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胃癌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NSE、PGR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王闯孙泽
    1038-1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蛋白酶原比值(PGR)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接受胃癌手术治疗的 52 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观察组展开研究,观察组患者根据TNM分期划分为Ⅰ~Ⅱ期 30 例、Ⅲ~Ⅳ期 22 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 11 例、生存组 41 例,同期在本院选择 50 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TNM分期、不同预后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9-9(CA19-9)、NSE、PGR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DKK1、NSE、PGR水平与TNM分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EA、CA19-9、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G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Ⅲ~Ⅳ期患者的血清CEA、CA19-9、NSE水平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GR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死亡组患者的血清CEA、CA19-9、NSE水平均明显高于生存组患者,PGR水平明显低于生存组患者(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胃癌血清CEA、CA19-9、NSE 水平与TNM 分期、预后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PGR水平与TNM 分期、预后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CEA、CA19-9、NSE、PGR水平在胃癌术后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胃癌肿瘤标志物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胃蛋白酶原比值

    术前SII、MPV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

    许晓波李仲飞朱涛
    1041-1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包括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及其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收治的甲状腺疾患病例 100 例,其中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 55 例(PTC组);良性甲状腺疾病(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囊肿)45 例(NG组).分别比较两组术前外周血血衍性指标的统计学差异.通过ROC曲线判断最佳截断值,通过logistic回归进一步探究SII、MPV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PTC组与NG 组在年龄、NLR、SII、PLR、LMR、MPV中存在差异.SII联合MPV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曲线下面积为 0.791.SII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肿瘤大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MPV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TNM分期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结论 SII联合MPV指标联合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高水平SII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大小有关,高水平MPV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TNM分期有关.

    甲状腺乳头状癌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标血小板平均体积

    腹腔镜膈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朱骄一李仓张小强胡宏伟...
    1044-1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膈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至 2022 年 11 月本院收治的 9 例腹腔镜膈疝修补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膈疝 3 例,继发性膈疝 6 例(均为创伤性),膈疝位置左侧 7 例、右侧 2 例,9 例中 2 例合并嵌顿(内容物分别为结肠和胃大弯侧).结果 9 例膈疝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下膈疝修补术,3 例采用防粘连补片行无张力修补,6 例采用单纯连续缝合修补,2 例合并嵌顿的患者一并行嵌顿内容物松解,术中发现内容物均未坏死,9 例中 7 例合并患侧肺压缩,予以一并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时长平均 110 min(范围:90~21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 20 mL(范围:10~5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6.2 d(范围:4~9 d),术后出现Clavien-DindoⅠ~Ⅱ级并发症 1 例,表现为肺部感染,经药物治疗好转,无腹腔感染、出血、消化道瘘等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 16 个月(范围:6~24 月),随访期间未见疝复发.结论 腹腔镜膈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疗效明确等优点.

    腹腔镜疝,横膈疝修补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

    陈波尹俊明闫鹏举王文娜...
    1047-1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冠心病支架植入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 79 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纳入时间为 2021 年 5 月至 2023 年 12 月,根据患者PCI术后MACE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MACE组 20 例,未发生患者 59 例纳入非MACE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用ROC曲线分析模型预测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MACE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 MACE组患者中糖尿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占比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MAC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痉挛、多支血管PCI、支架内再狭窄、最大狭窄程度、支架内血栓形成、CTO病变、分叉病变、支架数量、支架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钙化病变患者明显高于非MAC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hs-CRP、左室舒张功能减退、钙化病变均为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预测模型公式为Logi(P)=4.173-1.616×糖尿病+0.706×hs-CRP+0.558×左室舒张功能减退+2.610×钙化病变,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预测模型AUC为 0.886(95%CI:0.806~0.967),敏感度为 90.00%,特异度为 83.10%.结论 糖尿病、hs-CRP、左室舒张功能减退、钙化病变为影响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因素,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对于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的评估有一定价值,可指导临床医生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不良心血管事件影响因素

    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陈芃芃卢国军
    1050-1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3年 1 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 42 例,根据收治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1)与对照组(n=21).给予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给予观察组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围术期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 95.2%与对照组总有效率 81.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相关应激指标水平方面,两组治疗前CRP、TNF-ɑ、IL-6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CRP、TNF-ɑ、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降低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免疫功能指标方面,两组治疗前CD3+、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 4.8%与对照组总发生率 28.6%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对患者应激水平及免疫功能可显著改善,疗效满意.

    腹腔镜内镜胃肠道肿瘤临床效果并发症

    不同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研究

    陈伟清陈叶海徐宝平舒军荣...
    1054-1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侧"L"形切口与改良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回顾性纳入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共 88 例,根据手术方案差异分为常规组(48 例)和改良组(40 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手术治疗,改良组采用改良微创切口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术后末次随访功能优良率、Maryland足功能评分、Böhler角、Gissane 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2.91±7.57)min,(44.96±1.48)mL,(10.28±1.85)d,显著少于常规组的(68.56±10.84)min,(57.03±1.61)mL,(12.70±2.22)d(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功能优良率、术后末次随访Böhler角、Gissane角及Maryland足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与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相比,改良微创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整体疗效接近,但能够更为有效缩短手术及康复时间,降低医源性损伤,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

    外侧"L"形切口微创切口内固定跟骨骨折

    会阴评估量表在产妇分娩中会阴切开的应用效果分析

    徐佳丹周双双
    1056-1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制会阴评估量表指导在产妇分娩中会阴切开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在本院分娩的 260 例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干预分式不同分对照组(n=130)和观察组(n=130).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观察组给予自制会阴评估量表指导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会阴损伤(会阴完整、会阴裂伤、会阴切开)情况,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产妇会阴部疼痛情况,并记录两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会阴完整率为 54.62%,高于对照组的 33.08%,会阴切开率为 6.15%,低于对照组的 16.15%,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会阴裂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后 1 d、2 d、3 d,两组产妇的会阴部疼痛评分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为 6.15%,低于对照组(13.85%,P<0.05).结论 自制会阴评估量表指导产妇分娩可规范会阴切开术,降低产妇会阴切开率,提高产妇会阴完整率,缓解分娩疼痛,减少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

    自制会阴评估量表分娩会阴切开分娩疼痛母婴结局

    老年急诊多发伤患者短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李丽李皎
    1059-1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老年急诊多发伤患者短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8 月于本院收治的118 例多发伤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患者入院后短期(≤4 周)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07 例)和死亡组(11 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急诊多发伤老年患者短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损伤部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c Health Evaluation Ⅲ,APACHE Ⅲ)评分、损伤严重度(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动脉血乳酸(arterial lactate,ALAC)水平、血清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是否进行急诊手术和是否合并脓毒症在组间比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指标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损伤部位、APACHEⅢ评分、ISS评分、动脉ALAC水平、血清肌红蛋白、肌酸激酶是影响急诊多发伤老年患者短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损伤部位、APACHEⅢ评分、ISS评分、动脉ALAC水平、血清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是急诊多发伤老年患者短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伤老年患者急诊抢救过程中应将损伤部位、整体严重程度评分和检测指标综合考虑,达到更好改善多发伤老年患者预后的效果.

    老年患者急诊多发伤短期院内死亡危险因素

    切开肿块挂线引流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

    詹静冯凌娇陈昱君刘万田...
    1062-1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切开肿块挂线引流脓液在治疗直径大于 3cm的肿块期浆细胞性乳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肿块期(直径>3 cm)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 80 例,以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0 例),对照组接受乳腺腺叶区段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切开肿块挂线引流脓液治疗,比较分析术后乳房美观度、疼痛评分和围术期指标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乳房美观度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减少(P<0.05).比较术后 12 h、24 h、48 h的VAS疼痛评分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切开肿块挂线引流脓液在治疗直径大于 3cm的肿块期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展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更快地缓解疼痛,促进切口愈合,术后乳房美观度较好.

    浆细胞性乳腺炎肿块期切开肿块挂线引流术临床效果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王振江沙姜晓聪
    1065-1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搜集安吉县人民医院于 2019 年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被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 110 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手术的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 10 例,非感染组 100 例.所有患者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分析感染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特征,分析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和凝血因子水平,分析其临床特征差异.结果 感染组 10 例患者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共得病原菌 35 株,包括革兰氏阳性菌株 29 株,革兰氏阴性菌株 6 株.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染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患者的PCT、CRP、IL-6 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术前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和术前白细胞等临床特征和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来源广泛,会对患者的凝血因子和炎症因子造成显著影响,可以根据其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

    乳腺癌根治术切口感染预后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