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时机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比较

    乐丙张行泉邱华辉
    1238-1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小骨窗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 2015 年 1 月至 2022 年12 月收治HICH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可分为 2~12 h组和 13~72 h组,经倾向性匹配评分,共得到 41 对基线资料可比病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 3 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近期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 2~12 h组术后住院时间较 13~72 h组缩短(P<0.05).术后 2 周、1 个月、3 个月,2~12 h组NIHSS评分均较 13~72 h组低(P<0.05).2~12 h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 7.32%,较 13~72 h组的 26.83%低(P<0.05);术后 3 个月,2~12 h组预后优良率 75.61%,高于 13~72 h组的 51.22%(P<0.05).结论 相比 13~72 h内手术,HICH患者发病 2~12 h内行小骨窗手术对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预后方面更具优势.

    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手术时机预后

    应用眼轮匝肌缩短术在老年患者下睑内翻倒睫的临床效果研究

    李模罡曾丽
    1241-1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老年患者下睑内翻倒睫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眼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下睑内翻倒睫患者共 82 例,治疗人员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行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对照组行眼睑皮肤轮匝肌切除术治疗.术后 1 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于术前及术后 3 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眼表功能以及眼部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 1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339,P<0.05);两组患者术前BUT、TMH、CFS及SIT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个月,观察组患者BUT、TMH及SIT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CFS数值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前OS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个月,观察组患者OSDI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于老年下睑内翻倒睫患者,眼轮匝肌缩短术是比较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确切,并且此方法可以更好的恢复老年患者眼表功能,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下睑内翻倒睫眼轮匝肌缩短术眼睑轮匝肌切除术临床疗效

    股骨颈动力交叉系统与空心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陈鹏徐恒张雨黄鹤...
    1244-1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系统(FNS)与空心螺钉(CCS)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集本院 2019 年 12 月至 2022 年 6 月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后根据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分为FNS组 30 例,CCS组 36 例.收集患者的一般数据(如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受伤机制),术前和术后 1 年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评估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包括ANFH、骨不连、股骨颈短缩和螺钉切割.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或受伤机制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两组在手术前的HH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FNS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失血量更大.FNS组的股骨颈缩短程度及螺钉切割率低于CCS,ANFH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NS或CCS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但FNS对比CCS更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和整体结构稳定性优势.可以获得更好的近期疗效和更短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股骨颈长度丢失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更具优势.

    股骨颈骨折骨折固定术空心钉股骨颈动力交叉系统

    静脉注射钙对剖宫产术中失血量的影响

    王志仙李桂张荣化华莹...
    1247-1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预防性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对减少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的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3 年 1 月至2023 年 12 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患者 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组(钙剂组,n=30)和N组(安慰剂组,n=30),C组脐带结扎后预防性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N组脐带结扎后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剖宫产术中失血量、血常规、子宫张力、额外宫缩剂的使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患者剖宫产术中失血量明显低于N组(P<0.05).C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 1 天血红蛋白以及血细胞比容变化小于N组(P<0.05).C组患者的子宫张力较N组强(P<0.05).C组患者额外宫缩剂的使用率较N组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 预防性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可维持剖宫产术中足够的子宫张力并防止失血过多,未来可作为减少因子宫收缩乏力造成出血的新治疗策略.

    剖宫产葡萄糖酸钙产时出血

    腹腔镜下修补术在胃肠道溃疡穿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廖海燕金晗
    1250-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腹腔镜下修补术在胃肠道溃疡穿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 64 例胃肠道溃疡患者资料,根据术中采用的手术方式划分为观察组(腹腔镜下修补术)32 例和对照组(开腹手术)32 例,比较分析两组数据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64.59±7.62)min、排气时间(2.16±0.34)d和住院时间(6.87±0.68)d,均较对照组[(81.36±9.82)min、(3.05±0.41)d、(8.11±0.74)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8.23±10.54)mL低于对照组(128.14±15.3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RP(5.7±1.05)mg/mL及IL-6(61.85±7.34)p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7.35±1.52)mg/mL、(79.51±9.4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GAS(98.54±10.25)pg/mL及MOT(242.39±24.29)pg/mL水平高于对照组[(87.36±9.49)pg/mL、(217.87±20.5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修补术可以有效治疗胃肠道溃疡穿孔,得益于其损伤轻、恢复快等优势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同时降低机体炎症水平.

    腹腔镜胃肠道溃疡穿孔并发症

    青少年第五掌骨颈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案的临床比较研究

    金鸣航陈创发陈智凯孟国兴...
    1253-1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青少年第五掌骨颈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案的临床比较研究.方法 选取 2018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 50 例闭合性青少年第五掌骨颈骨折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切开组(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和闭合组(闭合复位顺行单根克氏针髓内固定),每组各 25 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影像学指标、功能恢复指标、末次随访的TAM优良率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与切开组比较,闭合组所用手术平均时长、住院天数及临床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手术切口更小(P<0.05).两组术前、术后的患侧头干角和末次随访时的健侧、患侧掌骨长度、疼痛程度(VAS评分)及功能恢复指标(DASH评分)等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的TAM优良率为 96.67%显著高于切开组的 87.50%(P<0.05).闭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3.33%显著低于切开组的 37.49%(P<0.05).结论 较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比较,闭合复位顺行单根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第五掌骨颈骨折手术平均时长、住院天数及临床愈合时间更短,手术切口更小,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少,且手指活动度恢复更佳.

    闭合改良克氏针髓内固定青少年掌骨颈骨折

    回肠插管造口术对低位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池振宇王松刘家福
    1256-1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回肠插管造口术与传统末端回肠造口术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20 年 8 月至2023 年 7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78 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造口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回肠插管造口术)和对照组(传统末端回肠造口术)各 39 例,分析对比其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造口手术时间(17.58±2.54)min、初次排气时间(3.67±0.57)d及住院时间(9.34±2.11)d均较对照组短[(24.87±3.27)min、(4.73±0.68)d、(12.71±2.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2.43±5.94)mL低于对照组(75.81±6.5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RP(43.45±8.75)mg/mL、IL-6(98.81±12.53)ng/mL及TNF-α(9.87±1.02)pg/mL均低于对照组[(52.84±9.67)mg/mL、(105.92±13.07)ng/mL、(11.08±1.2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造口狭窄 1 例,造口周围感染 1 例,对照组术后吻合口瘘 2 例、造口回缩 3 例、造口狭窄 2 例、皮炎 4 例、造口周围感染 1 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3%)显著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肠插管造口术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相较于传统末端造口术具有明显优势,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周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并且该技术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和炎症反应指标,有助于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

    低位直肠癌回肠插管造口术血清学并发症

    介入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研究

    王泼泼洪早凤高法梁
    1259-1260,1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选择 2020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70例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围术期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良好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围术期指标较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介入栓塞术用于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中效果满意,可有效提高术式治疗良好率和术后生存质量,降低围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

    介入栓塞术颅内动脉瘤破裂显微开颅夹闭术围术期指标并发症

    后腹腔镜行肾部分切除手术在肾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李亚萍尤升杰
    1261-1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后腹腔镜行肾部分切除手术在肾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医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2 年 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肾肿瘤患者 78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 39 例.对照组实施肾部分开放性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情况、手术前后炎症因子(CRP、IL-6)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围术期指标方面,观察组手术时间、肾热缺血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P<0.05);炎症因子方面,两组术前CRP、IL-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4 h、48 h,两组CRP、IL-6 水平较术前均显著提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RP、IL-6 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两组生活质量(情感、生理、社会)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上述各评分显著提高(P<0.05);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术后总发生率 17.9%与对照组 2.6%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肾肿瘤实施后腹腔镜行肾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且术后创伤小、康复快,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对炎症因子影响较低,安全性较高.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肾肿瘤临床疗效预后

    肿瘤标志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疗效的评估价值研究

    范秀青谭正良周春娟金晶...
    1264-1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6 月至 2023 年 1 月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 62 例,均接受放射治疗.对患者近期疗效进行分析,对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抗原(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糖类抗原 125(CA125)]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62 例患者治疗后 CEA、NSE、CYFRA21-1、SCC、CA125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6 周后,34 例患者部分缓解(PR)、14 例患者疾病稳定(SD)、14 例患者疾病进展(PD),治疗有效率为 54.8%(34/62),疾病控制有效率为 77.4%(48/62).治疗前,PR、SD、PD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之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R患者 CEA、NSE、CYFRA21-1、SCC、CA125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SD患者上述各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上述各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与PR患者相比,SD、PD患者治疗后的CEA、NSE、CYFRA21-1、SCC、CA125 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1、SCC、CA125 水平与晚期NSCLC化疗效果之间存在相关性,能够对晚期NSCLC放疗效果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放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