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栓弹力图对创伤性脑损伤预后评估的meta分析

    包红霞李谷陈满涛
    267-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成效.方法 全面检索中外数据库,并根据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后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应用Revman5.4.1 软件进行质量评价与Meta分析.结果 R值与预后不良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值、α角和MA值存在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四项TEG主要参数中,仅有R值与TBI患者的不良预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血栓弹力图创伤性脑损伤凝血功能障碍预后meta分析

    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研究

    李斌邵天宇
    270-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治疗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2年 12月于本院行颅骨修补术的 86 例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行颅骨修补术的时期分为早期组(术后 1~3个月)和常规组(术后 4~6个月),每组各 43 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改良 Rankin量表(mR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预后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脑后流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行颅骨修补术后 6 个月时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降低,而MMSE评分、GOS评分和 MCA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早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常规组(P<0.05).早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4.65%(2/43,例)显著低于常规组的 18.60%(8/43,例),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 颅脑创伤术后出现颅脑缺损患者行早期颅骨修补术可有效改善神经、认知功能和 MCA血流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远期生活质量.

    早期颅骨修补术去骨瓣减压术颅骨缺损临床效果

    应用超声与X线引导下ERCP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

    黄佩钰卢卿骆晓业郭魏萍...
    273-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应用超声与X线引导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1年2 月至 2023 年 5 月本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 78 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超声引导组(41例)和X线引导组(37例).超声引导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ERCP手术治疗,X线引导组患者采用X线引导下ERCP手术治疗.比较超声引导组和X线引导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超声引导组和X线引导组患者的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和炎症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超声引导组和X线引导组患者术后胰腺炎、胆总管出血、胆管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超声引导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X线引导组,术中出血量多于 X线引导组,住院时间短于X线引导组患者(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超声引导组和X线引导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均升高,术后,超声引导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高于X线引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ALT、TBIL水平均降低,超声引导组患者 ALT、TBIL水平低于 X线引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超声引导组患者胰腺炎、胆总管出血、胆管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X线引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ERCP手术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多于X线引导ERCP手术,但是术后恢复较快,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超声X线胆总管结石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分析

    徐赵丹许勇
    276-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实施腹腔镜部分脾切除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74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均为本院 2019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收治.将实施腹腔镜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 37例患者纳入腹腔镜部分切除组(LPS);将实施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的 37 例患者纳入腹腔镜切除组(LS).对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血液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在手术相关指标方面,LPS组手术时间与LS组比较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P<0.05);在术后指标方面,LPS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水引流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LS组比较显著缩短,腹水引流量、术后镇痛次数显著降低(P<0.05);术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IgG、IgM、IgA)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LPS组IgG、IgM、IgA水平均较LS组显著提高(P<0.05);术前,两组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LPS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 LS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LPS组与LS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实施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免疫功能、血液指标水平,且疗效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创伤性脾破裂免疫指标

    不同化疗方案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郑超管霄红王培恩胡晓...
    279-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巩固化疗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台州市肿瘤医院及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 2019 年 9 月至 2021 年 9 月间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 46例的资料.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 2组,各 23例,对照组给予同步放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巩固化疗.营养风险筛查 2002表(NRS)评估两组营养状况;治疗 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及疾病进展(PD)];随访 2年(至 2023年 9月),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总生存期(O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期(LRRFS)、无远转生存期(DMFS)].结果 两组CR、PR、SD、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0、0.000、0.356、1.533,P= 0.521、1.000、0.550、0.215).观察组中位OS、LRRFS、DMF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85、1.858、2.814,P=0.186、0.365、0.272).NRS<3 分患者组的中位OS、LRRFS、DMFS高于NRS≥3 分的患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443、5.876、7.864,P=0.022、0.001、0.000).结论 联合巩固化疗与单纯同期放化疗对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疗效相当,但巩固化疗可提高早期营养状态良好的患者的治疗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食管鳞状细胞癌同步放化疗巩固化疗预后生存期

    痔切除术后应用凡士林纱布填塞的临床对照研究

    范玉宝
    282-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照研究比较痔切除术后病人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肛管是否能在不增加严重出血风险的情况下减轻术后疼痛.方法 将 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填塞组与未填塞组,填塞组在痔切除术后在肛管处放置凡士林纱布,未填塞组均不予放置,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尿潴留发生率以及术后大出血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疼痛无显著差异;术后 6 h、12 h、24 h,填塞组疼痛均高于未填塞组,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 天、术后 3 天、术后 1周,填塞组与未填塞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出院时、出院后 1 周需口服NSAIDs药物止痛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填塞组中,术后出现尿潴留 8例,未填塞组出现尿潴留 6例,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填塞组中,术后出现继发大出血 2例,未填塞组出现继发大出血 1例,3例患者通过静脉或局部使用止血药物后出血停止,未行二次手术.结论 痔切除术后可不予进行凡士林纱布填塞,可减少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如术后尿潴留及术后继发大出血的发生.

    痔切除术填塞疼痛继发大出血

    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刘俊杰廖志华
    285-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19年 6月至2023 年 1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90 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划分为观察组(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对照组(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各 45 例,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于对照组,但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1 月及 3 月VAS评分(3.19±0.47、1.33±0.27)均低于对照组(4.08±0.56、2.97±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1 月及 3 月ODI评分(40.81±5.79、21.55±3.11)均优于对照组(46.72±6.02、23.99±3.22),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 1d及 3 月伤椎前缘高度(91.05±6.44%、89.02±5.43%)比均高于对照组(87.24±5.85%、85.2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两组伤椎Cobb角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功能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爆裂性骨折胸腰椎骨折

    影响足底筋膜炎患者足踝功能的相关因素分析

    方慧敏何志勇
    28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足底筋膜炎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探讨影响足底筋膜炎患者足踝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至2023 年 1 月于本院就诊的 214 例足底筋膜炎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通过单因素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足底筋膜炎患者足踝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足底筋膜炎患者足踝功能分级和步行时足底疼痛程度呈现正相关(P<0.01);与踝背屈角度呈现负相关(P<0.01),而与年龄、BMI、病程之间无相关性(P>0.01).PF患者足踝功能分级与性别(女性)、发病足的侧别(右侧)、就诊时伴有跟骨骨刺和就诊时伴有腰痛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就诊时伴有跟骨骨刺和踝背屈角度与足踝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就诊时伴有跟骨骨刺和踝背屈角度是PF患者足踝功能分级的相关因素.

    足底筋膜炎足踝功能分级相关因素

    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血常规及凝血指标对术后出血的预测价值分析

    邵建兰彭俊文周琼莱
    291-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血常规及凝血指标对术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22年 1月至 2023年 6月于本院就诊的 138 例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术后出血与否将患者分为出血组(n=12)和未出血组(n=126).检测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红蛋白(Hb),并评估以上指标在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凝血指标和血常规方面,未出血组PT(13.23±0.94 vs.16.67±1.05,s)、D-Di(0.32±0.24 vs.0.54±0.29,mg/L)水平低于出血组,PLT(197.35±42.54 vs.163.93±14.49,×109/L)、Fbg(2.77±0.46 vs.0.54±0.29,mg/L)水平高于出血组(P<0.05),APTT、T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Fbg最佳阶段点为 1.99g/L,预测甲状腺术后出血 AUC与 PT、PLT、D-Di比较无差异(Z=0.317,P=0.733);D-Di 最佳阶段点为 0.39 mg/L,其 AUC与 Fbg、PLT比较无差异(Z=0.147,P=0.892;Z=0.507,P=0.612);PT、PLT最佳阶段点分别为 15.64s、166.76×109/L,两者AUC比较无差异(Z=0.251,P=0.796;Z=0.299,P=0.763;Z=0.536,P=0.591),PT、PLT、Fbg、D-Di的最佳阶段点分别为 15.64s、166.76×109/L、1.99 g/L、0.39 mg/L;四者的敏感度分别为 91.67%、75.00%、83.33%、75.00%;四者的特异性分别为 99.21%、82.54%、81.75%、78.57%;最大约登指数分别为 0.812、0.692、0.654、0.574.结论 凝血指标和血常规对甲状腺术后出血有一定应用价值,PT、PLT、Fbg、D-Di预测甲状腺术后出血的效能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血常规凝血指标甲状腺术后出血

    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源性感染与血清炎症因子相关性研究

    黄青青王秀秀郑定钦
    294-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源性感染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评估血清炎症因子对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按发生感染情况将 2018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上尿路结石且实施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患者 166 例分为感染组(n=31)和未感染组(n= 135),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变化情况.结果 与未感染组比,感染组患者白蛋白含量明显偏低,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含量明显偏高(P<0.05).与未感染组比,感染组术前、术后 24 h、术后 3d各检测时间点的血清炎症相关因子(IL-6、IL-8、TNF-α、CRP和PCT)明显偏高(P<0.05);ROC分析显示,IL-6、IL-8、TNF-α、CRP、PCT及联合因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09、0.826、0.799、0.834、0.769 及 0.923.结论 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源性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明显,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在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源性感染发生与否的预测评估方面具有较高准确性,适合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输尿管镜碎石术尿源性感染血清炎症因子相关性上尿路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