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双月刊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ygiene Rescue (Electronic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体骨髓富集骨修复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邢军超毕龙陈林...
    12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创伤、骨感染等原因造成的骨缺损临床十分常见且治疗困难,通常需要骨移植材料进行修复。目前临床常用的骨移植材料主要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人工合成材料等,而自体骨以外的骨移植材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成骨活性不足。骨髓中含有干细胞、细胞因子等利于成骨的有效成分,基于高效骨髓利用的骨髓富集骨修复技术应运而生,其核心理念是将自体骨髓中具有促成骨作用的细胞和细胞因子浓聚于支架材料,快速构建为具有高成骨活性的骨移植材料。但该技术的临床适用范围、应用方法、安全性、有效性等尚缺乏科学指导和应用规范。为此,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牵头,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订了《自体骨髓富集骨修复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主要从常用自体骨髓促进骨修复临床技术特点、自体骨髓富集骨修复技术适用范围、安全性和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推荐意见,为规范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骨髓骨移植骨生成骨移植材料

    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做好大流行疾病准备和应对

    李群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流行疾病通常指在世界范围内或在一个非常大的地域内发生的流行病,通常会跨越国界,并影响大量人群,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传染病大流行在未来仍不可避免。卫生应急体系是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理念、主体、制度安排与各类资源配置的总和,是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战争部队",是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核心力量。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是应对大流行疾病挑战的关键。要以问题和薄弱环节为导向,以有效防范和应对大流行目标为导向,从不同维度和层面,突出重点,加快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大流行疾病卫生应急体系卫生应急准备和应对

    郑州城市特大洪涝灾害救援实践与思考

    郭磊鲁利斌张思森随丽娜...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7月下旬,郑州市遭受历史罕见暴雨袭击,造成重大人员及财产损失,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郑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作为省会郑州应急指挥部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急救指挥困难,但在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依然完成各项任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现将有关经验及教训总结如下。

    重度烧伤患者血小板外泌体对凝血功能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

    高雷李全巴雅力嘎陈强...
    149-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重度烧伤患者血小板外泌体对凝血功能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外科6例重度烧伤患者及6例健康志愿者,全部为男性,实验组年龄32~54岁,平均(46±9)岁、对照组年龄28~59岁,平均(48±12)岁,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取静脉血,高速离心法获取烧伤患者血小板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纳米颗粒分析和Western blot法鉴定。实验组采集烧伤患者血液,对照组采集志愿者,外泌体组为实验组血小板外泌体随机加入对照组血液。通过血栓弹力图(TEG)及常规凝血测试(CCA)比较3组凝血功能。结果:外泌体透射电镜下呈典型双层膜类圆形颗粒结构,Western blot法显示标记蛋白TSG101、CD63阳性,颗粒分析显示平均粒径为(120±30)nm,表明细胞外囊泡为外泌体。实验组PT值、APTT值、DD值、R值、K值较对照组升高[两组分别为:16.1(15.0,19.4)s比10.8(10.7,11.1)s、44.7(37.3,53.7)s比28.1(26.6,29.0)s、7.4(6.5,8.9)ng/mL比0.3(0.2,0.3)ng/mL、12.3(10.4,18.3)min比5.8(4.5,7.0)min、3.7(2.9,11.3)min比2.1(1.7,2.3)min,P均<0.05];PLT值、α角 、MA值、CI值、LY30值较对照组降低 [85.5(70.3,98.5)10^9/L比166.0(157.0,178.0)10^9/L、44.2(22.7,54.1)°比59.6(57.6,61.3)°、46.6(37.9,49.7)mm比56.5(54.0,57.6)mm、-2.1(-3.0,-1.3)比1.3(1.2,1.4)、4.8(1.2,7.9)%比0.0(0.0,0.0)%,P均<0.05]。外泌体组APPT、MA值较对照组升高 [25.2(23.9,26.0)s比28.1(26.6,29.0)s、59.4(57.0,61.4)mm比56.5(54.0,57.6)mm,P均<0.05] ;PT值、R值较对照组降低[10.3(9.9,10.6)s比10.8(10.7,11.1)s、4.4(3.9,5.0)min比5.8(4.5,7.0)min,P均<0.05]。结论:TEG检测显示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后为低凝状态,伴血小板功能降低;严重烧伤患者血小板外泌体在体外实验中起促凝作用。

    烧伤血小板外泌体血栓弹力图

    亚低温治疗在脑卒中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潘鑫王忻王超顾慧...
    15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院前采用亚低温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脑功能保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镇江市急救中心在院前急救现场由急救医师使用G-FAST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估,将初步判断为脑卒中的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最终经过确诊为脑卒中发作的患者85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55例,缺血性脑卒中30例;按照数据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院前急救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同前常规的院前急救措施外,同时实施亚低温治疗,两组患者在医院确诊脑卒中后继续进行亚低温治疗72小时。比较两组患者在院前和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Bathel)。结果:亚低温治疗72h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院前对脑卒中患者开始的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卒中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的预后。

    亚低温治疗脑卒中院前急救

    院外自动心肺复苏机序贯骨髓腔输液在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梅冬兰凌受毅梅冰邵光亮...
    15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院外自动心肺复苏机序贯骨髓腔输液给药在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抢救的45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23~87岁,平均(60.5±16.9)岁;到院时间10~28 min,平均(18.0±5.9)min。对照组2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19~94岁,平均(65.5±18.7)岁;到院时间11~29 min,平均(19.8±5.7)min。治疗组予以院外自动心肺复苏机序贯院内骨髓腔穿刺输液给药进行复苏,对照组予以人工徒手胸外按压序贯院内骨髓腔穿刺输液给药进行复苏。比较两组按压指数、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按压指数及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外自动心肺复苏机复苏序贯骨髓腔输液给药在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

    院前急救自动心肺复苏机骨髓腔输液呼吸心跳骤停

    3D打印模型在骨盆骨折外固定训练中的效果研究

    陈雄焕胡培阳
    163-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将3D打印模型应用于骨盆骨折外固定训练中,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名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天台县人民医院就职、规培轮转的外科医师,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医师采用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组医师采用3D打印模型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医师的骨盆骨折外固定训练评分及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骨盆骨折外固定训练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模型应用于骨盆骨折外固定训练中,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与应用。

    3D打印模型传统教育骨盆骨折外固定外科培训

    北京冬奥运会场馆医疗站急救服务分析

    王超杰韩鹏达娄靖田思佳...
    16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场馆内4 408例就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冬季大型聚集活动人群的疾病特点和医疗急救保障方案。方法:使用国际奥组委统一制定的医疗信息统计系统收集北京冬奥会期间场馆医疗站诊治患者,回顾性分析就诊人员类别、疾病病种和就诊地点等。结果:北京冬奥会12个竞赛场馆和7个非竞赛场馆医疗站共诊治4 408人次,按就诊数量依次为牙科659人次占(14.95%)、皮肤626人次占 (14.20%)、肌肉骨骼580人次占(13.16%);按就诊人群类别依次为工作人员1 367人次(31.01%)、志愿者750人次(17.01%)、运动员524人次(11.89%)、观众33人次(0.75%);按接诊地点依次为综合诊所1 514人次占(34.35%)、运动员医疗站814人次占(18.47%)、媒体医疗站705人次占(15.99%)、工作人员医疗站640人次占(14.52%)、贵宾医疗站361人次占(8.19%)、观众医疗站360人次占(8.17%)、比赛场地医疗站9人次占(0.20%)、其他医疗站5人次占(0.11%)。结论:冬季大型活动的就诊人群具有医疗需求多元化、疾病谱分布广泛的特点,要根据大型活动特征建设高效的医疗急救保障体系。

    北京冬奥会场馆急救服务大型活动

    脓毒症脑病的诊治及研究进展

    陈籽荣孙同文
    17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所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2]。脓毒症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指脓毒症累及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后引起的弥漫性脑功能障碍,可表现为谵妄、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3]。既往研究显示[4,5],由于患者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基本情况、SAE的诊断标准不一,脓毒症患者继发SAE的发生率为8%~70%。患者可出现远期认知及功能障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降等)及心理障碍(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预后不佳[4,5]。研究表明[3,6,7,8],SAE的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可能涉及神经递质功能障碍、脑组织炎症反应、脑组织缺血、小胶质细胞激活及血脑屏障功能障碍等多个方面。因SAE缺乏特异性电生理及影像学表现,临床主要为排除性诊断。其治疗主要是基于脓毒症的管理、脏器功能的支持、潜在危险因素的纠正、对癫痫、谵妄等意识障碍的对症处理,目前尚无规范化的统一治疗方案。因此,笔者结合SAE的最新研究进展,对SAE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智能应急无人机送血保障系统应用

    耿秀凤姚海云
    17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血液运输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如在车辆高峰期条件下地面道路行进缓慢;雨、雪天气后路面情况复杂条件下车辆出行困难;地形复杂道路地区或区域条件下车辆出行难度大;道路施工或突发交通事故条件下等特殊情况,会大大降低应急送血车辆出行效率,不能高效配合临床救治按时完成应急送血任务。本文的目的是初步探索无人机配送方式在血液应急保障体系中的可行性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