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文化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文化论坛
中华文化论坛

李明泉

月刊

1008-0139

FCC@SSS.net.cn

028-87017447

610071

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号省社科院科研大楼B区709室

中华文化论坛/Journal Forum on Chinese Cul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光大民族传统美德、繁荣社会科学研究,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办刊宗旨。本刊为一本有相当理论深度、集全国众多学者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前沿性的专业学术参考书、对于广大文史、哲学爱好者来说,本刊又是一本内容广泛、可读性强的好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明清御史升转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清更明制"在整饬言路上的体现

    黄宇嘉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明清的政治制度,以往的研究多以"清承明制"进行概括.实际上,清代虽表面沿袭明代制度,但在"清承明制"的显象下,却潜藏着"清更明制"的暗流,这其中的重要体现,就是明清御史升转制度的演变.出于对明代"嚣张"的言路进行整饬的目的,清帝虽沿用明代御史升转之制,但对其升迁速度、前景进行限制.因此,清代御史不再像明代御史一样不畏强权,敢于与皇帝、高官争是非,而是"安分静守"、碌碌无为.这种对御史的整饬措施,一方面对中国传统的监察权造成打击,另一方面使君权摆脱了来自监察机构的制约,是清代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又一重要表征.

    清更明制御史升迁制度整饬言路

    五代以前"江东"概念的形成与演变

    董振华
    11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东"概念的内涵演变与历代政治地理形势密切相关."江东"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并无明确范围,泛指以今苏州为中心的吴国旧地.以三国孙吴政权建都为标志,历经两晋南北朝,"江东"由地域名称演变为政治地理概念,被用以代指定都建康(建邺、建业)的诸多政权及其统治地域.江南东道于唐景云年间分设后,"江东"作为其省文,开始具有更为明确的空间范围.但安史之乱的爆发,又使"江东"被作为方镇名的"浙西"所取代."江东"从地域泛称至政权代称,再到政区名称,又返回地域泛称,直至演变为历史名称的过程,映射出政治权力在较大地域命名过程中具有独占性地位.

    江东地域名称政治地理概念演变

    巴蜀文化与圆悟克勤禅法补说

    段玉明
    127-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圆悟克勤禅法不外公案禅与文字禅两端,而又集中表现在其所著的《碧岩录》上.作为公案禅的一代宗师,圆悟克勤在起用公案、解答公案方面非常卓越,影响后代至深.作为文字禅的一代宗师,圆悟克勤以文字说禅,既不玩弄辞藻,也不故弄玄虚,只是顺其机缘流水下滩、水到渠成.其《碧岩录》解说公案,由事入理、由知识入禅观,于循循善诱之中反复创造禅机、接引学人,不只是对文化程度不高的禅僧来说"是一场及时雨",而且还为缺乏实修的士大夫阶层"辟了一条接近禅、理解禅的新通路".在苦参历代公案的前提下,巴蜀深厚的义学传统、文学传统、易学传统共同成就了圆悟克勤孤绝卓异的禅法.

    圆悟克勤禅法公案禅文字禅《碧岩录》

    雅安茶神吴理真来处的神话母题变异

    邱硕
    137-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四川雅安茶神吴理真的神话中,其来处母题经历了三种不同表述,因应着各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语境.在古代佛教文化和茶业经济影响下,吴理真的岭表外来说源自原型人物外来以及宋代以降蒙茶衰落和建茶兴盛的事实.明末到民国时期,经由四川民间"唐僧西天取经与神物诞生"类型歌谣的渗透,吴理真的来处变为"西域""天竺""印度".在当代商品经济的支配下,吴理真籍贯问题凸显,为了赢取市场和社会更深的认同,雅安人将其表述为雅安本地人.此个案研究说明,神话学的神话主义研究,需贯通历史和当下,认识到人们对神话的改造和传衍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神话主义只是其中一个激烈阶段.

    茶神吴理真蒙顶茶神话主义神话母题

    论"梭米孔"故事类型的角色互动与形态变化

    秦维阳
    14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人公、赠与者(或宝物)和对头是"梭米孔"故事类型的三大重要角色配置.以川、渝、鄂、黔地区"梭米孔"故事类型为例,根据角色互动关系的差异,可以将该地区"梭米孔"故事类型拆分为前、后两个情节单元,前情节单元主要围绕主人公与赠与者(或宝物)的行为互动展开,后情节单元主要围绕对头与赠与者(或宝物)的行为互动推进.一则完整的"梭米孔"传说/故事是前、后情节单元角色互动组合的产物,利用统计学计数原理中的组合公式可以计算出,当角色互动的各种情形在该故事类型中均得以出现,则会有256种角色互动组合形式.由此可见,角色互动组合的差异对"梭米孔"故事类型的形态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梭米孔"故事类型角色配置角色互动情节单元形态变化

    朝鲜英祖朝政局与《资治通鉴纲目》三次经筵进讲——以"荡平策"讨论为中心——Centered on the Discussions of the Policy of Da ng pi ng

    袁昆仑
    163-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1724年,李昑以王世弟身份成为国王,即朝鲜王朝英祖.面对激烈的党争,他力图通过推行"荡平策"以消弭党争和维持政局稳定.但随着局势发展,荡平局面逐渐被打破.在此过程中,《资治通鉴纲目》三次用于经筵,进讲时英祖君臣对"荡平策"讨论的变化,恰与英祖朝政局之发展相吻合.《纲目》在朝鲜英祖朝经筵进讲之过程,及其与英祖朝政治的互动,既源于以《纲目》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朝鲜王朝的重要影响力,也源于《纲目》被视为史中经,具有明正统、昭鉴戒之功用,恰与英祖的政治需求相吻合.

    朝鲜王朝《资治通鉴纲目》经筵荡平策中朝史学交流

    中西交流视域下的"国立罗斯福图书馆"儿童教育(1946-1949)

    黎飞祁振华
    172-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民国时期中美关系重要象征之一的"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是一则可用于考察这一时期中西交流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教育之影响的典型案例.研究发现,"国立罗斯福图书馆"儿童教育是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内在要求,也是儿童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国立罗斯福图书馆"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儿童教育,这既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提倡和图书馆负责人的重视,也深受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且该馆儿童教育的兴起和衰落也与中外关系变化密切相关.

    "国立罗斯福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儿童教育

    《牡丹亭》白之译本生产过程的社会学考释

    于锦涛杨彩霞
    184-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1980年,著名汉学家西利尔·白之所译英语世界中第一部《牡丹亭》全译本付梓.白译本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基本成为原剧作在英美文化系统中的象征,历来是翻译研究的热点.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与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关照下不难发现:宏观层面,后《国防教育法》时代的美国汉学场域促进了白之对《牡丹亭》的翻译;中观层面,译者在社会场域中厚积的文化、社会、经济与象征资本为《牡丹亭》译本的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译者在人类与非人类等多元行动者的共同作用之下确定了译本合理的应然状态;微观层面,译者的个人惯习确保了精准的原文研读和高质量的译文产出.正是上述三重因素合力促成了《牡丹亭》白之译本在海外的顺利生产与接受.

    《牡丹亭》白之翻译生产过程社会学视角

    《中华文化论坛》投稿须知

    《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
    封2页

    《中华文化论坛》注释标引规范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