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复合群的耐药谱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陈娇丽赵赟安赵芯米任建敏...
    2241-2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CRECL)的耐药谱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法 收集丽水市中心医院2012-2022年分离的非重复CRECL菌株,采用VI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进行菌种鉴定,以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最小抑菌浓度值(MIC),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bla KPC、bla NDM、bla IMP、bla VIM、bla OXA-48等碳青霉烯酶基因并测序确认。通过接合实验和复制起始子扩增检测分析耐药基因定位及质粒类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确定各菌株ST型,并结合BV-BRC数据库来源的CRECL构建系统发育树和最小生成树,分析CRECL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共收集非重复CRECL菌株22株,分布于14个临床科室,分属于16个ST型;22株菌对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均100。00%耐药,对左氧氟沙星、氨曲南和多黏菌素的耐药率分别是81。81%、63。63%和31。81%,仅对替加环素100。00%敏感;经测序确认,17株CRECL菌株携带blaNDM基因,占77。27%,且其中15株位于IncX3型质粒,2株位于IncFⅡ型质粒;根据系统发育树和最小生成树分析,CRECL呈散发分布,未发现优势克隆群。结论 CRECL呈散发流行,医院分离菌株主要携带bla NDM基因,IncX3型质粒是介导该基因转移的主要原因。

    阴沟肠杆菌复合群耐药谱碳青霉烯酶基因质粒类型多位点序列分析分子流行病学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与CYP27B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及血清CHE和H-FABP与S100A12表达水平

    许探卢小丽陈页川丁国民...
    2248-2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肺部感染与25ohd-2c3-1α羟化酶(CYP27B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及血清胆碱酯酶(CHE)、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钙结合蛋白(S100A12)水平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老年CHF患者114例,根据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26例/88例);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和病原菌分布情况;分别采用丁酰硫代胆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HE、H-FABP、S100A1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三者对老年CHF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两组患者CYP27B1基因多态性。结果 老年CHF患者肺部感染患者分离出37株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组血清CHE水平比未感染组低(P<0。05),血清H-FABP、S100A12水平比未感染组高(P<0。05);绘制ROC曲线获得CHE、H-FABP、S100A12联合检测诊断老年CHF患者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比各项单独检测高(P<0。05),敏感度88。50%,特异度78。40%;感染组CYP27B1-1260位点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与未感染组比更低(P<0。05),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与未感染组比更高(P<0。05)。结论 老年CHF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多为革兰阴性菌感染,且感染发生后血清CHE呈低表达,H-FABP、S100A12呈高表达,联合检测CHE、H-FABP、S100A12有助于诊断老年CHF患者肺部感染,CYP27B1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老年CHF患者肺部感染。

    心力衰竭肺部感染25ohd-2c3-1α轻化酶胆碱酯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钙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

    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血清miR-5787、miR-133、Bax、Bcl-2表达水平

    梁晶晶谭熙
    2253-2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PI)患者病原菌耐药特点及血清微小核糖核酸-5787(miR-5787)、微小核糖核酸-133(miR-133)、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水平。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峨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PI患者作为A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无PI患者作为B组;分析A组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比较两组血清miR-5787、miR-133、Bax、Bcl-2表达水平、红细胞免疫参数及炎性因子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5787、miR-133、Bax、Bcl-2与红细胞免疫参数、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8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PI患者共分离出132株病原菌株,革兰阳性菌的占比为34。8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的占比为61。36%,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真菌的占比为3。79%;肺炎克雷伯菌对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均为55。1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较高;与B组比较,A组血清miR-5787、miR-133、Bax水平均更高,血清Bcl-2水平更低(P<0。05);A组全血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高于B组,全血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ATER)、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NTER)及血清IL-10水平低于B组(P<0。05);血清miR-5787、miR-133、Bax与全血FEIR、血清IL-17、TNF-a水平呈正相关,与全血ATER、NTER及血清IL-10水平呈负相关;血清Bcl-2与全血FEIR、血清IL-17、TNF-a水平呈负相关,与全血ATER、NTER及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PI病原菌中占比较高的为肺炎克雷伯菌,且PI会导致患者机体促炎/抗炎机制失衡,抑制红细胞免疫功能,且血清miR-5787、miR-133、Bax、Bcl-2表达变化与患者红细胞免疫及炎症指标密切相关。

    脑梗死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微小核糖核酸-5787微小核糖核酸-133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淋巴细胞瘤-2

    原发性肺癌放疗后肺部感染患者miR-129和miR-146a与lncRNA NEAT1表达水平及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

    苏书娟孙义长樊涛师建慧...
    2259-2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癌放疗后肺部感染患者微小核糖核酸(miR)-129、miR-146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含丰富的转录本(NEATI)及与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一2023年7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肺癌放疗患者109例,根据合并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28例/81例);比较两组血清miR-129、lncRNA NEAT1、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4、IFN-γ/IL-4及外周血miR-146a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肺癌放疗后肺部感染预测价值;采用Pearson法分析原发性肺癌放疗后肺部感染患者miR-129、miR-146a、lncRNA NEAT1水平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感染组血清lncRNA NEAT1、IL-4和外周血miR-146a水平较未感染组高(P<0。05),血清miR-129、IL-2、IFN-γ、IFN-γ/IL-4水平较未感染组低(P<0。05);绘制ROC曲线获得miR-129、miR-146a、lncRNA NEAT1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肺癌放疗后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IL-2、IFN-γ/IL-4与miR-146a、lncRNA NEAT1呈负相关(P<0。05),与miR-129呈正相关(P<0。05)。结论 原发性肺癌放疗后发生肺部感染miR-129、miR-146a、lncRNA NEAT1水平表达异常,三者联合检测对其诊断价值较高,且miR-129、miR-146a、lncRNA NEAT1 表达水平与 Th1/Th2 因子有关。

    原发性肺癌肺部感染微小核糖核酸-129微小核糖核酸-146a辅助性T细胞1/2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核富含丰富的转录本1相关性预测价值

    急性白血病合并血流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和Keap1、Nrf2、PD-1、PD-L1 mRNA对其预后的诊断价值

    李旻雪董俊霞张玉芬曹乃月...
    2264-2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AL)合并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患者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使核糖核酸(mRNA)对其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7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98例AL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根据患者治疗30 d后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29例)和生存组(169例),统计两组临床特征及Keap1、Nrf2、PD-1、PD-L1 mRN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Keap1、Nrf2、PD-1、PD-L1 mRNA对AL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AL合并血流感染患者检出革兰阴性菌占比56。59%,革兰阳性菌占比39。51%,真菌占比3。90%;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的耐药性均较低;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14。29%,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17。86%;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55。00%;死亡组单个淋巴核细胞Keap1、Nrf2、PD-L1 mRNA水平低于生存组(P<0。05),单个淋巴核细胞PD-1 mRNA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Keap1、Nrf2、PD-1、PD-L1 mRNA联合预测AL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及敏感度均高于四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 AL患者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首选药物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革兰阳性菌感染则可优先采用环丙沙星、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唑林,Keap1、Nrf2、PD-1、PD-L1 mRN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对AL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

    急性白血病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信使核糖核酸预后诊断价值

    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感染病原菌及PCT、ET、NLR、TM联合检测诊断价值

    姚姗姗郑玮李艳于巧...
    2269-2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感染致病菌分布、药敏结果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内毒素(ET)、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比值(NLR)、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联合检测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3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52例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26例)和非感染组(126例);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感染致病菌分布情况及主要致病菌的药敏结果,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临床资料、血清PCT、ET、外周血NLR及血浆TM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ET、外周血NLR、血浆TM单一及联合检测对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26例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感染患者共检出菌株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67。65%),革兰阳性菌10株(29。41%),真菌1株(2。94%);感染组血清PCT、ET、外周血NLR、血浆TM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ET、外周血NLR、血浆TM联合诊断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31,高于血清PCT、ET、外周血NLR、血浆TM单一检测(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不同,其发生与基础疾病史、置管时间、化疗次数、穿刺次数及血清PCT、ET、外周血NLR、血浆TM水平有关,且血清PCT、ET、外周血NLR、血浆TM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

    急性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病原菌药敏结果降钙素原内毒素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比值血栓调节蛋白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肺部感染病原菌及其影响因素

    胡丰菊张雷明王延海冯要菊...
    2274-2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特点、影响因素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变化。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2022年7月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MHD患者350例,以研究对象肺部感染为依据,分为研究组(合并肺部感染,n=120)、对照组(未合并肺部感染,n=230);分析慢性肾衰竭MHD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两组临床资料(包括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NF-κB表达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慢性肾衰竭MHD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共分离出病原菌155株,革兰阴性菌为主96株(61。94%);年龄升高、合并糖尿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水平升高、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表达水平升高为慢性肾衰竭MHD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血红蛋白(Hb)水平升高为慢性肾衰竭MHD患者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慢性肾衰竭MHD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TLR4/NF-κB信号通路参与肺部感染的发生,其危险因素较多,可据此采取干预措施。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肺部感染病原菌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危险因素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液透析期间肺部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

    顾萍洪花熊付静戴星星...
    2278-2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液透析期间肺部感染(PI)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于2018年5月—2022年11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CKD患者,共纳入10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所选患者血液透析期间是否发生PI将其分为感染组(27例)和未感染组(79例);统计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比较两组临床资料,CKD患者血液透析期间PI的危险因素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感染组27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3株,检出率为48。15%,革兰阳性菌2株,革兰阴性菌7株,真菌4株;感染组心功能分级为Ⅳ级、合并糖尿病、心衰的患者占比分别为44。44%、48。15%、51。85%,均高于未感染组的22。78%、26。58%、30。38%(P<0。05);感染组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110 g/L的患者占比为62。96%,均高于未感染组的40。51%;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及红细胞分布宽度高于未感染组,血清磷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CKD患者血液透析期间PI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衰(OR=3。658、2。680,P<0。05)。结论 CKD患者血液透析期间PI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衰,且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比较高,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可据此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抗菌治疗。

    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肺部感染病原菌危险因素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与危险因素及TGF-β1/Smads通路的诊断价值

    钟倩王晓雨于洪柳许丹风...
    2282-2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特征、危险因素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通路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血液透析的1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CRBSI分为感染组(n=51)和未感染组(n=111),统计感染现状及病原学分布,分析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TGF-β1、Smad2、Smad3蛋白表达,分析TGF-β1、Smad2、Smad3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诊断价值。结果 162例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为51例(占31。48%);共培养出51株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7。45%)、溶血葡萄球菌(17。65%)、大肠埃希菌(15。69%)占比较高;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久、置管部位为股静脉、穿刺次数多、血清白蛋白水平低(P<0。05);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血清中TGF-β1、Smad2、Smad3蛋白水平高(P<0。05),三者联合检测对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单独检测(P<0。05),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2。16%,特异度为80。18%。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CRBSI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与TGF-β1/Smads通路激活有关,TGF-β1、Smad2、Smad3联合检测对其诊断价值高。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通路血液透析病原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

    腹膜透析感染性腹膜炎病原菌及血清和透出液sICAM-1、PCT、CRP的临床意义

    陈勇琴陈德政杨建兵刘利...
    2287-2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PD)感染性腹膜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血清、透出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PD感染性腹膜炎患者(研究组)和64例PD未发生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对照组)。分析研究组致病菌分布;比较两组血清、透出液sICAM-1、PCT、CRP水平,分析血清、透出液sICAM-1、PCT、CRP水平对PD感染性腹膜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62例PD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63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组血清、透出液sICAM-1、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PCT、CRP水平联合检测对PD感染性腹膜炎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单独检测,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8。71%,特异度为92。19%;透出液sICAM-1、PCT、CRP水平联合检测对PD感染性腹膜炎患者的AUC值高于单独检测,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8。71%,特异度为93。75%。结论 PD患者感染性腹膜炎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该病与sICAM-1、PCT、CRP水平变化有关,且三者联合检测对其预测价值较高。

    腹膜透析感染性腹膜炎病原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