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皮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温从游温喜乐陈焕庆谢作棒...
    16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 2021年 6月至 2023年 6月收治的 62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获得两组,各 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后正中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经皮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量表评分下降,其中,实验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 74.19%相比,实验组 93.55%稍高(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矢状位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矢状位Cobb角降低,椎体前缘高度升高,其中,实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可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与功能障碍情况,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内固定胸腰椎骨折疼痛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

    磁共振成像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价值研究

    詹燕吕翔王士维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磁共振成像(MRI)在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STT)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20年 1月至 2023年 1月就诊于本院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为STT的 62 例患者,所有患者在本院进行手术/活检前均接受MRI检查.结果 62例患者(33例男性和 29例女性)中,37 例为良性肿瘤,25 例为恶性肿瘤.MRIT1WI上的低信号(P<0.001),T2 加权图像上低信号(P=0.003),囊肿(P=0.003)),坏死(P=0.001),纤维化(P=0.023),出血(P<0.001),分叶边缘(P<0.001)、边界不明确(P<0.001)、肿瘤周围水肿(P<0.001),血管受累(P<0.001)和不均匀强化(P<0.001)是区分良性和恶性STT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定性特征.年龄(P=0.009)、大小(P=0.001)、T1 加权信号定量值(P=0.002)和 T2 加权信号定量值(P=0.007)是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定量特征.结论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周围水肿和异质性增强相结合在鉴别良恶性肿瘤中最有价值,MRI可有效鉴别恶性和良性STT.

    软组织肿瘤磁共振成像组织表征

    超声引导下臂丛复合肋间臂神经阻滞在肱骨远端骨折手术中的镇痛效果

    裴荣斐吴苏琪程小敏
    16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复合肋间臂神经阻滞在后入路肱骨远端骨折中的镇痛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年 1月至 2022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共 62 例,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 6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 31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肋间臂神经阻滞;对照组 31 例,采用单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又根据肋间臂神经阻滞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 1(16例,胸小肌下阻滞)和观察组 2(15 例,腋区阻滞).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 1和观察组 2术中舒芬太尼应用量、术毕时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手术结束后追加氟比洛芬酯的患者比例.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 1 和观察组 2 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毕时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后,观察组追加氟比洛芬酯的患者比例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1 和观察组 2 术中舒芬太尼应用量、术毕时VAS评分、手术后追加镇痛药物患者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后入路进行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时,在臂丛神经阻滞基础上,联合肋间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减少术中舒芬太尼应用量,在手术结束后的早期镇痛效果更好,镇痛药物需求量明显减少,并且不同肋间神经阻滞方式的作用效果相似,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择应用.

    超声引导臂丛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后入路肱骨远端骨折镇痛作用

    罗哌卡因浓度及剂量差异对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用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何迎兵
    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浓度及剂量差异对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用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旨在为罗哌卡因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纳入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月于本院行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 160例,根据罗哌卡因浓度及剂量差异分为A~D组,每组各 40例;其中A组给予 0.45%罗哌卡因 10 mL,B组给予 0.45%罗哌卡因 5 mL,C组给予 0.25%罗哌卡因 10 mL,D组给予 0.25%罗哌卡因 5 mL;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静息/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麻醉体位变化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 24h内股四头肌肌力分级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A组、B组、C组神经阻滞后 5 min及 10 min静息/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神经阻滞前(P<0.05);D组神经阻滞后 10 min 静息/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神经阻滞前(P<0.05);D组神经阻滞后 10 min静息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神经阻滞 5 min(P<0.05);A组神经阻滞后 5 min和 10 min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 B组(P<0.05);D组神经阻滞后 10 min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C组神经阻滞后 5 min及 10 min静息/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 D组(P<0.05).B组和D组麻醉体位变化时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高于神经阻滞后 10 min(P<0.05);A组麻醉体位变化时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D组麻醉体位变化时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C组麻醉体位变化时静息/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D组(P<0.05).C组术后 24h内股四头肌肌力 5 级比例显著高于A组(P<0.05).麻醉过程中D组患者中 24例因麻醉体位变化时疼痛导致难以配合,而入组患者均未见局麻中毒、神经损伤及血肿形成等不良反应.结论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中 0.25%罗哌卡因 10 mL应用可实现髋部骨折老年患者良好镇痛,尤其在麻醉体位变化时,同时该方案对于股四头肌肌力影响较小且安全性令人满意.

    罗哌卡因髋关节囊神经阻滞髋部骨折老年疼痛

    MRI评估多裂肌脂肪浸润独立增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风险研究

    王辉王栋严志强钱业韬...
    172-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MRI评估多裂肌脂肪浸润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风险.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19年 2月至 2023年 3 月就诊于本院的OVCFs患者 46 例(骨折组)和无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对象 46例(对照组),并对其腰椎 MRI和骨矿物质密度(BMD)检查数据进行分析.依据BMD T评分将骨折组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骨质减少组.依据腰椎MRI图像计算多裂肌的横截面积(CSA)和肌肉纤维百分比(PMF),以评估多裂肌质量和脂肪浸润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 92 例,骨折组 46 例,其中骨质疏松组 21例,骨质减少组 25例.骨折组和对照组在BMD和腰大肌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4-L5 水平和L5-S1 水平测量的多裂肌CSA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L4-L5 水平和L5-S1 水平测量的PMF在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组显著低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4-L5 水平和L5-S1 水平多裂肌PMF,而不是CSA,与OVCFs的风险相关联.结论 多裂肌脂肪浸润率高会增加脊柱骨折的风险.因此,保持脊柱肌肉和骨密度的质量对于预防OVCFs至关重要.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多裂肌脂肪浸润骨矿物质密度

    超声引导下双侧PNB在全麻下输尿管镜碎石术中的应用研究

    颜巧巧洪恽
    17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阴部神经阻滞(PNB)在全麻下输尿管镜碎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 2020年 1月至2023 年 6 月本院接受输尿管镜碎石术的 86 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 43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PNB.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比较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 30 min、术后 1h、术后 2 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RB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尿管镜碎石术患者全麻中,应用超声引导下双侧PNB效果明显,可缓解术后疼痛,减少CRBD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输尿管镜碎石术全身麻醉超声阴部神经阻滞

    接送闭环管理信息系统在缩短手术室接台手术时间中的应用

    邵蔚张引
    17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接送闭环管理信息系统在手术室接台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年 6月至 2022年 12月手术室200 台接台手术情况,其中采用传统手术交接方式者为对照组,100台;采用接送闭环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交接者为观察组,100台.记录两组接/送患者时间、交接失误率、连台手术间隔时间、连台手术延迟发生率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连台手术间隔时间为(45.12±3.8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连台手术间隔时间(57.63±4.25)min,P<0.05.观察组连台手术延迟发生率 5%,较对照组连台手术延迟率 24.0%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接/送患者时间为(16.73±4.3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接/送患者时间为(24.96±5.71)min,P<0.05.观察组手术交接失误率为 0%,相比对照组手术交接失误率 4%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接送闭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手术室接台手术护理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实现手术室-转运-病房间的无缝隙对接,将预防控制贯穿于整个手术交接过程中,加快手术室的高效运转,预防危险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其满意度.

    接送闭环管理信息系统接台手术手术室无缝隙对接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陈志鹏袁义
    182-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的慢性疾病,多患于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化逐渐发展,该病已然成为老年患者的普发疾病.其中对于膝关节的单间室骨性关节炎,一般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常用手术方式有胫骨高位截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单髁置换术.近二十年来,单髁置换术(UKA)的适应症有所扩大,具有手术更快、出血更少、成本更低和康复更快等优点.但目前主要还有一些问题仍存在争议,比如:UKA适应证、禁忌症如何;UKA与全膝置换术(TKA)、胫骨高位截骨(HTO)的疗效对比如何;UKA中的 3D打印截骨手术方法效果如何.本文将对以上几个问题做一综述,进一步提高对UKA的认识.

    膝关节骨关节炎单髁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胫骨高位截骨3D打印

    宫颈锥切术后反复重度子宫颈管粘连一例

    李楚杨云萍郑彩洁吕雯...
    186-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颈粘连(cervical stenosis)的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 1例宫颈锥切术后反复重度子宫颈管粘连病例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随访情况,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34岁,因"宫颈锥切术后反复下腹痛 1年余"2019 年 10 月 28 日就诊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临床考虑子宫颈粘连,反复经宫颈扩张、宫腔镜宫颈粘连电切乃至宫腹腔镜等多次手术最终得以治愈.结论 对于子宫颈反复粘连患者,宫腔镜子宫颈粘连凹槽式电切术是较佳的手术方式选择.

    子宫颈粘连宫颈锥切治疗方式

    伤口、造口、失禁全程规范信息化的构建与护理实践

    张丽华徐燕燕汪南飞朱伟健...
    18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信息化的伤口/造口/失禁全程规范化构建及护理实践效果.方法 本院于 2021年 3月实行基于信息化的伤口/造口/失禁全程规范化管理模式,将 2020 年 2 月至 2021 年 2月收治的 1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 2021年 3月至 2022年 3月收治的 1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情况,同时就两组护士对职业的认同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3.08%;观察组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为 9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3.85%;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伤口/造口/失禁全程规范化管理模式,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提升.

    伤口造口失禁互联网+护理服务延续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