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剖宫产术后感染产妇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及Hippo信号通路基因水平

    杨静金蓬勃张蕊丽杜伟嫚...
    1414-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感染产妇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对Hippo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9月-2022年9月于河南省生殖妇产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剖宫产术后感染产妇158例和术后未感染产妇173例,分别纳入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分析剖宫产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及Hippo信号通路基因水平的影响.结果 158例剖宫产术后感染产妇共分离出病原菌17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8株,革兰阳性菌44株,真菌9株,占比分别为69.01%、25.73%、5.26%;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及外周血Hippo信号通路基因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st 1)、Tafazzin蛋白(taz)、Yes相关蛋白(yap)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外周血CD3+、CD4+、CD3+CD8+水平降低(P<0.05);与普通感染产妇比较,严重感染产妇血清IL-1β、IL-2、IL-6、TNF-α、sTREM-1水平与外周血Hippo信号通路基因mst1、taz、yap表达水平更高(P<0.05),外周血CD3+、CD4+、CD3+CD8+水平更低(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可导致血清IL-1β、IL-2、IL-6、TNF-α、sTREM-1及外周血Hippo信号通路基因mst1、taz、yap表达水平升高,外周血CD3+、CD4+、CD3+CD8+水平降低.

    剖宫产感染Hippo信号通路基因病原菌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

    MCP-1基因多态性与学龄前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关联及其危险因素

    任维华李伟华段伟静吕秀华...
    1419-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及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 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学龄前患儿126例为研究组,152名同期健康体检学龄前儿童为对照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多因素分析学龄前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MCP-1基因2518位点A/G基因分布.结果 感染患儿共分离出12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88株占68.75%),革兰阳性菌(40株占31.25%);哮喘、早产、每周零食摄入≥7次、家长吸烟、低出生体质量、外周血MCP-1表达水平较高均为学龄前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研究对象MCP-1基因2518位点A/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龄前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与哮喘、早产、每周零食摄入≥7次、家长吸烟、低出生体质量、外周血MCP-1表达水平密切相关,与MCP-1基因分布无相关性.

    下呼吸道感染儿童学龄前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病原菌危险因素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ANTES、TIM-3、HMGB1和miR-1323表达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

    徐莉陈运旺廖赵妹林强...
    1423-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微小核糖核酸-1323(miR-1323)、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组,同期103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外周血RANTES、TIM-3、HMGB1和miR-1323表达水平.结果 研究组RANTES、TIM-3、HMGB1和miR-13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度组和重度组RANTES、TIM-3、HMGB1和miR-1323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ANTES、TIM-3、HMGB1和miR-1323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ANTES、TIM-3、HMGB1、和miR-1323呈高表达,且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肺炎支原体肺炎难治性肺炎微小核糖核酸-1323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血清miR-122a、MIF和HMGB1对儿童脓毒症并发肝损伤的预测价值

    符艺影冯小伟林坚王华...
    1428-1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122a、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MIF)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脓毒症患儿肝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93例脓毒症合并肝损伤患儿纳入肝损伤组,208例未合并肝损伤患儿纳入非肝损伤组,收集患儿一般资料,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122a、MIF、HMGB1水平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C3、C4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22a、MIF、HMGB1表达对脓毒症患儿肝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肝损伤组APACHE Ⅱ评分、AST、ALT水平高于非肝损伤组(P<0.05),C3、C4水平低于非肝损伤组(P<0.05);肝损伤组miR-122a、MIF、HMGB1水平均高于非肝损伤组(P<0.05),且肝损伤越严重,水平升高越明显(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122a、MIF和HMGB1 与 APACHE Ⅱ 评分、AST 及 ALT 均呈正相关(P<0.05),与 C3、C4 呈负相关(P<0.05);miR-122a、MIF和HMGB1联合诊断脓毒症患儿肝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6,敏感度为89.25%,特异度为80.29%.结论 脓毒症患儿miR-122a、MIF和HMGB1水平在脓毒症肝损伤患儿中呈高表达,且三者与A-PACHEⅡ评分、AST、ALT、C3、C4水平具有相关性;miR-122a、MIF、HMGB1三者联合对脓毒症患儿肝损伤的诊断价值更高.

    脓毒症肝损伤微小核糖核酸-122a、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预测价值危险因素

    重庆市某三甲医院2018-2022年心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

    方群英李娅何勇曾焱...
    1433-1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2018年-2022年重庆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进行现状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重庆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的分布及危险因素.结果 1136例心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患者,术后有60例确诊为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2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比为51.67%,其次是手术部位感染,占比为16.67%;60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出6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占48.33%,革兰阳性菌28株占46.67%,真菌3株占5.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急诊手术、ASA分级、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是心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患者引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心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术后感染与年龄、手术类型、病情程度、机械通气、入住ICU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

    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危险因素病原菌术后感染重庆

    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雷春梅刘燕徐晓梅黄璜...
    1437-1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年1月1日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实施"五常法"护理管理方法,观察"五常法"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并比较实施前后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手术室工作人员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五常法"护理管理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手术室物品完备、灭菌期限、供应及时性评分均升高(P<0.05);手术室护士手卫生知识掌握评分提高(P<0.05)、护士手卫生依从率、手部菌落合格率升高(P<0.05);手术室护士无菌意识、医护配合评分升高(P<0.05),空气细菌含量降低(P<0.05);手术患者Ⅰ~Ⅲ类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降低(P<0.05),手术室其他工作人员对手术室护理总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 "五常法"护理管理能够改善手术室物品完备、灭菌期限、供应及时性情况,提高手术室护士对手卫生知识掌握程度、护士手卫生依从率、手部菌落合格率,提高手术室护士无菌意识和医护配合度,降低手术室空气细菌含量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护理满意度.

    手术室五常法护理管理手卫生术后切口感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稿约

    前插1-前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