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及毒力相关基因分布

    王婧婧毛旭建赵莹杜强...
    1121-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分离株耐药性及毒力相关基因分布差异。方法 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从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数家合作医疗机构中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全自动微生物药敏分析仪做菌株鉴定、药敏试验,多位点序列分型探讨菌株克隆型,黏液拉丝试验鉴定菌株的毒力表型,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菌株毒力基因、荚膜血清型。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菌株主要来源于痰、伤口分泌物、血液标本;鲍氏不动杆菌菌株分布主要科室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创伤显微外科、神经外科;鲍氏不动杆菌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比较高,具有多药耐药和广泛耐药性;鲍式不动杆菌菌株种包含15种ST型(牛津分型),主要为ST195,共检测出黏液丝试验阳性菌株22株(占比15。28%),共检出40株荚膜血清型(占比27。78%),菌株毒力基因主要为abaI、ompA、HemO、bap、CsuE、bfmS基因。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菌株主要来源于痰等标本,主要分布在ICU,其多药耐药及广泛耐药率均较高。鲍氏不动杆菌菌株以ST195型为主要流行菌株。鲍氏不动杆菌携带多种毒力基因,临床应严格防控重症监护病房中耐药高毒力鲍氏不动杆菌菌株的传播。

    血流感染鲍氏不动杆菌毒力基因耐药机制耐药性菌株分布

    比阿培南对临床常见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黄俊超张鑫陆惠梅贾雄飞...
    1126-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评估比阿培南对临床常见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提供建立比阿培南的药物敏感性折点和临床用药指导的实验依据。方法 复苏2022年云南新昆华医院冻存的327株临床常见菌,其中包含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复合群;利用K-B纸片扩散法评估比阿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上述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并对这三种药物对不同细菌的抑菌圈大小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细菌对比阿培南的敏感率存在差异:大肠埃希菌的敏感率最高,为100。00%,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率为98。21%,再次是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为69。23%,最后是鲍氏不动杆菌,敏感率仅为8。38%;三种药物对同种细菌的抑菌圈直径的结果显示,除在鲍氏不动杆菌中无统计学差异外,三种药物在其他3种菌中的抑菌圈直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比阿培南与美罗培南的抑菌圈直径大小更为接近。结论 比阿培南在肠杆菌目细菌中的抗菌活性最强,对非发酵菌的抗菌活性不够好,尤其是对鲍氏不动杆菌复合群的抗菌活性很低。三种碳青酶烯类药物对以上4种临床常见菌的抗菌活性虽然有一定差异,但其敏感性一致(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委员会-M100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判定),比阿培南可以参考美罗培南的药物敏感性折点,而不是亚胺培南的。

    比阿培南K-B纸片扩散法抑菌圈直径敏感率抗菌活性临床常见菌

    626例耐药肺结核临床特征及其耐药基因突变分布

    方珂李丹汤中文余娇...
    1130-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626例耐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耐药基因突变特征。方法 纳入2018年6月—2022年12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26例进行研究,根据其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分别纳入耐药组(189例)、非耐药组(437例)。分析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分析肺结核患者耐药临床特征,分析肺结核患者耐药基因突变特征。结果 626例肺结核患者分离626株结核分枝杆菌,其中耐药189例,耐药率为30。19%,耐多药87例,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耐药率较高;临床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耐药组年龄、病历类型复治高于非耐药组(P<0。05);肺结核患者耐药基因突变主要为katG基因突变(315位Ser替代为Thr,突变率为38。10%),rpoB基因突变(521位Ser替代为Leu,突变率为28。04%),rpsL基因突变(43位Lys替代为Arg,突变率为26。98%)。结论 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不容乐观,耐药临床特征包括年龄≥60岁、病历类型复治等,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耐药基因突变特征,可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肺结核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临床特征

    三亚某三甲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陈如寿钟佳芳石挺丽王婧婧...
    1134-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三亚某医院7年间肺炎克雷伯菌(KP)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性变迁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6-2022年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分离的KP及CRKP菌株药敏试验结果,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及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型等分子特征,并分析流行菌株特征。结果 2016-2022年共分离KP 3 994株,神经外科检出率最高(14。65%),主要分离自痰液(76。56%),对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对头孢类药物耐药率高;7年间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下降趋势(P<0。05);2016-2022年共分离CRKP 45株,儿科检出率最高(28。89%),主要来自痰液(60。00%);对酶抑制剂药物耐药率均>88。00%,对头孢类药物高度耐药,耐药率均>93。00%;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结果为NDM型、KPC型、IMP型、VIM型,同时携带有2种基因型;儿科分离的CRKP以KPC型为主,占23。08%;MLST分型共获得26种ST型,以ST571(20。00%)为优势型别,是主要流行株,在本地社区流行传播具有密切亲缘关系。结论 2016-2022年该医院分离的KP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下降趋势。CRKP对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主要携带NDM型碳青霉烯酶为主要耐药机制;菌株分子分型动态性多样,存在优势克隆ST571型CRKP在医院流行和传播,需加强医院感染防控。

    肺炎克雷伯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碳青霉烯耐药耐药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

    血清SAA及PGRN与TLR4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

    林琳王婷董小鑫刘昭君...
    1140-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颗粒蛋白前体(PGRN)、Toll样受体4(TLR4)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及影响。方法 以2020年2月—2023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38例老年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同期收治的145例老年COPD无肺部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分析老年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血清SAA、PGRN、TLR4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 138例老年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菌株1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5。38%、革兰阳性菌占27。56%、真菌占7。05%;铜绿假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较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较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较敏感,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完全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的耐药株数较多,分别为16、15、13株;肺炎链球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的耐药株数较多,分别为14、12、12株;感染组血清SAA、PGRN、TLR4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血清SAA、PGRN、TLR4联合预测老年COPD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23,高于血清SAA、PGRN、TLR4单独预测(P<0。05)。结论 革兰阴性菌为老年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主要致病菌,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不同,且血清SAA、PGRN、TLR4在老年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中呈高表达,三者联合检测对老年COPD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更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淀粉样蛋白A颗粒蛋白前体Toll样受体4

    肺癌放化疗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付金平陈惠赵洁晋发...
    1145-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肺癌放化疗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5月—2022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198例肺癌且接受放化疗治疗的患者,根据放化疗期间有无发生肺部感染病例分为感染组73例和非感染组125例。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潜在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列线图模型采用R 4。2。6语言"rms"包构建,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及有效性。结果 采用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潜在的影响因素,糖尿病病史、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化疗周期>4次、放化疗药物>2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使用抗菌药物、肺不张、肿瘤患者功能状态评分<80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B、HGB、化疗周期>4次、使用抗菌药物、NLR、PLR是肺癌放化疗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6个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95%CI:0。865~0。997),一致性指数为0。963;模型的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接近;决策曲线提示,当该模型预测的概率为0。381~0。922时,模型预测价值较优越。结论 肺癌放化疗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有ALB、HGB、化疗周期>4次、使用抗菌药物、NLR、PLR等,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肺癌放化疗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具有较好的效能。

    肺癌放化疗肺部感染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列线图模型

    特发性炎性肌病间质性肺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

    周小果党强李海剑门翔...
    1150-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特发性炎性肌病(IIM)间质性肺炎(IP)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2019年12月—2023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5例IIM IP患者发生与未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分别纳入感染组(n=52)和非感染组(n=43)。统计IIM IP患者肺部感染的现况及病原学特征,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IIM IP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95例IIM IP患者有52例发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4。74%;共分离5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巨细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占比分别为45。76%、28。81%、20。34%、3。39%、1。69%,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11株)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肺炎链球菌(7株)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D4+/CD8+及血清白蛋白、乳酸脱氢酶(LDH)是IIM IP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IM IP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且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IIM IP患者肺部感染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D4+/CD8+、白蛋白、LDH关系密切;临床可据此予以早期针对性防治从而降低IIM IP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

    特发性炎性肌病间质性肺炎肺部感染病原菌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

    刘倩吴丽梅王秋爽范阳阳...
    1154-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呼吸力学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河北省中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肺部感染患者146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73例患者实施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73例患者实施另外给予参麦注射液。两组患者治疗7 d后具体的疗效、呼吸力学相关情况、肺功能相应的指标以及膈肌功能相关的指标改变情况予以对比,并计算不良反应出现的具体概率情况。结果 有效率方面,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更高(93。15%vs。82。19%),治疗后第1秒用力肺活量和预计值比值(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以及第1秒用力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的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IP)、气道的阻力(Raw)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膈肌运动度(DE)、膈肌增厚率(DTF)以及膈肌收缩速度高于对照组,而膈肌浅快呼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主要为面色发红、头昏、发热等,症状较轻,均可耐受,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两组患者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在COPD稳定期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疗效明显,参麦注射液能够提高膈肌收缩及呼吸力学相关功能,改善肺功能状态,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参麦注射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部感染呼吸力学膈肌肺功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及miR-155与NLR和PTH预测价值

    王鹏鸽王萌萌王碧月孙夕然...
    1159-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及微小核糖核酸(miR)-15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甲状旁腺素(PTH)对其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388例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MH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n=53)和未感染组(n=335)。分析MHD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比较两组血清中miR-155、静脉血中NLR和PTH水平,分析miR-155、NLR、PTH单独及联合检测对MHD患者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388例行MHD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为53例,占13。66%;透析时间久、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血红蛋白(Hb)水平低均为MHD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P<0。05);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血清中miR-155、静脉血中NLR和PTH水平较高(P<0。05);miR-155、NLR、PTH联合检测对MHD患者医院感染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单独检测的AUC值(P<0。05),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6。23%,特异度为79。40%。结论 MHD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其风险因素为透析时间久、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Hb水平低,此类患者血清中miR-155、静脉血中NLR和PTH水平较高,且三者联合检测诊断价值高。

    维持性血液透析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微小核糖核酸-15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甲状旁腺素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MGB1、NGAL、miR-15a、miR-34b水平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联性

    钟倩崔雪曼李帅许丹凤...
    1163-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微小核糖核酸(miR)-15a、miR-34b水平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感染组)和54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未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未感染组)作为研究对象,统计病原菌特点,比较两组血清 HMGB1、NGAL、miR-15a、miR-34b 水平,分析血清 HMGB1、NGAL、miR-15a、miR-34b 水平与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NGAL、miR-15a、miR-34b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5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3株,占62。26%;革兰阳性菌17株,占32。08%;真菌3株,占5。66%;感染组HMGB1、NGAL、miR-34b水平高于未感染组,miR-15a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血清HMGB1、NGAL、miR-34b与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呈正相关(P<0。05),血清miR-15a与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呈负相关(P<0。05);血清HMGB1、NGAL、miR-15a、miR-34b联合检测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1,敏感度为94。23%,特异度为81。48%。结论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血清HMGB1、NGAL、miR-34b呈高表达,miR-15a呈低表达,四者与该病具有相关性,且四者联合检测对该病诊断价值较高。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高迁移率族蛋白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微小核糖核酸-15a微小核糖核酸-3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