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期刊导航
|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
/
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出版周期:
双月刊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
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ygiene Rescue (Electronic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01 期
02 期
03 期
04 期
05 期
Issue 01
Issue 02
Issue 03
Issue 04
Issue 05
COVID-19疫情分析报告框架和指标及Rstudio软件应用研究
马涛
王恒学
徐园园
汪君君...
115-117页
查看更多>>
摘要:
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防控先后经历了突发疫情应急围堵阶段、常态化防控探索阶段和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等3个阶段[1]。防控策略和措施要结合疫情形势和规模的动态变化进行调整,专业的疫情分析和研判是行政决策的技术支撑[2,3,4]。疫情分析过程中,对分析框架和指标的选取多依赖于研究者的专业判断,缺乏一套系统、完整的分析评价指标作为参考。受疫情规模、人工分析的效率、分析者个人经验等因素影响,分析指标的选取在各地疫情分析中各有侧重[5,6],目前未见对COVID-19疫情分析框架和指标进行探讨的相关报道。为指导建立每日疫情分析报告框架和指标,规范开展疫情分析,笔者对疫情分析指标体系进行探讨,评价自动化分析技术在疫情分析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疫情分析效率和质量。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基于传染病控制三环节创建新冠肺炎院感防控新模式
李莎茜
徐一帆
曾宪虎
谭露...
118-122页
查看更多>>
摘要:
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总务科、设备科、信息科、实验室、隔离病区等人员共同组成品管圈小组,利用权重法对领导重视程度、可行性、重要性、圈能力4个维度进行打分,得到权重分别为27%、21%、29%及23%。再按照"5-3-1"评分法对备选主题进行评价,共17人参加主题选定过程。最终,选定得分最高的"基于传染病控制三环节创建新冠肺炎院感防控新模式"为本次活动主题。经QC-Story判定,本期活动主题为课题研究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青少年患者发生院外心搏骤停救治成功1例
邵俊
何利琴
佘晧
章楠...
123-125页
查看更多>>
摘要:
院外心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10万人中有55人发生OHCA[1]。然而陈玉国教授团队最新的研究表明[2],中国每年有103万人发生OHCA,位居世界第一。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医疗水平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区域的生存率差异较大[3]。欧美发达国家的生存率为7%~10%,2013年至2017年进行的一项OHCA研究结果表明[4,5],在北京,OHCA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良好生存率在5年内没有显著增加,仅为1.3%。虽然影响OHCA患者生存率的混杂因素较多。但是,影响OHCA患者生存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事件因素和治疗因素。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第一次更新了院外生存链,主要包括6个环节:识别心搏骤停启动紧急反应系统、早期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心搏骤停综合治疗、复苏后康复治疗和施救者心理干预[6]。心搏骤停复苏的研究证实[7],生存链中最早和最重要的环节——识别心搏骤停、开始CPR和早期除颤对OHCA患者CPR后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的恢复和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关于OHCA患者的生存研究其主要关注在院内的先进的设备和药物治疗,很少有关于院前救治和基础生命支持的有关问题研究[7,8]。然而,近年来随着院前急救学科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基础生命支持认识的重要性加强。笔者介绍宜兴市急救中心院前救治的1例青少年患者发生OHCA时的症状及院前救治经过,同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以大咯血为主要表现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1例
张杰
董金瑞
唐立丽
谭江陆...
126-127页
查看更多>>
摘要:
以大咯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国内外报道不多,症状无特异性,容易误诊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肺栓塞等疾病。ANCA相关性血管炎可引起肺、肾、神经和皮肤黏膜等多系统功能损害[1]。现将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急诊科诊治的1例以大咯血为主要表现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患者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县域实体化创伤中心的建设策略
胡培阳
128页
查看更多>>
摘要:
主要内容2018年1月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在政策的号召下,各地县域创伤中心建设蔚然成风,百家争鸣。但以虚拟创伤救治团队与MDT团队救治模式居多,难以实现创伤中心建设的目的,救治效率有待提高。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创伤中心是实体化的创伤中心,历经十余年的发展,救治成功率快速提升,并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已成为国内县域创伤救治建设的一种模式:中国县域创伤救治体系-天台模式。也得到了台州市卫健委的高度认可,使天台县创伤中心连续11年4届获评市重点学科。2019年被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授于"中国县域创伤救治建设示范基地"。应该说天台县域创伤中心建设是成功的,是可以模仿的。从天台县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建设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学到不少:从应用国家文件着手,借力政府卫生部门与医院班子的力量,用好政策争取社会与医院的支持、添置创伤必须的救治设备,引进人才,并选好敢担当的创伤学科带头人与有激情愿吃苦,协作的救治团队,努力创新、艰苦创业,不断完善专业结构,最终达到适合自己医院的创伤救治中心。让来本院的所有创伤患者都能享受快速、流畅、高效、符合现代最新救治理念、最高水平的创伤救治,这便达到了县域实体化创伤中心设置的真正意义。当然创伤中心建设不可一蹴而就,需逐步完成,向重点学科发展,最终能够独立生存。最最需要的还是解决创伤学科编目的问题,独立成科,更是全体创伤人最大的愿望!
关键词:
实体化创伤中心
MDT
虚拟创伤救治团队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