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髁关节置换术对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吴依芸丁静慧
    1462-1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单髁关节置换术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7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划分为观察组(UKA)36例和对照组(TKA)36例,比较分析两组数据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手术时间(65.84±7.02)min、切 口长度(9.49±1.45)cm 及住院时间(7.61±0.85)d 均短于对照组(86.37±8.87)min、(12.48±2.01)cm、(11.24±1.37)d,术中出血量(143.17±12.52)mL少于对照组(210.39±17.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106.27±12.88°)、HSS 评分(75.73±6.22)及 FJS-12 评分(71.49±7.55)均优于对照组(98.61±10.97°、67.92±6.01、62.45±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术后早期 24 h、48 h、72 h VAS 评分(5.21±0.79、4.25±0.67、2.54±0.38)均优于对照组(5.97±0.87、5.05±0.77、3.18±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A在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良好,可以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未来面对适应症符合的患者可以优先选择该术式.

    单髁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功能

    重症颅脑损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相关风险因素及预测指标

    周键付建辉
    1465-1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相关风险因素及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n=13)、非感染组(n=8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引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采用Logistic统计学方法对其中的高危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 acteristic curve,ROC)判断影响因素中涉及的血清因子指标对颅内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术前昏迷评分<8分、有脑脊液漏是导致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颅内感染的风险因素.感染组患者其PCT、IL-6分别为(0.49±0.21)ng/mL、(64.52±25.33)pg/mL,高于非感染组的(0.36±0.20)ng/mL、(23.51±13.28)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联合指标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为1.000,其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 高龄、手术时间较长、术前存在昏迷症状以及部分血清因子水平是导致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颅内感染的风险因素,根据患者血清PCT、IL-6水平,能够作为预测患者是否并发颅内感染,可有效用于评估颅内感染的发生.

    重症颅脑损伤颅内感染风险因素预测指标诊断价值

    不同术式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

    华炜李亮赖卫平蓝威...
    1468-1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自发性脑出血(ICH),不同术式的对比研究评估微创穿刺引流、内镜手术和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27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穿刺引流组(MIDP,86例)、内镜手术组(ES,98例)和开颅手术组(92例).记录患者入院临床特征、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包括再出血、颅内感染、肺炎、癫痫;病死率;并对各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分组的术前GCS评分及血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其他临床数据,包括年龄;脑室内出血;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在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PD组手术时间最短(67.69±6.03)min,ES组血肿清除率最高(89±5.01)%;MIPD组的GOS评分最高(4.36±1.04).结论 发现ES具有最高的血肿清除率,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而MIPD有更好的神经功能预后.

    脑出血手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结合血流限制训练对患者肌力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郑美玲何芳明
    1471-1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结合血流限制训练对患者肌力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膝关节炎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划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合并BFRT)35例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方案)35例,比较分析两组数据指标.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大腿周径和股四头肌肌力无差异,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大腿周径(40.22±2.89 cm)及股四头肌肌力(20.49±1.67 kg)均大于对照组[(38.69±2.54)cm、(17.82±1.59)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4 周 AKS(78.31±5.62)及 HSS(77.15±6.21)均高于对照组(67.34±5.29、69.38±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 2 周及 4 周 SF-36 评分(62.25±5.33、74.86±6.11)均优于对照组(58.46±5.12、67.54±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FRT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和特点,不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升患者的肌力和关节功能,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效果.

    膝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血流限制训练肌力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采用PCV-VG通气模式对患者肺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吕明峰方凯苏梦云
    1473-1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采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VG)通气模式对患者肺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6例的相关资料,按术中不同通气方式分为两组,即PCV-VG组34例:术中通气模式采用PCV-VG通气模式;VCV组32例:采用容量控制(VCV)通气模式;对比两组术中肺功能保护效果.结果 PCV-VG组气管插管20 min、气腹建立30 min、导管拔除时的肺超声评分均低于VCV组,呼气末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力(Pplat)、平均压力(Pmean)以及气道阻力(Raw)低于VCV组,动态肺顺应性(Cdyn)高于VCV组(P<0.05).PCV-VG组术后肺部损伤总占比率与VCV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采用PCV-VG通气模式,可保护患者肺功能,降低肺通气功能障碍程度.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PCV-VG通气肺功能保护

    局部皮瓣修复术与皮下缝合在耳前瘘管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徐玲芬肖林
    1477-1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局部皮瓣修复术与皮下缝合在耳前瘘管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耳前瘘管切除术患者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实施局部皮瓣修复术治疗的2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实施皮下缝合治疗的2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疼痛感(VAS)、舒适感(GCQ)、焦虑水平(SAS)、抑郁水平(SDS)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92.9%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1.4%比较显著提高(P<0.05);临床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脓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瘢痕长度显著缩短,切口愈合美观度(SBSES)评分显著提高(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GCQ评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大(P<0.05);术后,两组SAS、SDS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间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采用局部皮瓣修复术治疗耳前瘘管切除术疗效确切,可加快症状缓解,促进术后康复,可使患者不良情绪缓解.

    局部皮瓣修复术皮下缝合耳前瘘管切除术应用效果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梁雷雨马年斌颜彬彬
    1480-1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重型创伤性脑损伤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的整体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共7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78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8例,行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40例,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 术后1 d、3 d,观察组的颅内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的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均小于对照组,MMSE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2093,P<0.05).结论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除了可以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和降低颅内压外,还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能力、恢复认知功能,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效果显著.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炎症反应认知功能预后效果

    超声引导细针穿刺对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作用价值

    寿迪燕叶瑶应白雪
    1483-1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超声引导细针穿刺(US-FNA)对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果及作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超声诊断存在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08例,且所有患者均进行了US-FNA.根据甲状腺结节直径不同,将108例患者分为3组,其中A组31例,结节直径为<5 mm,B组42例,结节直径为5~10 mm,C组35例,结节直径为>10 mm.结果 采用US-FNA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A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3.87%,B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2.86%,C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4.29%,B组与C组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A组诊断准确率(P<0.05).B组与C组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C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P<0.05);对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穿刺检查敏感度,C组>B组>A组(P<0.05).结论 对于直径5~10 mm和大于10 mm的甲状腺结节,US-FNA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对于小于5 mm的甲状腺结节,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联合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检查进行进一步评估.

    甲状腺结节超声引导细针穿刺诊断准确率敏感度

    血清CYR61、BMP-9、PINP在胫腓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预测中的作用

    徐慧美方丽娟董佳琳高佳炜...
    1486-1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骨形成蛋白-9(BMP-9)、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在胫腓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本院接受胫腓骨骨折术治疗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术后是否发生延迟愈合分作延迟愈合组(n=25)与正常愈合组(n=57).对比两组临床资料,血清CYR61、BMP-9、PINP水平.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胫腓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YR61、BMP-9、PINP预测胫腓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效能.结果 延迟愈合组年龄≥60岁及骨质疏松人数占比均高于正常愈合组(均P<0.05).延迟愈合组血清CYR61、BMP-9、PINP水平均低于正常愈合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骨质疏松与血清CYR61、BMP-9、PINP水平降低均是胫腓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CYR61、BMP-9、PINP水平联合检测预测胫腓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效果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 血清CYR61、BMP-9、PINP联合检测可为胫腓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胫腓骨骨折延迟愈合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骨形成蛋白-9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胰管支架在胆总管结石ERCP术中的应用效果

    白植斌林志翔
    1489-1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胰管支架在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7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胆道引流方式分为鼻胆引流组37例与胰管支架组33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血淀粉酶水平,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及术后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ALT、AST、TBIL、WBC、CRP、血淀粉酶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ALT、AST、TBIL、WBC、CRP水平均低于同组术前(P<0.05),血淀粉酶水平均高于同组术前(P<0.05),且胰管支架组以上指标低于鼻道引流组(P<0.05).胰管支架组术后PEP、高淀粉酶血症率发生率分别为0.00%(0/33)、3.03%(1/33),均低于鼻道引流组的16.22%(6/37)、24.32%(9/37)(P<0.05).胰管支架组术后VAS评分、首次进饮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49±0.67)分、(7.29±1.02)h、(25.91±3.85)h、(5.79±1.06)d,均低于或者短于鼻道引流组的(4.58±0.74)分、(10.88±1.97)h、(29.07±4.33)h、(8.14±1.35)d(P<0.05).结论 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放置胰管支架可改善机体炎症反应和肝功能,降低术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胰管支架鼻胆管引流并发症