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陈君石

月刊

0253-9624

cjpm@cma.org.cn

010-85158377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53年10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学界中历史最悠久的公认的核心期刊。刊登内容涵盖流行病学、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儿童少年卫生学、卫生毒理、疾病检测与计划免疫、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等所有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类学科。多年来一直被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等国内外20余种重要数据库收录。2006—2009年连续4年被评为“精品科技期刊(C类)”,在2007年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名词体系建设

    刘剑君张晖
    941-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作为医药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相关名词规范化工作在学科建设、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目前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建立健全规范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名词体系不仅是学科的需要,也是国家乃至世界的需要.本文着眼于当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体系的发展环境及现状,从名词审定、规范化应用及学科建设方面,提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名词体系建设的现状、思考和展望.

    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科技名词知识体系

    2009-2023年中国16个省份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特征分析

    崔爱利夏百成朱贞谢智博...
    945-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09-2023年我国16个省份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病例中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的流行特征.方法 研究资料来源于2009-2023年我国16个省份ARI病例监测数据,共有28 278例ARI病例纳入研究.监测病例的临床标本进行了 HRSV核酸筛查,并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和不同月份病例的HRSV检出率差异.结果 2009年1月至2023年9月,共纳入28 278例ARI病例.病例年龄范围为<1月龄~112岁,年龄M(Q1,Q3)为3岁(1岁,9岁).28 278例ARI病例中有3 062例HRSV核酸阳性,总检出率为10.83%.2009-2019年HRSV检出率为9.33%,病毒主要以冬春季流行为主.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流行期间,HRSV检出率在6.32%~18.67%之间波动;2022年底至2023年初未出现HRSV传统的冬季流行高峰,在2023年4-5月出现了 HRSV反季节流行.87.95%(2 693/3 062)HRSV阳性病例为5岁以下的儿童,不同年龄组中HRSV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呈现出随着年龄增加HRSV检出率降低的趋势(P<0.001),其中以<6月龄组患儿的HRSV检出率最高(25.69%).和2009-2019年相比,2020-2023年期间不同年龄组的HRSV检出率从高到低的排序发生变化,HRSV阳性病例的年龄M(Q1,Q3)从1岁(6月龄,3岁)增加至2岁(11月龄,3岁).结论 通过连续15年的HRSV监测分析发现,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6月龄婴幼儿是HRSV感染的主要高发人群.COVID-19流行期间,我国HRSV流行水平和流行模式发生了变化.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急性呼吸道感染流行特征监测

    2024年本刊可以直接用缩略语的常用医学词汇

    951页

    北京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研究

    卫小枫李茂中王怡婷黄琪...
    952-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5-2023年北京地区≥60岁老年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行情况与临床特征.方法 依托北京市呼吸道病原监测系统,从北京市16个区28家哨点医院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60岁老年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肺炎病例和重症肺炎病例标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在发病1周内采集咽拭子标本,肺炎及重症肺炎病例采集下呼吸道标本,同时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等.对标本检测包括RSV在内的多种呼吸道病原体.结果 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纳入20 349例≥60岁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RSV感染总阳性率为1.54%(313/20 349,95%CI:1.39%~1.68%).其中,COVID-19流行前期、流行期和流行后期老年人RSV感染总阳性率分别为 1.59%(207/13 006,95%CI:1.38%~1.81%)、0.82%(38/4 650,95%CI:0.56%~1.08%)、2.53%(68/2 693,95%CI:1.93%~3.12%),RS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基于病例采样时间,北京地区老年人RSV流行季为10月至次年3月,高峰期在12月或次年1月.COVID-19流行后期,2023年4-6月老年人RSV阳性病例检出极少,仅在5月和6月各检出1例阳性病例,10-12月老年人RSV阳性率明显增加,12月阳性率达到11.75%(51/383).263例老年人RSV感染病例中,RSV-A型占43.35%(114/263),RSV-B型占29.28%(77/263),未分型占27.38%(72/263);自2020年出现型别转换,以RSV-B为主.197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老年人RSV感染病例中,主要症状为咳嗽(86.8%,171/197)、咳痰(80.2%,158/197)、发热(73.60%,145/197);24.87%(49/197)的老年病例发生并发症;入院死亡率为4.57%(9/197)、住院率为78.68%(155/197)、ICU入住率为1.99%(36/197)、机械通气使用率为13.32%(33/197),住院天数M(Q1,Q3)为12(9,16)d.结论 北京地区≥60岁老年人RSV感染率在COVID-19流行期较低,COVID-19流行较高;2023年老人RSV感染未出现反季节流行;老年人RSV感染病例的并发症多、疾病严重、预后较差.

    呼吸道合胞病毒老年人临床特征监测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张丽李海曹蕾胡宏俏...
    959-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用于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中和抗体滴度检测的噬斑减少中和实验(PRNT),并进行条件优化与初步应用.方法 应用CHO表达系统制备帕利珠单克隆抗体(Palivizumab),同时对细胞种类、细胞培养时间、固定通透方法、封闭方法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验证该方法的重复性,并与传统PRNT验证其相关性.利用优化的PRNT方法检测BALB/c小鼠血清(融合蛋白肌肉注射免疫)对HRSVA和B亚型的中和抗体滴度.结果 Palivizumab的表达量约为50mg/L.PRNT的最佳工作条件为:培养细胞为HEp-2细胞,细胞培养时间为2d,最佳固定通透方式为4%(V/V)多聚甲醛室温固定15 min后0.2%(V/V)Triton X-100通透15 min,去掉封闭步骤.优化后该方法的重复性验证总体变异系数均<15%,与传统PRNT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rs高达0.983.在检测小鼠血清对HRSV A亚型long株和B亚型9320株的中和抗体滴度时,融合蛋白联合AlOH和CpG佐剂诱导小鼠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最高.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HRSV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快速、可重复、高通量,能够适用于A、B亚型HRSV的中和抗体检测.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染色噬斑减少中和实验中和抗体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监测体系的研究现状

    夏百成从兵兵王慧玲马士豪...
    96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时监测我国不同地理区域流行的HRSV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进一步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预防干预策略,中国迫切需要建立覆盖全国的HRSV实时监测系统.本研究结合国内外HRSV监测研究及其体系现状和我国现有的监测框架,根据监测目的不同,并考虑到实施的可行性,提出适用于我国的HRSV监测模式,为实时监测HRSV流行动态变化,及时开展风险研判和预测预警,进一步了解我国HRSV的疾病负担,也为我国HRSV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防控,以及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使用和评价提供重要的科学技术支撑.

    呼吸道合胞病毒监测预防控制

    河南省百日咳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及感染率评估

    刘倩豆巧华张璐孔江南...
    983-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河南省人群百日咳血清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百日咳感染率.方法 于2022-2023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河南省常住人口,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百日咳毒素IgG(PT-IgG),分析抗体阳性率(≥20 IU/ml)和中位数浓度(MC),以PT-IgG≥40 IU/ml估算百日咳感染率.抗体水平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抗体阳性率、感染率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 810名.PT-IgG总阳性率为12.10%,MC为3.04(0.35,10.36)IU/ml.不同地区、年龄组人群PT-IgG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地区阳性率:x2=134.06,P<0.001,MC:H=337.74,P<0.001;年龄组阳性率:x2=45.27,P<0.001,MC:H=134.49,P<0.001).完成全程免疫后1年内PT-IgG阳性率(25.26%)和MC(8.01 IU/ml)最高;接种不同类型百日咳疫苗人群PT-IgG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率:x2=12.38,P=0.006,MC:H=17.93,P<0.001),其中全程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人群的抗体阳性率(35.71%)和MC(8.88 IU/ml)高于接种其他类型疫苗人群.对≥3岁且采样前1年内无百日咳疫苗免疫史人群进行百日咳自然感染率评估,在疫苗接种率维持在高水平的情况下,人群百日咳估算感染率为5 757.22/10万.3岁(1 940.16/10万)和4岁(1 765.68/10万)人群感染率处于全人群的低位,6岁时达到峰值(12 656.71/10万).随后感染率虽然持续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至40~49岁再次出现峰值(8 740.39/10万).不同年龄组人群百日咳估算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21,P<0.001).结论 河南省人群百日咳PT-IgG整体处于低位水平;百日咳估算感染率远高于报告发病率;建议在6岁时开展百日咳疫苗加强免疫.

    百日咳血清流行病学估算感染率横断面研究

    肺炎克雷伯菌wza基因缺失对荚膜形成与噬菌体敏感性的研究

    范政刘洪伯陈雨晨崔晓虎...
    992-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wza基因缺失对细菌荚膜形成能力及对噬菌体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以野生型肺炎克雷伯菌株W14为背景,利用温敏型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构建Δwza基因缺失菌株.在溶菌肉汤(LB)培养基固体平板观察菌落形态并在液体LB培养基中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通过透射电镜,糖醛酸含量测定的方法检测wza基因缺失对肺炎克雷伯菌株荚膜形成的影响.并通过观察噬菌斑明确wza基因缺失是否影响菌株W14对噬菌体phiW14的敏感性.使用t检验比较菌株W14与Δwza缺失菌株荚膜多糖的糖醛酸含量差异情况.结果 通过PCR技术明确Δwza基因缺失菌株构建成功.LB固体平板上观察到Δwza基因缺失菌株的菌落较小,而生长曲线未观察到wza基因缺失对菌株生长速度的影响.透射电镜结果显示,wza基因缺失后菌株荚膜多糖缺失.糖醛酸含量检测表明Δwza基因缺失菌株的糖醛酸含量为(45.963±2.795)μg/ml,远低于野生型菌株W14的(138.800±5.201)μg/ml,t=27.233,P<0.001.通过观察噬菌斑发现wza基因缺失后,菌株失去了对噬菌体phiW14的敏感性.结论 基因wza的缺失损害了细菌的荚膜形成能力并使得菌株失去了对噬菌体phiW14的敏感性.

    肺炎克雷伯菌wza基因敲除荚膜噬菌体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理事单位名单

    997页

    PMA-ddPCR法检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高产乙醇肺炎克雷伯菌

    赵硕窦晨镤张建袁静...
    998-10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高产乙醇肺炎克雷伯菌的绝对定量方法.方法 诱导高产乙醇肺炎克雷伯菌进入VBNC状态,评价乙醇产量.建立PMA-ddPCR方法通过单拷贝基因来计数高产乙醇肺炎克雷伯菌VBNC状态的活细胞基因拷贝数.进一步在VBNC状态粪便模拟中,评价ddPCR对低浓度样品检测的灵敏度和适应性.结果 对高产乙醇肺炎克雷伯菌梯度稀释液进行定量时ddPCR的检测下限是qPCR的10倍.在低温、低营养状态,高产乙醇肺炎克雷伯菌第45天进入VBNC状态,通过PMA-ddPCR对VBNC状态细胞进行定量结果为(5.46±0.05)log10 DNA拷贝数/ml.VBNC状态的乙醇产量为<2.2 mmol/L,复苏后恢复产乙醇能力.VBNC状态粪便模拟样品中ddPCR最低检测下限为3.2 log10 DNA拷贝数/ml.结论 建立VBNC状态高产乙醇肺炎克雷伯菌的ddPCR检测方法灵敏度和适应性良好,可用于临床样品中VBNC状态细胞的检测.

    叠氮溴化丙锭-微液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活的非可培养状态高产乙醇肺炎克雷伯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