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权启镇

双月刊

2095-2015

0531-51665254

250031

济南市师范路25号 济南军区总医院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 AND MEDICAL IMAGEOLOGY(Electronic Edition)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T与超声检查对急性胰腺炎合并脂肪肝的诊断价值

    杨爽余宏亮谢敏
    541-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CT 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急性胰腺炎合并脂肪肝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年 5 月至2023年 7 月在仪陇县人民医院诊治的 100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 CT 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特征和对脂肪肝的检出情况,并采用Kappa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和彩超诊断合并脂肪肝情况.结果 100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合并脂肪肝 67例,未合并脂肪肝 33 例.CT显示,91例(91.00%)患者表现为胰腺CT体积增大,86 例(86.00%)密度减低,40 例(40.00%)肝脏CT密度减低,其中 19 例(47.50%)弥漫性减低、21 例(52.50%)局限性减低.超声显示,胰腺表现出不同程度增大,其中边缘模糊、回声减低 48 例(48.00%),轮廓不清、回声不均 52 例(52.00%);肝内血管不明显、强回声 32 例(32.00%),肝脏超声质地不均 18 例(18.00%).CT检测急性胰腺炎合并脂肪肝患者40例,Kappa一致性为0.650,超声检测急性胰腺炎合并脂肪肝患者50例,Kappa一致性为 0.520.CT诊断合并脂肪肝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65.00%、59.70%和 75.80%,超声诊断合并脂肪肝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77.00%、74.60%和 81.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C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差异不大,均对合并脂肪肝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急性胰腺炎脂肪肝计算机体层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吴广迎张延娟秦鹏卢艳丽...
    545-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套扎组(n=60)、TIPS组(n=60),2 组分别接受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和 TIPS 治疗.对比 2 组手术前后门脉压力梯度、血常规、血流量、肝功能变化,并对患者开展12 个月随访,记录其累积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2 组术后门静脉压力梯度均较术前下降;TIPS组术后门静脉压力梯度、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均较套扎组更低(P<0.05).术后 3 d,2 组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均较术前升高(P<0.05),同时点组间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均较术前下降,TIPS组术后肝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套扎组术后 12 个月累积再出血发生率为 21.67%,较TIPS组的8.33%更高(P<0.05).结论 TIPS 与内镜下套扎均可达到良好的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TIPS在改善门静脉压力梯度和血流量、预防再出血方面效果更为显著,但对肝功能恢复存在一定影响.

    上消化道出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内镜下套扎再出血

    联合腹部CT图像特征和临床指标的列线图模型对腹内高压评估的临床研究

    张敏伟翟天旭张子秋王驰...
    549-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并确定能够预测腹内高压的 CT 图像特征和临床指标,以便建立可靠的腹内高压(IAH)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了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3 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并行膀胱测压及腹部CT检查的患者.研究共纳入 58 例患者,其中IAH组 25 例,非IAH组 33 例.收集患者的临床指标和腹部CT图像特征,并使用logistic回归对临床指标和CT图像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此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及临床价值判断.结果 研究发现腹壁纵横比(P=0.043;OR=3.102;95%CI 1.034~9.307)、腹腔腹壁纵径比(P=0.002;OR=12.105;95%CI 2.575~56.897)是IAH独立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AUC为 0.925,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的概率和实际概率相一致.决策曲线显示本列线图模型在阈值范围为 0.1~1.0 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用.临床影响曲线表明该列线图模型在较宽泛的阈值范围内是可行的,在阈值超过 0.4 尤为显著.结论 利用腹部 CT 图像特征及临床指标构建了一个列线图模型来预测患者IAH的风险程度,该模型有助于提示IAH及腹腔间室综合征.

    腹腔间室综合征腹内高压计算机体层成像

    预后营养指数结合免疫球蛋白、血糖及甲胎蛋白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董佳王坤张莉
    55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NI)结合免疫球蛋白、空腹血糖(FPG)及血清甲胎蛋白(AFP)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治疗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青岛市市立医院 2020年 10月至 2023年 10 月收治的220例HBV-ACLF患者,按照治疗后预后情况,将患者分别纳入预后良好组(n=118)、预后不良组(n=102),并根据预后不良患者中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n=68)和死亡组(n=34).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入院时的PNI、免疫球蛋白(IgG、IgM、IgA)、FPG、AFP 指标,采用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上述指标预测HBV-ACLF患者治疗后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220 例患者中,发生预后不良 102 例(46.36%),其中死亡 34 例(15.45%).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AFP、PNI血糖高于预后不良组,FPG低于预后不良组.对预后不良组内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死亡组年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AFP、PNI血糖高于生存组,FPG低于生存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性脑病Ⅲ、Ⅳ期、免疫球蛋白IgG≥17 g/L、IgA≥3.8 g/L、IgM≥2.5 g/L、FPG<6.2 mmol/L、AFP≥80 mmol/L、PNI≥35均为影响HBV-ACLF患者近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肝性脑病Ⅲ、Ⅳ期、IgG、IgA、IgM、PNI、FPG、AFP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 0.856,灵敏度、特异性为 85.89%、87.69%(P<0.05).结论 HBV-ACLF患者预后与患者PNI、IgG、IgM、IgA、FPG、AFP均存在密切关联,联合监测各因素有助于为预后预测提供更可靠参考.

    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预后营养指数免疫球蛋白空腹血糖甲胎蛋白

    维生素D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疗效及对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的影响研究

    韩俊岭王刚马厉英连颖...
    560-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 D 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疗效及对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08例IBS-D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54 例接受匹维溴铵治疗,观察组54 例接受维生素D联合匹维溴铵治疗,均治疗 4 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指标、25 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IBS临床症状严重评分系统(IBS-SSS)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 94.44%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 79.63%(χ2=5.441,P<0.05).治疗 2 周、4 周后,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t=2.164、2.843、3.016、2.850、3.117、2963,P<0.05);观察组血清25 羟基维生素D高于对照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3.152、4.274、3.975、4.628、3.728、3.415、4.416、3.521,P<0.05);观察组IBS-SS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5.729、5.823、4.962、4.683、5.382、5143、4.670、4.527、5.106、5.317,P<0.05).结论 维生素D联合匹维溴铵治疗IBS-D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调节肠道微生态、修复肠道屏障功能,从而提高疗效.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维生素D匹维溴铵肠道屏障功能临床疗效

    超声检查对儿童肠扭转缺血性改变的诊断价值

    张琛秦鸣董娟陈玉龙...
    565-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征象在儿童肠扭转的诊断及肠管缺血性改变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8 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进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77 例儿童肠扭转的临床和超声资料,根据手术过程中有无肠缺血性改变分为缺血组(有肠缺血改变)和对照组(无肠缺血改变),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及各超声征象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临床资料对比结果显示,缺血组年龄分布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超声征象对比,缺血组中浑浊腹水、肠管扩张、肠系膜水肿及肠壁回声增强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 结果显示,浑浊腹水、肠管扩张、肠系膜水肿及肠壁回声增强预测肠扭转缺血性改变的AUC分别为 0.677、0.654、0.612 和 0.596.结论 在肠扭转的患儿中,年龄越小,存在浑浊腹水、肠管扩张、肠系膜水肿及肠壁回声增强等超声征象,有助于提示肠缺血.

    肠扭转儿童超声检查肠缺血

    椎旁神经阻滞对微创胃切除肥胖患者术中血流、术后应激及康复质量的影响

    谢浩文丁建英刘小霞冯毅...
    569-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椎旁神经阻滞对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肥胖患者术中血流、术后应激及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收治的 126例拟行微创胃切除术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3)行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n=63)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2 组手术均由同组医护团队和麻醉团队配合完成.对比 2 组手术和恢复情况、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应激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更早(P<0.05).手术开始时、手术 30 min、手术 60 min、术毕,观察组MAP、HR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术毕,观察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较对照组更高,多巴胺较对照组更低;术后 24 h,观察组E、NE、多巴胺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术后 2 h、6 h、12 h、24 h,观察组疼痛指数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2 组术后均未见腹腔感染、血肿、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与硬膜外阻滞相比,椎旁神经阻滞麻醉能够维持肥胖患者微创胃切除术中血流、术后应激指标稳定,对于减轻术后疼痛、提高康复质量有益.

    胃切除术椎旁神经阻滞腹腔镜肥胖血流动力学应激康复质量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肺鳞状细胞癌胰腺转移一例

    杨朝勇赵国刚
    574-5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