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联合VCI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术前诊断的应用

    赵玥金鸥
    1356-1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3D-TVS Omniview)技术联合容积对比成像(VCI)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8 月期间在本院接诊的 72 例疑似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 3D-TV Omniview、VCI诊断,以宫腔镜(HS)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 3D-TV Omniview、VCI、3D-TV Omniview联合VCI分型诊断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联合诊断分型的总符合率为 96.88%,高于 3D-TV Omniview的 79.69%、VCI的 82.81%,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 96.88%、95.83%,均高于 3D-TV Omniview 的(79.69%、77.78%)、VCI 的(82.81%、81.94%),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查方式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TVS Omniview技术联合VCI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术前诊断中效果良好,具有可靠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有助于患者预后改善.

    黏膜下子宫肌瘤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容积对比成像诊断

    肺癌根治术采用超声引导下TPVB复合全麻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立平徐金麟金小平
    1359-1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复合全麻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月本院收治的 62 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对其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方案分组,对照组 31 例行全身麻醉,观察组 31 例行超声引导下TPVB复合全麻,比较两组麻醉结果.结果 两组T0 时HR、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3 各时段HR、MAP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术前两组NE、Cor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4h两组NE、Cor水平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术后 1 h、6 h、12 h、24 h各时段VAS评分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45%,与对照组 9.68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而言,应用超声引导下TPVB复合全麻应用价值较高,可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及疼痛程度,且不会过多增加不良反应.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全麻肺癌根治术

    改良ERAS肋间阻滞+新型胸引管对肺癌术后康复的影响

    孙宇李束施谷平杨帆...
    1362-1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改良型ERAS肋间神经阻滞+新型胸引管留置对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接受择期单孔胸腔镜下根治术治疗的肺癌患者 76 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38 例采用 0.75%罗哌卡因 20 mL做改良型ERAS肋间神经阻滞与新型胸引管(12F猪尾巴管),对照组 38 例采用生理盐水做对照和常规胸腔引流管,比较分析术后疼痛情况和炎症因子水平、围术期指标情况.结果 术后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疼痛介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比较观察组患者的TNF-α和IL-6、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胸腔感染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型ERAS肋间神经阻滞与新型胸引管留置在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提高镇痛效果,促进术后康复,还降低了术后炎症水平和并发症的风险.

    改良型ERAS肋间神经阻滞新型胸引管留置肺癌单孔胸腔镜下根治术快速康复

    术前CT测定骨皮质厚度预测股骨远端骨折骨质量的价值研究

    吕红琳胡建港
    1365-1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术前 CT 测定骨皮质厚度预测股骨远端骨折(DFF)骨质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2 月至 2023 年 10月就诊于本院的 66 例DFF患者数据,评估骨质量相关临床参数,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创伤影响水平和骨质疏松病史.通过既往文献报道的方法确定 X 线片上的平均皮质骨厚度(CBTavg),CT 测定骨皮质厚度是在股骨外侧髁关节表面近 8cm 和 11 cm 处测量所得.结果 本研究共 43 例女性,CT测定的骨皮质厚度与X线片上的CBTavg测量值显著相关(r=0.62-0.80;P<0.001),骨皮质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341~0.466;P<0.001),并且与创伤影响水平和骨质疏松病史显著相关(P=<0.001).与 X线测定的值相比,基于CT的值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更强.结论 股骨远端的骨皮质厚度与骨质量的临床参数相关,且CT测量的骨皮质厚度与临床数据的相关性比X线片测量的相关性更强.

    股骨远端骨折骨质量CT骨质疏松

    三种不同呼气末正压在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万珍刘贤马年斌
    1368-1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在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55 例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病历,据机械通气中PEEP 水平的不同分为 3 组,其中A 组:PEEP≤5 cmH2O有 20 例,B组:5 cmH2O<PEEP≤10 cmH2O有 17 例,C组:10 cmH2O<PEEP≤15 cmH2O有 18 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呼吸力学(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动脉血气[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标水平,并记录三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 随着PEEP的增加,A组患者的肺顺应性均明显高于B组、C组患者,B组患者的肺顺应性明显高于C组患者,A组患者的气道阻力均明显低于B组、C组患者,B组患者的气道阻力明显低于C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PEEP的增加,A组患者的PaO2 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C组患者,B组患者的PaO2 水平明显低于C组患者,A组患者的PaCO2 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C组患者,B组患者的PaCO2 水平明显高于C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高水平的PEEP可导致呼吸力学恶化,影响动脉血气及临床预后,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调整PEEP水平.

    重度颅脑损伤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呼吸力学动脉血气

    超微血流显像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对<2cm以下乳腺癌的诊断效果

    唐月波亓发超欧阳骏
    1371-1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讨论超微血流显像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 2cm以下乳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62 例其乳腺癌病灶最大径在 2cm以下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微血流显像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62 例患者中分为良性组(n=24)和恶性组(n=38),整理分析两组超微血流显像分级及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最大弹性值(Emax)、平均弹性值(Emean)、最小弹性值(Emin)];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分析超微血流显像、剪切波弹性成像及二者联合对 2cm以下乳腺癌的鉴别效能.结果 良性组血流分级 0、Ⅰ级占比均高于恶性组,Ⅱ、Ⅲ级占比均低于恶性组,良性组的Emax、Emean、Emin各参数值均显著低于恶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评估显示,超微血流显像、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微血流显像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 2cm以下乳腺癌患者的AUC分别为 0.731、0.864、0.978,诊断敏感度分别为 82.25%、79.46%、97.61%,特异性分别为 80.32%、85.23%、95.54%,准确性分别为 80.25%、81.69%、95.20%(P<0.05).结论 超微血流显像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对 2cm以下乳腺癌患者良、恶性的鉴别准确率,超微血流显像分级及剪切波弹性参数的分析与患者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为临床病理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重要的信息及依据.

    乳腺癌超微血流显像剪切波弹性成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恶性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分析

    楼洁李丹升
    1374-1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72 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每组 36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麻醉用药剂量、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完成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 1d的认知功能水平.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用药剂量小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完成时间均更短,而镇痛维持时间则更长(P<0.05);两组术后 1d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ES)及蒙特利尔认识评估量表(MoCA)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改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减少麻醉用药剂量,缩短阻滞起效及麻醉完成时间,并可延长镇痛维持时间,减轻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麻醉效果认知功能

    血清CA724、CEA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结直肠癌及转移的诊断价值

    钱文燕朱聪
    1377-1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 724(CA724)、癌胚抗原(CEA)联合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对结直肠癌及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2021 年 7 月至 2024 年 1 月疑似结直肠癌及转移患者 64 例,均行多层螺旋CT检测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A724 及CEA;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在结直肠癌及转移患者中效能,比较不同病理结果下CA724 及CEA水平;绘制ROC 曲线,分析CA724、CEA联合MSCT在结直肠癌及转移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64 例疑似患者经"金标准"检查确诊结直肠癌 37 例,确诊率为57.81%;检查准确度 81.25%(52/64)、敏感度 75.68%(28/37)、特异度 88.89%(24/27);37 例结直肠癌患者中转移病例 18 例,占 48.65%,患者以局部淋巴结转移为主;检查准确度 78.38%(29/37)、敏感度 66.67%(12/18)、特异度 89.47%(17/19);病理结果下结直肠癌、转移患者CA724 及CEA水平高于非结直肠癌与非转移患者(P<0.05);经计算及ROC曲线结果表明:CA724、CEA联合MSCT用于结直肠癌和转移患者中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MSCT用于结直肠癌及转移患者中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对于确诊的结直肠癌及转移病例CA724 及CEA水平呈高表达,三种指标联合测定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

    血清糖类抗原724癌胚抗原多层螺旋CT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

    泌尿系结石应用CTU对结石类型及定位诊断分析

    刘志富沈菊花杨毅杰
    1380-1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泌尿系结石应用CT尿路造影(CTU)对结石类型及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12 月到本院就诊治疗的 122 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U及超声检测.计算两种检测方式的准确度,同时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对结石类型和定位的诊断符合率及图像质量.结果 CTU诊断准确度高于超声检测(P<0.05).CTU在输尿管结石和肾盏结石诊断符合率高于超声检测,并且对结石类型及定位总符合率高于超声检测(P<0.05).CTU检测的图像质量在清晰且无运动伪影方面占比高于超声检测,在中度模糊及严重模糊方面占比低于IVP检测(P<0.05).结论 泌尿系结石应用CTU检测,相较于超声检测,所获图像质量较好,对结石类型及定位符合率更佳,利于提高诊断准确度.

    泌尿系结石CT尿路造影诊断定位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颅内出血并阿沙毛孢子菌感染1例

    王端步
    1383-1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植入术后颅内出血并阿沙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例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颅内出血并阿沙毛孢子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和随访情况,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入院后予以抗凝逆转、抗感染等治疗.体温控制困难,血培养提示阿沙毛孢子菌感染,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入院 7 日后恢复抗凝,再次出血,转上级医院治疗,1 月后死亡.结论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较长时间后出现感染,应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需进行多次血培养确诊.对于颅内出血后再次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在 14d后恢复抗凝可能更为安全.

    左心室辅助装置脑出血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