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眼底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眼底病杂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华眼底病杂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黎晓新

双月刊

1005-1015

coretina@163.com

028-85422535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国学巷37号

中华眼底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JICST)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家国内外数据库收录;以传播视网膜、葡萄膜、玻璃体、视神经疾病等学科专业临床与基础研究最新成果为己任,推动眼底病事业进步,做眼底病同仁的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首诊于眼科的Cohen综合征1例

    张磊刘沛洋王海燕王茹...
    222-224页

    Cohen综合征VPS13B基因突变黄斑水肿病例报告

    Sj?gren-Larsson综合征眼底病变2例

    朱瑞琳尚琨赵亮杨柳...
    225-227页

    Sjögren-Larsson综合征鱼鳞病黄斑病变病例报告

    弹性假黄瘤合并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1例

    吴婵卞爱玲俞华吉戴荣平...
    228-229页

    弹性假黄瘤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病例报告

    本刊对稿件的总体要求

    《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部
    229页

    Usher综合征伴黄斑水肿1例

    张敏董照阳周昀魏伟...
    230-232页

    Usher综合征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水肿碳酸酐酶抑制剂病例报告

    细胞衰老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李雨晨许译丹赵峰陈力迅...
    23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我国主要的不可逆致盲性疾病。目前AM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在各种应激下,细胞衰老被激活,端粒缩短、线粒体功能障碍、DNA损伤等,并释放多种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因子。细胞衰老通过多种途径与AMD的发病机制有关,并促进慢性炎症和AMD的发生和发展。氧化应激、脂褐素、β-淀粉样蛋白、膜攻击复合物等相关的发病机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环磷酸鸟苷-腺苷合成酶。干扰素刺激因子通路是早期AMD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信号通路,为AMD的治疗提供了研究方向。目前选择性靶向诱导衰老细胞凋亡的抗衰老药物在AMD的治疗中表现出巨大潜能,新技术与细胞衰老的结合可以为AMD的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通过抗细胞衰老途径干预AMD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衰老氧化应激炎症综述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关的视网膜下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李璐希张鹏
    239-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导致的严重视力损害与黄斑新生血管(MNV)的侵袭及视网膜下纤维化(SF)有关。过度的SF可导致视网膜下瘢痕形成,使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使得nAMD患者出现永久视力障碍。SF发生机制复杂,涉及组织损伤后修复、炎症等诸多病理学过程,与之相关的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目前对于SF的实验性治疗仅针对单个细胞因子的抑制。及时有效抑制MNV的生成及进展,早期识别SF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改善nAMD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下纤维化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新生血管综述

    单细胞转录组学在眼底疾病领域的研究进展

    茅希颖殷文婕徐淼袁松涛...
    243-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细胞测序技术为解析生物组织的细胞异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近年来,关于眼底疾病的研究也有了较可观的单细胞数据积累。眼底遍布丰富的血管与神经网络,这导致眼底疾病发病机制纷繁复杂。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能够获得疾病环境下某种细胞类型甚至亚型的成千上万个基因表达情况。单细胞测序技术精准揭示了新生血管性眼病等眼底疾病的致病细胞类型及致病机制,为新型诊疗靶点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眼底疾病多维组学单细胞数据库的构建将使得高质量数据能够得到更加深入的探究,为眼科科研工作者提供分析平台。

    单细胞测序技术眼底疾病共享数据库综述

    关于名词术语使用规范的要求

    《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部
    246页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单克隆抗体治疗进展

    常乔乔吴松笛
    247-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具有高复发及高致残性,如何预防复发是该病治疗的关键。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为单抗)是近年来针对NMOSD新兴且快速发展的临床治疗策略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及临床试验也证实了单克隆抗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B细胞表面抗原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已被广泛用于NMOSD的治疗;B细胞表面抗原CD19单抗伊奈利珠单抗则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用于临床治疗NMOSD的药物。此外,白细胞介素-6受体靶向抑制剂、补体C5靶向抑制剂等多种单抗也被用于NMOSD的治疗。随着对NMOSD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疾病相关的免疫网络分子机制进一步明晰;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广泛开展,促使更为精准的单抗治疗NMOSD策略将应用于临床,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单克隆抗体生物治疗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