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易感因素及miR-31、miR-122、miR-146a表达水平

    马伟王世平王代平陈涛...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易感因素及微小核糖核酸(miR)-31、miR-122、miR-146a表达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171例2018年01月-2022年12月于简阳市人民医院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和非感染组137例,分析肺部感染患者病原学特点、易感因素及外周血miR-31、miR-122、miR-146a表达水平。结果 171例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为34例,发生率为19。88%;共培养出病原菌3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7株,占77。14%;易感因素包括年龄>60岁、有吸烟史及糖尿病(P<0。05);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外周血miR-31、miR-122水平升高,miR-146a水平降低(P<0。05),三指标联合诊断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18%、87。59%。结论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易感因素包括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糖尿病,miR-31、miR-122、miR-146a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临床可进行针对性防治以降低该病发生风险。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肺部感染病原学微小RNA-31微小RNA-122微小RNA-146a易感因素诊断价值

    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

    王苗苗兰迪翔潘桂芳王剑...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根治术(VATS)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15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VATS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50例肺癌患者术后共有34例发生感染,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2。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手术时间≥3 h是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Logistic预测模型:Logistic(P)=-6。797+0。778×TNM分期+0。873×慢性堵塞性肺疾病+1。324×手术时间,该模型预测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1。62%、78。56%、83。42%、0。743。结论 TNM分期、手术时间、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肺癌胸腔镜手术术后感染预测模型预测价值

    胃癌术后腹腔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孙玉李思源党晓青姜玲...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感染预测模型,为临床预防术后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2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481例纳入研究,根据术后腹腔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43例和非感染组438例,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4 cm、手术时间≥240 min、低蛋白血症、淋巴血管侵犯为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预测模型:Logit(P)=-11。432+0。608 ×肿瘤大小≥4 cm+0。811×手术时间≥240 min+0。678×低蛋白血症+0。655×淋巴血管侵犯,将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纳入阳性,无术后腹腔感染纳入阴性,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当Logit(P)>12。60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83,诊断敏感度为88。37%、特异性为82。42%。结论 胃癌术后腹腔感染危险因素较多,构建预测模型对胃癌术后腹腔感染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筛选高危人群,进而进行有效干预。

    胃癌腹腔感染危险因素模型预测价值

    ERCP术后胆道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肖盼平王海英张堃史奕...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RCP术患者1 0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胆道感染分为并发胆道感染组30例和未并发胆道感染组1 01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1 040例ERCP术后患者并发胆道感染30例,发生率为2。88%,共培养病原菌42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粪肠球菌;胆道梗阻位置、ERCP术后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并糖尿病是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预测模型为:Logit(P)=-11。087+胆道梗阻位置高位×0。927+ERCP术后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0。958+合并糖尿病×1。042,按照诊断概率Logit(P)绘制预测ERCP术后患者并发胆道感染的ROC曲线,当Logit(P)>11时,AUC值为0。843,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67。43%。结论 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危险因素包括胆道梗阻位置高位、ERCP术后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并糖尿病,据此构建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较高。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道感染病原菌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王素梅孙森林于珍张金卷...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腹腔感染(IAI)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2年6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行PD术的243例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利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PD术后IAI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PD术后IAI风险预测模型,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分析法(DCA)对其进行评估。结果 243例行PD术患者,96例发生了术后IAI,感染率为39。5%;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肿瘤大小、胰瘘、胆瘘、腹腔出血和血肌酐(Scr)水平是PD术后发生IAI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瘘、胆瘘、腹腔出血和Cr水平是PD术后IA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该模型C-index为0。779(95%CI:0。738~0。82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显示出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预测风险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基本吻合,DCA曲线显示该模型应用价值高。结论 PD术后发生IAI的风险较高,LASSO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新模型可以更准确地用于PD术后IAI的预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感染术后感染危险因素诺模图预测模型

    直肠癌术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原学及影响因素

    段娜郑玲刘战涛唐玉洁...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直肠癌术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襄阳市中心医院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的1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CAUTI分为感染组38例和非感染组148例,收集患者中段尿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后CAUTI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前合并泌尿系统疾病均是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CAUTI的影响因素(P<0。05);38例感染患者中共检出5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革兰阳性菌14株,真菌18株;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等的耐药性较低,鲍氏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的耐药性较低;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替加环素、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低,屎肠球菌对庆大霉素、替加环素的耐药性较低;白假丝酵母和光滑假丝酵母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等的耐药性均较低。结论 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CAUTI与合并基础疾病、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前合并泌尿系统疾病等有关,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不同病原菌耐药性有差异。

    直肠癌尿路导管感染影响因素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慢性骨髓炎感染病原菌及ESR、CCL11、BMP-2的诊断价值

    杨全元郭氧穆臣会蔡志刚...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骨髓炎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沉(ESR)、CC修饰趋化因子1 1(CCL1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20年5月-2023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76名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慢性骨髓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SR、CCL11、BMP-2对慢性骨髓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7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共检出79株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占比分别为15。19%、13。92%、27。85%、13。92%;病例组ESR、CCL1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BMP-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ESR、CCL11、BMP-2联合诊断慢性骨髓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43%和75。00%。结论 慢性骨髓炎患者主要感染病原菌种类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外周血ESR、CCL11、BMP-2水平异常表达,三者联合检测诊断价值较高。

    慢性骨髓炎病原菌血沉CC修饰趋化因子1骨形态发生蛋白-2诊断价值

    卵巢癌合并感染性阴道炎阴道微生态及其危险因素

    赖素艺李一村黄海廖雰芬...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癌(OC)患者合并感染性阴道炎(IV)阴道微生态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3年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38例O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IV分为感染组72例和非感染组166例,统计OC合并IV的感染情况及阴道微生态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OC合并IV危险因素。结果 OC合并IV发生率为30。25%(72/238);72例OC合并IV患者中感染类型构成比由多到少依次为:阴道假丝酵母菌病32例(44。44%)、细菌性阴道炎26例(36。11%)、混合感染8例(11。11%)、滴虫性阴道炎5例(6。94%)和需氧菌性阴道炎1例(1。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有阴道炎史、有化疗、性生活频率≥2次/周、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10 mg/L、白蛋白(ALB)<30g/L是OC合并IV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OC合并IV发生率高,感染类型以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居多,细菌性阴道炎次之;年龄、阴道炎史、化疗、性生活频率、文化程度及血清CRP、ALB水平与IV发生相关。

    卵巢癌感染性阴道炎微生态危险因素

    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现状及miR-let-7d-5p、miR-3607-3p、CIP2A的诊断效能

    况漫肖祖文闫益芬孙雪...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微小核糖核酸(miR)-let-7d-5p、miR-3607-3p、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CIP2A)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十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宫颈癌患者36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患者41例和宫颈炎患者47例,分别纳入A组、B组和C组,比较三组HPV表达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let-7d-5p、miR-3607-3p、CIP2A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A组HPV阳性表达率、HPVE6/E7信使核糖核酸(mRNA)高载量率及宫颈组织CIP2A表达水平均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P<0。05),A组宫颈组织miR-let-7d-5p、miR-3607-3p表达水平均低于B组、C组,且B组低于C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let-7d-5p、miR-3607-3p、CIP2A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0。937、94。44%和85。23%。结论 宫颈癌患者HPV阳性表达率、HPV E6/E7 mRNA高载量率较高,宫颈组织miR-let-7d-5p、miR-3607-3p、CIP2A表达异常,三者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的诊断效能较高。

    宫颈癌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炎微小核糖核酸-let-7d-5p微小核糖核酸-3607-3p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人乳头瘤病毒诊断效能

    剖宫产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Th17/Treg细胞水平

    陈诗虹苏自强徐荣艺周志梅...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导致剖宫产产妇发生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Th17/Treg细胞水平变化,为预防产褥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7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产褥期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非感染组746例,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检测两组细胞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率。结果 780例剖宫产产妇发生产褥期感染的为34例,感染率为4。36%;共检出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占71。15%,革兰阳性菌15株占28。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产前白蛋白<35 g/L为剖宫产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OR=2。232、2。474、2。186,均 P<0。001);感染组 PCT、CRP、WBC 水平及 Th17 百分率、Th17/Treg均高于非感染组,而Treg百分率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发生产褥期感染的感染率较高,其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危险因素包括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产前白蛋白<35 g/L,Th17/Treg失衡对剖宫产产褥期感染具有明显影响。

    剖宫产产褥期感染病原菌危险因素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