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月刊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Journal E-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液体活检在头颈鳞癌中的研究和应用

    张依楠李梦玮李鑫徐寒梅...
    193-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头颈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是迅速治疗并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液体活检主要包括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和外泌体的分析检测.与传统的影像学方法相比,液体活检主要通过非侵入性手段使疾病在早期时就被发现,并可通过连续取样来监测肿瘤发展进程.作者主要介绍液体活检的检测技术及其在头颈鳞癌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头颈鳞癌液体活检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外泌体

    MiR-153-3p调控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肥大机制研究

    张丽霞周露玙许胜王涛...
    199-202,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研究miR-153-3p调控心肌肥大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通过ISO不同时间(0、8、12、18、24、48 h)梯度培养检测细胞肥大情况以及miR-153-3p的表达情况;转染miR-153-3p的拮抗剂(antagomir)于ISO诱导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中使miR-153-3p低表达,根据转染情况分为空白组,ISO组(药物诱导组),ISO+NC组(阴性对照组)和ISO+miR-153-3p antagomir组(实验处理组);用FITC Phalloidin FITC标记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表面积的变化,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法检测心房利钠肽,β-肌球蛋白重链和miR-153-3p基因的表达.结果 在一定时间内随着ISO诱导时间的延长心肌细胞肥大效果逐步升高,到18h和24h呈显著差异(P<0.05),48 h后细胞肥大效果降低;miR-153-3p的表达量与肥大效果呈一致趋势,表面积结果与RT-qPCR结果一致.结论 MiR-153-3p在大鼠心肌细胞中响应ISO诱导上调,并且敲低miR-153-3p显著降低心肌细胞的肥大效果.表明miR-153-3p是心肌肥大的重要调节因子,敲低miR-153-3p有抑制心肌肥大的作用,揭示了miRNA在控制心肌肥大发展中的新信号机制.

    异丙肾上腺素心肌肥大微小RNA

    法舒地尔对过氧化氢介导的内皮损伤后TGF-β2及IL-8的影响

    肖晨雪周霞金元哲周东晖...
    203-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法舒地尔(Fasudii,FH)对于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损伤的Hy926人脐静脉融合细胞炎性介质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与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含量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用10%胎牛血清的DEME培养液在温度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实验细胞,将实验细胞按有无H2O2损伤及FH干预分为对照组、H2O2组、FH干预组与单纯FH组.ELISA法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IL-8与TGF-β2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RhoA蛋白、肌球蛋白磷酸酶靶蛋白-1(myosinephosphatae targeting subunit-1,MYPT-1)的含量.结果 氧化损伤后的细胞出现大量凋亡,而FH干预的细胞凋亡数量较H2O2组明显减少.H2O2组、FH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ROS、IL-8、TGF-β2浓度及RhoA、MYPT-1含量明显上升(P<0.01);FH干预组与H2O2组比较,ROS、IL-8、TGF-β2浓度及RhoA、MYPT-1p含量均有所下降(P<0.01).结论 FH可以有效的抑制氧化损伤导致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后炎性因子的分泌.

    冠心病法舒地尔白细胞介素8转化生长因子-β2氧化应激

    乙酰辅酶A羧化酶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促增殖作用研究

    邓洁罗剑波彭聪邓晓杨...
    208-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 l,ACC1)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细胞增殖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与Western Blot方法,分析10例卵巢癌患者癌与癌旁组织中ACC1表达,以明确卵巢癌细胞中ACC1的表达是否发生了异常改变.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下调卵巢癌细胞SKOV3中ACC1表达后,分别用MTS与EDU实验分析ACC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分析ACC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ACC1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发生上调(P<0.01);下调ACC1表达可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P<0.01);下调ACC1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ACC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提示ACC1可能是潜在的卵巢癌治疗的分子标志物.

    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代谢卵巢癌增殖凋亡

    血清E-cadherin、sE-cadherin水平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及疗效相关性分析

    钟彪邹萌萌李霭建刘扬...
    213-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E-钙粘蛋白(E-cadherin)、可溶性E-钙粘蛋白(sE-cadherin)水平与临床分期及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行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TAC)方案化疗的62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化疗前后E-cadherin表达及sE-cadherin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病例特征的关系,并评估治疗前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与E-cadherin表达及sE-cadherin水平的相关性,同时分析患者临床分期、化疗疗效与化疗前E-cadherin表达情况、sE-cadherin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患者E-cadherin表达情况及sE-cadherin水平在不同年龄、肿瘤直径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伴淋巴结转移者E-cadherin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而伴淋巴结转移者血清sE-cadherin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化疗后,62例乳腺癌患者E-cadherin表达较化疗前下调(P<0.05),血清sE-cadherin水平较化疗前升高(P<0.05),而CA153水平较化疗前降低(P<0.05).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化疗疗效患者化疗前sE-cadherin水平差异显著(P<0.05);且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临床分期、化疗疗效与化疗前sE-cadherin水平呈正相关(r=0.394、0.398,P<0.05).结论 化疗前E-cadherin表达强度越低、血清sE-cadherin水平越高,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越高,TAC化疗效果也越好,E-cadherin与sE-cadherin可作为评估乳腺癌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乳腺癌E-钙粘蛋白可溶性E-钙粘蛋白临床分期化疗疗效

    血清IL-6,IL-8与宫颈sIgA联合检测对女性慢性盆腔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熊英马宏莲
    218-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与宫颈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联合检测对女性慢性盆腔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取2014年5月-2017年12月在鄂州市中心医院经腹腔镜确诊为慢性盆腔炎的女性患者130例为病例组,与同期在该院行体检的健康女性1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女性的血清IL-6、IL-8与宫颈sIgA水平,分析3者表达水平与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病例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血清IL-6、IL-8与宫颈sIgA对女性慢性盆腔炎的诊断价值,多元Logistic回归计算3者预测女性慢性盆腔炎发病的风险比(odds ratio,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女性的血清IL-6、IL-8与宫颈sI-gA水平升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3.967,P=0.003;t=4.013,P<0.001;t=2.986,P=0.002).血清IL-6、IL-8在输卵管炎中增高最为显著,而宫颈sIgA在子宫体炎中增高最为显著.ROC结果表明,血清1L-6、IL-8与宫颈sIgA鉴别诊断女性慢性盆腔炎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4.9%/73.7%、77.5%/81.3%和38.9%/92.3%;诊断界值分别为:94.6 pg/mL、88.6 pg/mL和70.2 μg/mL;联合3项指标的灵敏度为82.8%,特异度为93.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IL-6、IL-8、sIgA水平均是女性慢性盆腔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联合血清IL-6,IL-8与宫颈sIgA 3项指标可协助女性慢性盆腔炎的诊断,同时,3者对女性慢性盆腔炎发病风险的预测也具有潜在价值.

    白介素-6白介素-8分泌型IgA女性慢性盆腔炎诊断价值

    氩氦靶向冷冻和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19例临床研究

    李虎明韩志海孟激光刘振千...
    222-225,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氩氦靶向冷冻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分析氩氦靶向冷冻联合化疗对肺癌局部控制及生存曲线的影响.方法 219例ⅢB和Ⅳ期NSCLC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单纯接受氩氦靶向冷冻治疗组(118例)和氩氦靶向冷冻联合化疗组(101例),评估治疗后近期局部控制情况及生存时间,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对联合化疗组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单纯氩氦靶向冷冻治疗组与联合化疗组患者氩氦靶向冷冻冰球覆盖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直径<4 cm患者较直径≥4 cm冷冻冰球覆盖率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氩氦靶向冷冻联合化疗组术后3个月局部有效控制情况较单纯氩氦靶向冷冻组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氩氦靶向冷冻与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00±1.48)个月和(20.00±2.21)个月,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联合化疗组行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诊断分期及术后局部控制情况是影响远期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经皮穿刺氩氦靶向冷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近期局部控制情况及生存时间均优于单纯氩氦冷冻治疗;肺癌分期较早、瘤体较小及近期局部控制较好者相对预后较好.

    非小细胞肺癌氩氦冷冻治疗化疗Cox模型

    招飞体检可疑肾积水情况分析

    张淑华夏阳张清
    226-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招飞体检中超声对可疑肾积水的诊断情况,探讨可疑肾积水产生的原因,诊断依据及判定标准.方法 选取参加某地区2017-2018年度空军招飞体检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参加某地区空军招收飞行学员全面体检的高中毕业生1 197人,检出36例可疑肾积水,其中17人确诊肾结石合并肾积水,招飞结论不合格,占可疑受检人数的47.2%.另19人经多体位检查排除明显结石或其他继发性病变,嘱咐学生排尿后复查,4人排尿后积水未见明显改变,招飞结论不合格,占可疑受检人数的11.1%.12人排尿后肾积水减轻,肾盂分离小于10 mm,招飞结论为待结,占可疑受检人数的33.3%.3人排尿后肾积水消失,招飞结论合格,占可疑受检人数的8.3%.结论 建议招飞体检中,对肾积水范围在10~15 mm的可疑肾积水需谨慎淘汰,应嘱学生排尿后反复检查,减少招飞误诊淘汰.

    空军招飞体格检查可疑肾积水

    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新发肝癌患者的远期疗效

    任家书马秀现
    229-231,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新发肝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6例糖尿病合并新发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在肝癌首次诊断后是否持续使用二甲双胍超过90 d,将患者分为二甲双胍组和非二甲双胍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存率,评价其疗效.结果 2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基线可比性.2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667,P=0.031);1年和3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总体生存率二甲双胍组明显高于非二甲双胍组(P<0.05).2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 =6.145,P=0.013);1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二甲双胍组明显高于非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明显优于非二甲双胍组患者,二甲双胍在治疗糖尿病合并新发肝癌上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二甲双胍糖尿病肝癌远期疗效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典型关节炎代谢谱研究

    李忆涛桑潮梁丹丹陈天璐...
    232-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及痛风性关节炎(gout arthritis,G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代谢谱的差异,构建两种关节炎共有和特有代谢物的贝叶斯网络模型.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27例RA患者及34例GA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代谢产物,识别RA及GA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构建基于贪婪搜索算法的两种关节炎特有和共有代谢物的贝叶斯网络图.结果 RA及GA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基于单元及多元统计方法,RA组筛选出34个差异代谢物,GA组筛选出41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两种关节炎共有的差异代谢物14个;基于上述代谢物构建的贝叶斯网络揭示了不同代谢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结论 相比于代谢组学传统的多元统计学方法,贝叶斯网络能良好反映疾病差异代谢物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在代谢组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贝叶斯网络贪婪搜索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