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内镜手术在结肠粗蒂性息肉的临床疗效对比

    朱春月吴婵妮
    85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肠粗蒂性息肉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本院2020 年 3 月至 2023 年 6 月收治的 72 例结肠粗蒂性息肉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EMR组(EMR治疗,38例)及 ESD组(ESD治疗,34例).观察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手术应激、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率.结果 EMR组完全切除率低于ESD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ESD组,切除组织黏膜下层厚度、创面最大直径、术中出血量小于ESD组,差异明显(P<0.05);术后 3 d,EMR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低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 3 个月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治疗结肠粗蒂性息肉较EMR有更高清除率,但存在创伤大、术后应激明显、恢复时间长的局限性,两种术式安全性及近期复发率相当.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结肠粗蒂性息肉疗效

    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OVCF患者术后残余痛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徐东东张坚若何戟锋
    857-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术后残余痛发生危险因素,旨在为早期识别预后不良高危人群及制定有效防治方案提供更多信息.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于本院接受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OVCF患者共 80 例,根据有无术后残余痛分组,比较残余痛组和无残余痛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 Logistics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评估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OVCF患者术后残余痛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接受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 OVCF患者 80例中出现术后残余痛 13 例,发生率为 16.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外伤史、合并腰背筋膜损伤、腰背痛病史、骨密度、存在邻椎骨折、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及术后Cobb角改善率均可能与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OVCF患者术后残余痛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体质量指数、低骨密度、存在邻椎骨折、术后低椎体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改善率是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 OVCF患者术后残余痛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OVCF患者术后残余痛发生与低体质量指数、低骨密度、存在邻椎骨折、术后低椎体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改善率在内复杂因素有关.

    经皮椎体强化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残余痛危险因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非治愈性切除后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沈明吴伟宏郑伟明
    860-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非治愈性切除后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9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接诊的 52 例ESD非治愈性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后续治疗方案分为A组 10例、B组 42例.A组术后行追加外科手术治疗,B组术后仅密切随访.记录A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死亡率,并分析早期胃癌患者 ESD非治愈性切除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A组患者 8 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2 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 ESD至追加外科手术时间为 8~54 d,平均(21.02±6.03)d;手术时间(249.75±33.18)min,术中出血量(186.11±24.43)mL,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21.94±3.24)枚,术后有 1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出血,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20.00%,;两组患者均随访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随访时间(21.69±6.10)月,A组复发率、死亡率分别为10.00%、0.00%,B组为 9.52%、2.38%,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脉管侵犯是早期胃癌患者 ESD非治愈性切除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ESD非治愈性切除的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方案中,追加外科手术、密切随访均是可行的,对于肿瘤直径≥2 cm、存在脉管侵犯的高危复发患者,可建议积极使用追加外科手术治疗.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非治愈性切除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

    前列腺剜除术后尿失禁发生危险因素研究

    李耀军罗晓王诗建卢红荪...
    863-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尿失禁发生危险因素,旨在为早期识别术后尿失禁发生高危人群及制定更具针对性预防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9 月于本院行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共210 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失禁分为尿失禁组(47 例)和无尿失禁组(163 例);比较尿失禁组和无尿失禁组临床特征资料,并将上述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评估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尿失禁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共 210 例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发生尿失禁 47例,发生率为 22.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液温度、合并便秘情况及术前有无行盆底肌肉训练均可能与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尿失禁发生相关(P<0.05).Logistics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更大前列腺体积、更长手术时间、更低膀胱冲洗液温度、合并便秘及术前未行盆底肌肉训练均是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尿失禁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尿失禁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高龄、更大前列腺体积、更长手术时间、更低膀胱冲洗液温度、合并便秘及术前未行盆底肌肉训练更易在术后发生尿失禁.

    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尿失禁危险因素

    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女性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效果观察

    郑鑫龚文敬邱润丰夏渤尧...
    866-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女性直肠前突造成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效果.方法 选择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 2018 年 11 月至 2023 年 6 月诊治的直肠前突造成的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 56例进行此次研究,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28 例.对照组行经阴道直肠前突修补术,观察组行STARR.比较两组术后 1个月的临床疗效、术前与术后 3个月的直肠动力功能[包括最大肛管静息压(MARP)、最大肛门括约肌收缩压(MASP)、直肠排便压、缩窄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术后 3个月,观察组的MARP、MASP明显低于对照组,直肠排便压、缩窄持续时间明显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32.14%,P<0.05).结论 STARR治疗女性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直肠动力功能,且有较高安全性.

    出口梗阻型便秘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直肠前突女性疗效

    断指再植术后炎症反应与并发血管危象的相关分析

    刘华刘志强李全丙
    869-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断指再植术后炎症反应与发生血管危象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发生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 2021年 3月至 2023 年 6 月到本院行断指再植术的 128 例患者作为纳入对象,并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血管危象,分为并发血管危象组(n=15)及未并发血管危象组(n=113).记录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炎症反应程度,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并发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结果 治疗后,并且并发血管危象组血小板水平低于未并发血管危象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未并发血管危象组(P<0.05).是否并发血管危象与血小板水平呈负相关(r=-0.191,P<0.05),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19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完全离断、断指平面为末端、吸烟、缺血时间较长及CRP水平偏高等均为影响患者并发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在发生血管危象的患者中,11例患者的再植手指完全存活,3 例部分存活,1 例完全坏死.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炎症反应程度偏高,则易导致患者并发血管危象的风险升高,并且完全离断、断指平面为末端、吸烟、缺血时间较长及CRP水平偏高等因素均将增加患者术后并发血管危象的风险,因此需针对性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断指再植术炎症血管危象相关性影响因素

    CDX-2、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陈丽阳陈月红潘洪琳
    872-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肿瘤抑制因子(p53)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 71 例胃癌(G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标本中的CDX-2、P53和Ki-67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依据GC患者术后随访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n=19 例)和存活组(n=52 例),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标本中的 CDX-2、P53和 Ki-67表达水平,分析其与G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CDX-2、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4.93%、74.65%和 84.51%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 16.90%、23.94%和 9.86%(P<0.05).胃癌组织伴侵犯浆膜(有)、Lauren分型(小肠型)和淋巴结转移(有)中 CDX-2、P53和 Ki-67 的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胃癌组织中CDX-2、P53 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4.74%、89.47%和 100.00%显著高于存活组的 40.38%、65.38%(和 78.85%(P<0.05).胃癌组织中CDX-2、P53和Ki-67与侵犯浆膜(r=0.411、0.354、0.442)、Lauren分型(r=0.527、0.498、0.528)、淋巴结转移(r=0.347、0.452、0.625)和预后(r=0.517、0.472、0.464)之间均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 CDX-2、P53和 Ki-67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侵犯浆膜、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之间均呈现正相关性,能够作为GC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胃癌CDX-2P53Ki-67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两种切口入路鼻内镜辅助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效果对比

    张健董雪莲王海国
    87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两种切口入路鼻内镜辅助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 2020年 1月至 2023年 12月鼻内镜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 62 例展开此次研究,随机(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分别有 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 killian切口入路,观察组接受鼻小柱切口入路.术后 6 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鼻中隔偏曲度评分、鼻阻塞症状评估量表(NOSE)评分、鼻阻力及并发症状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P<0.05);术后 6个月,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鼻中隔偏曲度评分、NOSE评分、鼻阻力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25.81%,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 killian切口入路,经鼻小柱切口入路行鼻内镜辅助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疗效更佳,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良好.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内镜鼻中隔外径入路鼻内切口黏膜入路临床疗效安全性

    房角分离术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方案中的临床效果

    张暹梅辛延峰忻月华
    879-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房角分离术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方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18年 12月至 2023年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66 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划分为观察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和对照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各 33例,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3.52±0.42 mm)和前房角宽度(31.57±3.72°)均优于对照组(3.21±0.43 mm、26.38±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眼压及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 1 月眼压(17.43±1.93 mmHg)及最佳矫正视力(0.52±0.11)均优于对照组(19.71±2.02 mmHg、0.43±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前房出血 1 例,角膜水肿 1 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前房出血 1例、角膜水肿 2例、浅前房 1例、眼压高 3 例和黄斑水肿 1 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角分离术结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为复杂眼病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治疗效果,从而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视力恢复.

    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

    "互联网+"远程指导康复对肩袖损伤ERAS理念下关节镜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

    钱萍任英朱苏南
    882-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远程指导康复对肩袖损伤ERAS理念下关节镜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 2021年 1月至 2022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肩袖损伤ERAS理念下关节镜手术后患者 227例,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 109例,观察组 11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和随访,观察组采取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指导康复,持续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肩关节 Constant Murley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Constant Murley评分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远程指导康复能够提升肩袖损伤ERAS理念下关节镜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

    肩袖损伤关节镜ERAS互联网+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