AIGC时代,为整体的社会需求、价值观念及设计生产带来转变的同时,也为未来设计带来了多重挑战.为适应新兴的设计生成问题、反思并协调应对社会需求,我们期望通过"艺科融合"改革促进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本文通过重新认识具有"学科平台特性"的设计基础课程及其与设计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对国际14所知名设计院校1-2学年的259门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收集、分类与整合,归纳出设计能力与工具、设计特性、设计历史与人文三大模块群组,在内涵扩展、新技术课程、人文反思以及项目设计前置等多方面反映出改革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基础课程新框架、课程构成及教学参考文本,以期为国内设计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与课程改革提供思路.

    艺科融合学科基础课程国际课程比较新课程框架

    《瑶台步月图》中褙子形制考释

    胡晓岳满李超德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学界将《瑶台步月图》中五位女性所外穿的服饰定名为褙子,但未对其形制细分.本文结合考古实物、图像资料、古籍文献等多重证据进行互证,对《瑶台步月图》中褙子形制进行归类研究.研究表明:宋代褙子样式多元,《瑶台步月图》中褙子形制为常服式、便服式,主要在于衣长的变化;其形制受到了"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建构成宋代独有的服饰审美理念与风格.

    《瑶台步月图》褙子程朱理学服饰审美

    基于层级结构的动态文字编排技术研究

    李欣麟王峥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的用户常常会通过表情符号、动态字符等辅助手段在各大社交媒体软件中交流和表达情感.但是,在动态文字编排设计中使用复杂的工具并不适用于日常,初学者往往耗费大量时间依旧很难独立制作.本研究提出利用文本层级结构进行动态行为传递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创作者仅需输入一次动效,即可将行为传递给同阶层的其他字符.所有底层技术与操作界面都建立在可触摸式交互上,这避免了在制作动态文字过程中对不同字符动效时间间隔的重复设定,提高操作效率.此外,本文提出的字符选择方法是允许用户直观的选择想要操作的文字,不受其所在层级和数量影响.

    动态文字编排层级结构交互设计

    创样:一个从中国本土定义设计的文本——近代上海时装创样群体及其行为研究

    郑丽虹刘馨胡斌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20年代,在"设计"这一名词还未被中国人翻译使用时,"创样"却已被广泛运用在时装界中."创样"即是"创造新样",有"设计"和"打样"之义,这是社会转型期国人应对新的社会需求而从本土概念出发定义的新名词.本文通过对上海时装"创样"群体及其设计行为的研究,提出美术家群体作为近代上海时装创样的主力军,在时装的形制上承担了"承中启西"的设计职能,为裁缝提供了改变时装结构的样本.正是二者的密切结合,相辅相成,共同创造了"亦中亦西、非中非西、折中古今"的中国海派时装风貌,奠定了中国在世界现代时装潮流发展史中的地位.

    时装创样美术家裁缝

    香山帮建筑营造的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思考

    马双胡天璇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山帮是一个以匠人来源地命名的建筑营造的行帮派系.本文从香山帮建筑营造的缘起及其与苏州地域特色之间的关系入手,梳理了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香山帮营造组织的演变过程.在现代工业制造的背景下,香山帮建筑营造产业面临较大生存压力,整个行业正经历包括技术替代、家族传承、产学研尝试和职业化培训等多方面的变革.现代技术在业内的普遍运用促进了香山帮建筑营造产业的新发展.

    香山帮建筑营造文化传承产业发展

    政策引导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研究——以芝加哥公共艺术项目为例

    陈刚卢朗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艺术政策和法规是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保障和基石.本文以芝加哥公共艺术项目为例,探讨政策引导下的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和实践,从政策实施背景、路径与机制对芝加哥公共艺术项目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研究发现,公共艺术政策能够有效推进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提升城市空间文化品质,助推社区营造和城市复兴.最后本文结合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发展面临的问题,从思想观念、法规体系以及公众参与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

    城市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政策芝加哥

    点云数据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的集成与创新应用

    沈校宇毛晨悦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实地调研受到时空约束,给学生的现场感知和方案评估带来挑战.本研究尝试将无人机航测点云数据融入课程全过程.首先利用Pix4D等软件对场地进行高精度航测,生成三维点云模型;然后分别应用于虚拟现实场地感知、场地几何形态分析、设计方案点云建模融合、虚拟动态评估四个教学环节.结果表明,点云模型可作为虚拟现实教学平台,学生可自主漫游、测量,全面获取现状场地信息.基于点云的形态分析直观高效,设计方案可与现状模型融合评估可行性.该模式显著增强了教学互动性和实践性,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重复观察、设计验证手段,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点云数据无人机航测风景园林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